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好像很多都採用發射藥包與彈頭分離的方式,而我國採用彈筒彈頭一體,為什麼?

中原烈火


藥包和彈頭分離的叫分裝彈,藥包和彈頭一體叫整裝彈。認為我國採用彈頭彈筒一體的炮彈完全是一種誤解。其實我國的大口徑火炮也都是分裝彈的,之所以給你一種彈頭和彈筒一體的印象,是因為我們的炮彈藥筒一般是黃銅藥筒,所以才會誤認為炮彈是整裝彈。

敘利亞戰場上的中國製造155mm炮彈,可以看到把彈丸和藥筒合起來很像一枚整體式的炮彈,這恐怕就是大家認為中國使用整裝彈的原因


西方的榴彈炮裝藥一般是這種一節一節的全可燃藥包

實際上目前我國只有122mm以下口徑的火炮才在用整裝彈,比如100mm、105mm突擊炮,100mm防空炮等等,這些炮彈重量不大,完全可以使用定裝彈藥。

02式100mm輪式突擊炮內部,裝的是100mm殺爆榴彈,可見是定裝彈形式

中間和下方的分別是100mm和105mm輪突用的APFSDS整裝彈

在大口徑榴彈炮領域,從152mm榴彈炮開始我國就已經在用分裝彈了。下圖為國產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所使用的152mm炮彈,採用分裝彈,發射藥裝在黃銅藥筒裡。這種裝藥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國最新式的PLZ05式自行榴彈炮上仍然採用。

83式自行榴彈炮的彈藥

PLZ05式炮塔內部自動裝彈的過程,裝彈機要先把彈頭推進火炮,這就是典型的分裝彈模式


大口徑火炮已經不可能採用整裝彈的模式,歸根結底還是重量問題的限制,這個規律在我國仍然適用。像152mm,155mm榴彈炮的彈頭都達到了45kg左右的重量,長度就有800mm左右,一個人抱著都已經很吃力了,這要再加上十幾kg的藥包。。。那就是一枚一米多長60多kg的炮彈,這人抱起來還得推到炮膛裡,不得吐血了?

別說我國沒有黑叔叔人肉裝彈機,就算有,他也不能連藥筒帶彈頭一起裝填啊


目前現役的PLZ05式155mm自行榴彈炮,PLZ07式122mm自行榴彈炮以及各種卡車炮和牽引式火炮,其實都以分裝彈為主。只不過這種帶藥筒的分裝彈比起發射藥柱,無法實現模塊化裝藥,這一點不夠靈活。不過其實我國早就掌握了可燃藥筒和模塊化裝藥技術。早在203mm榴彈炮上我們就嘗試過全可燃藥筒技術,這都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了。目前我國外貿的PLZ45自行榴彈炮也是不使用黃銅藥筒的模塊化裝藥,足以說明分裝彈對我國完全不是什麼技術問題,還是裝備選型上的取捨。

我國開發的203mm炮彈就採用了全可燃藥筒

PLZ45就採用模塊化裝藥的方式,在國際市場非常受歡迎


紙上的宣仔


通常來到,使用定裝彈或者分裝彈要根據口徑來決定,圖片上美軍“衣阿華戰列艦”主炮用的406毫米炮彈,彈頭重量超過800公斤!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及的,所以只能是彈頭和發射藥包分開...這樣重的炮彈還要使用機械裝填才行。



MK7型406毫米艦炮正在演示裝填發射藥包...我軍是沒有戰列艦,如果有也得是彈丸和藥包分開狀態。

炮彈口徑越大彈丸質量就越高,比如說152毫米榴彈,一發(彈丸+藥筒)重量為75公斤,這個重量裝填2~3發就會讓人吃不消,而在戰場上152毫米榴彈炮的射速要求在4~6/分鐘,急促射是7發/分鐘...這樣的重量和發射頻率再使用“定裝彈”炮班的裝填手根本做不到!
彈藥箱上標明我軍66式加榴炮的炮彈一枚為75公斤...人工裝填體力是有限的,所以彈丸與藥筒是分開的“分裝彈”。

