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可不可以標準化?

一切隨緣61513303


應該很難!西醫追求的是“有效成分”,而中醫除了“有效成分”外還包括了其他用當今“科學”說不明白的東西。昨天看了一個帖子,有一味中藥叫“浮小麥”。所謂“浮小麥”,就是把小麥放在水裡飄起來的那部分小麥。按照西醫理論,浮小麥和普通小麥的主要“有效成分”都是蛋白質。藥方中,如果把浮小麥換成普通小麥,這副中藥就無效了!當然了,小麥和浮小麥還有其他成分。即使用化學配比的方法,完全配比出浮小麥的有效成分入方,也是一樣沒有浮小麥的藥效。這就說明,除了有效成分之外,浮小麥還有不為“科學”或西醫所知的性狀,在醫方中起到科學或西醫不明白的作用。說實話,中醫有點模糊數學的性質。雖然說不清那些成分在起作用,但卻可以用來治病。既然承認模糊數學是科學,為啥又要否認中醫是科學呢?中醫標準化,就是用西醫的思路來決定中醫的發展!這就有點兒像是請一個不懂中國文化的英國人來給中國文化的發展指路一樣!


悠悠西北風


中醫中藥的標準化一直在進行中,六經八綱都可以算作是標準化努力的一部分,我一直將治病比喻我打仗,正邪交戰嘛,所以戰爭那時候能標準化,中醫藥估計啥時候能標準化。

目前能做的或者在做的有幾點:1、症狀名稱,藥命的標準化,比如我的筆名“衝玉子”就是一位對人很有幫助的常用中藥的別名,很多中醫生或者中醫愛好者的不一定知道。這塊容易做但是做得不夠好。

2、常用藥物藥對的有效性判斷,製造標準顆粒劑,這方面現在只有單味藥的,日本港臺都有複方,我老師傅元謀教授就常用回鍋肉來比喻現在的單味顆粒劑,肉是肉,蒜苗是蒜苗,豆瓣是豆瓣,不是分別炒好裝在一起就是回鍋肉

3、信息處理的綜合,方案的優選,現在信息技術逐漸發展,看到了希望,我曾經想將我跟診的一千多個方子做症藥的大數據分析,但是數據量還是少了一些,統計偏差較大,我還專門去學習了一下小數據量的統計分析,目前還在進行中。

如果本回答對您有用,請點贊、關注並收藏。我會陸續分享一些公司股權法務,財務人員進階,中醫芳療,家庭護理相關的知識,還有自己的一些有效的學習技巧和理財心得。

Yours(火煉得金,水衝為玉)

衝玉子


財法民醫衝玉子


中藥標準化是可以的,尤其中藥的藥材。但是藥方的標準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任重道遠。中藥的標準化不是西藥那樣的簡單的標準化。西藥有藥典,中藥一樣有藥典。典就是標準。

由於中藥大部分天然植物的屬性,不可能採用化學藥的標準。

中藥標準化了,但是要達到標準由於其分散性,隨機性,地域性,自然環境等等的因素不同和變化,管理的難度比化學藥要高得多,很有挑戰性。標準化了的中藥材和中醫藥,對療病救人是十分有益的。實際上,中醫藥的標準化早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了,並且已經取得了了一定的可喜的進步。(那些汙名中醫故步自封不進步不接受現代科學的黑們,對這個可能一無所知)。是中醫藥在新時代重新煥發二次青春,自信的邁向新時代的一個重要舉措。

民間中醫藥,分散而原始,繼往開來,對過去的繼承可能大於創新,標準化進展比較差,但是已經改變了很多古中醫的很多方式,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緩慢的走在標準化的路上。等官方中醫的標準化取得長足進步了,這些形式自然而已就會萎縮。就像哪一天牛哄哄的西醫藥終於真的變的牛哄哄了,這類中醫藥和官方中醫藥才會萎縮。現在西醫藥發展的水平還是不盡如人意的,可信賴度還不是那麼的好,科學性還不是那麼的足,嗓門大也是沒用的。人民群眾是會用金錢投票的,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需要別人教。總之,只要是有效的,也是需要鼓勵他們存在的,實際上也有旺盛的活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生活氣息濃郁,是一個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依然存在的一種重要形式,你信,或者不信,它就在那裡,你願,或者不願,他就在那裡。在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的現階段,這種形式其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洗衣粉中醫黑們是左右不了的。這種形式也是我一直喜歡的形式,我不排斥西醫西藥,但是我更傾向於中醫中藥,這是我自身實踐的結果。哪裡疼哪裡不舒服,我用不著別人教給我。

化學藥工廠生產,環境控制性好,易於標準化,也有很多現成的科學技術幫助其實現標準化,無需多論。


雪郎1968


標準化實際上是一種權威的共識,比如病人主症為“口苦、咽乾、目眩”,我們可能就想到了小柴胡湯。所以,不要見到標準化就立馬反對,也不要認為是中醫西化,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行業標準。中醫中藥肯定可以標準化,而且一直在走向標準化。

1、古代中藥用量是幾斤幾兩幾錢幾分,而且南北各地及不同朝代的用量也不同,現在都用克(g),這就是用量單位標準化。

2、古代同一種中藥有多個名字,同一個名稱也可能是不同的中藥,現在以中醫院校教材及國家藥典為標準,標註別名,這是中藥名稱的標準化。

3、古代經絡走向及穴位名稱也比較紊亂,現在已經有了世界經絡穴位標準圖。

4、中醫各科病名、證候名及診療標準等,國家有關部門已進行了很多研究。這些標準既是規範,也是進步,而且為中醫人工智能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當然,由於中醫藥歷史悠久,內容繁多,標準化的難度很大,很多方面靈活性較大,有的標準還只是"參考標準",有待繼續研究。


易郎中


中醫藥不可能標準化的!

