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历史书是怎么描写元朝的?

冰凉鱼3


四大板块吧!

第一,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南下伐金 西征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统一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的战争。为之后的蒙古向外扩张打下基础。

蒙金战争,发生于公元1211年至公元1234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至窝阔台汗六年,金大安三年至天兴三年),是由成吉思汗发动、木华黎继续、窝阔台汗完成的攻灭金朝的战争。蒙古军历经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拖雷、三子窝阔台汗,分四阶段,最後通过联合南宋才并吞金朝。这是世界史上着名的小国崛起、以少胜多的战争。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沙朝战争爆发在1219年底至1220年,它标示着大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当时雄踞中亚的花剌子模沙朝这个刚兴起不久的君主制国家的国境面积相当于印度次大陆的大小。

太宗窝阔台:定都和林 灭金 宋蒙开战 远征钦察


定宗贵由:吐蕃内附宪宗蒙哥:设立行省 远征西亚

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西征(其後还有一次西征,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领)。1235年开始至约1242年,历时约8年,因由各族宗王长子或长孙(术赤长子拔都、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察合台长孙不里等)率兵西征,故称“长子西征”.这场战争,名义上由拔都担任总帅,实际上由速不台领军,统领军队总数估计在十二万人以上,摧毁了基辅罗斯、弗拉基米尔公国等东斯拉夫列国,并在蒂萨河之战灭匈牙利王国,在列格尼卡战役灭了分裂中的中世纪的波兰。1235年春,在遣阔出南征的同时,窝阔台汗又遣拔都、贵由、蒙哥、不里西征。打从13世纪,历史学家都在争论蒙古人对东欧用兵在宏观历史的重要性。大多数军事史家都认为,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在於扩充蒙古帝国的西部疆域,并透过对波兰及匈牙利带来致命性的攻击,令西欧诸国震慑,从而确保蒙古帝国在罗斯的领土安全。

世祖忽必烈:建大都 灭宋 统一中国

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的孙子们时最后定型。因为蒙古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所以以中国的元朝帝国为大汗辖区,另外,还有服从大汗宗主权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即四大汗国,分别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


俺是飞狐


元朝时期是外蒙古历史教科书中描述的蒙古帝国最辉煌时期,在蒙古的教科书中,共有四大部分内容是讲述其古代与中国的关系。教科书的总基调是不承认中国曾统治过蒙古草原,而蒙古帝国曾统治过中国一百年。

众所周知,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而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历史上中国和蒙古长期融为一家,拥有着共同的历史,其中就包括成吉思汗,还有蒙古建立的元朝。

那么,在蒙古的历史教科书中,是怎么讲述与古代中国的历史的呢?

蒙古教科书认为自己的历史文明来自于蒙古草原,而中国的历史则来自于农耕文明,在整个古代蒙古崛起的过程中都在与古代中国争夺蒙古草原的控制权。

他们教科书认为中国古代的河套地区原本是属于草原文明的,后来被中国侵占并将其成功的改造成农耕文明。蒙古人就一直在与中国争夺草原,期间互有胜负,但最终的结果是不好的,没能保护好草原。

教科书中给出的原因是,蒙古内部的分裂致使中国有机可乘,最终才导致蒙古丧失了大量的草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成吉思汗的出现,才宣告终结。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的各个分裂部落,使得蒙古力量空前强盛。此时的蒙古与中国的争夺胜多负少,还在蒙古建国初期成功的殖民了中国,建立了元朝。

对于元朝,蒙古教科书是这样描述的: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帝国,他的子孙们通过连年的征战,占领了当时欧亚大陆上除东罗马之外的几乎所有文明古国。

在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版图包括中国、俄国、朝鲜、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帝国,版图面积之广大,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蒙古人形成了旷古绝今的大蒙古帝国,这是蒙古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书中说,在过去的历史中,蒙古占领过中国一百年,而中国只占领过蒙古两年。关于清朝时期的历史是这样描写的:满洲人用武力霸占了蒙古草原,迫使蒙古实行和亲政策后仍然背信弃义,入侵蒙古并进行分化瓦解。