從我軍目前火炮種類來看,100毫米以上口徑的炮彈重量太大大部分都是採用“分裝彈”,小於100毫米的則採用“定裝彈”。

另外,榴彈炮的射擊要有多個火力覆蓋點,也就是說:在全射程內要打擊的點至少要有8個以上,這些覆蓋點根據距離的遠近要調整發射藥的裝填量,比如說:10~15公里的範圍之內要裝填3號發射藥筒/包,再使用火炮上的“高低角度俯仰機”調整角度準確瞄準,這樣進行火力覆蓋...同時發射藥筒裡面的裝藥也是分號的,相對應射擊距離,而不是在任何射程內都用一種裝藥量的發射藥筒。
《集結號》裡面鄧超問張涵予...結果沒答上來,鄧超:給他倆錢讓他滾蛋...老兵油子。



我軍59式100毫米高射炮採用“定裝彈”,由於100毫米炮彈的總重量相對輕一些,裝填手體力可以承受一段時間,所以100毫米以下的炮彈基本上都是“定裝彈”,另外高射炮射速要求更高一些,發射速率太慢也打不到飛機,如果再使用“分裝彈”會嚴重的影響到射速,所以即便是100毫米這樣口徑的高射炮也要採用“定裝彈”。
超過100毫米的定裝彈也有,比如:俄海軍的AK130型130毫米艦炮,所使用的炮彈就是“定裝彈



”,現代艦炮發射頻率都很高,要求具備抵禦高速噴氣機甚至反艦導彈的能力,使用人工裝填根本起不到攔截所需要的速度,所以現代艦炮都採用自動機械裝填和高度角度/左右方向機械調整,AK130單管最高射速為40發/分鐘!為了節省時間就必須使用“定裝彈”。

總之,是否使用“定裝彈”或者“分裝彈”基本上是根據火炮口徑的大小和炮彈的重量而定。


皇家橡樹1972


並不是說土鱉只用定裝彈,分裝彈用的還是很多的。

比如125mm坦克炮的二期彈,都是分裝的。

更早一些的一期彈也是分裝的。

99A這個我覺得真的很明顯了,就是俄式輪盤裝彈機+分裝彈。

陸軍的PLZ-45自行火炮也不是定裝彈,這個還比較複雜乾脆叫模塊化彈藥系統。

VT-4,也是採用的分裝彈系統。

至於這個整裝彈,這個是國產的100mm線膛炮用的彈,人工裝彈的。國產105mm線膛炮,也就是59D上面那個用的也是定裝彈。

我國的主戰坦克自動裝彈機走的是俄式輪盤裝彈機的路線,原理上就不支持定裝彈這個也沒什麼好說的。

而自行火炮方面,採用分裝的設計主要是方便多發炮彈同時落地的要求。

要滿足這個要求,就必須通過不同的發射藥劑量,讓多發炮彈擁有不同的初速,配合各自不同的彈道最終在同一時間落地。

而採用定裝彈的PLZ-07 122mm自行榴彈炮最多就只能通過2個彈道的方式支持兩發炮彈同時落地。


戰鬥機解說家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目前世界上大口徑火炮(包括火力壓制的火箭彈)都是彈頭彈筒是一體的,而小口徑的火炮(榴彈炮不包括擲彈筒)大都採用彈筒和彈頭分開。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炮彈的構造!

彈筒內有大量的火藥,這是決定炮彈射程的主要因素,其次就是彈頭,彈頭一般採用高強度材料製成,讓炮彈擁有很強的殺傷力。引信我們在這裡就不說了。

下面我們來分別說一下彈筒和彈頭一體和不一體的分別:

1、分開式。彈頭和彈頭一體是應用最早技術最成熟的軍事武器,小到子彈大到髮型火炮困採用非一體體式的。優點:這種分開的相對比較安全,在運輸和製作都是可以大批量進行的,而且對數字化要求不高,發出去就行了,一般用在炮火覆蓋,火力壓制,缺點:火力射程近,裝填浪費時間,開打之前需要人員進行組裝。

