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大將軍秦瓊為什麼排最後一名?

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宮廷畫師閻立本在凌煙閣繪製已死的、在世的24位功臣畫像。


當然,能打也不能排第一,功臣還得按功勞來排列。

我們來看看秦瓊的功勞有哪些:

1. 秦瓊投唐的第一仗就是大唐抵抗劉武周的入侵。

當時尉遲敬德還沒有歸順李世民,他勇猛無敵,日搶三關,夜奪八寨,攻城略地,很多重要人物還被他俘虜了。

當他得勝帶兵經過美良川時,被秦瓊擊敗了,斬首2千餘級,

歷史上這場戰爭成了對唐朝多次失敗終於扭轉戰局很重要的一仗,唐軍大獲全勝,叔寶因功勞巨大而被皇帝李淵親賜金瓶,派人慰問,獎勵,贈上柱國等。

2. 破竇建德之戰,秦瓊率數十名精銳騎兵率先衝破竇軍大陣,戰後獲封翼國公,又獲賞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

3. 秦瓊隨李世民前往河北平叛劉黑闥,在劉黑闥進軍洺水途中,秦瓊率軍於列人將其擊破。最終劉黑闥失敗後,秦瓊又被賞賜。

4. 參與李世民每次大戰,秦瓊擔任先鋒。

在唐朝建立中,秦瓊立下的汗馬功勞,即使被他打敗的尉遲敬德,排名也比他高得多了。


事變前,秦瓊的功業、勳爵、職位、賞賜均高出敬德等人很多,但是事變後的功臣封賞他只有700戶,比長孫無忌和敬德等的1300戶差很多,比參加事變的張公謹、侯君集都低。這是很奇怪的。


所以有人認為他可能被調到軍營,因為他和程知節(程咬金)都被李元吉列為出征突厥的名單。

個人認為,秦瓊真的沒有參加事變,除了調動原因外,很可能是他也像李績李靖一樣持中立態度。


因為當時的皇帝是李淵,而李淵對他恩遇有加。秦瓊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他不願意去做讓皇上親子相殘的事的。從此後,李世民對他信任有所保留,而秦瓊後來因為經常生病,也沒有出征。

雖然將他排在最後一名,不過李世民還是對他很不錯的,秦瓊去世後,太宗特命人在他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表彰其生前戰功,陪葬昭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