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術一定需要天賦嗎?

羊美祥


天賦這東西很難說,與其從一開始就說某人有沒有天賦,不如說他/她發自內心的喜歡這件事,還要始終如一地堅持,方能量變產生質變。

到最後,歷史上的那些大師大概都不承認天賦一說吧。因為即便是大師也都經歷過在藝術中自感平庸和無力,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這塊料的過程,只是走了很長一段路之後才發現自己最終做到了。

也不知道是天賦使然,還是勤奮使然。

有一句話叫“藝可通乎神”,或許有一部分是說自己做到了以為做不到的事,發現了自身神性的一面吧。

常常有人問我小孩子幾歲開始培養畫畫比較好?

我總說無論年齡,只要他想學就可以。

只要有好的啟蒙老師,自然越早學越好。

畢加索10歲時畫的素描就相當厲害了,比現在美院

的學生畫得還好。之所以是大師,因為從小他就受到父親的薰陶,拿起畫筆的時間就很早了哦。

所以說一個人有沒有天賦,天賦與學習一門興趣有沒有最直接的關係,我想天賦的比例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內心裡的愛好與堅持吧。

那麼是不是天生就愛好一件事呢?多少與環境有關吧。慢慢接觸一樣事物,就會很愛呢。

至少我是這樣的。



無影人畫無影


我覺得學藝術需要一定的天賦!

很多人都覺得只要靠勤奮一定能達到終點,但是學藝術不一定靠勤奮終能達到頂峰。

很多繪畫的人學的時間不長,但是繪畫水平卻是比畫的久的人水平更高,這裡面缺少不了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勤奮大家都可以去拼,但是天賦可是拼不來的!愚鈍的人和一點就透的人,我覺得大家肯定認為愚鈍的人應該是更勤奮的人。同在勤奮起跑線的人,一點就透稍微勤奮肯定進步更大!

我說下攝影的故事,我身邊有個朋友他在工會上班,單位配有老舊的照相機,拍拍領導開會沒啥問題,對焦圈都澀澀的難擰。偶爾攝影的宣傳報道會獲獎。這讓他對攝影有了感覺想系統認真的學習攝影知識,於是在課餘時間上了個攝影培訓班。學完基本的概念和拍攝後,第一年參加一些比賽沒有多大成績。第二年自己開始下功夫研究如何更好的參賽獲獎不斷!當時央視做廣告的雪花建築攝影大賽上獲了一個京津冀賽區的三等獎,中宣部一個比賽一等獎,中攝協的積分比賽不斷,第三年直接入了中攝協。可以說是當地攝影界的一匹黑馬。

我覺得他的天賦要發揮著更大的作用!相比很多人天天拿著相機拍拍這拍拍那見啥都拍,比誰都勤奮但是一張也獲不了獎。

很多繪畫的人也是,既有天賦又有毅力的人堅持到最後終能有成就。但是沒有天賦的人邊畫邊沒信心,靠勤奮可能有所成就但終不能和名家相比,更多的人應該是半途而廢。

所以說:能夠在藝術上有大成就的人是缺少不了藝術天賦的!





藝術領域


學藝術要天賦,需要天賦,有天賦的人對藝術有天然的敏感,有天賦對藝術創造大有幫助。


藝術是創造力的表現,藝術的創造離不開自身的勤奮和努力,創造的思維天馬行空,不拘一格,有開放包容並蓄的心態,有天賦的人且行且遠,一步一個腳印,走的紮紮實實。


我身邊有個畫山水的小夥子,畫畫天賦及高,大學本科畢業沒幾年,作品在全國性展覽中摘金奪銀,獲不少的獎項,可以說把常人一輩子要取得的成績,幾年功夫全拿到,真如孔夫子所講,三十而立,這就是天賦湊成的典型事例。


又有人說學藝術主要靠後天的努力,這也沒錯,有天賦不努力哪來成果?天賦加努力,是學藝術最推崇的道理。

學藝術一定需要天賦!


陳莊水墨畫家



所謂天賦,是指先天的對某個領域的敏感,和生理素質。如舞導,天生的水桶腰,沒有對音樂節奏的敏感性,腳步亂踩,是絕對不能跳出優美舞姿的。


學藝術與從事藝術工作,搞藝術創作是兩回事,以事藝術工作,搞藝術創作需要天賦,並且還需要誇領域的文化修養,如從事美術工作,搞美術創作,不但需要文學修養,還要深入生活實踐,深入大自然中去寫生,並且把寫生對象弄通弄董,創作的作品才會被社會認可,正如古人所說的,"聰與敏可持而不可持",天賦是條件之一而不是唯一,博學是藝術的靈感根源。同理,沒有美術天賦也可學會畫畫,但先天不足,會領悟不了美術的實用技巧,更談不上創作。所以說,藝術工作必須具備藝術天賦。


曾憲全110401818


學藝術一定需要天賦嗎?

