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你怎麼看?

山間明月隨我心


我是【十二十頁】,我的回答:俗話說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河南,八千年看甘肅。陝西西安是13朝古都;而河南有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甘肅更厲害,有新石器時代的大地灣文化遺存距今約7800年。中華上下萬年,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地,所以堪稱半部中國史。

三千多年朝代的都城都在河南

  • 十三朝古都洛陽

  • 八朝古都開封

  • 七朝古都安陽

  • 夏商古都鄭州

古語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古代如此,現在依然如此,河南鄭州俗稱世界級交通樞紐中心,當然,這是開玩笑,但是鄭州基本上是現在火車的必經之路,幾乎每次出差都路過鄭州。

話又說回來,其中這個中原就是指的河南,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了數不清的歷史古蹟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其中有龍門石窟,殷墟的甲骨文,洛陽的牡丹,嵩山的少林寺,著名的雲臺山等等。

河南位於天下之中,南來北往、經濟文化交流最方便的中心之地,碰撞出不同思想、文化、誕生的精英最多,其中老子、莊子、岳飛等等都是出自河南,中國最早的三個朝代:夏商周的都城長期位於河南地區,奠定河南地區數千年的政治地位。

曾去過一次商丘,商丘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商文明的誕生地,有“華商之源”的美譽。可見河南每一個省份都有相應的年代象徵。

為何總是有很多人黑河南同胞

其實身邊有很多河南夥伴,都非常好,並且這次疫情也讓我們見識到了全國第一大省的威力,一個醫院出了8000個人,真是令人佩服。那麼為何在之前,河南夥伴的口碑會不好?首先聲明,我不是地域黑,我認為祖國都是大好河山,我只是談談我的理解。

當年豫北旱災,花園口決口,豫東成為黃泛區,豫南信陽事件和板橋水庫大決口。數以萬計的豫北,豫東百姓紛紛逃荒陝西,豫南兩市逃荒湖北和江西、浙江。

資料顯示:“1944年8月,僅進入陝甘寧邊區的就有9000餘人,同期進入晉冀魯豫邊區的僅太行、太嶽兩區的更多達25萬餘人,大約相當於全邊區所有的六分之一;截至1944年年底,河南黃泛20個縣逃亡人口約631070人。”

所以說,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基本都是受災的同胞,吃不飽睡不飽,對於外來的災民,本身自己都還困難呢,怎麼會歡迎外面來的人,自然名聲就會受損。其實這都是歷史遺留時間,希望大家能正式看待。

【結語】

4000多年前,河南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稱。河南是華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祖居之地。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後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東周、西漢(初期)、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定都。

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總人口10906萬人,常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9%,排在廣東省、山東省之後居全國第三位。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河南的位置都非常重要。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十二十頁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大省。

河南在古代又稱中原,他溝通南北,佔據了中國的腹地,歷朝歷代都是兵家的必爭之地。電視劇也好,史書也好,會經常一些詞,如“逐鹿中原”“定鼎中原”這些詞足以表達出河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除了兵家必爭之地之外,歷史上的河南還曾經是多個國家的都城,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中,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句話是一點都沒有誇張。

兩千多年來,身為六朝古都的河南,見證的中原大地上無數的興衰榮辱和朝代更替,這是中國其它省份所沒有文化底蘊。

就拿九朝古都洛陽來說,這裡的九不是具體的數字九,而是形容多,洛陽曾經是十三朝的古都,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這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作為都城,洛陽也曾經見證了一百多位帝王,在這裡指點江山,開創盛世。古都開封,是宋朝的都城,宋稱汴京,是中國歷史上最繁華的都城之一。

綜上所述,沒有河南史,就沒有中國史,河南史含蓋了大部分中國史。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用“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來概括了河南歷史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沒有任何爭議。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河南歷史曾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和濃縮,不僅影響和推動著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而且在今天乃至將來仍然具有巨大的價值。在中國幾乎無一省可與之相提並論。 河南與中國考古學有著深厚的淵源,是中國考古學誕生地。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了仰韶文化,拉開了中國考古學的序幕。安陽小屯開展大規模考古發掘,標誌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

河南地處九州之中,素有“中州”之稱;河南橫跨中國中部黃淮大平原,又有“中原”之謂;河南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數千年來,這一地區的政治安危關乎天下興亡,經濟起伏關乎國家強弱,文化盛衰關乎民族榮辱,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中原地區長期處於歷史舞臺的中心,和平時期是首善之區,戰亂時期是必爭之地,許多史實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具有標誌性和引領性作用,司馬光所言“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就是生動的寫照。