此处说的和亲是指漠南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公主嫁给皇太极一事。蒙古认为清朝对他们进行人口控制,禁止他们自由迁徙,对他们实行奴化教育等。蒙古将这一时期称为:满洲国殖民蒙古国的时代。

而当时的中国与蒙古国一样都受到满洲国的殖民,中国和蒙古国是满洲国地位平等的两块殖民地。书中讲述在蒙古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康熙皇帝的军威碑,这是做为蒙古的耻辱来纪念的,让蒙古人奋发图强,重建伟大蒙古帝国。

教科书中认为,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提倡五族共和,但蒙古人根本不愿加入。之后蒙古重新获得了独立,而曾经与他们同处在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人,却毫无理由地说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北洋军入侵蒙古。

很快使得漠南蒙古失守,就在漠北部分也快失守时,俄国人给予了蒙古无私的帮助,蒙古人与俄国友邦一起,英勇的打退了北洋侵略军。在俄国发生剧变时,中国的徐树铮又趁机入侵蒙古,蒙古政府无能的成为了中国附庸。

还有蒙古教科书认为,蒙古人从基因和语言上是属于阿尔泰系,他们和多种多样的突厥系,通古斯人比如韩国人,北方日本人等有关系。而蒙古人和中国人没有任何关系,中国人和南太平洋的马来波尼西亚人有关系。

总之,在蒙古与中国的历史上,蒙古教科书将元朝描写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是蒙古殖民中国的时期,也是蒙古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野史也是史


元朝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但是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而蒙古帝国起源于蒙古高原,目前并不属于中国。所以蒙古人所记载的元朝历史肯定和我们中国人记载的历史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和中国这边记载很大的不同,蒙古是不承认什么,元朝的元朝是中国人的说法,蒙古只有自己的蒙古汗国。曾经历史上的四大汗国再加上被征服的金国和南宋,也就是现在中国的土地都属于是蒙古的领土,只不过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蒙古衰落了,自然而然的就失去了这些领土。

而成吉思汗作为蒙古最强大的帝国的开创者,自然受到了现在所有蒙古人的尊崇,蒙古人都视其为蒙古的祖先。而对于我国还有内蒙古也将成吉思汗也视为自己的先辈,蒙古是感到相当不高兴的。在中国历史上,是元朝占有亚欧大陆广大的土地。但在蒙古人的历史上,恐怕不是这样,元朝最多只是指中国本土,它属于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而已,也就是和四大汗国一个级别。

当然因为金帐汗国曾经统治过俄罗斯上百年之久,而那是俄罗斯最屈辱的时代,所以俄罗斯历史上同样也不承认金帐汗国。在清朝的时候,蒙古已经衰落是满清的一部分,不过在蒙古的历史上把蒙古和满清认为是对等的,这也只能说明满清对蒙古确实笼络的比较好而已。而在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尤其是徐树铮有一段时期曾经占领过蒙古,差点使蒙古返回我国,但是在蒙古的历史上却认为是被侵略。

总之由于两国的角度不一样,所以记载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众所周知,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统王朝,而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历史上中国和蒙古长期融为一家,拥有着共同的历史,其中就包括成吉思汗,还有蒙古建立的元朝。 那么,在蒙古的历史教科书中,是怎么讲述与古代中国的历史的呢?


同样的事件,不同立场解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在中国的历史书上,二征姐妹是两个叛乱头目,但是在越南历史上,二征姐妹则是反抗“侵略”的英雄——甚至越南还印刷有二征夫人站在大象背上,挥舞着宝剑指挥着军队追杀东汉军队的图画。 同样,中国和蒙古国之间,虽然有着很多共同的历史,但是,因为史观的不同,中蒙两国对历史的解读也不一致。


