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黑天鵝”,這幾家基金仍在快速佈局

ACE投資大事件 | 面對“黑天鵝”,這幾家基金仍在快速佈局

「ACE投資大事件」是由億歐推出的投融資事件報道欄目,文章將以“周更”形式發表在億歐官網,分享一週以來國內外最有價值的投融資事件,歡迎各位讀者在評論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我們將列舉3家頭部基金近期的投資動作,包括前海母基金、毅達資本、紅杉資本中國。通過分析他們近期出手的項目,以及投資該領域的一系列過往動作,瞭解資本背後的產業佈局。

前海母基金:漢德網絡,成都鏈安

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深圳前海母基金先後直投了「漢德網絡」和「成都鏈安」,這也讓再一次驗證了“資本寒冬中,母基金‘GP’化”的趨勢。

深圳漢德是一家成立於深圳的智能車載重量信息管理系統研發商,本次A輪融資是由前海母基金、峰瑞資本、零一創投共同出資完成的,加上2017年由鐘鼎資本、峰瑞資本領投的天使輪融資,漢德網絡累計融資金額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前海母基金在深圳直投佈局了多家智能製造、產業升級相關領域的企業。深圳漢德是以貨車載重實時監控切入市場的,團隊自2012年至今,已在超過2萬輛貨車上通過安裝車軸剛性結構監測傳感器並加入系統算法,測算車輛的實時載重情況。而在此前,貨車行業主要依靠地磅測重,時間和人力成本較高,且廠家無法在運輸過程中實時監測,導致“竄貨”狀況時有發生。

A輪過後,深圳漢德表示將擴大商務團隊,並進一步優化產品技術,將只能車載重量管理系統應用到更多貨運車輛中。前海母基金董事總經理雷耀峰認為,智慧物流市場發展迅速,整個行業正由自動化、無人化向數據化、智能化發展,而深圳漢德正好就是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智慧物流行業的一個經典應用。“從長遠看,隨著在智慧物流行業內大量的數據積累,深圳漢德還將有望切入數據服務市場,由工具型企業升級為平臺型企業,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除了在智慧物流領域的投資以外,前海母基金還於2月26日對外宣佈完成對成都鏈安的新一輪融資。這家成立於2018年的區塊鏈安全服務提供商,至今已獲得多輪融資,資方包含復星集團、聯想控股、界石資本等知名VC及CVC。作為最早從事區塊鏈安全的初創企業之一,成都鏈安已對全球1000多份智能合約和DAPP,100多家鏈平臺(公鏈、聯盟鏈),100多家交易,60多家錢包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審計與防禦部署服務。

區塊鏈行業近幾年來的發展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形容,一方面國內關於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相關政策及法律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以區塊鏈技術為噱頭從事非法工作。成都鏈安則從區塊鏈的本質出發,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成功研發了智能合約自動化驗證平臺VaaS,推出Beosin區塊鏈安全平臺,業務範圍涉及安全審計、資產追溯與AML反洗錢、隱私保護、威脅情報、安全防護、安全諮詢等多個領域。

成都鏈安發展路線也是中國區塊鏈行業的典例之一,對於前海母基金而言,此次投資成都鏈安也顯示出了機構對於新技術的信心。

毅達資本:江蘇易安聯,順鉉新材

「江蘇易安聯」成立於2017年,公司定位於雲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3月5日,易安聯宣佈完成由毅達資本領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

易安聯在國內首發推出了基於雲訪問安全代理技術CASB的產品,並推出基於零信任理念的SDP解決方案,覆蓋用戶訪問端到端的全流程安全加固。易安聯現有產品既面向私有云,也滿足混合雲要求,已廣泛應用於政府、高校、電信運營商、軍工等多個領域的大中型政企事業單位。

“微盟程序員刪庫”事件的發生,讓雲安全技術再一次成為互聯網行業討論的熱點話題。創始人楊正權認為,網絡安全防護的核心是保護應用、保護數據,數據是由應用產生的。特別在應用“雲”化之後,物理邊界消失,雲安全從IaaS化的基礎設施變成了需要考慮應用設施和數據的新解決方案。

除了易安聯以外,上元信安、金山安全、有云信息、阿里雲、騰訊雲等初創企業或互聯網巨頭都已於今年開始發力於雲計算相關技術,這其中的重點研發方向便是雲安全。毅達資本合夥人周喆認為,易安聯雖然是一家年輕的企業,但在調研過程中,良好的客戶口碑和優秀的產品服務能力,為易安聯團隊加分不少。

Gartner預計,雲安全服務市場將在2020年接近9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在2017年還是59億美元。雲安全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以及因新技術崛起而帶來的巨大藍海市場,讓毅達資本和易安聯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高性能特種塑料製品研發生產商「順鉉新材」,則是毅達資本近期出手注資的另一家企業。3月2日,毅達資本宣佈完成了對這家創辦8年的新材料企業的投資。

順鉉新材專注於高性能聚酰亞胺薄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這類產品主要應用於LED柔性線路板基材等領域。目前,順鉉新材已進入華為、三星、特斯拉的供應鏈。

毅達資本項目負責人表示:“投資順鉉新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作為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之一,多年來聚酰亞胺薄膜的研產主要由美國杜邦、日本鍾化等國外少數企業壟斷。而隨著順鉉新材等國內新興廠商的崛起,新材料的進口替代將為市場帶來更多機會。”

近年來,毅達資本已先後投資了科盛科技、埃森環境、盛華科技、一諾電子等新材料及環境保護領域的企業。完成對順鉉新材的投資後,毅達資本的投資組合將更加完善,各企業間有望獲得更好的合作發展機會。

