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烦心事你会跟谁诉说?

年少足风流


分年龄吧。小时候有什么事都会大人说。到了十多二十岁的时候,叛逆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了。这个时候不会再和大人说了,会和身边的朋友说。

年龄再大一点工作了,这个时候有烦心事还是会和朋友同事诉说。

再到了三四十岁,这个时候开始发现身边的朋友少了,能说心事的就那么一两个人了。这个时候会找闺蜜,好哥们说。

再大一点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还会找人诉说烦心事。我想应该不会。因为我发现自己的烦心事找人诉说别人并不能感同身受。最后还是要自己解决,又何必让别人也担心呢。



川妹


以前单身的时候,遇到烦心的事,多数会跟朋友诉说!结婚后,遇到烦心的事,多数会跟老公诉说!


我是一个有心事就睡不着觉的人,有事儿喜欢说出来,不喜欢憋着!每次倾诉完后不管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我都觉得内心顺畅了许多!

最悲催的是每次我有烦心事我老公都看不出来,每次都要我主动告诉他我不开心了!然后他也不知道我因为啥不开心,就在那一直乱猜,他猜出来的原因都让我觉得很好笑!


其实现在年轻人压力都挺大的,如果遇到烦心事儿,有人诉说就去诉说吧,不要假装坚强,因为诉说自己并不代表脆弱!


芊芷芋



美思达880


不必向别人诉说

一切要学会看破 放下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学忍辱 心量要大

遇到事情往好的地方想

多替对方设想 顺从人意 赞叹人家好的 不好的不要说也不存于心 何必自寻苦恼呢

这样不但没烦恼 别人看到你还会欢喜呢 这是消除烦恼的好良方

要向弥勒佛学习 笑口常开 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南无阿弥陀佛[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





佛系少女919061


谢谢美文领域的提问。

作为一个凡人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烦心事,这样的情况也算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年少时可能从小娇生惯养被关心过度会碰到一点小事都会耿耿于怀找人倾诉,似乎不这样就没有办法捋顺心中的烦闷与委屈。后来父亲曾经几次提醒过我,要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不公与烦心事,独立消化与解决心中块垒,不要轻易打扰与麻烦别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面临的生活难题,尤其是朋友间要“得意不快于心,失意不快于口。”。

渐渐地我学会了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自我排解自我、冷静分析、自行消化。遇事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情绪控制自己左右自己;其次就是冷静客观地剖析事情的实质,明白事情的原委本质后就能有应对之策;想出解决方案后自然内心就不会被烦扰与不快,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后烦心事也自然不复存在。

很庆幸父亲在我年轻时就提点了我处理烦心事的方法,我也能按照父亲的期望冷静、独立地去面对,而不是向很多人一味地由情绪掌控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最终成为人厌狗嫌的麻烦鬼。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职业生涯的上升,遇到的烦心事也呈上升性,但基本都没有形成对我情绪、心理的困扰,遇事冷静分析、就事论事解决难题成就了我与众不同的豁达与大度,这样“理性”的我为我后来的事业发展支撑起坚韧的心性与强大的内心。

同样与我相识的朋友也都乐意与我相处,我不会像其他人那样遇到烦心事就揪着他们不放大倒苦水或失声痛哭,把别人原本好好的心境也搞得一塌糊涂。我们朋友间的交流有的是轻松、有的是欢笑、有的是期待下次的欢聚。有谁不向往明快、轻松与欢乐的朋友间交往呐。

当最好的朋友知道我遇到最大的伤痛来主动陪伴我的时候,我也基本不会主动说起,最多平静地坐一会儿,或外出一起走走,说着风轻云淡地家居日常,体会着挚友间那种真挚地关怀与温情。我知道心平气和的我最终总能想出解决之道,坏情绪除了破坏一个人的心态更多的是做出各种愚蠢之举,让事情和自己变得雪上加霜!

当最坏的烦心事降临的时候我已经习惯了摒弃无用的情绪,冷静分析客观面对,等一切变好了后,找个安静的地方对自己的心倾诉、分析、与安抚,再好好奖励一下自己。

不打扰别人不把自己的烦心事影响朋友的心境,其实也是最好的维护朋友间的友情;父母年岁老老去,为我们担了一辈子的心,我们怎么还忍心将外面的风雨再带回家转嫁给他们,何况他们也脱离社会很久,根本没有能力帮我们解决问题,除了徒增担忧催老还能给他们什么呢?至于夫妻配偶,他们也不应该成为我们情绪的垃圾桶,俩口子和美平安方是携手共老的正途。自己的事尽量自己解决包括烦心事。


*********&&&&&&*********

点击我的头像,主页的文章栏正在发表【生死渡劫红颜记】系列,文章是根据本人2018年年中的一场真实生死经历回忆。欢迎大家一起来加关注和围观,一起在评论区吐槽、转发,谢谢!


