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走來的“網紅”教師

鄖陽網訊師生戰疫情,停課不停學。如何打響居家教學攻艱戰,助力抗疫獲勝?區實驗中學王永老師積極嘗試,熱情探索,線上直播教學遇”熱捧”,成為大家紛紛點讚的“網紅”教師。

疫情之下,很多學生焦躁不安,有的吃喝睡懶覺,有的沉迷網絡,甚至有的和父母爭爭吵吵對著幹……面對居家帶來的諸多問題,王老師不急不躁,悉心研判,對症下藥。他時時隔著屏幕,與有問題的學生交心談心,並通過網上留言來激勵學生進步。他在銀屏上對學生李明陽說:“人生旅程不會一帆風順,面對當前的人禍天災,焦慮憂心無濟於事,要學會在困難中把握機會,尋找心靈的充實。” 面對一群認知淺顯、情緒不定的青少年,王老師總是以最大的熱情與耐心走進他們,聊孩子們感興趣的明星偶像、網絡遊戲;與孩子們一起觀看喜愛的電影和球類比賽,評判表現的得與失;他還引導學生在家參與體育鍛煉,建立“健康論壇”;利用網絡直播給有興趣的學生上書法課、吉他彈唱課等等。學生們也把他當成了知心朋友,常常把自己在網絡學習期間“最美麗”的心事講出來與他分享。因為他引導得當,學生們從疫情的不安中恢復平靜,漸漸適應了網絡學習,並從中體驗到了難得的成功和快樂。

疫情期間的網課教學效果,一半來自於老師的輔導,還有一半來自於家長的支持理解無縫配合,這個道理不言自明。可是一個56人的班集體,家長的文化素質、思想水平、管控能力參差不齊,要想家長與學校達到“同頻共振”的效果,溝通就是一門藝術了。王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靈活多樣,對於文化層次較低的家長,他正面稱讚入手,創造融洽氛圍,讓家長積極做好孩子的後勤工作;對於調皮頑劣的學生家長,他引導家長學會激勵、欣賞、寬容,成為孩子的朋友;對於優秀學生的家長,他推心置腹的分享育子經驗,要求家長細心的呵護與照料。他用視頻對家長們說:“非常時期,您溫暖的陪伴彌足珍貴!您或閱讀、或鍛鍊、或傾聽,都是對孩子無聲的監管、無形的示範。”“王老師,有你,我們家長特別安心!”學生楊麗雯家長這樣回覆。

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天幫”。班主任工作很複雜,一個班級的工作如果光靠班主任自己跳獨角舞,勢必會顯得吃力。為了更好發揮網絡教學效果,他主動與科任老師溝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他向各科教師積極傳達班級動態,分析學生思想狀況,分享網課教學經驗;老師們有事,他積極協調換課;老師們反映的班級問題,他及時解決;他每週召開一次班級線上學習研討會,和老師們一起探討教育之法,共同加強對學生思想行為的管控。他有效的溝通以及與科任教師們積極配合凝聚了人心,使各科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悅。“你的管理很到位,我們網課上的的很輕鬆。”英語教師鄭霞如是說。

疫情還未消失,網學仍在路上。憑著一顆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擔當與責任心,王老師孜孜不倦一路探求,在網絡的兩端架起愛心橋,繼續譜寫一曲曲別樣的“戰疫”之歌!

疫路走来的“网红”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