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商販兩元一條收購蜈蚣,如何在晚上的時候去野外抓蜈蚣呢?

棒奔霸


我是農夫,我來回答!

馬上就要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7日,而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說明距離端午節也就幾天的時間了。而在民間有著“端午到,五毒出”的說法,這個五毒就分別是指蜈蚣、毒蛇、癩蛤蟆、壁虎和蠍子。到了端午節以後,這五種有毒的動物也就開始大量出來活動了,因此在農村裡還是要需要提防。也是因為這個期間的蜈蚣多了,雖然它是有毒的,但卻是可以入藥的,因此就有商販來收購。那在晚上的時候哪裡能抓到蜈蚣呢?

題主這裡的蜈蚣能賣到兩元錢一條,這樣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還記得小時候我們這裡也有人來收購蜈蚣,當時好像也就兩三毛錢一條,有些老人也會去山裡的晚上捕捉。運氣好的話一晚上能捕捉到兩百條哦!所以如果是兩元錢一條,那一晚上也能掙到三四百元呢,這筆無本買賣還是很划算的。

其實,要抓蜈蚣最好是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到了端午節的時候,蜈蚣的數量明顯要少一些了,因為多數已經開始躲起來產卵和蛻皮了,因此很難被發現和捕捉到了。村裡的王大爺是個赤腳醫生,他就常去抓蜈蚣,然後拿到鎮上的藥店售賣。聽王大爺說,一般蜈蚣是在驚蟄至清明期間捕捉的質量是最好的,而且要捕捉蜈蚣最好是在晚上,因為蜈蚣在晚上的八點到凌晨兩點鐘的時候是活動的高峰期,它們白天的時候都是躲起來的,而這個期間才出來覓食,因此是最容易發現蜈蚣的。

捕捉蜈蚣的工具也比較簡單,往往是一個大的竹筒,然後一副鐵筷子就行了。記住一定要用鐵筷子,至於原因是什麼,農夫也沒有細問。等到了八點鐘以後就可以出去抓蜈蚣了。因為蜈蚣比較在一些比較潮溼的環境中生活,所以要抓蜈蚣就得去它們常出沒的地方,比如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老房子附近的一些石板下面,枯枝中,這些都是蜈蚣常出沒的地方。一旦發現了蜈蚣,就用常常的鐵筷子,把它夾起來然後放進竹筒裡面去。需要注意,竹筒不能太小,不然蜈蚣在一起會相互殘殺的。

當然了,除了主動捕捉以外,還可以採用挖窩誘捕的方法。就是在一些蜈蚣常出沒的地方,挖一個常常的小坑,然後可以在裡面放一些蜈蚣喜歡吃的食物,比如雞骨頭,雞肉,雞羽毛等等,再用樹枝覆蓋上。等到晚上十點鐘左右的時候,就可以去這附近“守株待兔”了。你們抓過蜈蚣嗎?需要注意,蜈蚣是有毒的,其第一對腳呈鉤狀,而在鉤端有毒腺口,這是在危險的時候會排出毒汁的,所以抓蜈蚣的時候要小心。而且蜈蚣出苗的地方,蛇也比較多,在晚上也需要注意哦!


農夫也瘋狂


在我們廣西農村,到了夏天天氣炎熱,環境潮溼悶熱,很適合各種小動物的生長,像一些毒蛇,蜈蚣就特別多,在炎熱的晚上活動特別頻繁。現在農村有商販來收蜈蚣,2元一條,晚上可以捉蜈蚣來賣了。

蜈蚣雖然有毒,也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以毒攻毒治療疾病。很多捉到的蜈蚣都是賣給藥店的,作為藥材使用,蜈蚣經常拿來作為藥引子治療疾病,做藥的蜈蚣要經過煉製才行,不是直接拿來做藥的,經過煉製,把一部分蜈蚣的毒素去掉,才可以拿來治病。

既然有商販來收購蜈蚣,而且價格還不菲,趕緊去捉蜈蚣,賺點小費吧。其實蜈蚣的價錢,很蜈蚣的大小也有關係的,蜈蚣越大,能賣的價錢就越高,小的蜈蚣賣的價錢就便宜很多。2元一條,一個晚上可以捉獲一兩百條,收入在200-400元之間,對於農民來說,已經算是不錯啦!雖然捉蜈蚣能賺錢,但是也要注意安全,不要給蜈蚣咬到。去捉蜈蚣的時候,要穿上水鞋,水鞋可以到膝蓋上,防止踩到蜈蚣被咬。其次,捉蜈蚣的時候,要使用鐵鉗子,不能用手捉,用的鐵鉗子儘量長一點,這樣就不擔心蜈蚣咬到了。