2、一體式。一體式火炮應用還不算廣泛,但技術大多國家都能研發出來,我國採用這種炮彈可能也是前期試用,優點:一體式的可以進行快速打擊,快速裝填,射程要遠一些一般一體式的彈體比較長,火藥量大,缺點:運輸和使用時對人員的要求比較高,一般這種彈藥運輸需要相應的保障車輛,比較麻煩。

目前我國採用這種炮彈說明我國軍事裝備保障系統有新的提高,而且作戰需求應該有新的變化。





小緣觀世界


裝彈和定裝彈主要的區別在於定裝彈是將彈丸和發射藥筒合二為一組合成一個整體,可以一次性裝填發射,分裝彈則是兩者分離,裝填彈藥時也是先裝彈丸,後裝藥筒。從整個世界軍事流派來看,我國火炮裝備更多的採用分裝彈,而西方各國則傾向於定裝彈。出人意料的是,這居然和東西方士兵體格有著莫大的關係。

(155毫米炮彈彈丸,重量40公斤以上,舉炮彈是炮兵日常科目之一!)

定裝彈因為發射藥集成的原因,一般都比同口徑的分裝彈要重,因此想要駕馭好定裝彈,沒有一副好體格是萬萬不能的。西方因為飲食中攝入蛋白質和脂肪較多,普遍體格較為強壯,因此在搬運彈藥時能夠承受更大的重量,所以更偏向於定裝彈,而東方因為更偏愛吃素,士兵雖然長途行軍的耐力更好,但是肌肉發達程度不如西方士兵,力氣相對也更小,因此更願意使用分裝彈。

(86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彈丸和金屬發射藥筒)

然而一切都有一個上限,在口徑超過一定程度後,即使壯如犛牛也只能開始使用分裝彈,這個口徑分水嶺就是150毫米。超過150毫米的火炮彈丸重量通常達到50公斤左右,如果再加上20公斤左右的發射藥包,總重將會達到70公斤以上,即使強壯如黑人,依舊很難搬動如此之重的彈藥,所以在大口徑榴彈炮的彈藥選擇方面,東西方都不約而同的傾向於分裝彈,只不過我國一般是可回收的金屬發射藥筒,而西方則多使用一次性的全燃紙包或者紡布發射藥包。

(金屬發射藥筒及其內部發射藥包)

分裝彈之所以在大口徑榴彈炮中佔據主流,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分裝彈本身的優勢。分裝彈因為可以通過調整發射藥的重量來增加或者縮短射程,因此不僅節約彈藥消耗,而且在射程覆蓋上能夠靈活搭配。而定轉彈因為生產出來就是固定死的,想要射擊更遠或者更近的目標只能通過調整火炮射角來實現,在關鍵的最遠射程上明顯不及使用全號強化裝藥的分裝彈。

(美軍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裝填彈丸)

(美軍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裝填全燃發射藥包)

關於定裝彈和分裝彈東西方最大的區別其實在於坦克炮,坦克炮大多采用120和125毫米口徑,而這個口徑恰恰是比較尷尬的存在。這個口徑的炮彈通常在30公斤左右,發射藥重量在10公斤左右,加起來重量約為40公斤,東方士兵處於能夠搬動,但是卻很難持續搬動的進退兩難的處境,而坦克炮又比較注重射速,因此就偏好使用自動裝彈機進行分裝彈自動裝填。

(豹1坦克的105毫米炮彈,絕對比你想象中要大!)

而西方士兵特別是強壯的黑人裝彈手,運用其天天吃炸雞和牛肉漢堡練就的麒麟臂,由於省卻了繁瑣的發射藥包裝填環節,爆發射速甚至能達到10發以上,而這與自動裝彈機已經不相上下,妥妥的人力自動裝彈機,這也是西方三代坦克至今仍然不肯大規模推廣自動裝彈機的原因,免費勞動力不用白不用,裝自動裝彈機的空間省出來裝個車長豪華座椅,美滋滋!打仗就是需要儀式感!