蒙古国历史和中国历史,最大的交集之处,在于元朝。按照中国史观,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在金朝末年,建立了大蒙古国,并且大蒙古国在之后几代大汗的统治下,相继灭亡西夏、金朝、大理,并且把吐蕃纳入了版图。忽必烈夺取蒙古大汗的位子以后,正式将蒙古的国号改为“大元”,随后元朝大军相继颠覆南宋的恭帝、端宗和末帝三个朝廷,统一了中国。直到九十多年后,元朝被朱元璋的明朝推翻,元朝残余势力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北元王朝。之后不久,北元国号被蒙古贵族废除,北元灭亡。



但是,蒙古史观并不这样认为。蒙古史观认为,蒙古部族在契丹帝国灭亡后,在合不勒汗的领导下,一度建立强大的蒙兀儿汗国。蒙兀儿汗国多次打败金朝的侵略,维护了其独立地位。不过,随着合不勒汗一死,蒙兀儿汗国也逐渐分裂,最终在金朝的运作下,蒙古各部遭到了金朝的压迫。直到铁木真成长以后,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汗国建立以后,就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在几代大汗努力之下,蒙古汗国横扫了包括南宋在内的几乎整个亚洲大陆。之后的蒙古汗国虽然出现分化,但是,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波斯,都只是蒙古各汗国的一部分。因此,在蒙古国的观念里,元朝是蒙古统治中国(但不限于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而明朝的建立,只是蒙古元朝丢失中原版图的一个历史阶段,宛如中国历史上,西晋灭亡只是代表晋朝丢失北方领土,但是东晋还在一样。


蒙古教科书认为自己的历史文明来自于蒙古草原,而中国的历史则来自于农耕文明,在整个古代蒙古崛起的过程中都在与古代中国争夺蒙古草原的控制权。他们教科书认为中国古代的河套地区原本是属于草原文明的,后来被中国侵占并将其成功的改造成农耕文明。蒙古人就一直在与中国争夺草原,期间互有胜负,但最终的结果是不好的,没能保护好草原。

教科书中给出的原因是,蒙古内部的分裂致使中国有机可乘,最终才导致蒙古丧失了大量的草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成吉思汗的出现,才宣告终结。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的各个分裂部落,使得蒙古力量空前强盛。此时的蒙古与中国的争夺胜多负少,还在蒙古建国初期成功的殖民了中国,建立了元朝。对于元朝,蒙古教科书是这样描述的: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帝国,他的子孙们通过连年的征战,占领了当时欧亚大陆上除东罗马之外的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在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版图包括中国、俄国、朝鲜、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帝国,版图面积之广大,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蒙古人形成了旷古绝今的大蒙古帝国,这是蒙古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其实,蒙古国这样说无非是想摆脱与中国的干系,他们不承认发源地在中国境内,无非是想让世界知道他们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和独立的国家。如果要是按中国历史对匈奴族的描述来看,匈奴族虽然自出现之后就于我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我国北方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也是在中国管辖范围之内。而西方科学家则认为匈奴族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有很多民族混合起来的民族,所以说蒙古族在西方研究者眼里只能算是匈奴族众多族种的一支。 不过每个国家因为立场不同,对其他国家的发展史看法也不尽相同。每个国家的发展历史都是复杂的不能以一己理由来去判定一个国家发展的轨迹。


大老二爷


蒙古国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态度很坚决,拒绝承认,在蒙古人眼里,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一个汗国而已,只是蒙古人曾经统治过中原地区的一个阶段。

蒙古人在北方草原上生命力极强,他们其实是中国北方草原众多游牧民族的杂交后裔,他们的祖先就是以前的匈奴、突厥、义渠、柔然等少数民族部落。

蒙古帝国是由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他建立了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最为强大和广袤的帝国,但是真正意义上建立了朝代的还是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元朝的建立与蒙古帝国有着本质的区别,元朝把蒙古帝国从一个分散的分封汗国变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如今的蒙古国其实并不认可元朝,这与蒙古民族一千多年来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蒙古帝国逐渐衰弱是在成吉思汗死以后,最后的顶峰其实就是元朝的建立,这也是蒙古民族强势的回光返照。

元朝被推翻后,蒙古就发生了分裂,什么鞑靼、瓦剌、蒙古全都出来了,被明朝一顿暴打后,蒙古人又被揍成了游牧民族,到了清朝时期,直接就还原了部落形态,又经过清朝几任皇帝的拉拢、联姻,又哄又打,一百年时间不到,清朝就把整个蒙古纳入了版图。

