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站在甘泉县美水街道办王庄村董庄村民小组的山上放眼望去,村外,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各种苗木花卉。村内,承现在眼前的是干净的窑洞,农田与人文在这里交相辉映。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眼前的这片山还是杂草丛生、毫无生气的荒山荒坡地,村庄更是“灰头土脸”,土坯房摇摇欲坠。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近日,记者赶赴董庄村,探访自县退耕办干部康世继包扶此村以来,使此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巨变背后的故事。

“康世继又来看我了,但这次不用你打扫卫生了,我把家里的卫生保持的很好,快请坐!”3月10日,县退耕办康世继走进了今年89岁因病致贫的王志英家中,王志英赶紧起身,紧紧握住康世继的手。王志英的老伴去世十几年了,虽然和儿子在一个院子住,但她不想给儿子添担子,就一直一个人生活着,除了高龄补助外,她再没有什么收入。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2017年康世继包村后,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后,给王志英联系了中蜂20箱,考虑她行动不方便,就让她儿子给她代养,她儿子给她每年付1000元的代养费从而增加她的收入,这让她高兴地笑了,还说,“党的政策就是好,不但给我高龄补助,还给我送来了蜂。”

董庄村距离甘泉县城6.5公里,全村47户278人,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2人)。退耕办包扶17户36人,低保户3户7人,五保户1户3人。疫情期间,康世继给此村发放消毒液和防疫宣传册子,还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自包村以来,为使此村早点摆脱贫困,该办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主任王延平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一人帮扶三户;副主任赵延华一人帮扶三户,副主任李福欣一人帮扶两户,其他干部每人帮扶一户,进行科技帮扶、产业扶贫。

通过出去学习,张维祥开始养殖香菇,除曹志明个人养殖外中蜂外,张维祥,李正付等15户贫困户都已加入中蜂养殖和香菇养殖合作社,同时,该办协调相关部门对养殖香菇技术和养殖中蜂技术进行多次培训指导,给养殖香菇的贫困户解决养殖香菇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经过一年的努力养殖香菇贫困户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年底户均增收2000元。看到有此收入后,大大调动了贫困户增收的积极性,去年秋季该办资助10000元为董庄村贫困户新建弓棚19个,让他们也加入养殖香菇的行列。

村民张维祥家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2019年贫困户收入及政策享受明白卡”。上面记录着粮食直补:28.6亩×43/亩=1229元;退耕还林兑现:10276元……当年可支配收入达57911元元。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扶贫要彻底,产业支撑是关键。”王庄村第一书记白国伟介绍,2017年以来,县退耕办先后为此村投入资金近30万元,为他们提供成品嫁接核桃苗,刺槐,山桃,用于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帮助郭巨元建成30亩成品嫁接核桃园示范一个。同时协调水工队准备建20方水塔一座,修复地下管网1000米。

今年71岁的曹志明和68岁的老伴常年有病不说,儿子还有精神病,家庭十分困难,该办积极给他申请了中蜂20箱,并协调街道办让他成为保洁员,使他除高龄补贴外,还有了其他收入。“还是党的政策好,让我不但生活质量改变了,身上还有了零花钱。”曹志明看着记者高兴地说。

2019年除政策兜底的65岁的常世军和64岁的老伴长年生病,51岁的郭军精神病和身体不好的妻子女儿外,其他的都已脱贫。

康世继说,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中主要的工作举措,更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为此,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村民致富,而且王庄村成立了新业通合作社,董庄村有13户加入,仅中蜂户均就分了2000元。如今,看到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他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ZH 通讯员 范筱霞)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