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與老前輩“鳳凰”號相比,過“人”之處在哪?

“洞察”號已經著陸火星已經快一個月了,逐漸開始了探測火星的工作。在此之前,美國宇航局先於2007年發射了一枚火星探測器——它的老前輩“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的機身設計繼承先前的探測器,但俗話說<strong>“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是否真的是這樣呢?

“鳳凰”號

“洞察”號與老前輩“鳳凰”號相比,過“人”之處在哪?

“洞察”號

“洞察”號與老前輩“鳳凰”號相比,過“人”之處在哪?

從外形看,兩款探測器好似一對孿生兄弟,都長著兩個“翅膀”和一支機械手臂,看來是真的繼承前輩的基因了。雖然兩款探測器擁有面積相當的太陽能電池板,然而“鳳凰”號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不能產生足夠多的能量,令其安然度過火星冬天,最終將面臨被“凍死”的可能。<strong>而“洞察”號僅僅登陸火星幾天的發電量已經超過了先前發射的任何火星探測器及火星車的發電量,達到了4588瓦時,打破了發電量紀錄,這使得“洞察”號有足夠的能量完成任務,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嘛。

“洞察”號與老前輩“鳳凰”號相比,過“人”之處在哪?

“洞察”號用來探測火星內部的重錘

說起幹活,“洞察”號乾的活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要知道,“洞察”號是執行人類首個探究火星“內心”的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所攜帶的可防風的地震測量儀靈敏度極高,<strong>足以“感知”尺度為氫原子半徑的地面運動,記錄“火星震”或隕石衝擊所引發的震波;溫度測量裝置可通過錘擊到達火星地下3米或更深處,測量火星內核釋放的熱量;科學家希望通過“洞察”號瞭解火星內核大小、成分和物理狀態、地質構造,以及火星內部溫度、地震活動等情況。<strong>目的是想嘗試回答一個科學界最基本的問題: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洞察”號與老前輩“鳳凰”號相比,過“人”之處在哪?

寫到這裡不得不說,比起“洞察”號項目<strong>9.93億美元的花費,渺小的人類渴望去探索浩瀚宇宙奧秘的精神更加可貴。

“瓦力”和“伊娃”

“洞察”號與老前輩“鳳凰”號相比,過“人”之處在哪?

此外,“洞察”號的此次探索之旅並不是孤身一“人”,<strong>以卡通明星“瓦力”和“伊娃”名字命名的兩顆“雙胞胎”迷你衛星也將與“洞察”號同行,成為首批進入行星際空間的立方體衛星

,它們負責在“洞察”號著陸時,把遠距離遙測結果直接發回地球,充當“情報員”的身份。

“洞察”號與老前輩“鳳凰”號相比,過“人”之處在哪?

看起來,“洞察”號真是後生可畏,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洞察”號將進行至少兩年的探測任務,相信這個小小的火星娃將懷揣著人類的夢想在後續的探索中有重大突破,為人類探索自身及宇宙的起源做出貢獻,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