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熬过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么熬过去的


活着,熬过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么熬过去的


想必你也在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这次新冠病毒事件以来,每次确诊人数的增加,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新型冠状病毒似乎将我们拉回到了17年前,那时大家都戴着口罩,露出的一双双眼睛都带着防备和警惕。


那就是,非典肆虐的2003年。


今天我们来说说,当初的阿里巴巴是怎么熬过非典疫情的。希望对大家应对新冠疫情,有一些启发。


01

阿里非典的源头:广交会


2003年4月11日,阿里巴巴一位26岁的女员工飞往广州,参加广交会——在这个“非典重灾区”的城市里,她待了整整7天。


在广交会的7天里,她非常忙碌和充实。


18日下午,她飞回了杭州,但在22日,她就出现了“鼻塞、咽痛、流涕”等症状,并到一家医院就诊,医生给她开了“先锋6号”,口服后症状并未明显缓解,两天后,她自行停药。


活着,熬过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么熬过去的


28日至30日,尚未痊愈的她选择了去公司上班。


5月2日,她开始发烧;3日,她再次到医院发烧门诊诊治。5日,她高烧到了39.1度;


在医院,下午18时,经过浙江省、杭州市“非典”专家组会诊后,诊断她为“非典疑似病例”。


7日晚,她由“疑似病例”转为“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浙江省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由此增加为4例,消息迅速扩散。


由于阿里巴巴这位员工的活动范围很大,接触人员也多,为了阻断所有可能的“非典”病毒传播渠道。


从5月4日起,杭州实施了发生“非典”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隔离措施:


涉及患者家庭所在居民楼、所在单位的500人,还有近百名医务人员和相关病人全部隔离。


而为隔离区服务的医务人员、社区街道干部、公安保安、环卫工人,则有数千人之多。


02

没有准备下的灾难降临


这位员工以及阿里巴巴对广州的疫情毫不知情吗?当然不是


那年,虽然广州已经被定为疫区,但是广交会还是照常举行,阿里巴巴亦派员参加。


“当年我们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就遇到了‘非典’,很多人都在回避人群密集的地方,但阿里巴巴公司已经承诺客户去参加广交会,无论如何,阿里巴巴都要去。”


事后,阿里巴巴一位人士说起当年的情景时,透露出一种“硬着头皮”的悲壮感觉。


事实上,正如众多冒进而狂热的创业者一样,阿里巴巴在”非典”事件上,还没能权衡好“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非典”逐渐扩散的3月份,阿里巴巴正沉浸在每天新增会员3 500人(比上一季度增长50%)的喜悦中。


活着,熬过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么熬过去的


大量的老会员强化了网上贸易的使用频率以及深度和广度;每天发布的新增商业机会数量,达到9 000~12000条;国际采购商对商业机会的反馈数量比上一季度增长一倍;


正如外界有人评论的那样——“非典”成就了马云、圆了阿里巴巴的梦,这种说法尽管略有偏颇,但却未必不是阿里巴巴甚至杭州市政府所期望的。


直到5月6日上午,马云得到女同事确诊非典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阿里巴巴高速发展时期,员工们每天在公司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如果要全员隔离,对公司是巨大的灾难。

财经作家郑作时写道:“几乎所有的条件都指向阿里巴巴将面临一场灾难的结局:错过业务发展的高峰是一场灾难,因为员工出现问题业务流程被迫中断也是灾难,出现大规模员工抱怨造成的人心涣散同样也是灾难,包括他们的领袖马云……”


03

隔离的阿里巴巴,动听的“天使之音”


但是灾情之下,阿里巴巴没有第二种选择,一切只能以防疫为重。好在,杭州市政府和宣传部门,在公布消息时,没有透露阿里巴巴的信息。各大媒体的报道,也只是说杭州某网络公司。

但当时所采取的措施非常严格。阿里的五百多人,以及宋女士看病医院的医务人员近百名,全部隔离,为他们的隔离而服务的人员,多达几千人。

这是杭州市自非典疫情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隔离措施,社会经济成本巨大。就连人民日报都专门刊发社论,以《麻痹的代价》为标题:500多人被迫隔离,只是因为一位病人,这是一件多么令人警醒痛心的实例。


活着,熬过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么熬过去的


马云和所有员工一样,被关在各自家里,12天不许出门。一日三餐由政府安排人送来,每天两次由穿着“太空服”的防疫人员,到家里喷药消毒。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而马云的心理压力,无疑是最大的,毕竟,如何防控疫情,让不让员工去参加广交会,最高责任者在他。事情发生后,他面临着铺天盖地的指责。

内疚之下,马云向公司写了一封公开信:


“这几天我的心情很沉重!从上午知道确诊后到现在,我一直想向所有的人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今天有任何事可以交换我们不幸患病的同事的健康,如果今天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来确保同事和杭城父老兄弟姐妹的健康,我愿意付出一切!”

