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導讀:閱讀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單看國家的語文考試改革就知道了。但並不是所有孩子們都喜歡閱讀,這也成了很多家長的心病。在我家,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沒事拿出書來“讀一讀”,這點讓我感覺很欣慰。那我是怎麼做到的呢?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希望對您有用。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中午弟弟已經睡著,我回臥室一看姐姐正坐在窗臺上看書呢。我催著她趕緊睡,可姐姐非要多看幾本。睡前看書、醒來看書,這一天無數次拿書看,這已經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再次感嘆書的魅力,書對於大人也許更多的是知識,我們買來也是為了讓孩子通過讀書增長知識、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最近因為疫情原因宅在家裡,倆娃時不時看書,我也會跟他倆講書,發現他們其實已經把書當作了他們的好朋友,和玩具一樣的好朋友。

我很慶幸自己在孩子們的繪本上花了這麼多心思,讓閱讀成為像呼吸一樣很自然的事情。我之所以這麼重視閱讀,總結起來有三個原因:

讀萬卷書才可能走萬里路

三毛曾經在《送你一匹馬》裡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書中自有顏如玉,腹有詩書氣自華。說到這大家一定都會想到才女董卿,在詩詞大會上,在朗讀者上,在主持人大賽上,董卿出口就是詩句,每一句話都讓人如沐清風的感覺。倘若沒有閱讀積累下來的硬功夫,哪有今天盡顯才華的董卿。毒舌金星曾經這樣評價過董卿:真正的美人,有聞過書香的鼻,吟過唐詩的嘴,看過字畫的眼。這是對一個讀書人最高的讚美了吧。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作家麥家也曾說,掙錢再多全在身外,讀書再少都在心裡。那些堅持讀書的人,心一定是飽滿生動的,最終也會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我希望我的孩子即便沒能力行萬里路,但一定能讀萬卷書,讀了萬卷書也才有可能有能力去行萬里路。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寬闊的眼界和寬廣的胸懷,這對於人生很重要。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讀寫能力是職場的一把亮劍

從小自己比較貪玩,不愛看書,所以語文沒有學好,作文更是乾癟地像一堆枯枝,軲轆話說來說去。參加了工作後,每次寫工作總結、寫培訓心得,也總是無從下手,就連說話也有時因為找不準用詞,無法準確表達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很吃虧。

我有一個同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進了公司,但一年後和幾位在公司呆了幾年的專業人員去競爭,順利晉升為了部門主管。分析原因他能勝出的很大原因就是會表達、會寫,一封郵件、一篇工作總結,都能讀出一篇美文的感覺,更別說領導讓大家寫培訓總結了。他的總結無不令我們每一個人歎服,也讓我感嘆到語言的魅力真的是能讓一個人在職場上增值很多,當然這一切也是在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的機會。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這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在職場上一個人會說會寫是多麼地重要,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多讀書,也希望孩子們能多讀書,不僅積累知識,更是讓肚子裡的筆墨成為職場的一把亮劍。

語文已經代替了數理化,成為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鐵飯碗”

從國家對語文閱讀的重視程度看,通過去年高考語文試卷的分析,閱讀幾乎佔據了語文90%的比例,如果閱讀能力不行,語文幾乎是零分。高中語文名師兼小學生家長許濤老師,曾經給家長的一些忠告:

"想靠語文得天下、贏高考,必須從小學開始抓!”

"沒有閱讀習慣和興趣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卓越的人可能性幾乎為零!”

"小學六年是學好語文的最好時機,小學六年不好好學語文,今後學好語文的概率直線下降!”

"小學期間一定要大量閱讀,進入初高中閱讀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因此我特別重視閱讀,我家倆娃目前都還在學齡前,當前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興趣,讓孩子們喜歡上書。其實我女兒在兩歲前因為我工作很忙,幾乎很少閱讀,更談不上親子閱讀。那後來我是怎麼做的呢?總結起來如下六點:

家長愛讀書是孩子愛上書的第一步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家的姐姐無數次和我抱怨,倆外甥就知道整天躺著看手機,我不止一次問她,你們在幹嘛呢?是不是也從早到晚在看手機?你想要孩子學習,你們卻一個葛優躺拿著手機打遊戲,一個在忙碌收拾家務,家裡沒有一本你們看的書,這樣的環境孩子怎麼能不沉迷手機?又怎麼可能會主動看書呢?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小時候自己不愛閱讀,但是上了大學後,我開始喜歡上了看書,因為書治癒了我很多對大學的不適應。生娃前喜歡買職場和個人提升的書籍,當了媽媽以後,買了很多育兒的書。在他們睡著後,在週末老公帶娃時,我都會抽出時間看書。我想這就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給他們示範榜樣的力量。

