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水故鄉,鳳凰湖北

丁小鵬,湖北崇陽人,於2000年來到深圳,做過工地小工,當過流水線工人,搞過企業文化,做過文字編輯和部門負責人,曾在文學期刊上發表散文、小說數十篇。現居深圳龍崗,目前經營傳媒公司。

村子後面有一條河叫雋水河。

小時候,我喜歡到河裡游泳嬉水、摸魚抓蝦,看晨曦中的輕紗薄霧、覓食的白鷺、嫩嫩的水草,碧水悠悠的雋水河留給我太多的記憶。長大後,我才知道雋水河是湖北省通城、崇陽兩縣人民的母親河、生命河,她流向赤壁市(發生“赤壁之戰”的地方)後拐了一個彎,改換成另一名字“陸水河”,再浩浩蕩蕩注入長江。

親水故鄉,鳳凰湖北

雋水河流過湖北崇陽,形成太極圖


親水故鄉,鳳凰湖北

雋水河流過湖北崇陽縣城

湖北是親水的。長江、漢水穿境而過,給這片神奇的土地留下了縱橫交錯的河流和星羅棋佈的湖泊,包括長江和長江上的支流漢水、沮水、漳水、清江、東荊河、陸水、灄水、倒水、舉水、巴水、浠水、富水在內,大小河流4000多條,構成了湖北“水鄉澤國”的絢麗景觀。一方水哺育恩澤一方人,水土相融,融化出“神一般”的靈秀湖北。

親水故鄉,鳳凰湖北

作者家鄉的一座國家中型水庫——青山水庫

2000年,我離開故鄉雋水河畔,走過小橋流水,走進南粵都市。在外闖蕩二十餘年,經常聽別人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有褒的,也有損的。那,九頭鳥到底是什麼呢?後來我翻閱資料才知道,九頭鳥最早源自楚地的九鳳神鳥。《山海經·大荒北經》裡說:“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九鳳,顧名思義,長著九個腦袋的鳳鳥,民間稱為九頭鳳,是楚人心中的神鳥,祥瑞之鳥。

湖北人心中有神鳥,冥冥之中彷彿有神助。春秋戰國時代,楚先融合統一了我國南方,秦崛起後兼併了整個華夏。秦滅楚時,楚人不屈,放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豪言,最終楚人陳勝、吳廣拔竿起義,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秦至此謝幕。這其間,楚辭和屈原又將楚文化推向一個高潮。

有人說,歷史只是一個迷,很多東西只是未解之迷。但,湖北人像九頭神鳥一樣有著極強的鬥志和意志力卻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湖北親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千百年來,湖北發生無數洪澇災害,再加上湖北地處華夏中央,區位上“九省通衢”,人才上“惟楚有才”,向來屬兵家必爭之地,戰禍自然免不了。俗話說,貓有九條命,狐有九尾,湖北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頑強不屈,屢挫屢勇。

災禍不可怕。因為湖北人有向上的思想、不懈的行動、偉大的性格和超強的鬥志。從“篳路藍縷”、“一鳴驚人”此類成語的發端,到“武昌首義”、“武漢會戰”不畏生死、甘灑熱血的悲壯,再到現代湖北改革發展的神速和神筆……湖北,正傳承和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性格基因,睿智嬗變,兼蓄開放,堅韌致遠。湖北人像九頭神鳥一樣有魄力、有膽謀、有鬥志、有智慧,並且還與水的精神高度契合。

水的精神又是什麼呢?持之以恆,水滴石穿(“水滴石穿”成語乃出自於宋代湖北崇陽縣令張乖崖之口);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所謂上善者,即善處眾人之所惡;敢忍人之不能忍的耐,敢任人之不能任的勞,敢承人之不能承的重,敢挑人之不能挑的擔,敢思人之不能思的路,敢做人之不能做的為。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鳳文化、水文化與湖北人的性格精神,絕不是一種巧合,而是緣於歷史的傳承和現實的碰撞。比方說,這次疫情,又是一次大苦難,是生命的一段苦行。一時間,湖北疾速前行的腳步暫停了下來,昔日喧囂的城市和鄉村靜了下來。疫情之下,浮現眾生相,帶給我們深層次的思考。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湖北同胞,依舊能守得住底線,守得住自己的家園。

面對有些地方有些人“恐鄂”,我們湖北同胞,依舊保持一種理性、一份善心,像水的精神一樣,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我始終相信,我們湖北同胞,會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我們能低調做人,踏實做事,也能“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像九鳳神鳥一樣,秉持我們的精神,義無反顧,涅槃重生!

每一個湖北人都是驕傲的!

每一個湖北人都是好樣的!

每一個湖北人都是九鳳神鳥!


親水故鄉,鳳凰湖北

本文作者丁小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