本人新创作的职场纪实性小说【买手的世界】即将接档【生死渡劫红颜记】,它前后跨度共有8、9年时间,描写本世纪初前后一群外企白领在上海甲A写字楼里发生的商战、情事,整整一代人与著名企业的成长史。



葛晓惠2


年龄不同,倾诉的对象也在变化。

小时候上学,在学校遇到委屈了,跑回家会同妈妈说,然后在妈妈的安慰下又开心的出去玩了。


长大了,尤其处在叛逆期时,倾诉的对象不再是父母,而换成是哥们,很好的那种。这个时候,对父母多数是一种反感,觉得自己的事即使对她们说了也没有意义。

毕业了,出来社会工作,离家上千公里,这会的倾诉对象,是最少的。都说离家在外,报喜不抱怨,又怎么舍得同父母说。也许有幸,遇到一直不曾离开的三两哥们,和他们聊聊就挺好了。

然后,成家了,朋友也多数成家,这个时候,更多的时候,我是选择沉默。

因为我明白,即使再好的朋友,也没必要带给他们自己的负能量,毕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容易,都有烦恼。

成人的世界里,往往就是这样,即使一个人忍不住躲在一个无人的地方哭,也要坚强的走下去,因为我们身上的责任。


跟着小白看生活


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和谁说呢?

生活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总带给我们这样那样的烦恼。

有时候,我们被这些烦恼憋屈得想大哭,大喊,好想发泄一下。也想找人倾诉,排解一下。

小时候,遇到烦心事,就和同学叽叽喳喳一说,啥都没有了。那时,很少和父母说。觉得他们是大人,说了也不理解,说不定会挨骂。

有时候,我在日记里倾诉。我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有些烦恼不便和同学说,就悄悄写在日记里。

后来,毕业了,倾诉的对象仍是朋友,日记。

成家了,慢慢地,朋友也没几个了,都在为自己的家忙碌。这时候,工作中有了烦恼,首先想到和老公说。但是,不亲自经历体会不到那种心情。和他说,有时觉得他听得心不在焉,有时觉得他给的意见不合自己的心意,有时他还觉得我的烦恼没啥大不了的。毕竟他没干我这一行,对其中的一些情况也不了解。慢慢地,有了烦恼就不说了,还是写在日记里,把日记当成最贴心的朋友。

有时,两个人过日子,肯定有烦恼,这些烦恼,就更不能和老公说了。也不和父母说,不想让他们担心。和朋友说吗?说了又怕别人笑话,再说,何必去打扰人家呢?

慢慢地,也明白了,生活中,烦恼是少不了的,不要像祥林嫂那样,到处诉说,惹人生厌。经历了一些事,看清了人心。有时候,你诉说的烦恼恰恰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给了别人笑料,让你悔不当初,为自己的轻信别人,为自己总想诉说而悔恨。知道了难不难过都是自己过,伤不伤心唯有自已知,学会了心里流泪,面上带笑对人说没什么。

于是,又喜欢上了QQ,把烦恼诉说给从不见面的朋友。后来,觉得总这样,也不妥。因为人家也忙啊,不能总打扰。就借写诗,写文章去排解。忧伤时,烦恼时,写出来的文字是沾愁的,写出来,就觉得心情好了很多。

日记仍然是最好的倾诉对象。我把日记想象成一个知己,尽情地发泄,尽情地诉说。不担心它会笑我,不担心它看不起我。

有时候,自己会把烦恼憋在心里,不说,不写,任它慢慢消化掉。

有人说,烦恼总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所以,我们遇到烦恼找别人倾诉,指望别人开解并不是好办法,唯有自己,还是得靠自己,要告诉自己,往开处想,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再大的烦恼,过一段时间就淡了,忘了。


曾是傻姑娘


我就对谁都不说,就一个字“忍”

年轻时候不懂事,有点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告知父母,想从那里得到安慰,得到开解。直到有一次,妹妹的话提醒了我,她说,“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别芝麻大的事也去烦他们,要让他们少操点心。”觉得真是醍醐灌顶,深悔自己的冒失与懵懂。

这条最亲近的路都堵了,就更别提别的了,同学好友是不联系的,都静静的躺在手机群里,生怕他们问起我的处境,不闻不问不打扰,多好。兄弟姐妹虽经常联络,也不过是些家长里短。真正遇到伤心难过的事,只有自己默默的扛,忍一忍就过去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兔子的八哥生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烦恼在生活中一直是如影随形的。小时候,有烦恼,可以毫无顾忌的向爸妈倾吐,经常会问:“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长大。爸爸妈妈,隔壁的小明又不和我说话了。爸爸妈妈,我就想买这个玩具,你就是不给我买。”等等诸如此类的小孩子的烦恼。