如果稍為有點中醫常識的人,是不會提這樣的問題了。

眾所周知,中醫看病是一人一方。由於每個人的病情不同,體質不同所以中醫在每個人的用藥方劑中會做出調整,這也是中醫治病的奧妙之處。

其實中醫的原始方劑都來自於“湯頭口決”,也就是說中醫開藥源於古代的傳統藥方,如“四君子湯”等組方,在熟記古方的基礎上,每位醫生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調整,或加或減或增加其他的藥,但總的原則是不能違反中藥的“十八反”。這也就是名醫與庸醫的區別了,好的中醫就是在加減藥方中顯出高超的醫術。

你所說的標準也是有的,比如說中成藥,它的藥方肯定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否則如何能批量生產呢?


養心齋老徐


肯定的說是不可能的。我們先來說一下標準。什麼是標準呢?標準是自然事物各要素的正常值(或者範圍)的規定。它必須滿足是客觀實在和必須是可測量這兩個條件。比如人的正常體溫是36.3-37.2°C,那麼這個值就是標準。它可以鑑別人的健康與否。標準化呢?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複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佈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

可以看出,標準和標準化的基礎是客觀實在。反觀中醫,陰陽五行、五臟六腑、寒熱溼毒等等都不是客觀實在,都是幻想出來的。所以說中醫是不能標準化的。即便中藥按一定量生產也不是標準化。

沒有標準談標準化無異於耍流氓!


傳奇1750410


中醫難標準化,中藥有多種植物莖根葉組成,又根據各病種,輕重緩急而組配量化,你們說如何標準化,而且煎藥時間,下藥先後都不同。還有針炙,拔管,炙烤等等。所以說中醫藥是門非常深澳的學問,學無止境,奇歷無窮,學到老也學不完的學問。有句話,少木匠,老中醫。


思想者197180896


中藥可以標準化,而且,國家也在大力提倡和推進中藥標準化的進程。

中藥不標準化,拿什麼來判別其真偽?

性狀、鑑別、水分、灰分、有效成分含量等,只要是收錄入中國藥典的中藥都有明確的質量標準。

中藥,首先性狀也是最基本的項目得符合標準,如果性狀都不符合標準,還談什麼療效?

再是,有效成分含量,藥典規定不得低於最低含量標準。

如丹參,藥典標準水分不得過13.0%,總灰分不得過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10.0%,含丹參酸不得少於3.0%。

目前的現狀是中藥材種屬退化,加之人工種植,求產量不求質量,有些中藥材連最低含量標準都打不到,其療效也大打折扣。

那具體到應用,怎麼辦?

製藥企業製備中成藥時,只有加大原藥材的投料量,才能使其成品有效成分達到要求。

中醫還依據原有經方3、6、9克的用,也是不顯療效的。

因此,中藥標準化再不嚴格執行、加快推薦,中醫將會無藥可用。

再是原來一些地域性很強的中藥材品種,由於價格原因,導致全國各地到處種植,道地的藥材其成分含有4-5種,而地域變了,其成分只有2-3種,這樣的情況,豈能不影響藥材的品質和療效?

因此,中藥應嚴格執行標準化


Suke


中醫不用標準化,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標準,中藥必須標準化,尤其是中草藥,現在的中藥野生的已經很少,主要靠人工種植,藥農為了增加產量,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這樣生產出來的中藥治療效果和副作用可想而知,中醫醫術再高,用這樣的中藥行嗎?能治好病嗎?我看不規範、標準化中藥種植,加工,中醫遲早要被中藥淘汰掉,所以,規範標準化中藥種植、加工,刻不容緩。










靜觀聆聽世界


中醫中藥種類繁多,同種藥物環境不同在其用量相同下效果不同,如了哥王為例,兩廣的嶺南地區生長的和此地區以外生長的用藥效果就不一樣。所以中醫中藥用藥應根據實際情況而用,不能一刀切,否則療效不行就會被認為中醫中藥不行。當然中醫中藥有標準更好,有標準更能保證藥物質量,根據其質量用藥,治病更有保證。如現在收購的枇杷葉,其質量要求在樹上摘的為3~5年的葉並去毛,但人們為了金錢,把地上的和摘嫩葉給商販收購,賣給了藥商。醫生用了藥商的藥,很難把病治好。所以藥的質量就是標準。對於可不可標準化只能具體的藥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