知道蜈蚣的生活習性,才更好的捉它。蜈蚣喜歡生存在潮溼的環境中,而且喜歡夜間活動,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是他們活動的高峰期。我們可以到農村的山坡,樹蔭底下,老舊房子去尋找,一般晚上九點到凌晨三點是蜈蚣活躍的高峰期,可以去樹蔭底下翻翻樹葉,也可以到沒人住的老屋翻來石頭,一般都能找到蜈蚣的身影。看到蜈蚣的時候,就用鐵鉗子夾住它們,把它放到一個水桶裡,防止蜈蚣偷跑啦!


鄉野網事


蜈蚣作為五毒之一,一直是用途很廣的,雖然人工養殖蜈蚣早已經開展,但由於養殖的數量,以及質量很難跟野生的蜈蚣相比的,野外的蜈蚣個頭大,勁頭足,有的大蜈蚣相當的厲害,就連蛇都不懼怕,經常有人看到蜈蚣在跟蛇打架,蛇雖然個頭很大,但很多時候落敗的卻會是蛇,蜈蚣會靈巧的咬住蛇的頭部,蛇卻不能彎曲過來咬蜈蚣,這種毒蟲也是相當厲害的。

蜈蚣是一種極其喜歡在夜晚出來捕獵的爬蟲,所以我們去捕捉蜈蚣也是會選擇在傍晚時分就開始行動,蜈蚣捕捉的季節也是有時間差距的,一般在春季夏初之前進行最佳,梅雨天氣到來之後,反而不容易捉到,我們村的老李前一段時間,一人一天晚上能夠捉到二百多條蜈蚣,雖然老李很累,但收穫還是頗豐的,老李將捕捉到的蜈蚣,使用竹條將蜈蚣撐開,拉直之後曬乾,就等待著專門有人來收購的。

老李捕捉蜈蚣,也是全副武裝,長衣長褲,而且還要穿一雙又高又沉的雨靴,這是為啥呢?因為老李晚上去捕捉蜈蚣的時候吃過虧,要不是送醫及時,估計我們村的都去老李家吃飯了,這是為啥呢?老李過去捕捉蜈蚣,可不像現在的裝備,為了方便,老李都是輕裝上陣,怎麼輕鬆怎麼來,這也無可厚非,輕裝上陣行走方便,也能夠多走一些路,多尋找一些蜈蚣。

老李對於蜈蚣出沒的地方是瞭如指掌,頭上帶有專門購買的頭燈,不但明亮,而且不刺眼,溫和的燈光不會將蜈蚣嚇怕,電力也是相當的持久,使用一晚上是若無其事,老李過去雖然是輕裝上陣,但手裡還是拿著火鉗和裝蜈蚣的袋子,去一些石塊、草叢之中尋找,看到一條黑影之後,老李就會熟練的將其夾住,放進攜帶的袋子裡。

有一次晚上老李翻開一塊大石頭,燈光照過去,只隱約看到一條粗繩子似的東西竄了出來,老李猝不及防,只感覺小腿上疼了一下,這繩子就遊弋著跑了,老李使用燈光照去,感覺這是一條毒蛇,老李覺得傷口這會有疼又癢,這是典型的蛇毒開始發作了,老李不敢劇烈行動,知道越劇烈行動,血液循環越快,毒性就越發的厲害,老李趕緊給人打電話,不一會朋友開車把老李送到醫院,好在送的及時,但老李想起來還是後怕。

在以後尋找蜈蚣的時候,即是天氣再熱,老李也是要全副武裝,尋找蜈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防蛇的措施,很多毒蛇也是喜愛在晚上出沒的,對於我們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捕捉蜈蚣要在晚上進行,在春季至初夏最佳,去一下潮溼、樹木茂密、草叢、石頭雜亂之地,是很容易有蜈蚣的出沒的,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以前確實在我們農村地區會經常有一些人上門收購蜈蚣,而且這些蜈蚣都是純野生環境下長大的,毒性也相對來說比較強,如果能被蜈蚣咬傷之後,也要及時就醫,否則會非常的危險。畢竟蜈蚣作為五毒之一,它的毒性可不是鬧著玩的。題主所說的商辦兩塊錢一條收購蜈蚣,我覺得這個價格也太低了,我們當地一條純野生的蜈蚣,最小的也在5塊錢一條,如果個頭稍微大一點的話在10塊錢一條左右。

