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皇后張氏:獨寵後宮之謎,大禮儀之爭下的新秩序

皇帝時代,帝王是最高統治者,有且僅有一個職位。所以帝位的傳承是各方面極其關注的一件事,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說說而已,殘酷和鮮血時常伴隨左右。女性在這種權力轉換中,往往表現出一種無力感。

明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出現過兩次小宗入大宗的情況,一次鮮血,一次殘酷。當小宗入大宗再現時,曾經被明孝宗寵上天的皇后張氏失去了一種本屬於她的榮耀。一場席捲多年的政治鬥爭似乎剝奪了她的一切,可她無力反抗。


明孝宗皇后張氏:獨寵後宮之謎,大禮儀之爭下的新秩序

張氏


◎獨一份的愛

皇帝在古代是讓人羨慕的職業,儘管是高危職業,但權力讓人著迷。之所以著迷,裡面很重要一點是皇帝擁有龐大的後宮,三宮六院,雨露均霑。

凡是都有例外,此例外就是明孝宗與其皇后張氏——罕見皇家版一夫一妻制。或許疑問的是張氏有何優點讓孝宗放棄整個森林,獨寵她一人。一起來梳理一下張氏的人生脈絡。

公元一四八七年,明王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佑樘登基了,之後孝宗冊立了自己的妻子張氏為皇后,並且沒有冊封其他妃嬪。

張氏成為朱佑樘的妻子這一過程史書中沒有詳細解釋,只是簡簡單單的那兩句話。

孝宗孝康皇后張氏,興濟人。父巒,以鄉貢入太學。母金氏,夢月入懷而生後。成化二十三年選為太子妃。

張氏的家庭可以算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也是文化人。按照這介紹,其家庭也是一般家庭,並不是大富大貴之家。

張氏是成化二十三年被選為太子妃的,也就是一四八七年,也就是說張氏並沒有在太子妃位置上待多久就成了皇后。

明孝宗一上臺就對張氏特別寵愛,而且不讓張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愛,張氏是明孝宗唯一的妻子。對於這一罕見現象可以聊聊原因。

猜測一:張氏是明孝宗滿意的對象

史書中並沒有關於張氏相貌有詳細描寫,所以無法知道張氏的外貌,但應該對明朝的選妃制度有信心,能被選為帝國繼承人的另一半,德智美體應該是能出色的。

張氏的出色從內心中征服了明孝宗,或許是明孝宗喜歡的那一類人。

猜測二:明孝宗惶恐的童年

明孝宗朱佑樘之所以僅封張氏一人,還有可能與其童年的遭遇有很大的關係。明孝宗母親生他的時候環境異常惡劣,此環境不論是生活亦或是生存。因為其父明憲宗後宮傾軋嚴重,孝宗母親紀氏生他時不得不小心翼翼,乃至憲宗被瞞了很久。

時萬貴妃專寵,宮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後,憲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宮中。

就在朱佑樘被立為太子後不久,其母紀氏就暴斃。所以孝宗的童年是惶恐的,悲慘的童年很大程度是由於後宮的爭寵,所以如果避免爭寵,最好的辦法也就是一夫一妻。

猜測三:後宮與權力繼承的不確定性

明孝宗有過童年,他有可能不想讓自己的後代重蹈覆轍,那麼唯一的妻子,只有嫡子後代,那麼孝宗那樣的童年概率就小多了。

猜測四:孝宗的身體

孝宗只有張皇后一人為妻,跟其身體也許有大關係。都知道朱佑樘是早逝,跟他的身體有很大關係。

辛卯,崩於乾清宮,年三十有六。

孝宗三十六歲就駕崩了,完全就是因為童年的遭遇導致病逝。所以從精力方面來說,一個妻子能有效防止分散其精力。


明孝宗皇后張氏:獨寵後宮之謎,大禮儀之爭下的新秩序

明孝宗朱佑樘


◎兩大問題——外戚與子嗣

不管如何猜測,明孝宗只封張氏一人,獨寵她一人。張氏估計是史上最輕鬆的皇后,因為沒有人惦記她的皇后位置。

放在平常百姓家,明孝宗與張氏就是模範恩愛夫妻,可孝宗忘了一件事,他們是在帝王家,一切開始於權力,結束於權力。

張氏得到孝宗如此恩寵,那麼不可避免地會增強另一勢力的崛起,那就是外戚。此是歷朝歷代的潛規則,也是走向統治階層的一種途徑。

如果說明孝宗僅封張氏是打破歷朝歷代的規矩,那麼孝宗對於張氏家族的封賞就是破壞了明朝有史以來的傳統。

明太祖立國,家法嚴。史臣稱后妃居宮中,不預一發之政,外戚循理謹度,無敢恃寵以病民,漢、唐以來所不及。而高、文二後賢明,抑遠外氏。

明朝的傳統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外戚集團,從總體來說,明朝與前面的朝代相比,其外戚勢力是相當沒有存在感的。

