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正確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waini521


飲食:

疫情期間,要特別注意平衡膳食,要注意營養均衡,不能靠節食減肥。在膳食方面,有如下建議:

1. 膳食平衡

1

首先要保障蛋白質攝入,雞蛋、瘦肉、魚蝦和奶類都是必需的。同時,保證維生素的攝入,如多吃蔬菜和水果。

2

粗細搭配:相比細糧,粗糧中膳食纖維含量高,飽腹感強,血糖上升速度慢,有助於控制體重,還可減少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因此,如果你需要控制體重,主食要注意粗細搭配。

3

葷素搭配:“葷”指動物性食物,“素”指植物性食物。葷素搭配,不僅可以改善食材的色、香、味,還能提供各類營養成分。三餐別總惦記著吃肉,也要搭配蔬菜、菌藻類、豆製品等。蔬菜每天1斤左右,種類超過5種,其中一半為深色蔬菜、紅色、紫色、紅辣椒等。紫紅色蔬菜:紅莧菜、紫甘藍等。

2. 控油控糖:

對於油脂的控制,要做到以下幾點:

主食:多選蒸、煮,避免油炸。

肉類:選擇脂肪含量低的魚蝦、瘦肉,避免肥肉、內臟。

蔬菜:製作時選擇清炒、水煮,避免重油。

對於糖的控制:

要少喝含糖飲料,少吃各種甜食點心。細、粗糧交替食用。

3. 補充水分:

想要控制體重的人,需要保證充足的飲水量,如果體內缺水,可能會讓人產生吃高鹽食物的慾望。一般建議每天喝夠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喝,不要等口渴了再瘋狂地喝水。注意咖啡和濃茶會刺激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慾,要少喝哦!

運動:

運動最主要是無氧運動和有氧相結合,無氧可以使用啞鈴、俯臥撐、深蹲等;有氧可以動感單車、划船機、橢圓機等。

疫情期間,應儘量避免出門,因此室內運動變成了主要的選擇。對於不同年齡的人群,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1. 中小學生

對於中小學生,可以選擇跳繩、仰臥起坐、原地跳、深蹲等運動,另外也可以按照《寒假生活》上的建議,進行一些趣味性大的運動,比如和家人對打氣球、不要讓其落地、看氣球懸浮在空中的時間,還有和父母一起爬行、記錄一分鐘爬行的長度之類的。

2. 青年人

對於青年人,則可以增加運動的強度,例如波比跳等稍有難度的動作。我們也可以選擇跳繩,跳繩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建議每天可以跳100個,分5組進行,每組跳20個。需要指出的是,跳繩時不要影響樓下的住戶。

仰臥起坐、平板支撐、深蹲、原地跳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對於一些女士還可以練瑜伽、跳操。如果家裡有運動器材的,比如跑步機、單車、沙袋、槓鈴之類的,可以繼續練習起來。

3. 中老年人

對於中老年人,建議一些強度小的且柔和的運動,在家裡散步是不錯的選擇,速度由慢到快,持續20分鐘左右即可。若是家裡比較寬敞,可以在通風的地方打打太極拳、跳廣場舞。

我們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同時避免肥胖。但要提醒2點,首先必須注意安全,其次不能打擾鄰居。如果選擇室外運動,需要在空曠處,避免與人接觸的地方也可以考慮。

體重過大的人怎麼動?

對於大體重來說,對運動確實又愛又恨,想動,但是又會覺得“痛”。確實並不是什麼運動都合適的,尤其是一些需要動用到膝蓋比較多的運動。

有數據表明:人在站起來和走路時膝蓋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1至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是3至4倍,跑步是4倍。若是個胖胖,可想而知,對膝蓋的損傷有多大。所以減少膝關節負擔,避免運動損傷必須要重視。我們可以選擇:

1.墊上運動

疫情期間,健身房不能去,我們可以居家多做些墊上運動,如普拉提、坐姿啞鈴練習等。原則都是避免做那些需要站著、做跳躍的動作,避免膝關節壓力。

2. 游泳

游泳一個小時可以消耗400-700大卡的熱量。如果不會游泳的話,可以試試水中慢跑。在水裡快走,感受不一樣的阻力,但是更小的壓力。但是,疫情非常期間還是選擇其他運動當時吧。