河南這個中原大地孕育了華夏文明,見證了中國的發展變遷,所以,這句話沒有問題。


煙雨笑春風


中華文明的起源,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先秦時期,夏商周就起源於河南,可見河南就是我們發源地。《中華姓氏大典》記載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當今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在距今約10萬年前的河南古人,已經會利用石器;第一次發現了1萬5千年前先人們的服飾文物。

科技創新方面,黃河流域的河南創造了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地。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而且有著連續4000多年的漢字文化史。

人才輩出,中原地區在我們歷史上,湧現出璀璨的歷史文化。在現在許多江南地區的房子,房子上會出現潁川什麼的,這就是最好的寫照!古人評價: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中州即為河南,河南的名人可以撐的上數不勝數,拿大家耳熟能祥的三國說,潁川集團的荀彧,郭嘉,荀攸,陳群等等。河南名人在史書有事蹟的約為5000人。

河南的歷史文化簡直就是半個中國的縮影,這也就是為什麼說“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國史!


元常逸少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河南又稱中原,自古到今中國再大,如果沒有中原那就不能稱為中國。中國再小隻要有中原,那就還是中國。而以往的封建王朝也都以統一中原為畢生的目標,而如果沒有中原那也就不能算是盛世。大禹劃分九州的時候,豫州就位於天下九州之中,因此河南又有中原、中州、中土、神州、華夏、中華之稱。

河南舞陽張王莊遺址中出土了中國最早的笛器、最早的家養豬、最早的水井。而夏都二里頭遺址更是有用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路,最早的青銅器禮器群,最早的鑄銅作坊,最早的雙輪車車轍。而河南的歷史更是特別久遠,河南的文化更是一言難盡。

從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直到民國,在這長達4000多年之間,從夏朝到兩漢,從兩漢到兩晉,從兩晉到隋唐,從隋唐到兩宋,從兩宋到民國,曾有20多個正統朝代先後建都或者中途遷都到洛陽,曾一度是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交通中心。中國公認的八大古都,僅河南一個省就佔有了四個。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而河南也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見證了中國的榮辱興衰,王朝更替。

而河南也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華夏文明的起源地,更是中國姓氏主要發源地,百家姓300個主要大姓中,其中有171個的根在河南,而排列中國前100個姓氏中更有78個的源頭在河南,而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內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就在這樣的土地上,更是孕育了無數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例如中國人的老祖宗黃帝、文字的製造者倉頡、商超的商湯、周朝的姜子牙、道教的開創者老子、墨家鉅子墨子、法家大才商鞅、攻無不克的孫武、百戰百勝的吳起、以一嘴亂天下的蘇秦、開創秦制的李斯,法家集大成者韓飛,天使投資人呂不韋、還有張衡、張仲景、司馬懿、蔡文姬、楊貴妃、玄奘大師、戚繼光等等,而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這種說法。

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助到你!




中醫生命科學


我表示同意,作為一個河南人,我來說說為什麼河南在古代那麼重要,為什麼那麼多各國創立都會選擇河南這塊風水寶地?河南到底沒什麼那麼重要?

河南內的黃河流域更適合上古人的生產勞動,河南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代表有河南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這是當時河南地區人類聚集定居的有力證據,河南也是炎黃帝故里,我們到現在都自稱為炎黃子孫!

強大的政治中心在河南

河南自夏禹開礦山鑄九鼎,問鼎中原後,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建立在河南洛陽。自次商代,周代都城都是在河南,這也奠定了河南的中國的地位,河南位於中原的中心,自古人們都以中原文化而自豪,因為只有中原才是被認為正宗

經歷春秋戰國,紛亂的戰爭,各路諸侯相互爭霸都是在河南這塊肥沃的土地上進行的

1、秦始皇統一六國,定洛陽為東都

2、西漢也是把洛陽作為附都,東漢正式定都洛陽,

3、三國曹魏也是佔據大部分河南地區,

4、魏晉南北朝戰亂時期,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把中原人趕到偏安一隅的江南,但是人們更是懷念中原河南的故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復辟中原,定都河南,

5、終於到大唐盛世,定都洛陽,到武則天時期更是命名洛陽為“神都”,洛陽達到巔峰時期,大唐盛世更是影響世界內外

6、大宋王朝定都在了開封,讓宋朝的瓷器聞名世界


河南有優越的地理位置

黃河流域自古就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人們選擇在黃河岸邊生活居住,大平原地帶,黃河以南地勢平坦,適合種植穀類,小麥等農作物,使人們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更多的外來部族都遷徙到河南這片聖地

所以說歷史上的中原河南地區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河南這片土地上,見證了一個個王朝的興衰存亡,更見證了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