清朝倒台了,蒙古蛮子(部落)看到了机会,虽然无法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但是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还是有可能的,在红色苏联的帮助下,蒙古在1921年宣布了独立,这其中还被军阀徐树铮按在地上摩擦了两年,要不是“倒戈将军”冯玉祥暗杀了徐,估计蒙古要独立还不那么容易。

蒙古的独立有着相当的国际战略性,它成了大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带,说白了,留下这么个地域广袤的内陆国家只是两个大国为了减少摩擦而已,大家懂的。

蒙古人可不这么想,既然独立成国了,没有国际地位,国家经济更是世界排名倒数,总得要找点精神寄托,于是就翻出了自己老祖宗蒙古帝国的荣光,所以他们既不承认历史上的元朝是中原地区的正宗大统,也不认为金帐汗国曾经在俄罗斯地区统治了100多年。

反正无论怎么说,一句话,蒙古帝国是最伟大的帝国,成吉思汗是最伟大的君主,蒙古历史上没有元朝这一说,更没有金帐汗国,除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其他的一概不是蒙古历史。甚至现在内蒙古地区蒙古人认成吉思汗为老祖宗都会遭到蒙古国的抵制和反感。

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历史都是后世人编写的,无论蒙古国怎么看待元朝,那段历史都存在,并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沉墨I方之城



外蒙古历史书是怎样描写元朝,肯定要比我国看得更认真,毕竟人家元朝是蒙古国曾经的辉煌,元朝虽然有《元史》做为支撑,明太祖朱元璋亲命宋濂,王炜等撰写,共210卷,历时331天,主要以前代史记载为依托,这也是传统,就如元朝命人撰写《宋史》,《金史》,《辽史》,宋及五代撰写《唐史》一样,说明明继承元得天下。

元朝从1272年-1368年之间算作一个过去式的朝代,而时至今日,蒙古国却钟情于元朝那段历史,在大街小巷都有元太祖铁木真的画像和雕像,画像以忽必烈时期礼霍孙所绘为蓝本,明代为副本,一直作为人们心中成吉思汗形象,雕像代表作有40米高,二百五十吨不锈钢打造的成吉思汗雕像,下面有三十六根圆柱支撑,象征有成吉思汗之后三十六个大汗,还有陈列蒙元时期文物的博物馆。在馆内,有象征蒙元权利象征的苏鲁锭,还摆设有代表蒙古帝国辉煌的哈拉和林城复原图,所以他们急切想找到关于成吉思汗时代的文物,毕竟人家把自己的本国史最早追溯到八百年前,就是所谓的1206年。




所以至今蒙古国也很少把成吉思汗称作元太祖,法天启运皇帝。而更确切的称之为蒙古尊号成吉思汗,意思为海洋之汗,所以也就等于废除了忽必烈建元改革的这一套中原方式追谥的传统封号,也尽而把成吉思汗变成了游牧的皇帝。

其实这也不觉奇怪,在元朝北退后,明朝北方蒙古高原又开始返回了游牧体制,出现了鞑靼,瓦剌两大集团,摒弃元朝的皇帝,太师,太保,改为可汗,那颜,到达延汗时更是推得很彻底,所以蒙古和中原自蒙元结束后,一直分道扬镳。沿着长城为分界线,南方耕地与北方游牧以此化为界限,蒙古高原仍按着自己程序走,走过漫长清朝也没有受其影响,一直持续到近代,蒙古国虽然受苏俄影响,实际上仍延续蒙古原有的制度,还是以游牧业为主的国家。



虽然话题这么说,把蒙古国很钟情于成吉思汗时代,而对成吉思汗之后的时期却很淡化,也包括忽必烈大元。但是蒙古国一定程度上也把元朝视为蒙古帝国的辉煌,尤其以现代意义上的我国边境与它之间的彼此之分的关系,认为元朝统一天下是对蒙古为代表的游牧草原文明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彻底征服,而且是第一次。事实如此元朝蒙古出现之前,从秦汉的上升到两晋南北朝的衰落,唐朝鼎盛,再到宋朝的劣势,北方游牧及游猎民族取代北方,却没有对长江以南的晋宋得逞,而蒙元却实现了。