青春期,叛逆了,有了烦恼,很少会和父母交流,而是将很多烦恼和亲密的朋友诉说。“我觉得,我好喜欢2班的小王;我觉得3班的小张长得真好看;这次考试,我又考的很不好。”很多在现在看来还很稚嫩的烦恼。

成年了,反而是很多烦恼,既不和父母说,也不和朋友说。

和父母说,怕父母担心;和朋友说,感觉朋友不是你的树洞。

因着当下很多交友app,朋友圈的应用,现在很多烦恼,我会和陌生人说,或者是将烦恼写在微博上。

和陌生人说,没有很多负担,而当下又有很多陌生人愿意倾听你的烦恼,遇到情况相同的,也还能引起共鸣。

在微博上,在朋友圈,像是写日记般,打出来字的瞬间,就好像烦恼,已经在向别人倾吐,当烦恼全部转化为文字的时候,总感觉心里堵着的一块仿佛有了发泄的缺口。

就说最简单的吧,出门在外,高昂的房租,工作的压力,本想着和父母说一说,但是,当看到视频那端头发渐白的父母,你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烦恼,你都化为了一句“嗯,我挺好的,你们放心!”

想把这些烦恼、压力和朋友谈一谈,打电话的时候,发现有些感情,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慢慢变了,好像这些压力也不能和朋友说,大家过的都挺辛苦,就不要再增添朋友的烦恼了。

而和陌生人交流,首先,你没有让父母担心的压力;其次,没有给朋友压力;更好的是,有些陌生人,也能给你提一些建议,虽说生活是个人的,但是也可能有相似的地方。

烦恼不怕,怕的是没人诉说,和愿意倾听的陌生人说完,即使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我觉得生活还是有光明的前方。





旧时青笙


人生其实是一个对比反复的过程,小时候的我们无忧无虑,无论是好的坏的我们都愿意跟家人去分享。工作以后我们可能有时候会和家人抱怨这里不好,哪里不好。等成熟一点后,我们更希望把好的东西去和家人分享,还是把不好的东西自己慢慢消化呢?

中年的我们,尤其是笔者本人,时常会觉得爱莫能助,因为一睁开眼睛就会想到,被母亲遗弃的孩子依靠我的人,身边却没有我可依靠的人,我和孩子相依为命,负重前行!

童真的孩子

家人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所以和父母说是人之常情,不过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父母年迈,工作上的事分轻重,多报喜事。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多带点快乐给他们,少让父母操心,各自生活环境、年龄、家庭情况不一、自己视情况定。小时候觉得父母是超人,能帮我们解决很多事,长大以后,发现爸妈他们有些事情心有余力不足,虽然他们很想用自己的全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是更多时候是帮不上忙的,长大以后很多事情就要靠自己了,慢慢成熟还要成为他们的依靠呢 !倾诉本身并不是目的。说出来最终还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或者是自己在倾诉中找到,或者是向有经验的人倾诉后,由别人帮你分析开解到。如果有可能或有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究竟是对自己倾诉还是对家人倾诉,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在倾诉前有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诉求。

“养儿百岁常忧九十九”这是为人父母的天性,父母何尝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不开心可以和父母说,但要注意沟通方式,别让老人过于担心就好。工作生活不开心,可以跟父母谈一谈,因为长者见的世面比你多,把你的想法说说,长辈会道出他们独特的见解,激发改变你多愁善感的心态,好的心态推动你美好生活快乐前行。

奶奶照顾孩子的场景

很多事情就不能憋在心里面,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必要的跟父母说一下,本来工作的压力挺大的,如果不说我们选择一个人承担的话,必然对我们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跟他们说不仅能愉悦自己的心情,还能从中学到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一个人独自承受的压力是喘不过气,可是,几个人一起解决的话,那就不算压力了。

你的爸妈是高知,并且和你一直是好朋友,他们在你的职业或生活方面给你一些建议,因为他们是最为我们着想的人,以他们经验开导我们,倾听我们,帮助我们。如果他们只是水平有限,认知上和我们有偏差,一直都没和我们沟通交流过,也可以选择性重要的说。父母最大的心愿是不托累子女,最开心的事是还有能力替子女分担,哪怕只是聊聊天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是让父母体验到他们在你心里很重要,而不是被忽略,你要懂得有一种幸福叫做你幸福他们就幸福,你开心他们也开心。儿女不管多大都是父母的一生牵挂,他们需要知道孩子的现实状况才好给建议。父母经历丰富,社会经验足,懂得人生百味,你觉得不开心的事可能在父母眼里那就是过去的经历,早有解决方法。多跟父母沟通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感情、婚姻、孩子、家庭,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既能让自己在这个氛围里感受到被关爱,也可以让父母觉得孩子仍然在依赖于自己而产生一种存在感,以至于不会产生被遗忘的孤独感,还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