紅杉資本中國:博流智能,梅卡曼德,貝殼找房

3月3日,紅杉資本中國(以下簡稱:紅杉中國)向外界宣佈,在資本寒冬以及新冠“黑天鵝”事件的負面影響下,機構去“逆流而上”,在整個2月完成了25個項目的投資工作(超過了去年同期數量),其中9家企業是紅杉中國已投資過的,領域涵蓋TMT、消費服務、醫療健康及工業科技。

3月的第一週,紅杉中國則分別完成了對AIoT芯片生產商「博流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梅卡曼德」及「貝殼找房」的投資工作。

博流智能成立於2016年,截至目前已在南京江北新區、上海張江高科和臺灣新竹設立了研發中心,專注於研發超低功耗、智能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等領域的系統芯片與整體解決方案。2019年,公司成功量產了首款無線WiFi AIoT SOC芯片。

近年來,芯片技術相關行業逐漸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熱點領域。前不久,金山雲聯合艾瑞諮詢發佈《2020中國智能物聯網AIoT白皮書》,其中顯示2019年中國AIoT市場規模突破已3000億元,預計2022年超過75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高通、華為、聯發科、英特爾等芯片製造商開始將研發重心轉向於AIoT以外,地平線、芯來科技等創業公司也在努力加快旗下芯片產品的研發進度。同時,小米、華為等廠商的AIoT硬件設備品類,也在逐年快速增長。AIoT SOC的市場需求與眾多產業升級服務都有關聯,無論是智慧城市、智慧家庭還是可穿戴智能設備,都將在未來需求增長的過程中採用不同種類的芯片。

紅杉中國此前曾投資過芯天下技術、芯馳半導體、雲米科技、華米科技等供應商或智能設備研發商,此番領投博流智能,也讓紅杉中國覆蓋了又一工業科技領域企業。

工業機器人智能方案提供商梅卡曼德,則是於3月2日宣佈完成B輪融資的,領投方為紅杉中國,本輪總投資金額已過億元人民幣。成立於2016年的梅卡曼德,現階段已形成完整的AI+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能力,包括3D相機、視覺AI算法、機器人運動規劃算法、以及易於規模部署的軟件。

從紅杉中國的角度來看,梅卡曼德除了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和產品進度以外,公司的整體研發、產品、交付和服務都較為完善,這更有助於梅卡曼德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優勢。此外,華創資本、啟明創投、英特爾等知名機構及企業的投資做背書,也讓梅卡曼德的產品有機會在未來全球百億美元的工業機器人領域佔據頭部的位置。

相比於博流智能和梅卡曼德,紅杉選擇在此時聯合軟銀、騰訊、高瓴投資貝殼找房,則可能有更多角度的考慮。3月4日,貝殼找房確認已於2019年11月完成總額15億美元的D+輪融資,其中軟銀願景基金領投10億美元,騰訊、高瓴資本、紅杉中國共同出資5億美元。

事實上,近幾個月以來,貝殼找房正經歷著內憂外患——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貝殼找房業務下滑嚴重,此外公司還面臨著疫情期間的眾多投訴,以及競品帶來的壓力。貝殼找房主打線上看房及交易,線上搜索房源的便捷性要高於線下,但僅憑線上服務實現“買房租房”則較為困難。

據多家媒體報道,貝殼找房擬定於年內在香港首次IPO,然而就當下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經營狀況來看,若想實現這一目標難度不小。當然,多家機構的持續加碼,也證明資本市場仍對貝殼找房的商業模式保持信心。

紅杉資本(美國總部)於近日發佈《R.I.P.Good Times》報告,為投資組合公司提供了對現階段全球市場的判斷。報告中紅杉資本向CEO們表示,冠狀病毒是2020年的黑天鵝事件,紅杉資本深知企業所承受的壓力,一些公司的增長率在僅三個月裡急劇下降,“在過渡期間,我們應該準備好應對動盪的局勢,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準備。”

在致美國成員企業和創始人及CEO的信中,紅杉資本也分析了一線疫情國家的許多公司都會面臨的4大挑戰,其中包括:業務萎縮、供應鏈中斷、減少旅行和取消會議。相對於應對起來會相對遲鈍的貨幣政策來說,企業的自救是當下最有效的止損之計。就此紅杉資本列出了6條評估建議,包括:現金跑道、融資、銷售預測、營銷、員工人數及資本支出。

面對寒冬和“黑天鵝”的雙重打擊,或許會擊潰很多行業和企業,但只要堅持,希望依然在前方。“能生存下來的人,不是最強大或最聰明的人,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人。”

寫在最後:

經過對3家頭部機構近期投資動作的梳理,我們發現在募資和資產端的雙重寒冬中,頭部基金的表現尤為“反常”,或許有準備的人,總能在寒冬中最先“秀出肌肉”。

更多的母基金和PE級機構的直投業務,在疫情的“催化”下加速生長——畢竟狼多肉少的時候,捕獵方一定是要先下手為強,這樣既快速精準,補到獵物的勝算也越大,當然也伴隨著實戰考驗。

年初歲末,同時面對“黑天鵝”的特殊時期,中小企業無一例外地需要調整戰略。

然而,在戰略調整中,最難形容的變量,也是商業旁觀者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他們真的相信了“企業持續成功的傳說”。

所謂企業持續成功的傳說,是企業只要持續經營下去,就不會受到宏觀經濟變化的影響,可以脫離於大環境的變化,走出“獨立發展的行情”——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成功的企業背後,一定堆滿了曾經風華絕代的優秀企業的骸骨。他們無一不是在週期迭代中,死裡逃生的“幸運兒”。資本希望尋找到的,一定是最適應這個時代的企業,而非一時盛開、一朝凋謝的明日黃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