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他讓這個村子發生了大變化

站在甘泉縣美水街道辦王莊村董莊村民小組的山上放眼望去,村外,映入眼簾的是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各種苗木花卉。村內,承現在眼前的是乾淨的窯洞,農田與人文在這裡交相輝映。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眼前的這片山還是雜草叢生、毫無生氣的荒山荒坡地,村莊更是“灰頭土臉”,土坯房搖搖欲墜。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近日,記者趕赴董莊村,探訪自縣退耕辦幹部康世繼包扶此村以來,使此村的村容村貌發生鉅變背後的故事。

“康世繼又來看我了,但這次不用你打掃衛生了,我把家裡的衛生保持的很好,快請坐!”3月10日,縣退耕辦康世繼走進了今年89歲因病致貧的王志英家中,王志英趕緊起身,緊緊握住康世繼的手。王志英的老伴去世十幾年了,雖然和兒子在一個院子住,但她不想給兒子添擔子,就一直一個人生活著,除了高齡補助外,她再沒有什麼收入。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2017年康世繼包村後,走村入戶瞭解情況後,給王志英聯繫了中蜂20箱,考慮她行動不方便,就讓她兒子給她代養,她兒子給她每年付1000元的代養費從而增加她的收入,這讓她高興地笑了,還說,“黨的政策就是好,不但給我高齡補助,還給我送來了蜂。”

董莊村距離甘泉縣城6.5公里,全村47戶278人,黨員23人(其中女黨員2人)。退耕辦包扶17戶36人,低保戶3戶7人,五保戶1戶3人。疫情期間,康世繼給此村發放消毒液和防疫宣傳冊子,還為孤寡老人打掃衛生。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自包村以來,為使此村早點擺脫貧困,該辦開展了“結對幫扶”活動。主任王延平與貧困戶結對幫扶,一人幫扶三戶;副主任趙延華一人幫扶三戶,副主任李福欣一人幫扶兩戶,其他幹部每人幫扶一戶,進行科技幫扶、產業扶貧。

通過出去學習,張維祥開始養殖香菇,除曹志明個人養殖外中蜂外,張維祥,李正付等15戶貧困戶都已加入中蜂養殖和香菇養殖合作社,同時,該辦協調相關部門對養殖香菇技術和養殖中蜂技術進行多次培訓指導,給養殖香菇的貧困戶解決養殖香菇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經過一年的努力養殖香菇貧困戶有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年底戶均增收2000元。看到有此收入後,大大調動了貧困戶增收的積極性,去年秋季該辦資助10000元為董莊村貧困戶新建弓棚19個,讓他們也加入養殖香菇的行列。

村民張維祥家的牆壁上,張貼著一張“2019年貧困戶收入及政策享受明白卡”。上面記錄著糧食直補:28.6畝×43/畝=1229元;退耕還林兌現:10276元……當年可支配收入達57911元元。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扶貧要徹底,產業支撐是關鍵。”王莊村第一書記白國偉介紹,2017年以來,縣退耕辦先後為此村投入資金近30萬元,為他們提供成品嫁接核桃苗,刺槐,山桃,用於退耕還林補植,補造,幫助郭巨元建成30畝成品嫁接核桃園示範一個。同時協調水工隊準備建20方水塔一座,修復地下管網1000米。

今年71歲的曹志明和68歲的老伴常年有病不說,兒子還有精神病,家庭十分困難,該辦積極給他申請了中蜂20箱,並協調街道辦讓他成為保潔員,使他除高齡補貼外,還有了其他收入。“還是黨的政策好,讓我不但生活質量改變了,身上還有了零花錢。”曹志明看著記者高興地說。

2019年除政策兜底的65歲的常世軍和64歲的老伴長年生病,51歲的郭軍精神病和身體不好的妻子女兒外,其他的都已脫貧。

康世繼說,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中主要的工作舉措,更是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重要保障。為此,他們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為村民致富,而且王莊村成立了新業通合作社,董莊村有13戶加入,僅中蜂戶均就分了2000元。如今,看到村民過上了好日子,他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ZH 通訊員 範筱霞)

“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让这个村子发生了大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