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網記者武漢專訪:甘肅醫療隊的抗“疫”一日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武漢3月8日訊(記者 梁木 編導 賈佳)凌晨3點,當日第一組需要去方艙接班的隊員,在夜色中出發,這是發生在甘肅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駐地的一幕。按照他們排好的工作表,這一組隊員要在凌晨5點開始接手方艙內的工作。每一組進艙6小時,上一組是昨夜11點進艙,而下一組會在上午11點去接班。

起床,下樓,在駐地樓下的清潔區換上外出的膠靴和外套,乘坐240路班車在一個小時車程後到達沌口方艙,測體溫,換衣服,領取防護用品,按照規定一層層穿戴好口罩、帽子、隔離衣、兩層鞋套與手套、防護服、靴套、護目鏡,最後檢查密閉性,然後才能進艙。

這些繁瑣的流程需要花費近兩小時的時間,而從3點出發開始,這些隊員就已經斷水斷食,直到下午1點回到駐地。

這樣的生活,從他們2月15日抵達武漢,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方艙裡,為病人測量生命體徵,觀察病情變化,發放藥品和三餐,採集咽拭子,檢查CT,這些都是醫護人員在方艙內要完成的工作。為了幫助輕症患者緩解心理壓力,醫護人員還會帶領他們完成一些小活動,八段錦、健身操、踢毽子,都是熱門活動。

護理一組的組長劉萍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雖然過程很辛苦,但能夠進艙見到病患,他們都很開心。“能第一時間接觸到病患,他們的憂傷、開心都會傳遞給我們。很多病患志願幫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還有很多病患會寫感謝信,在廣播裡分享他們自己的故事。每一天身邊都發生著許多感人的事情。”

更讓隊員們開心的,是病人出院的時刻。一步步把治癒病患送到緩衝區的門口,目送他們離開的背影,彼此不斷叮嚀著安全、健康與感謝,是醫護人員們最幸福、也最容易流淚的場景。

脫下防護服,坐上回駐地的班車,英雄的白衣天使們疲憊卻滿足。劉萍從車窗看到路邊已經盛放的花,內心的期待也在盛開。陽光總在風雨後,相信很快就會看到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