我記得有一次週末,我讓老公看娃,我要給自己放假,其實主要任務是就是想給自己時間看看書。當我拿了幾本書準備進次臥關門看書時,被四歲不到的女兒看到了,她對我說:“媽媽,你咋看這麼多書呀?我也要看這麼多書。”說完,她就拿了幾本書,跑到自己小桌子前,拿著筆和紙畫來畫去,說在寫作業。

孩子永遠是在學大人的行為,身教永遠大於言傳。

家裡要精心佈置書的學習角

家長要別有用心,家裡不止一個書架,可以多佈置幾個,放在不同位置,比如客廳,臥室,衛生間門口,窗臺等,讓孩子隨處可碰。拿到書的機會多了,接觸多了,自然就會慢慢愛上。

我就在我家床頭和窗臺上擺了很多書,開始老公覺得書弄得到處是,每次都還要收拾,讓我把看過的書裝在箱子裡,只擺出沒看過的書。我是非常不認同的,告訴他:我是刻意在很多地方放書的。在床頭和窗臺放的書基本都是沒讀過的書,在睡前給他們一起讀。書架上的書多半是讀過的,孩子們白天玩得時候,可以隨手拿一本自己讀。讀過的書孩子只要願意讀,就說明她喜歡,重複閱讀在成人看來是很無枯燥的事情,但是對於孩子,每一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視角,感受和獲取的信息都會不一樣。把書收到箱子裡就意味著這些書基本不會打開,又有什麼意義呢?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從那以後,老公就沒再提過,還比較配合我,每天給孩子們讀書。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籍,可以是獲獎的名書,也可以是小眾書籍,類型要覆蓋多多種類,比如情緒管理類、提高想象力類的書、貼紙書、英文啟蒙類、科學思維類、數學啟蒙、音樂啟蒙、生活常識類,還有就是有趣看著好玩的書,但其實又能學到很多東西的書。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很多媽媽可能會說,我剛開始親子閱讀,不是很懂,該怎麼選呢?借用大J小D公眾號的大J給出的三點心得,我覺得很有用,分享給大家:

1、 當我們不懂繪本階段:選擇公認的品牌,是沒錯的,書的質量和內容都是經過精選的,而且跟著品牌也是建立品味的開始。

公認品牌繪本作者都很專業,懂兒童心理,是以符合兒童心理發展規律來進行創作的,所以很多書的內容以及繪畫,大多都是以孩子喜歡的動物們為主人公,或者以和他們一樣淘氣或類似經歷的孩子們為主角,插畫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有很大的吸引力吸引孩子們去看。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2、當越來越瞭解繪本,懂得如何選擇繪本階段:可以給自己和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選擇一些不一樣的、小眾、熱門的繪本及渠道。這個階段可能會存在一個矛盾點,就是父母喜歡的未必孩子喜歡,孩子喜歡父母未必喜歡。不過沒關係,求同存異也適用於親子關係。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3、當對繪本非常熟悉階段:

在看到熱門的書時,可以往後退一步看,我們選擇這類書的初心是什麼?我們想得到的是什麼?不盲目跟風,尋找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此外書籍要不斷更新,變換一下,讓孩子產生新鮮感,孩子不大感興趣的,放在她最容易拿到的地方,大人最初引導親子閱讀,減少孩子排斥感。

不功利,孩子是主角

這點非常非常重要,是親子閱讀愉悅進行下去的前提,也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前提。

最開始的時候,孩子一般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看了幾頁就要翻到最後幾頁或者看了幾頁就不愛看了。最初我也是阻止她,按照順序看,後來發現孩子不聽你的,最後不歡而散。這樣做的後果不僅親子關係受了影響,還讓孩子對繪本產生抗拒。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後來我改變策略,畢竟親子關係和興趣是更重要的,孩子才是主角。所以她想翻的時候就隨她翻,我們就看她翻的那頁,再後來我會加強上下頁的情節聯繫,把她引導正確的下一頁。如果孩子不喜歡這本書,我又覺得非常不錯,那我就自己堅持讀下來,有時自己堅持看,會把孩子們吸引過來。

而對於不是必須連貫的書籍,比如My first word book,屬於每頁之間沒關聯,那就隨她去了,跳頁都是可以接受的。

當我們放下功利,堅持以孩子為主角,尊重孩子,家長引導,堅持耕耘,時間長了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親子閱讀技巧