确实,阿里巴巴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和漏洞,很多问题我们会在灾难后认真反省!作为公司负责人,我很想承担所有的责任,如果可以的话。但理智告诉我,今天还不到指责埋怨的时候!今天我需要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迎接挑战!一家由年轻人组成的年轻的公司,经过这次(危机)我们会成熟得很快!让我们共同为那位生病的同事祈祷!祝福她早日康复!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内疚也没有用,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和解决。

活着,熬过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么熬过去的


事后阿里巴巴的一位中层曾透露,他们验证网文是否为马云的“真迹”,最大秘诀就是看感叹号多不多。


在隔离之前,阿里做了一系列准备:

5月6日下午4点半,马云公布了隔离和在家办公的消息,员工们没有惊慌,而是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东西;阿里又联系杭州市电信部门,并派出公司的技术保障人员,确保每位同事家里都能联网,并接入公司系统;同时,更改业务工作和汇报流程。

只要管理过几十人以上公司的,就知道这一切有多么不容易,会引起多大的混乱。但阿里展现了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仅仅两个多小时,一切准备工作就已经做好,阿里开始了全员在家办公。

“在‘非典’的时候,一天之内所有的交易服务都不受影响,所有流程全部更改。”几年后,阿里创始人之一戴珊谈起当时的情景时,仍对此颇为自豪。


“每天早上8点多,大家会打开电脑。每天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只是不像以前一样面对面,到中饭的时候,就去弄点吃的,下午1点多就会回到电脑前,晚上八九点员工还在一起娱乐。事实上,员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未因转移到网上而受到影响,晚上,大家还会在网上‘飙歌’,反正也没什么事,都是自发的。”


戴珊回忆,尽管当时大家都在家里上班,但那时的业绩还特别好:5月7日,全体人员在家办公的第一天,光中文站的买卖商机就突破了12 500多条,创了新纪录。


在那段时间里,阿里的员工把公司业务电话都转接到家里,然后告诉家里人,如果接电话,一定要说“你好,阿里巴巴”。


所以,那段时间,阿里的客户打电话过来,有时是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说“你好,阿里巴巴”,或者会听到婴儿哭泣、儿童玩耍的背景音。

马云和COO关明生,每天都拿着通讯录,一个一个地给员工们打电话,了解情况,安慰人心。阿里巴巴的女员工很多,所以他们一接通电话,就听到对面柔美的女声说:”你好,阿里巴巴”。

最终,阿里巴巴的服务没有一天中断,很多客户甚至都不知道阿里巴巴出现了疫情。


04

非典是阿里的劫难,也是阿里的机遇


在另一方面,非典也给阿里巴巴的业务带来了巨额的增长。

由于非典影响,很多国家发布了对中国的旅行警报,来华做生意的商人急剧减少。很多外商由于无法来华,选择了在网上交易。结果,阿里巴巴的业务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也迅速在中国和全球为人熟知。此前,阿里的人去推销业务,要花费很大的功夫介绍公司和解释什么是电子商务。


自从非典以后,只要说一声阿里巴巴,客户马上就明白他们是干什么的,前期沟通成本大大减少,成交率大幅提升。

不过,非典时期阿里巴巴的最大动作,是推出了淘宝。

此前,阿里巴巴的业务主要是to B,没有面向个人的零售。非典发生后,马云敏锐地觉察到,网络零售将成为人们的刚需,阿里巴巴有必要推出零售业务。

但是他的想法被公司高管激烈反对。高管们倒不是不看好中国零售电商的发展,而是觉得阿里竞争不过当时的电商巨头,来自美国的eBay。

那时还是2003年,美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如日中天,阿里巴巴只不过是一个成立才4年的创业公司,而eBay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电商公司。没有人认为中国的公司能在互联网领域打败美国,电商领域也不例外。

活着,熬过去!看看17年前的阿里巴巴是怎么熬过去的


时任阿里CTO吴炯的说法很有代表性。他说:“Jack,你疯了吗?你这样做会害了公司,我在雅虎跟eBay交锋了那么多年,输得心服口服!”

但是马云坚持不为所动。4月份,他秘密组建了团队,安排在阿里创业圣地:湖畔花园。

所以,非典时期,除了被隔离的人员以外,还有一个6人的秘密研发小组,在湖畔花园紧锣密鼓地工作。

5月10日,淘宝上线了。打开页面醒目地写着:“纪念在‘非典’时期辛勤工作的人们。”

由于被隔离,马云等都没法到现场去主持上线仪式。他在自己家中,举起酒杯遥遥祝福:“保佑淘宝一路顺风。”

此后,淘宝的发展,果然一路顺风,很快就打败了eBay,成为国内第一,并发展为今天无比巨大的淘宝帝国,几乎成了中国零售电商的代名词。

阿里巴巴的前CEO卫哲曾经评论:没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没了,‘非典’给阿里巴巴作了最大的推广,当时是每个人被迫都必须要用互联网的。

2003年非典,最受益的公司是阿里巴巴,其对阿里巴巴的影响不仅在于让电子商务加速推进,更在于让阿里巴巴获得内部凝聚力的高度统一,阿里巴巴借此完成了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的内部跃迁。


结语


今天我们遭遇新冠肺炎,一定也会有很多公司经历巨大危机,甚至可能关门倒闭。但也有很多公司会兴起。也许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就已经在酝酿之中。

但是,今天在新冠肺炎中寻找商机的人,最好是想一想马云的话:它不是你的机会,而是你的责任。

相反,在严重的疫情面前,如果你想的不是我能怎么发财,而是“社会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去帮助大家?”


那你的事业,一定会更长远,更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