3. 騎車/動感單車

車子坐凳可以幫助你承受大部分重量,從而減輕膝蓋的壓力。記得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呀。

其實啊,我們的傳統運動方式,也是很讚的。像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瑜伽等,動靜相結合,老少皆宜,胖胖也很合適呢~

宅在家裡,放下手機,關掉電視,一家人共同研究下健康菜譜,完成一桌美食,一同開展一些適宜的運動,全家齊動員,不僅可以保持健康,還可以增進感情,疫情結束不僅收穫了親情,還保持了身材,何樂而不為?


核醫學李幸毅醫生


我就在湖北疫區,在隔離的這一個多月裡,我也是深深的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是1月21號從福建回的湖北,回來沒幾天湖北就宣佈封城,一直封到現在。2019年我一整年都在福建沒回來老家,父母雙親也是接近60歲了,看著爸媽頭上的白頭髮越來越多,媽媽心臟不好,前兩年動過手術,現在有時候還會心率失常,爸爸高血壓高血脂,現在兩個人還會自己照顧自己,但是再過幾年呢,這些問題最近也是一直困擾著我,在老家的收入沒有在外面高,可是在外面因為房價,收入問題,暫時也沒辦法安家,父母也不適應那邊的生活,我一直在考慮,我目前的生活方式到底對不對。

這次疫情,我媽媽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錢不是最重要的,一家人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疫情結束後,我覺得正確的生活方式是努力工作,把身體養好,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哦曳


我在上海,現在街頭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城市的生活氣息正在洶湧而來......

首先,想想當年SARS結束以後,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嗎?我想沒有改變多少,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玩的玩、該隨地吐痰的還是亂吐。人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過後永遠想不到那些教訓與可怕的後遺症。

其次,現在疫情期間每個人戴口罩、勤洗手、不去公共場所等各種安全模式,這也僅僅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過了以後,大眾會恢復常態,正確的生活方式就是工作、交際、繼續人山人海湊熱鬧。健忘症是一種常見病,不過要想治這種病,唯一的辦法就是教訓有多慘痛,療效就有多高。

再次,生活就是生活,它是繁瑣的、苦惱的、快樂的,至於如何生活,我想沒有最正確的方式,只有自己選擇哪種方式最舒服,才是正確方式。

有時候經歷教訓後,迴歸本我並不是一件壞事,當你發現原來的生活那麼快樂、那麼自在,才會更加珍惜。





看見一2020


疫情過後,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會發生很多轉變。出門戴口罩的次數會增多,會盡量減少去人多擁擠的地方。會減少去飯店聚餐的次數,會減少去娛樂場所,會減少出門遠遊,宅家者會增多。會更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掃地拖地,更注重身體的鍛鍊和保養。陪伴家人的時間會增多,街上會變得更乾淨。很多人更喜歡農村環境。比如我自己,農村長大的,到了二十歲離鄉外出打工,在深圳各地輾轉租居過,都市確實熱鬧繁華,但空氣較差。回想起小時候農村的生活,都是甜密的回憶。我老家在湖南武岡市的小山村,群山連綿,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小時候經常放牛,時常躺在軟綿綿的草地上,心曠神怡。或放聲高歌,山谷迴音。或摘食野果,或撿柴生火烤紅薯,或撿摘蘑菇,其樂無窮。還有大片大片綠色的稻田,金黃的稻穗,這些田園風光,彷彿世外桃源。故鄉美好的一切時常浮現於眼前。今年春節沒回老家,我在深圳過年,正遇上新冠肺炎時期,響應政府號召,天天呆在租房裡,看看電視,看看手機新聞,吃吃睡睡。這樣持續快一個月了,真希望疫情快點過去。真想回家鄉呼吸新鮮的空氣,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有我這樣想法的人也不少吧。疫情過後,我估計回鄉創業的人會逐漸增多。


