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粒子有不确定性,可以说由粒子组成的我们,以及一切物质都有不确定吗?

网吧大婶嗯


是的,微观粒子有不确定性,我们人、动植物、各类工业产品、城市环境建设、乃至一切物质都有不确定性。但是这个说法不对。其实物质世界有自己的存在方式,那怕是人造的也是一样。所谓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是人类的认知不完全的一种表述。实际上对这个问题,自古就有很多表述,表达了人们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认识不全面、不彻底,所得到的结果不确定、不可信、有疑虑。用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的提出者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所以说不确定性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东西,而是我们不知道要研究的对象的所有细节。按照海森堡的说法,即使按照因果律“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的定论,得出的答案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即是一种预测,意思是按因果律推算出的结果还是可能变化。那你会问如果什么都有不确定性,世界岂不是不可知了吗?这点不用担心。人类早就学会了趋利避害,更懂得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学会了用“可能”、“差不多”、“估计”等词汇表达不确定性,并且总结出了大量生活生产方面的经验谚语。我国春秋时期的《易经》就是一部研究预测的巨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日益精细。对海森堡所说的“所有细节”掌握的越来越多。特别是上个世纪40年代,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领域——可靠性工程,使得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入了科学规范的时期。现在,有了万亿次的计算机、有了大数据信息系统、有了超高倍的电子显微镜,高分辩卫星等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测量探测装置。加上可靠性工程的理论方法,使得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确定性不仅可以认知而且可以量化、提高。在这里举两个例子(只提个慨要)。一是飞机的安全问题。一说到飞机的安全首先就联想到生命。可是摔不死人的飞机只有宇航员才能用。因此只能设计摔不下来的飞机。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不确定性量化的过程。适航审定就是严格的审查解决飞机安全设计。二是汽车的保障性。汽车是开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汽车设计必须考虑故障率低、环境适应性强、寿命可控、价格适当。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不确定性量化的问题。总之,所谓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是人类的认知不完全的一种表述。而海森堡所讲的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是指人们的观测方法不完全不适当,其观测结果的不确定。而正是对这种微观粒子不确定性的深化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科学方法。(补充一点:对于人造产品,其可靠性是固有的,而人们所谓的产品可靠性是对产品固有的可靠性的认知,这种产品可靠性都有一个置信度。而质信度亦是对不确定性的理解)


二萌子348


我们人类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有的说,最起码是分子,因为只有分子才具有构成生命的可能。也有的说,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因此我们人类应该由原子组成。也有的说,原子是由电子,粒子等组成,所以也可以说人是粒子组成的。

好了,就算人是由粒子组成的,那么粒子有不确定性,人也有不确定性吗?

回答是肯定的,人当然具有不确定性,要不怎么看待生、老、病、死呢?

一.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

人们很早就发现,从微观上来看,粒子具有不确定性。并发现了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是由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必然大于或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于4π(ΔxΔp≥h/4π),这表明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与宏观物质很不一样。此外,不确定原理涉及很多深刻的哲学问题,用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我认为,正是由于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才导致许许多多的不确定现象,也就是说从微观影响到了宏观。

二.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产物。

这个不确定性来自两个因素,首先测量某东西的行为将会不可避免地扰乱那个事物,从而改变它的状态;其次,因为量子世界不是具体的,但基于概率,精确确定一个粒子状态存在更深刻更根本的限制。

海森堡得出一个结论,“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这就是豪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

三.不确定原则能否用于宏观现象?

为了弄清楚不确定原则能否与宏观现象作比较,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对此争论不休。

最具著名的就是薛定谔的猫的实验。

薛定谔的猫是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指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是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箱子后才知道结果。该实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

这种似死似活的猫,试图说明,在人们没有看到真相的时候,微观的事物所具有的不确定因素与宏观上来看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一种推测。但是,无论怎么推测,猫具有叠加态,量子理论由此诞生。

那么,不确定原理是否符合宏观世界呢?

四.不确定原理与宏观世界

不确定原理如果用于宏观世界,那么宏观世界是不是也具有不确定因素呢?

是的,宏观世界也具有不确定因素。

比如,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爆胎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汽车都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可以说这就是一种不确定性。

不确定的事物在我们的身边偶尔发生,我们称之为“意外事件”。其根本的问题还是不确定原理告诉我们,无论微观还是宏观都具有不确定性。

小结:从微观上来说,无论粒子,电子都具有不确定性。从宏观上来说,也同样具有不确定性。从人的生老病死,到不可预见的不确定性。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不确定性中寻找一些规律,来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所以说,一缺物质都具有不确定性。

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呢?


