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文|深淺慧(富書專欄作者)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被迫呆在家裡,切斷了和外界的聯繫,以保存生命的代價,暫時失去了自由。

最近,各行業的復工復產逐漸恢復,朋友圈已經漸漸出現了各類出門吃喝玩樂的分享曬圖,“報復性”消費的行為讓人乍舌。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3月5日,廣州越秀區某一飲食店林某,感染輸入性冠狀肺炎病毒,被確診後被市第八人民醫院收治,她的工作場所和居住附近被徹底消毒和隔離。

解禁之後忘乎所以,使得他們心裡的那杆稱,從“生命”那邊沉沉地倒向了所謂的“自由”。

然而在疫情肆虐的意大利,意大利居民拒絕戴口罩要自由,寧願感染疾病,也要“還我們自由。”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實在是匪夷所思,這種危險的自由就是一場賭博,賭的是自己和他人的一生的自由,甚至生命。

付諸生命的自由是一場賭博,你願意要嗎?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慾望作祟的畸形不是自由

演員江一燕此前曾聯合野生救援協會、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共同發起的進行保護犀牛的公益宣傳。

她親赴非洲大草原,向世界呈現了世界上僅存三頭非洲白犀牛的慘痛現狀,揭露了犀牛被獵殺販賣而形成的犀牛製品生產鏈,變成了人類的炫耀、收藏的奢侈品。

面對野生犀牛觸目驚心的生存現狀,江一燕在宣傳片中言正嚴辭地呼籲:“拒絕犀牛角製品,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姚明、英國威廉王子和貝克漢姆也為保護野生動物,共同呼籲:拒絕消費野生動物,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卻不見得那些“劊子手”會銘記在心。

除了極度誘惑的暴利,可怕的是人心作祟的那一份畸形的渴望暴富的慾望。

因為盜獵者和犀牛角貿易者,導致野生犀牛已經瀕臨滅絕。

他們從沒有想過,野生動物的生命很寶貴,過度獵殺會導致它們滅絕。

捕獵者說:“我就是要捕殺野生動物,我就是要以此牟取暴利,什麼都不可能限制我做這一切的自由。”

所以,一次次依照著自己的“自由”標準的獵殺者、屠宰者,就這樣肆無忌憚地踏進這個慾望的怪圈,為所欲為。

他們以賺更多的錢為目的,去填補心中“自由”那偏稱的砝碼,內心的罪惡和恐懼。

疫情爆發時曾有報道這麼說過:祖先花了幾千年的時間,替我們存留了最適合我們胃口的雞、鴨、鵝,怎麼不吃這些健康的家禽,非要嘗試未知的野味呢?

疫情期間,廣州仍有人在農貿批發市場偷偷出售竹鼠、山雞、蛇等野生動物,也還有一些酒樓售賣野味。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吃野味、販賣野味延伸而來的直接對接點,就是人心的那份蠢蠢欲動的慾望,尋求刺激。

與眾不同的刺激,還能展示自己的財富、地位、特權和品味,這就是所謂的“自由”,誰也管不著。

如同吸毒的毒癮者,起初是為了那按捺不住的自由之心,隨之便一步一步地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慾望作祟的畸形不是自由,是罪過。

所以,康德說:“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自由不是放縱的賭注,是自律

自由是什麼?

自由是一個政治哲學中的概念,在此條件下人類可以自我支配,憑藉自由意志而行動,併為自身的行為負責。

最早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做出發聲。這是為了全人類能生活在更美好的“理想國”而產生的發聲。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可是演化著,自由從為了獲得更美好的社會演變為服務於獲得更好的自我,再而就畸形化成為釋放我的一切要求。

英國大詩人雪萊的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個觀念廣為傳頌,自由的價值甚至超越了生命本身存在的意義。

這實際上是一個忽視所有其他條件的悖論

。在其他誘人的價值面前,生命會變成不重要的籌碼嗎?短短一生,生命竟是這麼容易被拋棄和輕賤的玩物。

我有一個從小學到初中的好朋友,她曾無數次對我說“我覺得讀書太累了,我打算中技畢業就嫁人。”

她想要不讀書,不受學習之苦,不受學校規則約束的自由。

在她21歲時,未婚先孕,男方嫌棄她沒有工作,不願意和無一技之長的她生活而離開了。

最後,沒有經濟能力的她,只能選擇流產,自吃苦果。

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最終所謂的自由,倒在了生命和生存的腳邊。

回過頭想想,當初追求的自由,到底是為了什麼堅持?

