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果實開裂是果蔬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多發生於果實生長的中後期,一旦發生裂果,果實外觀及商品價值嚴重降低,並可能引起病蟲害併發,使種植戶遭受嚴重損失,裂果問題已經成為限制果品及蔬菜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受到大家的高度關注。


一提到裂果,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首先考慮缺鈣,甚至認為只要補了鈣就不會裂果,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全面的,形成裂果的原因眾多,涉及到水分、施肥、管理、品種等多個方面,因鈣元素缺乏或失調引發裂果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現實操作中我們應全面分析裂果原因,綜合防裂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果實裂果原因分析

綜合分析,果實裂果的原因主要分為內在的及外在的,常表現為下幾個方面


1、作物自身內在因素引起的裂果


(1)品種生理特性引發裂果

裂果與品種的生理特性和品種遺傳特性關係密切,品種的果型大小、果皮厚度、果實含水量、細胞緊密度、需肥規律、含糖量及含酸量、果皮發育質量都會影響到果實裂果。如葡萄品種中,果皮薄、果肉脆的品種易裂。油桃品種中,含糖量較高,含酸量較低的品種的裂果較重。甜瓜、西瓜等瓜果品種,皮薄且皮脆的品種裂果較易產生裂果。所以生產中應優先選擇果皮厚、果實中小型、耐儲運的品種。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2)營養失衡造成裂果


果肉中的礦質元素及其營養平衡對裂果有顯著影響,樹體養分不平衡會加劇果實裂果。果實生長期間磷、鉀、鈣對果實裂果影響最大,其次為鎂、硼、鋅、鐵、銅、錳。當某一種或幾種元素過量,而其他元素含量較低時,裂果就會增加。實際生產中,在作物生長後期,因鈣缺乏、鉀超量造成裂果現象十分常見。如:西紅柿臍部裂果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礦質元素鈣的缺乏。水肥供應不均勻,忽多忽少,容易造成蘿蔔出現裂根現象。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3)植物內源激素失衡引起裂果


植物內源激素比例的變化會影響到果皮和果肉生長的速度,當兩者生長速度失衡時可能會形成裂果。在實際生產中,果實發育中後期,因激素失衡造成裂果的現象較為常見。同時,激素類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濫用也是造成裂果的原因之一。如茄子蘸花時激素處理不當也容易造成萼裂。冬季低溫環境條件下,不用激素處理茄子很難坐果。但是,使用2,4-D生長調節劑濃度過大,或重複使用,或提前到幼蕾期使用,或中午高溫蒸發量大時使用,則易誘發萼裂果和畸形果的形成。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2、外在因素引起的裂果


(1)病蟲害引起裂果

有研究表明,炭疽病可以引起臍橙裂果,白粉病危害葡萄後果皮硬化失去彈性,硬核期後易從果頂縱裂,形成裂果。另鏽壁蝨、紅蜘蛛等危害與裂果也有直接關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注意綜合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炭疽病引起棉花棉鈴裂果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白粉病引發害葡萄裂果

(2)栽培管理措施造成裂果

樹勢弱、光照差、通風不良及偏施氮肥的果園裂果嚴重;負載量大,葉果比小的果蔬易誘發裂果;土壤排水不良、嚴重板結、通透性差、土壤酸化的果園裂果嚴重;病蟲防治差的果園裂果較為嚴重。

在蔬菜日常生產和栽培管理過程中,菜農為了增加棚內的通風透光性,提高果實的著色度往往過度疏除葉片,只留下上部幾片葉片,下部的葉片一概疏除,功能葉片不足,製造的光合產物不足,果實得不到充足的營養而致使出現裂果現象。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3)土壤因素導致裂果

土壤水分的變化,對果皮中鈣的吸收影響較大,乾旱、淹水都可能引起水分脅迫,減少鈣的吸收量,進而造成裂果。另外土壤酸鹼度、土壤汙染等也會影響到營養元素吸收、作物生命活動進而引起裂果。


目前土壤酸化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中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調現象十分普遍,加劇了裂果的發生程度。所以平時要多施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調節土壤酸化程度,以避免或減輕裂果的發生。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4)水分因素導致裂果

一般若出現果實發育過程中生長前期乾旱,果實迅速膨大期遇頻繁降雨,土壤及果面含水量急劇增加,空氣溼度大,蒸騰作用減弱,果肉迅速生長並大量吸水,這樣一方面使果實水分外流驟減;另一方面使樹體其它部分的水分更多地流入果實,內部生長力增大導致裂果。