任哥论道


微观粒子具有不确定性,是否决定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我个人还不认同微观粒子不确定性的说法。

微观粒子不确定性理论

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原理,即我们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他的速度。那么什么原因决定的微观粒子具有这样的不确定性质呢?微观粒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库仑力、强相互作用力等促使其高速运动且各作用力因运动而变化,最终出现粒子群的动态平衡,受观测技术与方法限制观测结果为粒子位置不确定,速度不确定。

事实不是因科技水平限制而臆测的的结果

为什么海森堡说微观粒子是不确定的呢,个人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微观世界的特性。首先,当时的 实验是海森堡利用光的反射来测量电子的位置以及速度,在测得电子位置的时候,因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电子的速度已经发生改变。其次,微观世界区别于宏观世界,因技术的限制,我们至今为止仍然无法在正常情况下观察微观粒子。所以我认为在科技水平限制情况下,因无法完成完美的实验而臆测的结论是不能作为最终定论的。

微观粒子具有确定性

海森堡的实验是以电子作为观测对象来进行测量的,而电子作为有质量有体积(也可说是有边界)的实体,无论其速度多大,在任意一时间点,它的位置都是确定的,它的速度也只能是唯一的(在固定参考系内)。

牛顿定律适用于宏观世界

牛顿力学使用于宏观低速世界里的物体运动,这得到大量实验的验证。而牛顿力学同时被认为不适用于微观世界,原因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物体质量随速度增加而增加,所以牛顿力学不再适用。但是,爱因斯坦方程式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实验可以验证,因为它的前提就是接近光速,这一超高速结合现在科技水平,限制了所有想通过实验来验证的想法。这也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这100多年中始终被质疑的原因,而且还会被质疑下去。

宏观世界物质是否存在不确定性

在我们的宏观低速世界,不存在微观世界中的不确定性理论。宏观世界存在许多未知,但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些未知背后必然存在我们所未掌握的科学原理,同时也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未知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将被我们所破解。

一切皆有规律,包括物质和能量;一切皆可预测,只待科学巅峰出现.

云卷云舒的背后是空气流动,花开花谢的背后是基因表达,宇宙天体运转背后是物质间相互作用与能量的传递。我们科学发展至今对于宇宙万物来说还很粗糙,我们对于宇宙万物的组成成分还没有尽数掌握,我们对于能量的本质还没有完全理解,我们对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物质与能量间的相互关系更是只知部分表象不得其本质。科学研究不是盲人摸象,我们不能用带有严重缺陷的认知去揣测定义事物的真相,不能以假说假设为论据去推测因科技发达程度限制而无法验证的本质,更不能对这些揣测和推理得出的结论信以为真。

脚踏实地,尊重事实,随着对宇宙万物的认知不断完善,一切不解背后的本质都将顺其自然的浮出水面。一个粒子在外界物质和能量的综合作用下,有且只有一种必然的现象出现,当我们科学发展至巅峰,对宇宙万物的了解都直指本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现象都是必然,所有的结果都可预测(包括生命和非生命物质,包括思想也包括梦境)。

总结

微观粒子不具有不确定性,只是受限于观测技术和方法;宏观物体有微观粒子组成,因在可观测范围内,所以更不存在不确定性。


蛋蛋说科学


这是科学话题!作为民科的答案,不敢乱讲。

但我有一个思想实验,可以试着让大家启动一下自己的头脑!

昨天的你在哪儿(注意!不是现在在哪儿)?

你明天的计划会不会因遇到意外而发生变化?

请回答!

不确定吧?


小白扣先生


人在生老病死等迷闷中,还要怎么不确定?个人以为物质物性即无明,所以迄今为止人类类人对物质仍停留在直觉感知上,既不能创生它亦不能湮灭它,人类类人的大部分迷惑纷争即基于物性物欲!人类类人能够彻底破碎并掌控物性了,就上了一个台阶,生老病死即被突破而得逍遥自在!

自性无明即心物,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即以心驭物!而有史以来我们人类类人并万类为物所役,始生死死生不停轮转!


阳光明贞


微观粒子有不确定性。是人类把基本粒子看成是一个几何点的主观规定后出现的现象。看一个类似实例,当把人简化为一个几何点来测量速度时,就测不准。不同测法,结果不相同。你能说人之个体不确定吗?

只能说“基本粒子不能简化为一个几何点。”更不能无条件外推。


西北大学数53毕业


量子论掌控的地盘实际上是非常微不足道的,连个nm级的病毒都已经属于宏观了,所以量子论完全没有必要去夸大其词,凡事皆量子。


外星文明新时代


单个粒子具有不确定性。

多个粒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会产生各种约束,最后形成具有确定结果的宏观物体。

塌缩大概就是类似的意思。


远去的岁月


这个问题有点钻牛角尖,大家都知道在研究人的时候,我们是研究一个人就得出人的定义呢还是研究了足够多的人再定义人这个概念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你把人都分解成粒子了,然后再以粒子的确不确定性来定义人,这难道不是新时代的管中窥豹吗?


圣谷凡心


不确定是不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