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秒破百比肩思域,菲斯塔再次破萬後為什麼又不香了呢?

不同於現代的其他車型,菲斯塔是一輛融合了諸多流行元素並契合本土化需求的“中國特供”車型,而給予它的不僅僅承擔起銷量的重任,整個現代汽車能否實現品牌復興全依仗在本土化戰略之上。

溜背式轎跑設計,1.6T爆發204馬力,6.7秒破百趕超思域等標籤全部附著在這輛“明星產品”之上。而剛上市3個月就突破萬臺銷量,截止到3月份到達20565臺頂峰,似乎讓全村都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6.7秒破百比肩思域,菲斯塔再次破萬後為什麼又不香了呢?

然而,次月緊隨而至卻是截然而止的崩盤,平均月銷量維持在5000臺直至延續到8月份。值得注意的是,中保研在8月中旬公佈C-IASI測試結果中,菲斯塔的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指數為P級(最差)。其中,A柱的折彎程度幾乎變成90度,已經嚴重威脅到乘客的生命安全。

在常人看來,此舉無疑是雪上加霜,銷量不濟又暴露安全缺陷,如果不涼實在難以服眾!然而,事實的結果卻出現了神反轉。9月份不僅沒有下挫,反而暴漲至1.3萬臺,簡直是腦洞大開!

6.7秒破百比肩思域,菲斯塔再次破萬後為什麼又不香了呢?

如果歸結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菲斯塔早間的起勢更多的在於新鮮感,甚至在感官面上趕超思域的性價比。然而在逐漸被消費者大致瞭解後,品牌價值的孱弱終究難以和一線合資車型相抗衡,銷量下滑也可以視為情理之中。

之所以碰撞測試成績最差,卻迎來難以理解的高銷量,這也許歸功於降價酬賓的誘惑力。你要知道,菲斯塔作為傾力打造的特供車型,本身就具備較高的性價比(相比其他合資品牌),即便是平價出售也算是誠意十足。此次安全缺陷曝光後,能夠做出1萬左右的讓步(之前優惠2k~5k),想必會收買不少基層消費者的芳心。畢竟很多人都抱有僥倖心理,在安全防護面前似乎更在意比較現實的性價比!

6.7秒破百比肩思域,菲斯塔再次破萬後為什麼又不香了呢?

試想曾經的本田思域,在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中因“B柱斷裂”再次陷入輿論風波(此前有機油門事件)。但本田在之後做出的迅速反應是不再加價(甚至做出優惠)和不再限制產能,銷量不但沒有下滑一分一毫,反而持續穩定在月銷2萬臺以上。

社會就是這麼現實,揭露了人們貪婪的本性不說,更是助漲了一些合資車囂張的氣焰。但現代菲斯塔與本田思域不同的是,早年間消磨殆盡的品牌力已經難以和如日中天的本田相抗衡,而夾縫在自主品牌和合資車中間求生存,必然是要以犧牲利潤為代價。

由此,菲斯塔再迎來第二波月銷破萬後,沒有了後續的降價輸血自然又要回歸於往日的銷量平平。

6.7秒破百比肩思域,菲斯塔再次破萬後為什麼又不香了呢?

儘管個人承認,新車的運動化屬性要強於本田思域,但從受眾面上來說還是過於偏執。例如為了塑造完美的轎跑體型而大大犧牲了後排空間,而為了追求操控感而匹配備受吐槽的乾式雙離合。別忘了,本田思域在享受轎跑名譽的同時還具備家用屬性,2700mm軸距在同級中名列前茅,而平順經濟的CVT變速箱又兼備著舒適實用。

6.7秒破百比肩思域,菲斯塔再次破萬後為什麼又不香了呢?

很顯然,現代菲斯塔一開始就錯了。想要趕超思域並不是光靠一個強勁的動力就足夠,而在講究配置的前提下,人們更加註重品牌價值的提升,尤其是在存量競爭的大環境下。說實話,菲斯塔能在這麼“小”的優惠幅度下取得這麼高的銷量,相比現代其他車型已經是成功。不過想要整個品牌復興,一個“菲斯塔”遠遠不夠,在堅持實施本土化戰略下更要學會如何提升品牌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