這種情況出現的裂果在葡萄、棗、石榴上較為常見,若前期缺水,會影響幼果膨大,著色期如遇連續降雨或大水漫灌,都會引起大量裂果現象的發生。


在番茄上,由於番茄果皮老化,隨著果肉膨大,植株吸水後果皮不能與果肉的膨大速度相適應,果肉就會將果皮漲破,形成同心輪環裂紋。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5)溫度變化導致裂果


果實發育前期溫度低,後溫度突然升高,果實迅速膨大,也易造成裂果的發生。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自然農法如何解決裂果問題


每年的7~9月份是果樹果實的迅速膨大期,也是裂果現象產生的高發期。據瞭解,自然情況下,裂果的發生幾率為10%左右,嚴重的可超過50%。果實如何防裂?自然農法提倡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採取生態的防控方式,綠色安全防裂。


1、增強作物抗性,預防病蟲害發生

採取自然農法以菌抑菌、以蟲控蟲、生態控草的理念,解決病蟲草害問題,減少化肥農藥的投入,採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多施生物菌肥,生物藥劑等生態新型農資投入品,避免化學農藥、化肥對作物產生的副作用。促進有益菌生長,增強作物的免疫力,從而提高作物抗病、抗蟲、抗逆境等生理抗性。從而降低炭疽病、鏽壁蝨、紅蜘蛛、白粉病等病蟲害,進而解決或減少裂果的發生。


2、改良土壤狀況,解決裂果問題

保持土壤中較高而適中的含水量,不使作物的水分供應發生劇烈變化。乾旱時淋小水保持水分足夠,澇時及時開溝排水,通過果園生草栽培或秸稈乾草覆蓋,來減少水分流失,阻止地面蒸發,從而保持土壤水分。

平時要多施有機肥,進行土壤改良,配合施用生物菌肥,加強土壤修復,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及理化性狀,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總之,通過遵循自然農法法則來保持健康的土壤狀況,從而解決或減少裂果的發生。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3、平衡施肥,均衡營養防缺素

在果實生長期為防止礦質元素供應失調,追肥時注意營養元素的平衡,勿偏施氮肥,注意磷鉀及微量元素補充,以滿足果實生長髮育所需肥料養分,注重有機肥的施用。在膨果期,適時補充鈣肥、硼肥及其他微量元素肥料,以提升長勢與果皮強韌性。氮肥、鉀肥不可過多,否則會影響植株對鈣的吸收。


增施微生物菌肥,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動產生的代謝產物能供給植物吸收利用,同時具有固氮、溶磷、解鉀的功能,加之對土壤元素的活化作用,並能增加和分解土壤有機質,使作物所需大量和微量元素全面供應,均衡營養,防止“缺素症”所導致的果蔬裂果現象。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4、加強田間栽培管理

將密度過大、長勢弱小、品質不佳、畸形的果實及時疏除,以免過多消耗樹體的養分,保證果實發育的營養充足,可使裂果的概率明顯降低。注意果實上保持3~4片葉,避免強光直射引起日灼而裂果。

對於已開裂的果實可部分保留在樹上,通過裂口水分蒸發,以保持土壤水分和樹體水分的相對平衡,避免產生新的裂果。

在大雨或灌大水之前還可對樹體進行部分斷根處理,可使根系對水分的吸收能力降低,使樹體內的水分維持在適宜的範圍即可,不會發生水分含量劇增現象,降低裂果的發生概率。但是要注意適度,避免影響樹勢,對果實的正常發育和採後迅速恢復樹勢產生不利。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5、其他防治裂果的措施

除上面所講措施外,還可針對實際情況合理採用以下防護措施:

(1)石灰水噴果或塗果,防裂防灼;

(2)久旱暴雨後環割,減少水分向上供給量,以防裂果;


(3)對開裂嚴重易誘發病害的果實應及時摘除,防止病蟲害的侵襲。


綜上,導致果實裂果的原因諸多,而採取自然農法技術,通過增強作物抗性,減輕病蟲害,改善土壤狀況,均衡作物營養以及加強栽培管理等諸多方面,直接或間接的解決果蔬內在及外在因素導致的裂果問題。

此外,通過以上防治措施綜合防控,對改善果實著色度,使果實更大更均勻,增加果實糖度,顯著提高果實品質和商品價值也具有重要意義。

「自然農法」果實裂果並非都是因為缺鈣?如何破解?

何為自然農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