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愷與宋美齡的“不解緣”


譚延愷與宋美齡的“不解緣”

譚延愷

譚延愷與宋美齡都是20世紀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譚延愷本可以與宋美齡結為連理,走入婚姻的殿堂,但為了妻子臨終的一句遺言,婚姻的紅地毯終為他人鋪設,卻也與宋美齡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譚延愷父親譚鍾麟做過兩廣總督、吏部尚書等要職,妻妾眾多,除原配陳夫人外,還有顏夫人、李夫人等4位側室。譚延愷的母親李太夫人是譚鍾麟的小老婆,她雖然生有3個兒子,但在封建禮制下,她長期未取得與其夫同桌而食的權利,吃飯時只能站著用餐。為此,母親常對譚延愷說:“你們兄弟要努力讀書,好好做人,將來做番大事業,做個大人物,才算是爭光爭氣,那我在譚家雖然吃苦也感到安慰了。”此話對年幼的譚延愷刺激很大,於是,他發誓要勤奮學習,為母爭光。24歲時,譚延愷便在全國統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績獲中會元,在殿試中,以二甲第35名獲得進士。

譚延愷少年及第,光耀了譚家門楣,譚鍾麟才向全家宣佈:“李氏夫人可以入正廳就座用膳。”

1895年3月3日,譚延愷與江西布政使方汝翼的女兒方榕卿在南昌結婚,9月,他攜新婚妻子從長沙前往廣州與父母一起居住。方夫人溫柔賢德,孝敬公婆,體貼丈夫,使譚延愷得以奮力功名。28歲時,譚延愷就被推薦為湖南省諮議局議長,31歲時他當上了湖南省都督。入民國後,譚延愷囑咐妻子,侍奉母親李老夫人,頤養滬濱,教育孩子。譚延愷與方夫人共生育子女6人,由於譚延愷躋身政壇,無暇照顧子女,撫育子女的重任就落在了方夫人身上。此外,方夫人與譚延愷聚少離多,但她卻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

1916年,譚母病重。此時,譚延愷剛剛獲得第二次督湘的機會,因此方夫人沒有把這一消息告訴遠在長沙的譚延愷,而是自己衣不解帶地晝夜守在婆婆的病床前,極盡做兒媳的孝心。儘管如此,婆婆還是因病重不治而亡,於是,她只好把這一不幸的消息告訴自己的丈夫。

1918年6月,譚延愷的妻子身染重病,此時,譚延愷又正做著第3次督湘的準備。為了不分散丈夫的精力,方夫人要家人不要把她生病的消息告訴他。不久,方夫人在上海病逝,家人直到這年冬天才把這個消息告訴譚延愷。方夫人臨終之前,曾託人轉告譚延愷,希望他不要再娶第二個夫人,好好地養育他們的子女。就這樣,譚延愷在悲痛欲絕中,發誓終生不再續娶。

1920年,譚延愷第3次督湘失敗,並被逐出湖南。之後,他賦閒上海,期間,他檢討自己3次督湘的經驗教訓,認識到只有投奔孫中山,才有前途。於是,在孫中山危難之際,譚延愷率領湘軍全力扶持,在石龍、石灘前線,與叛軍陳炯明展開血戰。事後,譚延愷的表現使孫中山大為感激,並對他信任有加,先後任命他為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內政部長、建設部長等要職。

譚延愷妻子死時,他只有40歲,但他既不尋花問柳,也不續娶繼室。當時宋美齡已從美國留學歸國,孫中山有意將宋美齡介紹給譚延愷,宋家也很滿意。

然而,譚延愷卻進退兩難——他既怕辜負了孫中山的好意,得罪了宋家,又覺得自己曾發誓不再續絃,如果娶了宋美齡為妻,會對不起自己死去的夫人。於是,譚延愷左思右想,突然心生一計,他備了一份厚禮來到宋家,一進門就給宋老太太叩了3個響頭,拜她作乾孃,接著又認宋美齡為乾妹妹。宋老太太有了這麼一個乾兒子不知有多高興,早就忘了婚姻之事。而宋美齡也深受感動,更加敬佩譚延愷。當然,孫中山這時也就無話可說了。