湘哥老沈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因該有那些?我來說一下我本人的情況!我是給我姑娘看孩子的,她在一所學校當校長!疫情過後我們就要進入緊張的狀態了,我要跟她到學校去,每天六點半左右起床,七點準時吃早餐,完了我要把我外孫女送到學校去,中午不接,回來收拾家裡,就沒有什麼事了,我就又該過我的自由生活了,看手機啊,做視頻啊,下午四點接小孩,晚上五點半準時吃晚飯!八點準時洗澡,九點我姑娘還要去值會班,十點左右才睡覺!平時覺得上班太緊張了,現在在家時間長了,覺得好想早一點上班去!


南得糊塗


你好,我是春天美食說。這次的疫情我相信深深的影響到了我們每一個人,但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做好三件事!

好好吃飯

中國人的一天,從早餐開始。然而,近些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吃飯這件事變得心不在焉起來。雖然大家不好好吃飯的理由千奇百怪,有為了減肥的,有為了擠時間的,甚至還有純粹為了偷懶而不吃的。不要以為一次兩次不吃飯只不過是小事一樁。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等身體出了毛病的時候,再後悔也來不及了。善待自己,從好好吃飯開始。

好好睡覺

你有多久沒有早睡早起了?

每天晚上,躺在被窩裡都還不願放下手機,不是刷著各種瑣碎的消息,就是不知疲倦地打著遊戲。生命就這樣在你的指縫中一點一滴悄悄溜走。而熬夜帶來的必然惡果,就是第二天早上的懶床不起。醒不來,醒來了還不願意起,起來了還是一臉倦意,早已成為了某些人的生活常態。俗話說得好,睡眠無小事。人體是一部精密而複雜的儀器,每一個零部件都有特定的開關機時間。到了一定的時候,你要果斷地給自己按下暫停鍵,讓身體各器官都進入休整狀態。好好睡覺,別熬夜,少賴床。

好好運動

想成就不一樣的自己,就要習慣去做一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開始運動,你就邁出了其中的一步。我們很容易就陷入到自己營造的舒適區中,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生活似乎已經進入了健康的軌道,但若僅僅只是這樣,依然還是不夠的。吃要吃,睡要睡,但也要讓自己邁開腿動起來。生命在於運動。

這次疫情,讓我們每個人都近距離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許多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小事,在大災大難面前,一下子都變得金貴起來。疫情過後,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運動。

珍惜平常生活,過好往後餘生。




春天美食說


我是一名超市的營業員,掙錢不多。本想換份工作,可是回頭一看什麼都不會,很是煩惱,但是生活就是這樣的,還的活著,就努力賺錢,每天早上我都會早起活動一下後,為兩個孩子做飯,然後上班工作,下班後陪孩子就是工作了,其實正確的生活方式應該是多鍛鍊身體,我覺得應該和人多聊天,把不開心的事情分享一下,心情好了,什麼煩惱就沒有了。生活嘛就是不要想的太多。


禹城瑩瑩


疫情過後,最正確的生活就是努力奮鬥工作,還有想回去看看老哥和老姐,短短几十年我們老了,還等幾十年我們,都睡在泥土裡面了,想見都見不到了,



明天會更好as


通過這次疫情之後,首先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總結疫情發生的經驗教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場疫情的發生。追根溯源,從有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每一次的天災人禍都與人類息息相關。都是因為我們人類對大自然無休止的獵取,才造成了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

因此,現在的我們只能是尊重科學,尊重生命。善待大自然,善待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使人與自然成為最好的朋友。

疫情結束後,我們正確的生活方式。就是積極樂觀的生活,努力拼博工作。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人人做責,從我做起,向戰鬥在抗疫一線無私奉獻的,專家團隊,人民解放軍醫療隊,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學習致敬!願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上,最有民族團結精神,最能奮鬥的強國,矗立在世界的東方。使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幸福安康!(歡迎評論指導)








放羊老頭


春夏秋冬沒戴過口罩的以後肯定是戴口罩常態化了,勤洗手多鍛鍊,最重要的是從自己做起拒食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