可是明孝宗為了寵愛張氏,有意無意的在破壞這種傳統。

帝頗優禮外家,追封巒昌國公,封后弟鶴齡壽寧侯,延齡建昌伯……鶴齡、延齡並注籍宮禁,縱家人為奸利,中外諸臣多以為言,帝以後故不問。

可以說,因為張氏的原因,明朝的外戚勢力在此有個小高潮。而且張氏的兄弟們似乎不太自覺,結果是朝臣有怨言,明孝宗和張氏不管。

從此處看,張氏並沒有拒絕這種好意,沒有如"高、文二後賢明,抑遠外氏"。

除了外戚問題外,張氏作為明孝宗唯一的合法妻子,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皇家子嗣問題。歷朝歷代皇帝都以子嗣眾多為追求,子嗣眾多代表皇族中大宗延續不斷的能力。而子嗣稀少很有可能會使王朝傳統繼承製度父死子替失效。

張氏一生只為孝宗生了兩個兒子,不幸的是其中一子還早逝,只有碩果僅存的長子朱厚照。這就是說如果一旦朱厚照出現問題,孝宗這一支將出現斷嗣。


明孝宗皇后張氏:獨寵後宮之謎,大禮儀之爭下的新秩序

朱佑樘的執政


◎大禮議之爭——張氏的悲

張氏遇到明孝宗似乎是上天的眷顧,可惜沒有持續多久。朱佑樘在其三十六歲那年就早早駕崩了,留下了張氏和兒子朱厚照。

朱厚照順利登基,張氏成為太后,在兒子做皇帝這一段時間,張氏的生活還是可以優哉遊哉的。但這種生活狀態也沒有持續多久,朱厚照也早逝,而且最關鍵是他沒有留下子嗣,等於孝宗這一支沒有繼承人了。

丙寅,武宗崩,無嗣,慈壽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遣太監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以遺詔迎王於興邸。

因朱厚照沒有子嗣,所以孝宗這一支傳承斷了。朱厚照在臨終前指定了堂弟朱厚熜為法定繼承人。

丙寅,崩於豹房,年三十有一。遺詔召興獻王長子嗣位。

從"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看,在朱厚熜沒有到京城前,王朝大權是集中在張氏與楊廷和手中。估計張氏沒有想到隨後自己派人迎的繼承人會掀起一場風暴。

朱厚熜繼承皇位,首先他就拋出一個問題:

王顧長史袁宗皋曰:"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朱厚熜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不承認明孝宗為皇考,他只繼統不繼嗣。而以張氏和楊廷和為首的朝臣希望朱厚熜能"繼嗣",也就是劃入孝宗一支。

從這一刻起,長達三年的大禮儀之爭開始,也就是繼嗣與繼統之爭。雖然這場由明世宗朱厚熜掀起的禮儀之爭核心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在這裡就不討論了,主要來看下孝宗皇后張氏在這場風暴中的遭遇。

遭遇一,平起平坐

朱厚熜繼位後,雖然尊張氏為皇太后,但同時也尊自己的親奶奶為太后。

冬十月己卯朔,追尊父興獻王為興獻帝,祖母憲宗貴妃邵氏為皇太后,母妃為興獻後。

即使是朱厚熜的奶奶邵氏不在了,依然追尊為皇太后,從名分上來說,張氏與其一樣。這也表明了朱厚熜的態度。

遭遇二,皇太后變皇伯母

朱厚熜是不想承認張氏皇太后的名分的,所以時間一長,帝位稍微穩固後,朱厚熜就改變對張氏的稱號。

九月丙寅,定稱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為皇伯母,獻皇帝為皇考,章聖皇太后為聖母。

張氏從皇太后變為皇伯母,從皇帝名義上的母后變成了伯母。這不僅是名義上的變化,也是宗法的改變,更是對於張氏待遇的變化。

遭遇三,一貶一殺其弟

朱厚熜通過大禮儀之爭坐穩帝位之後,對於張氏開始清除其家族影響,清除對象就是張氏的兩個兄弟。

嘉靖十二年,延齡有罪下獄,坐死,並革鶴齡爵,謫南京錦衣衛指揮同知,太后為請不得。


明孝宗皇后張氏:獨寵後宮之謎,大禮儀之爭下的新秩序

大禮儀之爭


前半生的精彩,後半生的悲劇,以此來形容張氏似乎是恰當的。明孝宗為其打破眾多規矩換來罕見皇家版一夫一妻制,而張氏在其後獨自去承受所有後果。一場大禮儀之爭讓張氏失去了所有,不得不感慨權力的任性與殘酷。

在此過程中,站在張氏的角度看,明世宗朱厚熜是無情的,但從朱厚熜的角度想,一切都是無可厚非的。可以理解為張氏是權力交替下的附帶犧牲品而已。

獨寵未必能獨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