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給2020屆高三同學的一封信

親愛的同學們:

這次疫情讓庚子年的開場顯得尤為漫長,在這個雨雪仍頻的冬天裡,各位同學們或許被打亂複習備考的節奏而心生彷徨,或許仍埋頭苦讀期待天道酬勤,或許儘管“悶”守在家也不忘在為逆行戰“疫”的醫護工作者們默默加油。

一千八百餘年前,面對殃及一時、害人無數的烈性傳染病“傷寒”,張仲景選擇“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最終成為一代“醫聖”。當天花傳入中國後,在一代又一代醫師的探索下,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的努力下,經過了長達一千五百年不懈的求索,將“人痘法”推向了當時極為先進的水苗法,在牛痘法被髮明之前,中國的人痘接種法遠播世界,成為當時人們對抗天花的主要手段。清代江南溫病肆虐,醫家潛心研究,對於高熱神昏的危急重症,也可用藥救之。誕生於華夏大地的中醫學是中華文明智慧的結晶。中醫扶正祛邪、陰陽混元,護佑了一代代炎黃子孫的繁衍發展,其中的理法方藥和療效,即使在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仍然是值得不斷探索的重大命題。

上海中醫藥大學給2020屆高三同學的一封信

縱觀中國悠久的歷史,在爆發大災疫時,中醫始終站在抗疫的最前線。這次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醫人們積極響應號召,第一時間投身到抗疫最前線,用自己所學所知,救治病患。2月15日下午,國家組隊,上海122名中醫醫護人員出征,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他們中有在“非典”小湯山醫院戰鬥過的前輩,也有滿懷一腔熱血第一次上前線的青年人,他們懷著同樣的信念,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職責所在,全力以赴,必不辱使命。

上海中醫藥大學給2020屆高三同學的一封信

此前,中醫醫療隊在各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中西醫並重,突出特色,優化方案,中醫藥在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作用不斷顯現。2月6日晚間,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佈重磅消息,治療新冠肺炎的中醫方劑取得重大進展,有效率達90%,又一次在重大挑戰面前彰顯了“中國風格”的自信。國家及地方中醫藥管理局積極組織中醫專家團隊奔赴抗疫第一線,不斷更新中醫藥診療方案,也不斷有醫家提出個人的見解並給出診療方案及個案報道,讓我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和實證。抗擊疫病的一線既是激烈戰場,同時也是我們學習反思的學堂,鮮活和富有創造力的實踐引發了我們對於疫病發生髮展的中醫病機和理法方藥選擇的新思考,本次上海中醫援鄂醫療隊將繼續積極探尋實踐有效的治療方案。


同學們,我們經歷過“非典”,經歷過汶川地震,在中國這片廣袤土地的漫長曆史中,也有過太多的挑戰,可是先輩和我們都一步一步走過來了。相信經歷寒冬的雨雪之後,會是比以往更溫暖明麗的春天!

同學們,寒窗苦讀十餘載,許自己一個未來,放夢想一片天地。如果你曾立志學醫,治病救人,請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疫情爆發而退縮彷徨;如果你曾立志傳承中醫,發揚光大,請堅信中醫並非專治慢病,在疫情面前,同樣可以披甲上陣,站在守護人民健康的最前方。

同學們,祖國的千里江山始終看著,從神農到扁鵲,從醫聖到藥王,從金元四家到溫病四家,從被譽為中國最具世界影響力的古代百科全書瑰寶《本草綱目》,到“共和國勳章”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那些古往今來的中醫人都懷揣著一顆治病救人的心,不斷求索,終成良醫。石刻上的字跡會磨滅,紙張裝訂的書籍會散軼,但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人傳承下來的醫術與仁心,永遠不會失卻。現在這一棒炬火已傳到了我們手中,廣大學子們,我們有責任,也有使命,將中醫藥事業在我們手中發揚光大,傳承給後來者。

同學們,希望你們不忘初心,堅定心中對於醫學的信念,砥礪奮進,永不放棄。上海中醫藥大學,這座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杏林寶庫,會給你帶來“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德”的生命智慧,也會讓你在刻苦奮鬥中體驗立志做一名濟世仁心、盡善盡美的中醫人“但多作救苦之心,自感多福者耳”的學醫之樂。經過了2020年戰“疫”的洗禮,相信選擇中醫就是選擇光榮和驕傲!

上海中醫藥大學給2020屆高三同學的一封信

我們會在浦江之濱等待你的到來,同我們一起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圍繞卓越中醫藥人才培養“同心圓”工程,著力描繪藍圖,努力實現新目標,為中醫藥的璀璨未來貢獻力量。

“杏林分種逢春茂,橘井挹泉滋蕙香。”雨雪之後,春暖花開之日,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杏林中,期待見到各位同學的笑臉!

上海中醫藥大學招生辦公室

2020年2月1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