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熬過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麼熬過去的


活著,熬過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麼熬過去的


想必你也在家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

這次新冠病毒事件以來,每次確診人數的增加,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新型冠狀病毒似乎將我們拉回到了17年前,那時大家都戴著口罩,露出的一雙雙眼睛都帶著防備和警惕。


那就是,非典肆虐的2003年。


今天我們來說說,當初的阿里巴巴是怎麼熬過非典疫情的。希望對大家應對新冠疫情,有一些啟發。


01

阿里非典的源頭:廣交會


2003年4月11日,阿里巴巴一位26歲的女員工飛往廣州,參加廣交會——在這個“非典重災區”的城市裡,她待了整整7天。


在廣交會的7天裡,她非常忙碌和充實。


18日下午,她飛回了杭州,但在22日,她就出現了“鼻塞、咽痛、流涕”等症狀,併到一家醫院就診,醫生給她開了“先鋒6號”,口服後症狀並未明顯緩解,兩天後,她自行停藥。


活著,熬過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麼熬過去的


28日至30日,尚未痊癒的她選擇了去公司上班。


5月2日,她開始發燒;3日,她再次到醫院發燒門診診治。5日,她高燒到了39.1度;


在醫院,下午18時,經過浙江省、杭州市“非典”專家組會診後,診斷她為“非典疑似病例”。


7日晚,她由“疑似病例”轉為“非典臨床診斷病例”——浙江省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由此增加為4例,消息迅速擴散。


由於阿里巴巴這位員工的活動範圍很大,接觸人員也多,為了阻斷所有可能的“非典”病毒傳播渠道。


從5月4日起,杭州實施了發生“非典”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隔離措施:


涉及患者家庭所在居民樓、所在單位的500人,還有近百名醫務人員和相關病人全部隔離。


而為隔離區服務的醫務人員、社區街道幹部、公安保安、環衛工人,則有數千人之多。


02

沒有準備下的災難降臨


這位員工以及阿里巴巴對廣州的疫情毫不知情嗎?當然不是


那年,雖然廣州已經被定為疫區,但是廣交會還是照常舉行,阿里巴巴亦派員參加。


“當年我們第一次參加廣交會就遇到了‘非典’,很多人都在迴避人群密集的地方,但阿里巴巴公司已經承諾客戶去參加廣交會,無論如何,阿里巴巴都要去。”


事後,阿里巴巴一位人士說起當年的情景時,透露出一種“硬著頭皮”的悲壯感覺。


事實上,正如眾多冒進而狂熱的創業者一樣,阿里巴巴在”非典”事件上,還沒能權衡好“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係。


在“非典”逐漸擴散的3月份,阿里巴巴正沉浸在每天新增會員3 500人(比上一季度增長50%)的喜悅中。


活著,熬過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麼熬過去的


大量的老會員強化了網上貿易的使用頻率以及深度和廣度;每天發佈的新增商業機會數量,達到9 000~12000條;國際採購商對商業機會的反饋數量比上一季度增長一倍;


正如外界有人評論的那樣——“非典”成就了馬雲、圓了阿里巴巴的夢,這種說法儘管略有偏頗,但卻未必不是阿里巴巴甚至杭州市政府所期望的。


直到5月6日上午,馬雲得到女同事確診非典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


阿里巴巴高速發展時期,員工們每天在公司加班加點,都忙不過來,如果要全員隔離,對公司是巨大的災難。

財經作家鄭作時寫道:“幾乎所有的條件都指向阿里巴巴將面臨一場災難的結局:錯過業務發展的高峰是一場災難,因為員工出現問題業務流程被迫中斷也是災難,出現大規模員工抱怨造成的人心渙散同樣也是災難,包括他們的領袖馬雲……”


03

隔離的阿里巴巴,動聽的“天使之音”


但是災情之下,阿里巴巴沒有第二種選擇,一切只能以防疫為重。好在,杭州市政府和宣傳部門,在公佈消息時,沒有透露阿里巴巴的信息。各大媒體的報道,也只是說杭州某網絡公司。

但當時所採取的措施非常嚴格。阿里的五百多人,以及宋女士看病醫院的醫務人員近百名,全部隔離,為他們的隔離而服務的人員,多達幾千人。

這是杭州市自非典疫情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隔離措施,社會經濟成本巨大。就連人民日報都專門刊發社論,以《麻痺的代價》為標題:500多人被迫隔離,只是因為一位病人,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警醒痛心的實例。


活著,熬過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麼熬過去的


馬雲和所有員工一樣,被關在各自家裡,12天不許出門。一日三餐由政府安排人送來,每天兩次由穿著“太空服”的防疫人員,到家裡噴藥消毒。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而馬雲的心理壓力,無疑是最大的,畢竟,如何防控疫情,讓不讓員工去參加廣交會,最高責任者在他。事情發生後,他面臨著鋪天蓋地的指責。

內疚之下,馬雲向公司寫了一封公開信:


“這幾天我的心情很沉重!從上午知道確診後到現在,我一直想向所有的人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今天有任何事可以交換我們不幸患病的同事的健康,如果今天我們可以做任何事來確保同事和杭城父老兄弟姐妹的健康,我願意付出一切!”

確實,阿里巴巴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和漏洞,很多問題我們會在災難後認真反省!作為公司負責人,我很想承擔所有的責任,如果可以的話。但理智告訴我,今天還不到指責埋怨的時候!今天我需要和大家一起共渡難關,迎接挑戰!一家由年輕人組成的年輕的公司,經過這次(危機)我們會成熟得很快!讓我們共同為那位生病的同事祈禱!祝福她早日康復!