(美軍M1A2坦克黑人裝彈手的這一波操作)

當然了,坦克炮使用定裝彈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提高穿甲彈的長徑比,主流的坦克穿甲彈都是使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彈芯就是一根細長的鎢合金或者貧鈾合金鋼針,理論上彈芯長度越大,穿甲能力也就越強。

(尾穩脫殼穿甲彈)

理論上使用定裝彈可以將彈芯穿入發射藥內,因此長度就更大,而分裝彈因為不具備這樣的先天優勢,而且受制於自動裝彈機的尺寸,彈芯相對也就更短,穿甲能力上就有差距。不過目前大國已經通過技術優勢彌補了分裝彈這一劣勢,最新的鎢合金尾穩穿甲彈穿甲深度達到1000毫米以上,足以比肩甚至超越美軍最新型號貧鈾穿甲彈,由此看來分裝彈加自動裝彈機才是未來坦克炮發展的趨勢,黑人裝彈手肌肉再強,能比得上燒油的機器?大國早已將這一技術趨勢看得清清楚楚!





共和國程局


所謂分裝彈和定裝彈,其最大的區別就是發射藥筒與殺傷彈丸是否歸為一體,這二者雖然各有千秋,但是承襲蘇系衣缽的我軍實際上從建國以來就在某些型號的火炮上獨愛分裝彈,對定裝彈嗤之以鼻,而反觀美系裝備國家就更青睞定裝彈,分裝彈在小口徑火炮中幾乎難得一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美蘇系之間的區別呢?
(我軍152毫米分裝彈)

對於小口徑火炮而言,不管是哪種流派,大多數都是使用定裝彈,因為射程有限,利用火炮射角可以比較靈活調整打擊距離,附加多餘藥包並沒有多大意義,小口徑火炮的炮膛承壓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強裝藥還容易發生炸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小口徑火炮重量小,即使將發射藥包和彈丸裝在一起也沒多重,一個普通士兵完全能夠搬動,完全不影響戰鬥。


(小口徑定裝彈,其實就是放大版子彈而已)

而對於大口徑的身管火炮而言,東西方都是偏向於分裝彈,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重量太大,以美軍普遍使用的M107系列155毫米炮彈為例,其彈丸質量43千克,標準裝藥約7千克,如果兩者結合成定裝彈,總重量將會超過50千克,即使是強壯的黑人大兵也很難搬動。因此從全世界來看,100毫米以上的榴彈炮和加農炮多采用分裝彈也就不足為奇了。
(155毫米炮彈太重,裝彈不容易)

除了質量考慮外,分裝彈還具備一些其他優勢,比如可以通過藥包的數量自由的調整火炮的射程,尤其是使用強化裝藥後能夠比較明顯的提高炮彈初速和射程。只不過在藥包的使用上,美系使用較多的是全可燃藥包,直接用紙或者紡布包住發射藥,炮彈發射完畢後,藥包全部燃燒成煙,基本不留灰燼。而蘇系的金屬藥包在發射藥燃燒完畢後還要進行退殼,彈殼一般回收利用後還可以進行復裝。

(先裝彈丸,再裝藥包)

美蘇系炮彈區別最大的其實是坦克用尾穩穿甲彈,美英等國坦克多使用120毫米定裝彈藥,而中俄等國則多采用125毫米分裝彈藥。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中俄兩國坦克大多安裝轉盤式自動裝彈機,而裝彈機受限於坦克內部的狹小體積也做不了太大,因此對於彈藥的長度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為了減少炮彈長度,只能被迫採用發射藥包和彈丸分離的方式。


第二、採用定裝彈裝填彈藥時,只需要將炮彈一次性推進炮膛就完事,而分裝彈卻只能先裝彈丸,再裝發射藥,而西方認為坦克的生死主要決定於前十發炮彈,使用定裝彈加人工裝填持續射速雖然比不上自動裝彈機,但是前十發爆發射速絕對不落下風,既然二者不分伯仲,何必使用結構複雜而且可靠性不佳的自動裝彈機呢?