这也正是外蒙古值得骄傲的原因,认为它的延续就是游牧民族政权的胜利,承继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的凝缩,他们之所以把这些列为自己朝代也是有他的道理。而对于元朝而言,蒙古国自然会把它看得很重要,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第二代雄才帝王,他们也是认可的,谁怪乎它们也曾是北归的元朝拖雷系一部分。


为此蒙古国也会把留下的畏兀字体《成吉思汗法典》看成他们国家的启示制度,《蒙古秘史》汉语版和《元史》也被他们收藏是描写本民族的一部历史宝典。为此他们自然会把蒙元的辉煌示为自己过去的辉煌,这一点在中国学者面前也是毫不避讳的问题,在忽必烈以前,成吉思汗到之后的所谓的1206年到1260年之间,蒙古帝国中心在外蒙古核心地带,今额尔德尼召,首都乌兰巴托东北不远,这一时期不同元朝很不稳定,帝国正是蒸蒸日上,四面膨胀时期,那时统治者仍延续成吉思汗留下的制度,和不断完善发展,有自己的一套较全面的游牧体制,而汉法则是补偏救弊。


所以实际上这一时期恰恰和元朝是分水岭,外蒙古这也认为也是情有合理。元朝虽然政治中心南移,可是元朝统治者仍未放松对龙兴之地的重视,设立岭北行省,以和林路为主,驾驭原蒙古各部,这也为后来北退保存实力打下基础。外蒙古肯定也不忘元朝的功劳,怀念那一段的辉煌史,在明后期与清之际总想复制元朝,可是难以复制,达延汗复兴和林丹汗复兴还有噶尔丹都想图志。所以蒙元至今虽然是一个朝代,可是它在外蒙古情节很深,因为这它牵扯正是本民族的发展史。


龙文说史


历史是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的航船。所以,这艘航船能驶多远,就在于对历史有多尊重与正视。

然而,依旧有一些国家回避侵华历史,不敢正视那段历史,最终成了发展中的一大诟病。

那么,外蒙古历史书在描写元朝时,又是否会正视和尊重那段历史呢?

对元朝的定义是否符合历史真相

外蒙古历史书将元朝定义为蒙古帝国的一个汗国,即:大汗汗国。

其实,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蒙古帝国是由四大汗国组成,即:元朝(大汗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二是蒙古帝国是由五大汗国组成,即:大汗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金帐汗国和窝阔台汗国。但是,大汗汗国(元朝)却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

这种说法,应该是符合历史真实面目的。因为,这一点与中国的历史记载是一致的。

同时,在后世蒙古国家博物展厅的历史排序中就表明了,蒙古国自古以来就是中亚各个帝国的合法继承者。例如:2006年中国驻蒙古大使的一句“成吉思汗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就曾引起蒙国民粹分子的强烈不满。

可见,蒙古人始终认为元朝是曾经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于是,历史中也不会少了这一点他们认为自豪的描述。

反过来,这也足以证明,蒙古族与中华民族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

对元朝的灭亡历史是否符合历史真相

1368年,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所取代,而元朝未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则率领蒙古王族和残余军队撤退到了祖先兴起的蒙古高原故地。

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1370年5月23日,50岁的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顺帝),在悲愤与忧郁中,病逝在了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城(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达里诺尔西南的达尔罕苏木)。

元顺帝死后,其子爱猷识里达腊在哈拉和林继位。继位第八年后,残元的都城哈拉和林被明朝大将徐达攻破。自此,蒙古帝国基本终结。

1378年,年仅39岁的爱猷识里达腊怀着亡国的伤痛,在绝望中离开了人世。之后,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领地已回到了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

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的残元势力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一带,又遭到了明朝大将蓝玉率领的10万大军的毁灭性打击。逃跑途中,脱木思帖木儿被叛将缢杀,3千多贵族官员和7万多人将士被明军俘虏。

