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末又要憋大招:國際國內宏觀彙總整理ing

本週末要憋大招,別的事情就統統讓道了。

雖然川信的case發現了更多有意思的信息,但這些事情都太小了,沒事沒料的時候權當寫了練練筆。但真不能把時間浪費這上面,還有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等著去做。

最近市場變化非常大,一邊是美國股市連續暴跌,一邊是中國不斷出臺政策對沖。

說句心裡話,今年中國一系列提前應對措施非常值得稱道,相比過往有著明顯的提升。

這就是快速糾錯、不斷迭代來適應環境變化的“國家模式”,這個模式從共產黨成立之初一直髮展到今天,經歷了無數次的演變和成長。

具體內容在一本《紅天鵝》的書中有詳細的說明和分析,建議大家有空可以去讀一下。今晚10點,我會把這本書的電子版發送到探普會員群內。

從目前出臺的政策中,我看到兩個字:託底。

託底往往出現在兩種情況下:第一,情況變得很糟糕,再不行動就要出大亂子了。能亂到什麼程度,回頭看100年的人類歷史,兩次世界大戰實則是自由經濟制度失控的結果。戰後為了尋求更加穩定的世界體系,所以列國搞出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對於這個故事,寫在了一本叫做《時運變遷》的書中,作者是保羅·沃克。

第二個情況是,防範於未然。事情還未變得糟糕,但已經預計到這種可能性,提前做好準備。

對於本輪多個政策相繼發出,我覺得是後者。整體上有:

1-釋放市場的流動性,托住機構

2-銀行貸款端保持供應,托住企業

3-公司債註冊制,托住債市,特別是為上游企業緩解現金流的壓力,這樣可以通過訂單向下游產業鏈傳導,整體上盤活

4-大基建的動作,托住地方政府+民生

5-昨晚新三板轉科創和創業板出臺,對創新型企業,股權投資都是託底

更像詳細的解讀,大致要到下週,週末把大量的資料和數據整理出來再說。

昨天有個小夥伴私下問我,對未來科技板塊怎麼看?對科技個股選擇的邏輯是什麼?

這不正是週四譚聰總分享的主題嗎!

其實大家平素的問題,仔細地在探普學堂裡翻找,你會發現早就有了答案。

之前也有夥伴問,理顧怎麼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在去年底就寫過4篇長文,專門論述“優秀的理顧如何提高自己”。

我把關於理顧的一些文章羅列在這裡,供大家參考。今天沒時間寫太多,下週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中午12點30都有雪球結構化的小課程,大家別錯過!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