第三、穩翼穩定穿甲彈的穿甲深度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炮彈長徑比,簡單點說就是穿甲彈的彈芯越長越有利於穿甲!定裝彈因為發射藥筒與彈丸一體,可以將彈芯直接深入發射藥筒,相比分裝彈只有彈丸長度的彈芯而言,更有優勢。正是因為同口徑下,分裝穿甲彈穿深不如定裝穿甲彈,因此蘇聯將坦克主炮口徑提高至125毫米,而西方目前還大多停留在120毫米口徑。不過我軍的最新的99A式坦克已經安裝了新型的豎置轉盤裝彈機,完全能夠使用長徑比更大的穿甲彈,性能完全不輸西方最新產品!
(豎制自動裝彈機)


軍武吐槽君


兔哥回答;首先我國的火炮並非都採取彈頭與發射藥筒有體的形式。炮彈的彈頭與發射藥筒一體的被稱為定裝彈藥,而與彈頭分離的屬於分裝彈藥。採取那種形式取決於火炮的口徑,火炮彈藥的裝填需要人工搬運,這就必須要考慮到人的能力,如果火炮口徑過大,採用整體裝藥的炮彈重量就很重,人員裝填就會困難,所以,分裝彈藥就發明出來。分裝彈藥的好處,一是可以減輕重量,方便搬運裝填。二是可以方便調整發射藥的裝藥量,適應不同的射程要求,增大射擊距離的覆蓋跨度。



火炮的射程和發射藥的裝藥量有很大的關係,火炮本身炮管角度的最大射程角是45°,此時的火炮射程最大。定裝藥炮彈到這個角度也就到了火炮最大射程的極限了,不能在遠了。分裝彈藥則不同,可以利用加大裝藥量來進一步提高射程,或是減小射程。當然最大的膛壓並不是無限的,而是有嚴格的限制,否則就會炸膛了。但分裝炮彈可通過調整藥包的數量來實現更遠的射程,或是最小打擊距離,這是分裝炮彈的一個優點。


分裝炮彈通常都是大口徑的火炮,我國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採取的就是分裝炮彈,並且還採取了自動裝彈機。122毫米自行榴彈炮也是分裝炮彈,155毫米自行火炮更是分裝炮彈。早期的152毫米加濃榴彈炮,130毫米加濃炮都是分裝炮彈。採用藥包調整膛壓也是一個發展,早期130加濃炮和152榴彈炮雖然是分裝,但並不採用藥包,而是發射藥柱,它的發射藥像是雜麵的麵條,褐色的,通過調整發射藥的數量根數來調整膛壓,這樣也就調整了火炮的射程。
後來就是藥包了,這樣更方便,而且是有多種藥包,火炮通常分全裝藥,也是最大發射藥量,減裝


藥,藥包的調整目的是為了增加火炮對不同距離的打擊能力。130毫米加濃炮的射程,精度遠高於152毫米加榴炮,為什麼被淘汰,一是膛壓高,炮管壽命低,二是彈道直,對不同距離的目標打擊範圍小,而152加榴炮雖然射程近,初速低,但壽命長,而且同過調整藥包用量,能夠覆蓋的距離由近至遠比130要跨度大很多。

所以,我們的火炮的炮彈只有口徑小的,比如早期的85㎜炮,57㎜,37㎜高炮的炮彈和部分的105㎜炮彈是定裝,其它的大部分都是分裝的。並不存在都採用定裝炮彈的說法。有些炮射導彈,為了保證發射時對導彈的保護採用定裝形式,而且多數是這樣。炮射導彈不需要很多發射藥,只要能把導彈推送出炮口即可,所以導彈都採取深入發射藥筒的方式,有的則是很少的發射藥包就行了,因此,炮射導彈有采用定裝形式的。





兔哥42928


火炮的炮彈分成兩種,一種是定裝彈,一種是分裝彈。一般來說,大口徑榴彈炮都是採用分裝,就是彈丸和發射藥不是在一起的,象中國和俄國的分裝彈都是有一個金屬的藥筒,發射藥是放在這個藥筒裡邊的,西方國家一般是沒有這個藥筒,發射藥是在裝填完彈丸以後直接把藥包放進去,然後安裝起爆管。



美軍的105榴彈炮的炮彈,再重一點人就抱不動了。




大口徑炮彈在使用以前,都是要把彈丸引信安裝起來再裝填使用。

定裝彈由於是裝填只有一個動作,所以射速快,不過對於炮彈的重量還是有一定要求,不然的話裝填手弄不動,象155/152這個級別的炮彈普遍都在40-50公斤,如果採取定裝炮彈可真的是裝填手的噩夢。