難道僅僅是一時的糊塗和放縱嗎?當然不是,真正的自由是自律!

富蘭克林說:“不惜犧牲自由以圖苟安的人,既不配享受自由,也不配獲得安全。

沒有自律,不能約束自己行為的人,就沒有真正獲得自由,反而被規則制約。”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生命和自由應該相互成全

肖伯納說:“人們會為了人類的至善而死,為了這種至善,人們樂意犧牲他們的一切自由。”

他們是戰士,是英雄。

在抗擊疫情中,武漢協和江北醫院的醫生夏思思,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而殉職,正值美好的29歲青春年華。

廣東英德市一名輔警曾文聰,在執行檢測過往車輛的防疫任務時,他連續處於24小時輪戰狀態,過勞殉職,年僅26歲。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這樣年輕的生命,就倒在了與死神搏鬥的路上,他們抱著雖死無憾的信念,換來更多人的生命和幸福。

不論是已經倒在一線去世的醫生,還是那些仍然在奮戰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是真正的自由者。

因為他們擁有捨生取義的奉獻精神!他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和自由,是為了換取人民大眾的生命和自由。

在災難面前,自由和生命已經無暇分身。自由和生命的對立模式,只是存在畸形自由心理的人身上。

為了挽救更多生命而獻身的白衣天使,則是眾生化、社會化下的自由和生命互相成全的模式。

犧牲自己的自由以及生命,換取大多數人的自由和生命。

史學家司馬遷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生命和自由的最高形式,應該是相互成全,而這種成全也正是英雄的偉大之處。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把握住我們真正的自由

畢達哥拉斯曾說過:“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自由的人。”

人生中的自由,從來都不是香甜的蜜糖,它還有苦澀、酸辣。

每個孩子從小都渴望長大,能離開父母,不再受束縛,擁有自己的自由。

可是當長大後,離開父母,獲得了自由了嗎?

當然沒有。

學習、工作、生活和家庭的責任和重壓,貫穿我們這一生,和心中嚮往的自由漸行漸遠。

作家阿來說:“自由的第一個意義就是擔負自己的責任。

因為責任,我們在遵守規則中才能把握自己的自由。

疫情稍稍有所好轉, 為了不加制約的自由,已將生命置之度外,外出暴增的人口數量,是自由直逼生命的紅線。

我們該做的,是不是收一收我們渴望外出的心?是不是停一停我們踏出家門的腳步?

金斯伯格說:“自由只存在於束縛之中,沒有堤岸,哪來江河?”

能夠制約己心的自由,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自由。

千萬別讓自由,成為我們放縱的藉口、毀掉我們生命的兇手。

要以生命作為代價的轟轟烈烈的自由,不是自由原本該有的無處不在的點點滴滴的快樂。

自由來自現實,它腳踏實地、喜悅滿盈、和生命長度相隨相伴。

自由來自內心的選擇,它是心懷敬畏、心甘情願的選擇,更值得我們走下去。

需要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所以,我們再耐心等一等,等一等吧!

當我們真的能夠自由享受曼妙春光時,也就是在疫情消退的那一天,是我們真正把握住自由的那一天。

付諸生命的自由,真的是你內心想要的自由嗎?

作者簡介:深淺慧,富書親子寫作實戰營第五期基礎班學員,富小書的人,富書專欄作者,二寶媽,專注兒童文學、育兒領域寫作,分享教育和養育心得,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