由於蜈蚣收購的價格高,所以很多農民都願意去捕捉蜈蚣賣錢,前幾年由於我們農村地區過度捕撈蜈蚣,導致現在野生的蜈蚣數量非常的少。我記得以前在我們家,經常晚上能夠看到一些野生的蜈蚣出沒,而且蜈蚣的個頭都很大,至少有小拇指粗。以前我是比較害怕蜈蚣的,畢竟無功的樣子就讓人覺得比較害怕,而且還含有劇毒,所以以前我是不敢碰蜈蚣的,但是自從蜈蚣收購的價格越來越高,也讓我後來壯起膽來去野外抓蜈蚣賣錢。

大概在七八年前,我們當地幾乎每到夏季,就有很多農民出去捕捉蜈蚣賣錢,蜈蚣這種動物也是喜歡晝伏夜出的,一般在一些比較陰涼的地方,越潮溼,蜈蚣出現的概率就會越大。所以我們一般會翻些野外的石頭或者一些枯枝敗葉,經常可以發現很大的蜈蚣。如果有時候運氣好,可能一個晚上至少能夠抓到二三十條蜈蚣。這在當時其實真的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可以賣到一兩百塊錢。不過現在野生的蜈蚣已經很少了,有時候你在晚上翻了一個晚上的石頭,你都可能抓不到一隻。那我在野外如何捕捉野生的蜈蚣呢?

我們都知道蜈蚣是一種含有劇毒的生物,所以如果不小心被蜈蚣咬到,也是後果很嚴重的,因此我們去野外捕捉蜈蚣的時候,也需要做好防備。由於夏季晚上出去捕捉蜈蚣,遇到毒蛇的概率也會非常的大,所以我們腳上一定要穿比較厚的靴子,然後手上最好帶一個皮手套。這樣上下全部武裝起來就會大大的降低,被毒蛇咬傷和被蠍子咬傷的概率,然後手上拿一根鉗子。一般我們如果抓到蜈蚣之後,都會放到一個塑料瓶裡面,然後蓋住蓋子,當然有時候也會提著一個桶子去抓。


由於我們外出抓蜈蚣都要翻很多的石頭塊,所以手套是必備的工具,這樣可以防止手受傷,同時也可以防止在翻動石頭的時候被蜈蚣咬到。現在在我們當地一條蜈蚣的價錢大概在8~10塊錢左右,只不過現在野生的蜈蚣確實非常的少了,很難再抓到。不知道你們那邊一條蜈蚣能夠賣到多少錢呢?你們有沒有晚上出去抓個蜈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少三番


更多農村奇聞趣事,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三農知識。

蜈蚣,又叫雷公蟲,這個雷公蟲也是一些四川重慶的地方一些叫法,說這個雷公蟲因為在下雨天或者打雷的時候爬到樹上後尾巴處就會發出一種綠光,然後只要發光的時候雷就會劈了這顆樹,隨之蜈蚣也會被雷劈,所以故名雷公蟲!現在由於蜈蚣現在非常的少,一些人也會去村裡收購,因為蜈蚣屬於五毒之首,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所以現在蜈蚣現在也被炒的很貴,一些地方的農村也會去山上或者陰暗潮溼的地方捉這些蜈蚣賣給商人!也能給家裡貼補一下家用。

現在的蜈蚣的數量也不是很多了,不過要捉蜈蚣沒有一定的技術也是不行的,我們村裡也有很多捉蜈蚣的高手,每天都能捉到上百隻,收入也是不錯的,尤其在清明節前後就是捉蜈蚣的好機會,這個蜈蚣和蠍子的習性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清明節左右出來活動,這個時候的蜈蚣活動是比較頻繁的,我們出去捉蜈蚣的時候都要去一些陰暗潮溼的地方或者草叢的地方,一般的晚上的時候是比較好捉的,因為這個時候是蜈蚣出來覓食的時候,所以一般都是晚上捉的比較多,那麼我們晚上捉蜈蚣的時候應該帶些什麼呢?