讀史記品人生


在中國的史學界,有這樣的說法“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一、河南的地理位置

河南地處“中原”,孕育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黃河”,在河南的境內流經了七百多公里,而且處於中下游地段,可以說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河南成為中國史最重要的發祥之地。


二、河南的政權地位

河南地處九州之中,所以有“中州”之美譽,而且“中州地區”長久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河南,正是處於這樣“天賦皇權”集中的地方,以洛陽為中心,輻射全國。數千年來,這一地區的“政治安危”關乎著天下的興亡,所以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三、河南的經濟地位

正如前面的分析,河南所處之處正是廣闊的中原地區,地勢平坦,也是歷朝歷代農耕經濟最重要的中心,由於農耕經濟對土地的依賴,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河南地區經濟的繁榮。


所以,在我看來,之所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是因為從地理位置、政權地位、經濟地位多方面構成的河南悠久歷史文化的形成和奠基。


草竹道人


如果說把中國比作全世界,那麼上海就是中國的美國、廣東是中國的歐洲、東北是中國的俄羅斯;而河南是中國的中國。雖然是開玩笑的比喻,但是我個人覺得河南是中國的中國還真的有那麼幾分道理在裡面。有深厚而燦爛的歷史文化

是傳統的農業大省

有著眾多的人口

平均受教育水平不算高

河南大學不是985也不是211

經濟發展水平相對後進

身處中原腹地的河南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祥地之一,他繼承了中國人幾乎所有的優點和所有的不足。

事實上,河南人的如今的名聲確實不好:“ 窮到沒有朋友,口音只剩搞笑,素質低的離譜,騙人一把好手… ”

對於這些我只想說,呵呵……

從地理上來講,河南身處中原坐擁平漢(京廣)、隴海、京九幾大鐵路的交通樞紐。 其戰略地位幾乎無可匹敵,是中華大地上真正的十字路口。在戰爭時期河南當仁不讓成為各勢力都率先爭奪的地區。





歷史爛番茄


中國有句話叫“看風景去雲南,看歷史去河南”

說明河南歷史悠久。河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十萬年前,像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都在河南,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就是建都在河南,包括以後的商、周等眾多諸侯國也是建都河南各地。中國7大古都,河南有3個(安陽、洛陽、開封)……

建議你去看看河南歷史。



小金獅


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國史”這句話準確地描述了河南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曾在河南建都陽翟(今河南禹州)、斟鄩(洛陽盆地故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處)。商朝定都南亳(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至塢牆鎮一帶)、西亳(河南偃師)、朝歌(河南鶴壁市市區南部淇河邊)。東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

上三代結束後,進入封建社會,西漢初定都洛陽,後遷往長安。東漢定都也是洛陽,後來洛陽被董卓一把火燒了。曹魏先是在河南許昌,後來重建洛陽,把首都搬到了洛陽。西晉繼承自曹魏,自然也是以洛陽為都。後面還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等,不停的在河南省裡打轉轉。

八大古都,河南佔了四個,粗略算一下,基本上中國地區有兩千多年首都都是在河南。說實話,光憑這,就已經能說河南歷史就是半部中國史了。

2019年8月27日,“追跡文明——新中國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鄭州博物館開幕,共有1225件(套)文物參展,集中展示了河南70年來的重大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

展覽共分四個部分:證史探源——河南考古助力國家重大課題;啟封文明——河南考古七十年重大發現;惠及民生的河南考古;走向未來的河南考古。展覽內容包括安陽殷墟、鄭州商城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舞陽賈湖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新鄭韓故城遺址等早年入選“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的重大考古項目,以及近年來最新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靈井許昌人舊石器遺址、欒川孫家洞遺址、鄭州東趙遺址、滎陽娘娘寨遺址、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新鄭胡莊韓王陵等考古遺址項目。

“許昌人”頭蓋骨,靈井許昌人舊石器遺址,此發現曾入選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二里頭文化時期,綠松石鑲嵌青銅牌飾

紋銅方鼎

春秋時期,吳王諸樊劍

河南地處中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幾千年來,多少重大變局在此上演,幾多風雲人物在此際會,數不清的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沉眠地下,只待有朝一日重見天光,述說中州往昔的榮耀與風采。這等輝煌燦爛,我們從此次考古文明展中便可見一斑。1990年迄今歷年評選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河南入選45項,居全國首位。

《中華姓氏大典》記載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當今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古人評價: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中州就是河南,查一下《二十五史》,事蹟可查的河南名人不下5000個。

需要說明的是,認可“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國史”這句話,但這並不是說其它各省的歷史都不如河南重要,每個地方都是從歷史的源頭髮展起來的,都是當地人民基因裡的記憶,都值得我們珍視並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