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勇敢發聲還是保持沉默——韓國女性無解的傷痛

《82年生的金智英》勇敢發聲還是保持沉默——韓國女性無解的傷痛

《82年生的金智英》勇敢發聲還是保持沉默——韓國女性無解的傷痛

《82年生的金智英》是由韓國女作家趙南柱於2016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甫經推出就在韓國創下了50萬冊的銷售量(現已累積突破百萬冊),併成為韓國2017年上半年最賣座小說。2019年,由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金度英執導,鄭裕美、孔劉主演)在韓國上映。

《82年生的金智英》勇敢發聲還是保持沉默——韓國女性無解的傷痛

《82年生的金智英》

小說以一名精神科醫生為故事敘述者,講述了一位出生於82年,名為金智英的女性的人生經歷。

可以說,這部小說就像一份由精神科醫生整理寫出的“來訪者自述記錄”。

這個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是平鋪直敘地將主人公金智英從童年、學生時期、職場工作到婚姻育兒各個階段中的零碎生活片段一一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十分寫實。

故事中,甚至還“穿插”著一些關於女性問題的史實資料,這使金智英這一女性人物的人生遭遇顯得更加真實、更加可信。

而這部小說的獨特之處則在於,它所刻畫的主角——金智英並不獨特。

家庭及學校中的“重男輕女”,職場中的性別歧視和性騷擾,婚姻中男女的不平等,這些金智英以及她周圍的“女兒們”所遭遇的不合理、不平等對待,在我看來都“似曾相識”,即便那是韓國社會。

金智英,她可能就真實地存在於你的周遭——你的親人、朋友、同事。而如果你是女性,從她身上,你多多少少或許會看見自己的身影。

當然,如果你是女性,從她身上,你也可能完全看不見自己的身影,那麼,真的很恭喜你,起碼你能少一種煩惱。

她並非一個“獨特的角色”,而是韓國女性,乃至是中國女性,甚至是亞洲女性的一個“縮影”,極其平凡,具有普遍性。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完全可以猜到這個女人成長的軌跡,沒有反轉和驚喜,你早已知道這個女人逃不出“那樣的命運”。

這種“意料之中”,令人感到窒息。因為,金智英和她周圍的那些“女兒們”彷彿根本找不到出路,她們“深陷泥潭”,承受著無解的傷痛。

面對性別的不公,她們退讓,她們隱忍,她們保持沉默,她們只不過是職場、是婚姻、是家庭的犧牲品。然而,即便她們勇敢發聲,她們的處境似乎也沒有絲毫的改變,甚至換來更嚴厲的苛責。

《82年生的金智英》勇敢發聲還是保持沉默——韓國女性無解的傷痛

《82年生的金智英》同名電影海報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現實中,“讓女性的創傷被看見”這件事本身也成了一種爭議。事實上,這本書在韓國社會引發了不少男性的強烈不滿,甚至有人刻意模仿同一主題,將其改寫成男性版的故事。

在我看來,上面提到的“改寫”真是一種有趣的現象,我彷彿聽到了某些男性極其不滿地說:別聽她們的!哪有那麼慘!我們才累!我們才苦!我們的犧牲才大!

這種爭議,恰恰揭示了韓國社會對女性的態度是極度保守的、嚴苛的。

讀完這本小說,你很容易將它與女性主義聯繫在一起。就我自己的瞭解,許多人(包括一些女性)都很排斥、反感甚至是厭惡“女性主義”。

我很納悶,為什麼這種明明是追求平等、公正的觀念,卻招來如此的非議?而我們是否真的瞭解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認為“男女平等”而非“女性優於男性”,女性主義的目標是去爭取女性的“基本權利”而非“特權”。

如此看來,男性的心態大可開放一些。既然男性覺得自己同樣是這個社會的“受害者”,那麼為什麼不能換位思考一下,心平氣和地瞭解女性的現實困境。而瞭解則是為了溝通,溝通則是雙向的,讓女性也看到男性的困擾。

女性也需要覺醒,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具有獨立意識,不依附於他人,承擔起自己的生命,成為促成改變的堅強力量。

面對社會加之於個體的性別枷鎖,需要男女兩性共同發力,一起努力尋求應對之道。只有如此,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才有可能變得更加美好。


週六文章週一更新,任性拖稿。

《82年生的金智英》勇敢發聲還是保持沉默——韓國女性無解的傷痛

書與可樂,讀書分享,每週二、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