自此,蒙古帝国的黄金家族几乎全体覆灭,依附的大多数部落纷纷脱离自立。

1399年,最后一任残元皇帝额勒伯克被乞儿吉斯部首领鬼力赤杀死,并建立鞑靼。自此,残元政权(《明史》称北元)彻底灭亡,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成为历史。

这些重大的、已成事实的历史,应该在外蒙古的历史书中是如实描写的。

建立元朝的历史是否符合历史真相

1271年,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之意,改“中统”为国号“大元”,并于次年迁都燕京,又称大都。对此,蒙古人则称“蒙元”或“胡元”,而不是“大元”。

1272年,元军攻下樊城,襄阳城守吕文焕投降,历时6年的襄樊之战以元军胜利而告终。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南宋最后的残存势力。

之后发生的“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以及“元爪战争”等历史事件,还有之前的灭西辽、灭西夏、灭金、招降吐蕃、灭大理等灭国事件,外蒙的历史书应该都是如实记载的。

元朝“短命”的最大弱点是否符合历史真相

1264年,忽必烈夺得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权后,大力主张“行汉法”。通过一点,忽必烈迅速解决了中原的统治问题。但是,同时又因这一做法明显违背蒙古族传统,使许多蒙古贵族很是不满,并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最终,造成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三大汗国的“脱离独立”,从而引发长达4年之久的汗位战争。

此外,虽然许多的蒙古贵族迫于“行汉法”,修建了宫殿或高屋大厦,但又要住进宫殿或大厦旁的蒙古包里。

其实,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存在,就看各国的融合政策能否达到一个相互平衡。否则,民族问题就会出现。

对于这一点,不知外蒙是否会“以史为鉴”,将其写入历史呢?

虽说,历史对于一个国家的延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通过“以史为鉴”,让国家的各族人民过上富裕的幸福生活,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以,对于外蒙古历史书究竟是怎么描写元朝的,又何必去纠结呢!


祥子谈历史


蒙古国的史书上,究竟是如何看待元朝的?这个朝代属于中国吗?

中国人都有着很强的民族认同意识,虽然说,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聚集而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但对于不同民族的人来说,还是有着区别的。但这种区别假如到了国外就完全消除了,在国外,即使不是一个民族的人相见也会格外亲切。而中国人作为亚洲所属的黄种人,中国附近的其他国家的人口在外貌上也与中国有着很大相似之处,这也能使我们在国外那种陌生的环境下很容易就辨认出来。但亚洲却有着这样一个民族对中国人可谓是不算亲近,即使你们同在异乡,恐怕相见也会处于零交流的境地,那就是蒙古族人。

众所周知,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虽然在元朝之前,中原地区也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但他们都是不完整的。而元朝却在成吉斯汗的带领下迅速成长并先后夺取了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甚至于更北部的其他民族部落。在蒙古政权灭掉了金政权之后,马上向中原地区进发,而位于中原南方的南宋政权是全世界范围内抵抗蒙古政权最激烈的国家,不过这也并没有阻挡蒙古族入侵的步伐。蒙古族最后还是在中原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世称元朝。

蒙古现在依然是我国众多行政省份中的一个,不过,在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国家就是蒙古。我们也习惯地以内外蒙古来称呼他们。我想在很多中国人民的认知中,蒙古族只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个。而日本的一个史学家白乌库及血引用了宋代人洪浩所编的《松漠纪闻》,他凭借这本书提出了一个理论,那就是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的分支蒙兀室韦,这个说法在后来时也逐渐被证实,中国史学家也大多沿用这个理论。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东湖分支蒙兀室韦也就是官方中所说的蒙古人祭祖寻根的地方,这个地方现存于经中国蒙古省境内,对于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踪迹可循。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室韦就已经出现,他所指的是在东湖体系下,从鲜卑分离出来的支系部落也就是现在的蒙古族。在最开始出现时活跃于嫩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最开始的时候被南方人民称之为契丹,不过经过后来史学家的研究发现,这个契丹族并不是一个民族的称呼,而是很多民族的人聚集在一起,而被称之为契丹,同样蒙古也有可能。但这仅仅也只是我国对蒙古族发源历史的推论,而蒙古国的人却不认同中国人的这种说法。蒙古国的人并不认为中国所说的祖先室韦是他们最开始的祖先,蒙古国人所认定的祖先是匈奴人,这个理论是由蒙古国科学院是比拉所提出的。