首先我們晚上捉蜈蚣的時候都要帶上手電筒,一些鑷子,一些小瓶子或者竹筒,然後我們就可以去山上捉蜈蚣了,一些山上的石頭下面都會有蜈蚣,我們掀開石頭後發現蜈蚣後就要迅速的用鑷子進行,因為蜈蚣跑的速度非常的快,這個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不過捉的數量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們也可以使用一些陷阱進行捉蜈蚣,這個方法就是比較容易,而且捉蜈蚣的數量是比較多的,而這種用陷阱的方式我們之前就要準備一些工具和材料!

我們用陷阱的時候就要帶一些比較腥臭的東西,比如一些豬肝,雞腸子之類的東西,我們在去到山上的時候找一些蜈蚣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我們在這個地方挖一條深溝,然後身溝裡放入我們的豬肝和雞腸子,然後在這些誘餌上面蓋一些石頭,然後們就可以守株待兔了,放上誘餌後,我們可以等到2-3天后去陷阱的地方收穫這些蜈蚣了,比時的蜈蚣的數量就會很多,但是我們每次去收蜈蚣的時候就要換一比誘餌,因為誘餌不新鮮了,蜈蚣就不會在去了!換上誘餌後每隔2-3天就可以去收一次蜈蚣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全面還望大家補充,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三農堂廣訊


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等,是一種掠食性、有毒腺的陸生節肢動物。在農村我們常見的蜈蚣有黑頭、紅頭、青頭三種。喜歡棲息於比較潮溼陰暗的地方,如荒蕪陰溼的草垛中或者朽木石縫夾層中。通常在炎熱的夏天夜晚出來活動覓食。現在市場上至少2元一條就有人收購了。那麼如何在晚上的時候去野外抓蜈蚣呢?下面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如何在晚上的時候去野外抓蜈蚣?

1.挖坑法:前幾天上街看到有些農民賣蜈蚣一次可以賣60~70條,還有數量更多的。大蜈蚣兩塊多一條,一次賣蜈蚣的錢可以趕上在工地上上班一天的工資了。他們採取的是在野外挖坑法,在田埂、板栗山等比較潮溼的山地,用鐵鍬順時針挖一個寬約25~30cm,深約20-25cm的坑。然後將挖好的泥土蓋在坑上,儘量選擇帶雜草的地方挖。因為收蜈蚣的時候可以直接提起雜草泥土,收穫後再將小土堆放在原來的坑裡,以方便下次可以繼續來捉蜈蚣。可在坑裡放瓜果塊或者果核供蜈蚣吃食,提供餵食的地方自然收穫的時候比直接尋找的多。


2.直接搜索法:一般捉蜈蚣的季節在夏天,特別炎熱悶的透不過氣的時候,大多蜈蚣會出洞穴出來找吃的或者透透氣。這時候可以打著手電筒提著小桶拿著夾子出門了,小桶裡需要放鬆毛或者小植物放裡面,供其爬行。沿著竹林、草垛、山邊就會發現有出來覓食的蜈蚣了。這種直接尋找的辦法目的性不強,往往比第一種方法收穫的少,因此我建議採用第一種方法。

注意事項

夜晚出門抓蜈蚣的時候需要穿長靴,熱天蜈蚣、毒蛇都出來了,安全第一。然後出門的時候儘量提桶,桶裡面放鬆毛或者植物還有果核等。因為桶比較滑,蜈蚣不能爬出來,還有裡面放鬆毛或餌食供蜈蚣吃或者爬行,以免互相咬傷。出門售賣的時候,同樣裝入一個洗淨的空大油桶裡,同樣放入松毛,也需注意安全。


總結

以上就是夜晚在野外捉蜈蚣的方法,一般挖坑法比直接搜索法效果更佳。同時在抓蜈蚣的時候也需要特別注意人身安全。以上是我的看法,歡迎朋友們一起探討交流!


