「教育強國」張頤武:抑制“飯圈”過度迷戀與極端行為

張頤武:抑制“飯圈”過度迷戀與極端行為

教育強國

「教育强国」张颐武:抑制“饭圈”过度迷恋与极端行为

★★★★★

最近幾年,移動互聯網時代中的“粉絲”現象及由此構成的“飯圈”文化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也引發了多方面的爭議。

“粉絲”與“飯圈”這兩個詞都來源於英文詞“fans”。“粉絲”所組成的所謂“飯圈”就是迷戀某個偶像的圈子,“粉絲”文化也就是一種痴迷偶像的文化。實際上,從古到今,“粉絲”現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各個不同年齡段人群中都是存在的。但自從進入大眾文化和消費主義時代後,“粉絲”的影響力大大超越以往,同時特別集中於青少年群體,是青少年文化的一種獨特形態。由於青少年消費能力增強及其對娛樂演藝的強烈興趣從而產生的巨大影響力,由不同“粉絲”所構成的諸多“飯圈”已對其偶像的經濟收入及形象塑造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依靠移動互聯網組織起來的“飯圈”,不僅深刻地影響著演藝界,也改變了整個文化消費生態。由於“粉絲”已經不僅僅滿足於與自己的偶像互動,還要通過自媒體發揮輿論影響力,且具備經濟等方面實實在在的能力,他們的興趣與選擇對於娛樂業的生態已經起到很大的影響與支配作用,其行為日漸成為社會中一種存在諸多爭議的現象。

“粉絲”現象與“飯圈”文化的關鍵在於“粉絲”和偶像的關係。年輕的“粉絲”往往把自己的認同和歸屬感投射在偶像身上。現代社會,青少年溫飽有餘,並無基本生活的憂慮,但又面臨各種社會和家庭的約束與要求,其內在情感與青春期的許多需求並不為社會所充分認可,而社會層面對他們提出的要求與他們內在的想象之間也存在一些差異,在周邊環境中又缺少具體可感的認同對象。因此他們往往對於能夠滿足他們想象的偶像懷有一種強烈的“迷”,通過與偶像之間想象性的認同感來獲得一種對自我的想象,這種想象常常充盈了他們的生活。偶像既是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卻又是完全超脫出日常生活之外的抽象的人。既是現實的,又是超現實的。“粉絲”所構成的“飯圈”既關注偶像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同時也與偶像保持著相當的距離而不把偶像世俗和日常生活化,偶像往往是“粉絲”的一個“念想”。而當下的大眾文化也常常對“粉絲”和“飯圈”抱持某種刻意的鼓勵態度,讓偶像與“粉絲”有更多具體互動,同時“粉絲”也通過某種經濟、輿論和情感上的投入來強化認同感。而“飯圈”的作用在於,它能夠通過網絡形成聲勢,維護偶像的形象,監督偶像周圍的環境,似乎已經介入到偶像的整個演藝和生活之中,然而實際上“飯圈”卻並沒有真正與偶像存在具體和現實的聯繫。這種既具體又抽象的關係是“粉絲”現象和“飯圈”文化的基本設定。

“粉絲”“飯圈”是非常複雜的文化現象。一方面,由於當下偶像的形象大多是積極與“正能量”的,來自社會的正面評價與肯定是偶像具有影響力的現實基礎。因此這種認同感的獲得也有讓青少年通過追逐偶像而獲得一些積極影響的價值,如與偶像一起參與公益活動等等。

但另一方面,對於偶像的過度迷戀也可能使“粉絲”和“飯圈”無法理想地看待事物,做出一些極端和不當的行為,給個體人生及社會都帶來負面影響。比如“飯圈”之間的惡意網絡攻擊,以及“粉絲”間對“自殺文化”這種極端偏執和不當行為的相互影響與模仿。這些都構成了“粉絲”“飯圈”複雜而多面的內核。因此,抑制“粉絲”因過度迷戀偶像而做出的極端行為,尤其是對青少年施以更多心理支持、控制、管理與幫助應是當務之急。

(張頤武: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302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