但是匈奴族自古在我国眼里就是一个蛮夷之族,这种游牧民族相当于中原的民族来讲文化习俗都很落后,同样,他们也没有留下可以供后人参考的历史文献,所以,蒙古国的这种说法到现在也未被证实。这也可能是蒙古国想要证明自己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政权的理由,但是,据联合国所承认的世界名著《蒙古秘史》中提出,蒙古人的祖先是以苍狼和白鹿为图腾的两个部落,他们都是从贝加尔湖北面过来一直延续到成吉思汗汗这一带才定居在如今的蒙古地区。假如这种说法的确被证实的话,那么我国所一直坚定的室韦为发源地就会被推翻,不过这也并不能动摇我国坚定室韦是蒙古发源地的理由。

其实,蒙古国这样说无非是想摆脱与中国的干系,他们不承认发源地在中国境内,无非是想让世界知道他们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和独立的国家。如果要是按中国历史对匈奴族的描述来看,匈奴族虽然自出现之后就于我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我国北方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也是在中国管辖范围之内。而西方科学家则认为匈奴族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有很多民族混合起来的民族,所以说蒙古族在西方研究者眼里只能算是匈奴族众多族种的一支。

不过每个国家因为立场不同,对其他国家的发展史看法也不尽相同。每个国家的发展历史都是复杂的不能以一己理由来去判定一个国家发展的轨迹。


环球知识科普


这个问题就非常尴尬了,因为在蒙古的教科书中,根本就没有“元朝”的概念,他们所热爱和骄傲的,是那个永远也回不去的“大蒙古帝国”。

常言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后人的编撰和总结,所以所谓的历史,尤其是教科书历史必然带有当代人的意志,也必然表现出严重的阶级性和主观性。

而蒙古历史的这些特性尤为明显,尽管近代以来,蒙古从来都没有过自己的立场。

从1911年沙俄趁辛亥革命动荡煽动漠北蒙古分立以来,蒙古撕裂的潘多拉魔盒由此打开。虽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崩溃等一系列变故,但后继的苏联依然在撕裂蒙古的道路上“矢志不移”,并最终扶持蒙古于1924年成立共和国,1945年最终另起炉灶。

作为噬土成性的国家,苏联从未放弃将蒙古纳入版图的打算,但因为已经失去了最佳的吞并时机,所以这个红色帝国最终选择了将蒙古作为中苏之间的战略缓冲。在苏联的严密控制下,蒙古开始了深刻而全面的“去中华化”道路。

因为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完全被苏联控制,因此蒙古的历史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苏联的印记,那就是“极端反华”。

虽然1991年苏联解体后,蒙古终于获得了所谓的“自由”,但“反华”主旨没有改变。

在蒙古一如既往的历史认知中,首先蒙古始终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我国的前身中原王朝从来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历史上被中原王朝视为北方走马灯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少数民族,都是蒙古历史上陆续出现的先祖。

当然,蒙古最引以为傲的祖先,还是威震世界的成吉思汗。

因为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核心位于今天的蒙古境内,所以蒙古人自然而然也将成吉思汗奉为自的祖先,而对于我国尤其是内蒙古也将成吉思汗视为祖先的做法,他们是极其愤怒的。

在蒙古人看来,成吉思汗作为蒙古人的祖先,不仅给了蒙古族和脚下土地的名字,更被蒙古人创造了面积空间广阔的大帝国,而所谓的元朝就是蒙古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历史上的蒙古,对我国有着巨大的优越感。在蒙古人看来,清朝统治漠北蒙古是对蒙古的欺骗和背信弃义,而清朝时期的蒙古和满清在地位上是平等关系,如同20世纪的蒙古和伪满洲国。

