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悟道:小人进谗有学问,要防止谗言就要先了解谗言

很多人信奉“身正不怕影子斜”,觉得自己行得端做的正,不怕任何人的诋毁。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若果真如此历史上哪来的那么多忠臣良将死于谗言?进谗言也是门学问,小人最拿手,君子也要通晓才可以避免被谗言所伤。

进谗有风险

进谗言是有风险的。如果遇到一个意志不坚定的领导很可能转身就把进谗者卖了,被告的领导如果不大度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汉朝曹无伤就向项羽揭发刘邦欲占关中为王的举动。准确的说曹无伤是通敌,但也是谗言。项羽要讨伐刘邦,刘邦大为恐惧。刘邦鸿门赴宴谢罪,项羽说这事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造谣生事。刘邦回到营中就把曹无伤杀了。

读书悟道:小人进谗有学问,要防止谗言就要先了解谗言

曹无伤是鸿门宴的始作俑者


曹操和袁绍对峙之时,有很多人也向曹无伤那样通敌。但袁绍败后,曹操却把通敌的书信烧掉了。这些人的幸运只因曹操宏大量。

告发自己的顶头上司既要看顶头上司是不是睚眦必报的人,也要看最高领导能不能替你保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了解主子最怕什么、最恨什么、喜欢什么

进谗成功者对最高领导最怕什么了如执掌。领导对下属有些事情是不在乎的,但有些事是不可容忍的。只有对症下药才可以发挥药效。

周勃罢相后担心被杀,整天顶盔掼甲,接待郡守也要家人手持兵器在身旁伺候。结果被人告发谋反入了大狱,差点把老命搭上。皇上最怕的就是谋反,其他的就算贪点他是不在乎的。

陈平就比周勃聪明多了,自从为刘邦出主意拿了樊哙就和吕后的妹妹吕媭结下了仇。陈平自毁形象,整日声色犬马。吕媭以此告发陈平,不但没奏效,反而吕后很高兴。

徐阶以皇帝信奉道教,利用迷信活动借机指责严嵩是乱臣贼子搞掉了严嵩。

朱元璋起自平民,最恨贪官污吏。一经发现,剥皮实草。很多贪官因此丧命。这站在正义一方是为民做好事。不管谗言也罢还是忠言也罢,了解主子恨什么,说话才有分量。话说回来,揭发的人也未必是好人。

读书悟道:小人进谗有学问,要防止谗言就要先了解谗言

受谗言周勃入狱


众口铄金

有时候一个人的话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发动群众才行。一个人说可能不信,换个人说可能不信,第三个人说就可能信了。说一次不信,两次不信,第三次就可能信了。进谗言也是需要持之以恒。这包含了一个朴素的哲理,就是量变到质变。

陈豨的谋反就是这样的。韩信早在陈豨未反之时就预料到陈豨日后必被怀疑,后来事实果真如此。

读书悟道:小人进谗有学问,要防止谗言就要先了解谗言

众口铄金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哲理


取悦主子谗言最有效

只有让主子高兴了,欣赏了说话才好使。自古奸臣都深谙主子喜好,把主子服侍的舒舒服服。然后找准机会,找准对手的缺点下死手。即使你行得端做的正,也很可能被无中生有。主子有可能不调查就把你办了。

应对谗言

坏人精通的东西,好人更应知晓。我们不害人但要避免被害。更可以及时除掉害群之马。坏人可以取悦主子,好人就觉得有背道德做不出吗?如果真这么想就只有等着挨宰的命运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只是对坏人的一种无奈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