中國的155榴彈炮使用的炮彈,右邊的就是模塊化藥包,現在這種模塊化藥包是發展的主流方向。


這是一戰時期的大口徑炮彈,真的不是人力可以搬動的了。

而且象大口徑榴彈炮,通常是要根據目標的不同而調整藥包的多少,定裝炮彈調整起來了就沒有這麼方便了。況且現在的地面壓制火炮,自動裝填還只是在自行火炮中才能使用,一般的牽引火炮用的還不多,還是採用人工裝填的時候多。如果是一個整裝的炮彈,裝填手可真的抱不動。

中國現在的火炮體系受蘇聯的影響比較大,蘇俄火炮中習慣使用彈筒這一點中國也是繼承了下來,使用彈筒有個好處,就是發射藥在彈筒的保護下不容易受到汙染,並且對於炮栓的密封性能要求相對低一點,而且容易使用自動裝填,那個軟塌塌的藥包很容易就被弄破了。

不過,有好處就要有壞處。藥筒的缺點是一個浪費大量的金屬,別看這個藥筒,原來都是要用黃銅製造,而中國本身是缺乏銅的,直到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才實驗成功用鋼來製造藥筒,這個還是得了一個國家級的獎。



在電影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最後的進攻在蘇軍的炮火下被打垮這個片段中,蘇軍的152榴彈炮在開火中,蘇軍的炮兵裡邊,專門有一個人用棍子把退下來彈筒挑走。

還有就是在射擊完以後,空的彈筒堆積陣地,還要有專人清理,否則影響戰術動作。


紅色手電筒


中小口徑的炮彈(120毫米以下)基本都是彈頭和藥筒組裝在一起的,這種炮彈叫定裝式炮彈。

大口徑的炮彈特別是榴彈炮和海軍的大口徑艦炮基本上都是彈頭和藥筒分開的,這種叫分裝式炮彈。

定裝式炮彈的好處是發射時可直接使用,提高發射速度,發射藥被密封在彈殼內,利於長期儲存。

分裝式炮彈的彈頭比較大,質量重,所採用的藥筒裝彈量大,射程遠,威力大。裝填速度相對來說慢些,但可以根據藥筒裝藥量的多少來控制炮彈的射程。

我國的PLL01型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彈藥配備方面,發射藥裝藥有7個裝藥號,能使火炮的火力打擊,從最小射程5400米到最大射程39千米。美製M777型155毫米榴彈炮同樣採用分裝式彈藥。

我國的PLZ-45外貿型自行榴彈炮和我國炮兵主戰裝備PLL-05自行榴彈炮採用的底凹彈都是分裝式炮彈。96式主戰坦克所發射炮彈也為分裝式炮彈。






進擊的兔子種花家


發射藥筒是有重量的,小口徑不太明顯,大口徑這個矛盾很突出。

九十年代前,我們的大炮都是有發射藥筒的,小口徑是定裝藥,在工廠裝配好的。大中口徑是彈筒分離的,打開包裝箱,擰開彈丸防潮塞,裝上引信,設定好引信觸發方式後將彈丸推入炮堂,取出藥筒,按標準裝藥、減裝藥、強裝藥來增減藥包,除了按發射距離計算裝藥方式外,還要看彈丸上的標識來參考。彈丸上有+、—、+-、標識,表示彈重,甚至有的彈丸會有幾個+或-。講藥筒推入炮堂後就可以發射了。

現在大口徑如155榴彈,已經不需要發射藥筒了,就是所謂的模塊化裝藥,炮堂推入彈丸後再直接放入模塊化的藥包就可以了。這種方式的優點就是極大地減輕了後勤保障壓力,彈藥成本也減少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發射藥的防潮、保質期、安全存放的要求比過去的成本高了。

大家說美國的大炮都是用模塊化裝藥,那是人家的理念跟我們不同,他的理念是:炮彈生產出來就是用來打仗滴,每年全世界到處大炮,到處賣彈藥,他不發愁過期的問題。

我們的炮彈生產出來是用來儲備的,是用來演習的,首先考慮的就是過期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