孫中山沒能促成譚、宋婚事,這使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歡喜非常,於是,他乘著向孫中山彙報軍校情況的機會,提出請總統關心部下生活。

孫中山是明眼人,聽完蔣介石所說的話,就知道他想娶宋美齡。於是,他便親自給岳母寫信,要她徵求宋美齡自己的意見。然而,宋美齡卻推託說:“我的年紀尚小,婚事以後再說。”此後,蔣介石只要一有閒暇,就去找宋美齡,在他又是送花,又是送求愛信的攻勢下,宋美齡感動了。可是宋家諸人除了大姐宋靄齡贊成外,其他人都極力反對,宋美齡只好求助於譚延愷,去做她家裡人的工作。

此時,譚延愷雖然與宋美齡未能成為夫妻,但這位乾哥哥對宋美齡卻關懷備至。在乾妹妹的一再哀求下,譚延愷決定首先去做宋老太太的思想工作。宋老太太對蔣介石沒有什麼好感。但是,她對譚延愷這個任國民政府主席的乾兒子卻十分滿意。譚延愷見到宋老太太,大肆誇讚蔣介石:“他年輕有為,是中國未來的希望,以前的不良習慣也改了許多,現在一心一意地只愛小妹一人,希望乾孃能夠成全他們。”開始宋老太太並不鬆口,但經過譚延愷無數次的思想工作後,她終於做了一些讓步。不過,她提出了兩個成婚條件:一是蔣介石必須要斷絕與其他女人的婚姻關係;二是要受洗入教,因為宋家是一個基督教徒之家。對此,譚延愷立即向蔣介石轉達了宋老太太的兩個條件,蔣介石滿心歡喜,當即表示答應她的要求。

宋老太太有所鬆動後,當時宋家還有兩人極力反對這樁婚事。一個是宋慶齡,她是反對小妹與蔣介石結婚態度最堅決的人,不過這時候,她因為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憤而前往蘇聯,不在國內;二是宋子文。為了做通他的思想工作,這次由大姐宋靄齡出面,請譚延愷再次出馬去當說客。宋子文因才識過人,鋒芒外露,早期初登廣東政壇時,不免為國民黨元老派所忌,不被時人重視,宋子文懷才不遇,頗感苦悶。獨譚延愷慧眼識俊才,力排眾議,從多方面加以提攜照拂,宋子文在廣東的境遇從此開始好轉。有此一段恩緣,宋子文視譚延愷為恩師,並相互引為知己。宋有所求,譚無不照準;譚有所言,宋無不聽從。因此,經譚延愷再三譬解,宋子文才一改初衷,同意蔣宋聯姻。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在上海的大華飯店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儀式。

1930年9月,譚延愷突發腦溢血,在病中,他囑咐淚眼朦朧的乾妹妹宋美齡在青年軍官中為他的三女兒譚祥擇夫。後來,譚延愷病逝,宋美齡便在英雄配美人的原則下,著手為譚祥物色夫婿。

在當時的年輕將領中,以陳誠和胡宗南最為出色,而陳誠比胡宗南小兩歲,此時的軍功、地位以及政治見解都比胡宗南為好。對此,宋美齡與蔣介石一商議,決定選擇陳誠做乾哥哥的女婿。蔣氏夫婦找來譚祥,徵詢她的意見。譚問:“現居何職?”宋美齡答道:“軍長。”譚祥又問:“是哪一軍?”蔣介石答道:“十八軍。”聽後,譚祥表示同意此事。

然而,當陳誠和譚祥正式確定婚期後,“九·一八”事變突然發生,日軍侵入東北,陳誠身為軍人,便決定推遲婚期。但“九一八”事變只是局部衝突,因而陳誠和譚祥的婚禮仍將繼續。1932年元旦,他倆在宋美齡和蔣介石的見證下走進了婚姻殿堂。

後來,陳誠扶搖直上,成為蔣介石的“三鼎甲”之一,並榮任臺灣當局“副總統”之職,除了陳誠個人的軍事才幹外,與蔣介石、宋美齡親自選定的這樁政治婚姻也不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