這個問題使我想起英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畫家威廉·透納一句很著名的話。透納說:“如果說學藝術需要天賦的話,這天賦就是興趣、勤奮和努力”。透納家境貧寒,他從小酷愛繪畫,靠著堅韌的意志勤奮自學、領悟、練習繪畫,十五歲時他的畫技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並且賣掉了自己的第一張風景油畫。雖然畫價不高,但透納非常知足,因為從此他可以靠畫畫自食其力了。透納一生勤勉,兢競業業,即使他後來成了大畫家,仍然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創作每一幅畫作,從不敷衍草率。透納經常對他的學生說:既然選擇了繪畫,第一要勤奮,第二還是勤奮。透納被譽為英國十九世紀最偉大的畫家。



從透納的言語和經歷我們領悟到,學藝術是真的需要“天賦”的。但這“天賦”與其說是你比別人聰明悟性好,不如說是你比別人更勤奮努力。勤奮努力加興趣是一個人的最大天賦。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成功的捷徑就是勤奮的努力和付出。如果說有天賦,那天賦僅是你成功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靠努力”。


由此可見,不論是學藝術還是搞藝術,都不要被所謂的“天賦”所困惑,勤奮努力才是硬道理。天道酬勤。只要你足夠勤奮,足夠努力,一定能學有所成。在我們知道的所有知名的藝術大師和藝術家中有一個是沒有經過勤奮努力而靠所謂的“天賦”獲得成功的嗎?沒有,一個都沒有。相反,藝術史上一些被認為天賦並不算太好但通過刻苦勤奮努力取得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


燈影書畫


可以這樣認為,“天賦”這兩個字對於藝術來說,是最不可靠的,如果你喜歡藝術,又想成為一名藝術創作者,要是相信藝術需要“天賦”的話,那麼在藝術這條路上,將會極為艱難與無趣,最終就不得已要放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人知道所謂的“天賦”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學習藝術不需要天賦

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以前那些著名的藝術家或者是天才藝術家,是因為他們有過人的藝術天賦,當一個人的藝術認知一直停留在這樣的層面上時,是極其可悲的,平時滿嘴“跑火車”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關鍵時刻卻又不懂回頭想想,生活需要天賦嗎?當面對這個問題時,所有人都會覺得可笑,生活幹嘛要天賦呢?對吧,



既然生活不需要天賦,藝術又來源於生活,和生活有關,那麼藝術也就不需要天賦了,這樣理解就很簡單了對吧,就像走路一樣,有時候要稍微停下來留意一下身旁的風景,而不是腦子裡面只想著目的地,學習藝術更是如此,在進行藝術專業技能學習的時候,也要適當的停下來觀察、思考身邊的事物,


學習藝術的過程是一個“技巧”和“領悟”同時進行的過程,終究還是以技巧為基礎,就比如,繪畫藝術,你首先要對繪畫的技法很熟練,最起碼要能畫出一幅完整的畫,熟能生巧之後,才能追求創意的構思,而不是在一開始就在想象如何才能畫出一幅獨特風格的畫,這樣的想象只會成為幻想、空想,沒有邁出行動的腳步,那些天馬行空,充滿創意的想象,只會讓你產生“無處安放”的空虛失落感,

學習藝術不需要天賦,要的是反反覆覆的勤學苦練,比如,可以不斷練習模仿那些優秀的藝術作品,熟能生巧,領悟其中的藝術精髓,同時不要忘記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提升藝術素養,學習藝術就好像讀書一樣,不要變成“書呆子”就行,勞逸結合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藝術要不斷的用心“寫生”。



詩夜城主


我認為學藝術,天賦並不是很重要,在於你的學習態度以及刻苦練習才是最主要的!

作為一名業餘繪畫愛好者,我認為天賦有優點也有缺點,本人從小就愛畫畫,在初中時就畫出了比常人還要好的繪畫作品。直到今天,我一直沒有參加過專業美術班的學習,只把它當做自己的愛好,每年也會畫上幾副畫自我欣賞!

在我看來具有天賦者,他理解繪畫的能力與眾不同,審美觀點強烈,對繪畫作品的質量要求極高。同樣天賦者還需要等待靈感的到來,當有一種強烈的繪畫慾望出現時,繪畫完成度的成功率極高。當靈感未來臨時,怎麼畫也不太滿意,畫者會有心浮氣躁心不在焉的樣子。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希望能夠對你所有幫助!



好運來體育綜藝影音


學習藝術有天賦當然更好。可以說,無論學什麼行業,如果有天賦,那就更好。

不過,也不要輕易下個結論,我沒有天賦,我不適合學習藝術。

事實上,很多人被“天賦”給嚇懵了,感覺藝術太不可思議了,非常神奇的藝術效果,可能很複雜很神秘吧?

所以,也不去接近藝術,熟悉藝術,當然會與藝術越來越遠。

其實,藝術也沒有那樣神秘,只要喜歡就會進入藝術的世界。

天賦到底是什麼?沒有天賦是一種什麼狀態?

