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宋朝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画师,留世大量诗词和绘画作品。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

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徽宗,对文学艺术的喜爱,直接影响了宋朝文化艺术的发展。

在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把绘画正式纳入国家科举考试制度,并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苑,士子学成进入画院者,会被授予学正、待诏等官职。也就是说,画家也可以成为公务员了。

在一次宫廷考试中,作为画家、书法家及皇帝的宋徽宗,担任了主考官,选拔的就是宫廷画师。

流传至今、被称为国宝的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就诞生于北宋时期。翰林待诏张择端用画谏言,记录盛世的同时,也暗示了当时政权统治下的隐患和危机。

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一 “清明“争议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画中有人物815人,还有车、马、船、舫、亭台楼阁等各色物品牲畜建筑,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的社会百态。

对于画作名称中的“清明“,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是“清明节”,有的认为是 “清明坊”,有的认为是“清明盛世”。

“清明节”不难理解,就是节令清明节这天的城市街景实况。

“清明坊”的说法是根据当时东京城划分为136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3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清明盛世”指的是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意思。

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二 画中寓意

大众普遍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宋朝的盛世,街道户巷,茶坊酒肆,车船人物,熙熙攘攘,热闹繁华,一片祥和,却忽略了画中隐藏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四伏。

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画中的河面上,一艘大船经过桥底时忘记降下桅杆,导致桅杆撞上拱桥发生险情。桥上的人探头观望,指指点点。船上的船工忙着解绳索,降桅杆,乱作一团。

河面上的桥上, 也发生着戏剧性的一幕。

并不宽敞的桥上,两侧小商贩占道经营,阻碍通行。过往行人在狭窄的桥上难免发生冲突,坐着轿子的文官和骑着马的武官僵持不下,为谁先让路而发生冲突,暗示着朝廷的党派纷争。

画面中矛盾重重。

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城门处,出现了异域元素。一支骆驼队悠闲的走出城门,但城门洞开,城门上连个把守的士兵都没有,城防涣散。

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1102年,徽宗罢黜旧党,史称“新旧党争”。次年,蔡京下令焚毁苏轼、黄庭坚等旧党人的墨迹文集。

张择端将此记录画中,一架驴车,两个车夫,拉着装满被废黜的旧党书籍文字到郊外销毁。

新旧党争,迫害了一批文人志士及他们的作品。不然今天,我们会读到更多大文豪苏轼的文学巨作。

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在郊外,一些私船停在岸边,船主们指挥着工人把船上的粮食背进深巷私仓,所有粮船皆非官办,无人监管。商贾囤粮,导致短短几年内,粮食价格上涨了100倍,北宋潜在的官粮危机也暴露无遗。

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商人一进城,入眼的第一家便是税务所。商人的货物必须先验货交税,才能被放行。几个小商贩因为税务太高,和验收官员发生争吵,暗示了当时紧张的官民关系。

盛世《清明上河图》隐藏的危机,你看懂了吗?

而以上种种,只是5米多长画卷中的一小部分,里面还有很多隐喻的故事。

张择端用娴熟的技艺,描绘了一副活色生香、繁华热闹的宋代民生画卷,也暗示了当时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今天的我们,依然能置身画中,感受他的真实和良苦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