鄉村云溪


捕捉蜈蚣一般在春末夏初,尤以驚蟄至清明前捕捉的質量較好。若“立夏”過後,多數雌體、潛到隱蔽的地方產卵和蛻皮,較難捕捉。再者,立夏以後,雨水漸多,捕獲到的蜈蚣難以乾燥,容易生蟲腐爛,且肉薄質差。晚上8~12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野生的蜈蚣大多棲息在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地方,或棲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間,也常在廚房牆角邊等陰暗的角落裡棲息,在豬舍、雞舍周圍的磚瓦下面也常見到蜈蚣的足跡。捕捉蜈蚣,可根據其活動特點進行,方法是:①蜈蚣是食肉性動物,在晚上8點至次日凌晨3點為其覓食時間。此時,可在它隱棲的場所,用電筒或避風油燈尋找,發現蜈蚣即用竹夾或鑷子夾起,放入準備好的竹簍或布袋內(一般說來,容器不宜太小,最好放些青草在容器內,以防其中的蜈蚣相互殘殺。)②選擇蜈蚣隱棲的場所用尖嘴鋤或釘耙翻挖土層,掀起石頭、磚塊,發現蜈蚣即用上述方法捕捉。③挖窩誘捕。在蜈蚣經常活動的棲息地,於立春前後選擇陰溼山野處,挖一“十”字形長坑,坑長1~2m,寬0.5m,深15~20cm,內放雞毛、雜骨、馬糞或鳥糞及


四川農村小夫妻


①在蜈蚣經常出入的陰暗潮溼的地方,挖一個坑,裡面放些雞腸、雞骨和其他雜物等作誘餌,上面覆蓋些碎磚、破瓦片和爛草等。過幾天后,待到坑內發出一種特殊的腥氣,即可在每天早晨掀開覆蓋物,將趕來聚餐的蜈蚣一齊捕獲。   ②在山坡、地坡、墳包、黃土崗嶺,不論什麼方向,只要是陰蔽潮溼、無積水的地方均可捕捉。清明節前後,在這些地方用小鐵鍬挖成橫溝,進口處高9釐米,口寬12釐米,深15釐米,從口到盡頭底部對齊形成一條線(因蜈蚣經過一夜的活動,到天亮時就要找一個安全舒適的地方躲藏),把窩挖好後,口外切一塊能遮住窩口的小草渣把口掩遮好,只要窩內透不進陽光就可以了。同時將窩內的草根、雜蟲和粗土除盡,在每天早上5—6時,把草渣揭開看裡面有無蜈蚣。如此循環捕捉,直到季節過後,待次年只要將窩內清掃一下仍可使用。


龍媽廚房


捕捉蜈蚣一般在春末夏初,尤以驚蟄至清明前捕捉的質量較好。若“立夏”過後,多數雌體、潛到隱蔽的地方產卵和蛻皮,較難捕捉。再者,立夏以後,雨水漸多,捕獲到的蜈蚣難以乾燥,容易生蟲腐爛,且肉薄質差。晚上8~12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野生的蜈蚣大多棲息在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地方,或棲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間,也常在廚房牆角邊等陰暗的角落裡棲息,在豬舍、雞舍周圍的磚瓦下面也常見到蜈蚣的足跡。捕捉蜈蚣,可根據其活動特點進行,方法是:①蜈蚣是食肉性動物,在晚上8點至次日凌晨3點為其覓食時間。此時,可在它隱棲的場所,用電筒或避風油燈尋找,發現蜈蚣即用竹夾或鑷子夾起,放入準備好的竹簍或布袋內(一般說來,容器不宜太小,最好放些青草在容器內,以防其中的蜈蚣相互殘殺。)②選擇蜈蚣隱棲的場所用尖嘴鋤或釘耙翻挖土層,掀起石頭、磚塊,發現蜈蚣即用上述方法捕捉。③挖窩誘捕。在蜈蚣經常活動的棲息地,於立春前後選擇陰溼山野處,挖一“十”字形長坑,坑長1~2m,寬0.5m,深15~20cm,內放雞毛、雜骨、馬糞或鳥糞及一些腐敗草類,上面覆蓋樹枝、土塊或磚瓦片,引誘蜈蚣爬進縫隙,翌晨檢查,若有蜈蚣入坑即可捕捉。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蝍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主要成分含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Histamine)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尚含脂肪油、膽固醇(Cholesterol)、蟻酸(Formicacid)等.亦曾分離出δ-羥基賴氨酸(δ-Hydroxylysine);氨基酸有組氨酸、精氨酸、鳥氨酸、賴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牛磺酸(Taurine)、穀氨酸。


AA流浪四方AA


真的假的,我老家山上多的是,白天拿蠍子就會看到很多,怎麼不知道兩元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