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內疚也沒有用,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對和解決。

活著,熬過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麼熬過去的


事後阿里巴巴的一位中層曾透露,他們驗證網文是否為馬雲的“真跡”,最大秘訣就是看感嘆號多不多。


在隔離之前,阿里做了一系列準備:

5月6日下午4點半,馬雲公佈了隔離和在家辦公的消息,員工們沒有驚慌,而是開始有條不紊地收拾東西;阿里又聯繫杭州市電信部門,並派出公司的技術保障人員,確保每位同事家裡都能聯網,並接入公司系統;同時,更改業務工作和彙報流程。

只要管理過幾十人以上公司的,就知道這一切有多麼不容易,會引起多大的混亂。但阿里展現了驚人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僅僅兩個多小時,一切準備工作就已經做好,阿里開始了全員在家辦公。

“在‘非典’的時候,一天之內所有的交易服務都不受影響,所有流程全部更改。”幾年後,阿里創始人之一戴珊談起當時的情景時,仍對此頗為自豪。


“每天早上8點多,大家會打開電腦。每天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只是不像以前一樣面對面,到中飯的時候,就去弄點吃的,下午1點多就會回到電腦前,晚上八九點員工還在一起娛樂。事實上,員工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並未因轉移到網上而受到影響,晚上,大家還會在網上‘飆歌’,反正也沒什麼事,都是自發的。”


戴珊回憶,儘管當時大家都在家裡上班,但那時的業績還特別好:5月7日,全體人員在家辦公的第一天,光中文站的買賣商機就突破了12 500多條,創了新紀錄。


在那段時間裡,阿里的員工把公司業務電話都轉接到家裡,然後告訴家裡人,如果接電話,一定要說“你好,阿里巴巴”。


所以,那段時間,阿里的客戶打電話過來,有時是一個蒼老的聲音在說“你好,阿里巴巴”,或者會聽到嬰兒哭泣、兒童玩耍的背景音。

馬雲和COO關明生,每天都拿著通訊錄,一個一個地給員工們打電話,瞭解情況,安慰人心。阿里巴巴的女員工很多,所以他們一接通電話,就聽到對面柔美的女聲說:”你好,阿里巴巴”。

最終,阿里巴巴的服務沒有一天中斷,很多客戶甚至都不知道阿里巴巴出現了疫情。


04

非典是阿里的劫難,也是阿里的機遇


在另一方面,非典也給阿里巴巴的業務帶來了鉅額的增長。

由於非典影響,很多國家發佈了對中國的旅行警報,來華做生意的商人急劇減少。很多外商由於無法來華,選擇了在網上交易。結果,阿里巴巴的業務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模式也迅速在中國和全球為人熟知。此前,阿里的人去推銷業務,要花費很大的功夫介紹公司和解釋什麼是電子商務。


自從非典以後,只要說一聲阿里巴巴,客戶馬上就明白他們是幹什麼的,前期溝通成本大大減少,成交率大幅提升。

不過,非典時期阿里巴巴的最大動作,是推出了淘寶。

此前,阿里巴巴的業務主要是to B,沒有面向個人的零售。非典發生後,馬雲敏銳地覺察到,網絡零售將成為人們的剛需,阿里巴巴有必要推出零售業務。

但是他的想法被公司高管激烈反對。高管們倒不是不看好中國零售電商的發展,而是覺得阿里競爭不過當時的電商巨頭,來自美國的eBay。

那時還是2003年,美國互聯網巨頭在中國如日中天,阿里巴巴只不過是一個成立才4年的創業公司,而eBay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電商公司。沒有人認為中國的公司能在互聯網領域打敗美國,電商領域也不例外。

活著,熬過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麼熬過去的


時任阿里CTO吳炯的說法很有代表性。他說:“Jack,你瘋了嗎?你這樣做會害了公司,我在雅虎跟eBay交鋒了那麼多年,輸得心服口服!”

但是馬雲堅持不為所動。4月份,他秘密組建了團隊,安排在阿里創業聖地:湖畔花園。

所以,非典時期,除了被隔離的人員以外,還有一個6人的秘密研發小組,在湖畔花園緊鑼密鼓地工作。

5月10日,淘寶上線了。打開頁面醒目地寫著:“紀念在‘非典’時期辛勤工作的人們。”

由於被隔離,馬雲等都沒法到現場去主持上線儀式。他在自己家中,舉起酒杯遙遙祝福:“保佑淘寶一路順風。”

此後,淘寶的發展,果然一路順風,很快就打敗了eBay,成為國內第一,並發展為今天無比巨大的淘寶帝國,幾乎成了中國零售電商的代名詞。

阿里巴巴的前CEO衛哲曾經評論:沒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沒了,‘非典’給阿里巴巴作了最大的推廣,當時是每個人被迫都必須要用互聯網的。

2003年非典,最受益的公司是阿里巴巴,其對阿里巴巴的影響不僅在於讓電子商務加速推進,更在於讓阿里巴巴獲得內部凝聚力的高度統一,阿里巴巴藉此完成了自己從優秀到卓越的內部躍遷。


結語


今天我們遭遇新冠肺炎,一定也會有很多公司經歷巨大危機,甚至可能關門倒閉。但也有很多公司會興起。也許一個新的互聯網巨頭,就已經在醞釀之中。

但是,今天在新冠肺炎中尋找商機的人,最好是想一想馬雲的話:它不是你的機會,而是你的責任。

相反,在嚴重的疫情面前,如果你想的不是我能怎麼發財,而是“社會需要什麼?我能做什麼去幫助大家?”


那你的事業,一定會更長遠,更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