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给2020届高三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这次疫情让庚子年的开场显得尤为漫长,在这个雨雪仍频的冬天里,各位同学们或许被打乱复习备考的节奏而心生彷徨,或许仍埋头苦读期待天道酬勤,或许尽管“闷”守在家也不忘在为逆行战“疫”的医护工作者们默默加油。

一千八百余年前,面对殃及一时、害人无数的烈性传染病“伤寒”,张仲景选择“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最终成为一代“医圣”。当天花传入中国后,在一代又一代医师的探索下,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的努力下,经过了长达一千五百年不懈的求索,将“人痘法”推向了当时极为先进的水苗法,在牛痘法被发明之前,中国的人痘接种法远播世界,成为当时人们对抗天花的主要手段。清代江南温病肆虐,医家潜心研究,对于高热神昏的危急重症,也可用药救之。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医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中医扶正祛邪、阴阳混元,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繁衍发展,其中的理法方药和疗效,即使在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是值得不断探索的重大命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给2020届高三同学的一封信

纵观中国悠久的历史,在爆发大灾疫时,中医始终站在抗疫的最前线。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医人们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投身到抗疫最前线,用自己所学所知,救治病患。2月15日下午,国家组队,上海122名中医医护人员出征,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他们中有在“非典”小汤山医院战斗过的前辈,也有满怀一腔热血第一次上前线的青年人,他们怀着同样的信念,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职责所在,全力以赴,必不辱使命。

上海中医药大学给2020届高三同学的一封信

此前,中医医疗队在各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特色,优化方案,中医药在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作用不断显现。2月6日晚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重磅消息,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医方剂取得重大进展,有效率达90%,又一次在重大挑战面前彰显了“中国风格”的自信。国家及地方中医药管理局积极组织中医专家团队奔赴抗疫第一线,不断更新中医药诊疗方案,也不断有医家提出个人的见解并给出诊疗方案及个案报道,让我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和实证。抗击疫病的一线既是激烈战场,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反思的学堂,鲜活和富有创造力的实践引发了我们对于疫病发生发展的中医病机和理法方药选择的新思考,本次上海中医援鄂医疗队将继续积极探寻实践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学们,我们经历过“非典”,经历过汶川地震,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的漫长历史中,也有过太多的挑战,可是先辈和我们都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相信经历寒冬的雨雪之后,会是比以往更温暖明丽的春天!

同学们,寒窗苦读十余载,许自己一个未来,放梦想一片天地。如果你曾立志学医,治病救人,请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疫情爆发而退缩彷徨;如果你曾立志传承中医,发扬光大,请坚信中医并非专治慢病,在疫情面前,同样可以披甲上阵,站在守护人民健康的最前方。

同学们,祖国的千里江山始终看着,从神农到扁鹊,从医圣到药王,从金元四家到温病四家,从被誉为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古代百科全书瑰宝《本草纲目》,到“共和国勋章”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那些古往今来的中医人都怀揣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不断求索,终成良医。石刻上的字迹会磨灭,纸张装订的书籍会散轶,但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来的医术与仁心,永远不会失却。现在这一棒炬火已传到了我们手中,广大学子们,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将中医药事业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传承给后来者。

同学们,希望你们不忘初心,坚定心中对于医学的信念,砥砺奋进,永不放弃。上海中医药大学,这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杏林宝库,会给你带来“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的生命智慧,也会让你在刻苦奋斗中体验立志做一名济世仁心、尽善尽美的中医人“但多作救苦之心,自感多福者耳”的学医之乐。经过了2020年战“疫”的洗礼,相信选择中医就是选择光荣和骄傲!

上海中医药大学给2020届高三同学的一封信

我们会在浦江之滨等待你的到来,同我们一起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围绕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同心圆”工程,着力描绘蓝图,努力实现新目标,为中医药的璀璨未来贡献力量。

“杏林分种逢春茂,橘井挹泉滋蕙香。”雨雪之后,春暖花开之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杏林中,期待见到各位同学的笑脸!

上海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0年2月1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