1、 繪聲繪色:給孩子讀繪本時要繪聲繪色,語調錶情到位,表演式講解會更吸引孩子。不一定非要按照腳本讀,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語言,把故事變得更自然有趣。

每次我和他們講故事時,通常會化身為裡面的各種角色,隨著情節內容,我的情緒、表情和語調都會有相應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我有時也會把他們拉進來,詢問他們的想法或者邀請他們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通常玩得不亦樂乎。比如《小蝌蚪找媽媽》,我就會邀請女兒和兒子扮演小蝌蚪們,我扮演一路遇到的媽媽們。每次這種表演式的講解都會讓孩子們非常開心。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對於一些科普類的書籍,比如《科學》這本書裡,我都會聯繫實際和他們講解,條件允許的話,我會帶他們實際去感受。比如裡面有對“拉力”和“壓力”的介紹,我會邀請他們操作,拉一下他們或者壓一下他們,讓他們直接感受這兩種力量。再比如對於身體的結構,骨骼和血液循環的介紹,我會讓他們摸摸自己的骨頭,然後再聯繫他們抽血時的血為切入口講解。

總之要把內容變得有趣、不枯燥,孩子們會更喜歡。

2、避免唱獨角戲:邀請孩子一起加入角色扮演,設計一些問題,一起探討,而且鼓勵並誇獎孩子善於思考的習慣等。比如看《鼠小弟》系列的書,鼠小弟和大象坐蹺蹺板,大象很重,鼠小弟很輕,喊朋友過來一起增加重量。我就會問女兒,誰重誰輕?慢慢看看蹺蹺板有沒有發生變化?每次喊來的動物是誰?一共喊來了多少好朋友幫他。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也可以邀請寶寶互動,比如看到一隻小動物,可以問一下寶寶:這是什麼動物呀?然後給寶寶幾秒鐘停頓想的時間,然後替他說出來:對,這是一隻小刺蝟。

再比如意大利童書品牌MINIBOMBO的《幫幫它》這套書,孩子參與度非常高,其中《我的貓咪》這本書裡,“下雨了快用小手給它擋擋雨”,還有《我的倉鼠》這本書裡,“用手指餵它葵花籽”。我都會讓孩子們直接操作,孩子們每次都很配合去幫幫這些小動物們,孩子們當真的樣子特別可愛。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這樣孩子有參與感,也會覺得很有趣,既能學到東西,也有成就感。每一次邀請孩子回答問題,他們答對後,我都會使勁地誇,然後再親一口他們。

3、聯繫實際生活或其他類似場景或物體

我是一個看書時喜歡聯想的人,聯想相關場景亦或相關知識,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以便更好的應用。對於親子閱讀,我也是如此。在帶孩子閱讀時,我通常都會引導孩子去聯想相關知識或場景。

舉例說明:

上午帶兒子看了幾本英文啟蒙書,書裡有動物,我就會引導他,這些動物你在哪還見到了?然後他想想以後,就會帶我去看或者自己去拿相關書籍或玩具。

包括顏色啟蒙也是,繪本里顏色五彩繽紛,看到一個顏色,我就會問問這是什麼顏色呀?在哪裡還有這樣的顏色呢?在描述一個場景時,要豐富自己的語言,比如說這時候一隻紅色的小鳥飛過來,或者說一隻藍色的大象在緩緩走過來,而不是僅僅說:這是一隻鳥或者說這是一隻大象。總之豐富語言,把文字變得更有趣。

再比如我和女兒看大衛系列的《大衛不可以》,我會問女兒為什麼不可以呀?平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個時候你想對大衛說什麼呢?通過她的主動參與,讓她加深不可以的原因,可以避免自己這樣做,還可以增加趣味感。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多帶孩子去圖書館

圖書館裡的書豐富、種類多,而且有著非常好的讀書氛圍,可能還會接觸到一些愛讀書的好朋友。可以每週帶孩子去一次,讓閱讀這顆種子慢慢深入孩子心中。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閱讀最好是從小開始,但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就讓我們一起做愛讀書的父母,做用心的父母,一起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吧。

兩歲才開始親子閱讀,半年後孩子成了書蟲

寫在最後:

閱讀一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避免功利,主角一定是孩子,而父母作為引導者,尊重孩子,珍惜每一次親子關係時光,開心快樂是親子閱讀的核心。在此基礎上,父母持續灌輸,靜等開花。

我是倆娃全職媽媽,家有兒女各一枚,關注孩子成長和教育,並踐行育兒即育己的理念,努力提升自己,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歡迎關注我@陪兩小隻蝸牛去散步,共同成長和進步。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