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网记者武汉专访:甘肃医疗队的抗“疫”一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汉3月8日讯(记者 梁木 编导 贾佳)凌晨3点,当日第一组需要去方舱接班的队员,在夜色中出发,这是发生在甘肃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驻地的一幕。按照他们排好的工作表,这一组队员要在凌晨5点开始接手方舱内的工作。每一组进舱6小时,上一组是昨夜11点进舱,而下一组会在上午11点去接班。

起床,下楼,在驻地楼下的清洁区换上外出的胶靴和外套,乘坐240路班车在一个小时车程后到达沌口方舱,测体温,换衣服,领取防护用品,按照规定一层层穿戴好口罩、帽子、隔离衣、两层鞋套与手套、防护服、靴套、护目镜,最后检查密闭性,然后才能进舱。

这些繁琐的流程需要花费近两小时的时间,而从3点出发开始,这些队员就已经断水断食,直到下午1点回到驻地。

这样的生活,从他们2月15日抵达武汉,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方舱里,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发放药品和三餐,采集咽拭子,检查CT,这些都是医护人员在方舱内要完成的工作。为了帮助轻症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还会带领他们完成一些小活动,八段锦、健身操、踢毽子,都是热门活动。

护理一组的组长刘萍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虽然过程很辛苦,但能够进舱见到病患,他们都很开心。“能第一时间接触到病患,他们的忧伤、开心都会传递给我们。很多病患志愿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有很多病患会写感谢信,在广播里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每一天身边都发生着许多感人的事情。”

更让队员们开心的,是病人出院的时刻。一步步把治愈病患送到缓冲区的门口,目送他们离开的背影,彼此不断叮咛着安全、健康与感谢,是医护人员们最幸福、也最容易流泪的场景。

脱下防护服,坐上回驻地的班车,英雄的白衣天使们疲惫却满足。刘萍从车窗看到路边已经盛放的花,内心的期待也在盛开。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很快就会看到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