当然,最令蒙古耻辱的,也就是被我国统治的屈辱岁月,蒙古人也并没有回避,而是大胆地选择了正视现实,这就是1919年徐树铮对蒙古的野蛮侵略,到1921年苏俄军队前来解救,总共屈辱了两年。

所以,作为蒙古人的骄傲,所谓的元朝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时代。不仅是元朝,还包括纵贯欧亚的四大汗国。

不过,因为俄罗斯是蒙古历史的创造者,而因为俄罗斯历史上被金帐汗国殖民的不堪回首的岁月,所以俄罗斯始终拒绝承认金帐汗国是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

而恨屋及乌,不敢造次的蒙古也只能对俄罗斯的主观性言听计从,所谓的四大汗国更像是蒙古的生拉硬套,和蒙古帝国同宗同源的四大汗国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概括起来,一个没有自主权的国家,是不可能,也不配拥有真正客观的历史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您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外蒙古”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在清代和民国初年纳入中国版图时的称呼,与实行盟旗制的“内蒙古”相对应。

在“外蒙古”时代,外蒙古(确切说是“外扎萨克蒙古")并不是一个今天意义上完整的单位,其中土谢图汗、车臣汗属库伦办事大臣节制,扎萨克图汗、三音诺颜汗属乌里雅苏台节制,被苏联趁乱抢走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属于科布多参赞大臣节制,分汗-盟-旗三级,基本上是部落的形式,并没有国家形态,也没有成文的史书——他们甚至都不是属国,而是属地,帝王时代私自修史是有罪的……,而只有口耳相传的民谣、史实一类,基本上和此前、此后那些“苍狼白鹿系”神话口径大同小异。

在“外蒙古时代”之前,蒙古分鞑靼、瓦剌两系,其中鞑靼系占据蒙古本部统治权时间较长,而瓦剌系的也先反倒是北元消失后第一个自称“天元可汗”的,但不论哪一系都是高度部落形态,没有成文的历史,只有一部民间流传、后来经文人整理回译的《蒙古秘史》,除了继续宣扬“苍狼白鹿说”外,在叙述北元及之后蒙古本部及东道各部落演变方面保留了不少资料,但也有很多混乱和夸诞之处(如认为北元历史可以一直延续到林丹汗死去,认为元和明始终是两个平行对立政权,等等),而且也掺杂了不少神话成分,只能算一部“口述史”吧,其史料价值大约也就相当于现代的某些业余整理口述史。

外蒙地方独立建国始于哲布尊丹巴1911年12月29日趁中国辛亥革命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但1915年6月9日就被迫取消独立,直到1921年才重新独立,但几个月后就“转红”,1924年徒有虚名的哲布尊丹巴“皇帝”神秘死亡。在这短暂且切割的“大蒙古国”时期,极力推崇元朝和成吉思汗,哲布尊丹巴自称成吉思汗子孙,称“大蒙古国”为元朝的合法继承者,但并没有来得及出版系统的历史书。

自1924年“乔巴山时代”开始,蒙古就在苏联压迫下,以“清除封建残余”为由,竭力消除蒙古民族主义影响,包括消灭贵族和上层喇嘛,改变地名,甚至改用西里尔字母书写蒙古语,逼迫蒙古人改用俄罗斯风格的姓名等,在这段时间里,对成吉思汗和元朝是竭力避免提及,更不在官方史书上褒扬,强调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政权”,和苏联、俄罗斯“亲如一家”。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冷战的结束,蒙古体制也发生巨变,开始强调民族属性,并大张旗鼓地褒扬成吉思汗,搞了林林总总的活动,竭力将蒙古国塑造成成吉思汗帝国的“直系子孙”(但避免多谈元朝,更不愿多谈元朝到底是什么属性),自此至今基本就是这个口径。

如果您说的“外蒙”,是指“今天蒙古国范围内的蒙古族聚居地”,那么大致如此,如果是严格意义上的“外蒙”,可以说当时还是中国领土的扎萨克四部,并没有资格“官修史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