我覺得,這是很多人並不清楚的。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有天賦,也都有藝術天賦,只是我們很少發現罷了。

例如,我們穿衣服,大家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款式和顏色的偏好,這就是一種藝術。

藝術就來源於生活。如果把生活的美反映到繪畫,就是藝術了。

例如民間的剪紙,裁衣、繡花等等,都是藝術。

當然,如果要學習繪畫,還需要對繪畫的技法瞭解一下。

繪畫也有幫助你入門的技法步驟,如果能夠完成這些方法步驟,學習藝術肯定沒有問題,而且說明你是有藝術天賦的。

如果入了門,就要看自己能不能堅持繼續熱愛藝術學習了,因為,藝術的道路非常漫長。

學習藝術的過程,需要大量學習經典,然後還要有所創新。

在學習經典與創新之間,有巨大的“鴻溝”需要我們去超越。

這時候,可能“天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因為有的很快就超越了自我,創作出很有新意的作品了。

而有的人的藝術面貌,總是老樣子,就會被人認為,沒有天賦,沒有創造力。

不過,藝術的創造性,確實有人很快就產生了,有的人很慢。

例如徐悲鴻、傅抱石30多歲,就有自己的藝術面貌了。

而齊白石50多歲了,還沒有脫去古人的面貌。

一直到六七十歲,才形成自己的面貌。那麼,你能說齊白石沒有天賦嗎?

藝術修煉,每一個人對藝術成就要求不一樣,對天賦的看法也不一樣。

如果從最一般的藝術天賦來說,我認為,如果能夠完成基本的藝術任務,就算有天賦。

而能夠開門立派的藝術家,屬於更高的藝術天賦。

如果從普及學習來說,能夠勝任一般的藝術工作,就算有天賦,如果從藝術創造性來說,可能天賦的要求更高。

例如,創造一種藝術特色,創造新的畫法等等。

而且還要達到供一個時代學習的樣板, 才能叫做“天才”藝術家。

那麼,我們認為的天才藝術家,他們自己是如何評價自己,是不是有天賦的呢?

我很少看到有藝術家說自己很有天賦。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藝術天賦,如果有藝術天賦,都是自己勤奮辛苦的結果。

黃胄還特別批評自己能力太差,齊白石也說,自己繪畫非常辛苦。潘天壽說自己常常畫不出自己心裡的畫。

這些藝術家都是非常勤奮的畫家,而且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所以,才會有更高的創造態度,再深入研究,才能畫出不一樣的繪畫作品。

如果你有很好的繪畫基礎,那麼,就不要滿足於現狀,才會有更多的進步,如果老是對自己沾沾自喜,這一定是天賦退化枯竭了的原因。

真正有天賦的畫家,天天都有不滿足的願望。

黃胄跟趙望雲的二字趙振川一起學畫的時候,就提出一個問題:你畫的畫,能掛幾天?趙振川覺得這話問得好奇怪,就說,我不知道,沒有注意。

黃胄說,我畫的畫三天,我就看不下去了。

這就是不一樣的天賦。


一紙一墨一乾坤


什麼是天賦,一個從業十年的人,寫出多好聽的曲子,寫出多少首多好聽的曲子,都不叫天賦。一個學了十年畫的人,畫出多少你覺得你這輩子都追不上的畫,都不叫天賦。

那叫水平,那不叫天賦。

天賦是,小時候,三四歲,四五歲,包括長大後的素人,在進行系統化訓練之前,所表現出的相對其他同檔次素人的差異。

天賦是,在初學階段的系統化訓練中,同樣的訓練投入,表現出遠超同檔次初學者的進展的差異。

天賦其實往往是指的,我們認識他的那一刻起,他當時的 際遇、天賦、努力等等所有歷史的綜合體。我們把他之前的一切,都歸之於天賦了。

這個牢騷,不僅僅針對藝術行業,包括任何其他領域。


貪慕他的那一份溫柔


對於藝術與天賦的問題以往也闡述過個人的觀點。但對於“一定”與否,不敢妄言。就像那句網絡常用語: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天賦,對於學藝術的人來說,很重要。但並不意味著“學藝術必須有天賦”,那句古語怎麼說來著:“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鐵杵磨成針的根本就是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努力,是收穫的基礎,類似的事例非常多,感人淚下,其成果也是不可小覷。可是,人生苦短,為什麼要去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出“傻力氣”呢?

“一般性”與”有天賦”的差別就在於,有天賦的人對藝術的“掌控”和“理解”優於前者,而藝術的靈性對後天的創作成就也是成正比的。這是”特殊專業”的特殊性,不可否認,難以取代。我們拿人類競技的運動項目做個例子,世界上,黑色人種,在田徑項目上優勢明顯,這就是“天賦”。但在游泳項目中,他們幾乎“全軍覆滅”。假如你是個“黑人”,你喜歡游泳,你儘管學好了,但無論如何,你的“先天不足”註定你在此“行業”中“成績平平”。

喜歡與未來前途是有著巨大差距的,不能說“天壤之別”,那麼說,那太絕對,也太傷人,凡事都有例外。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當你在那個你非常喜歡,但天分平平的“行業”中,苦苦掙扎的時候,那些很有天分的人,正在一旁瀟灑的嚼著口香糖開心的玩著遊戲……何去何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