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散養的土雞很受歡迎也好賣,為什麼養的人不多?

鴿V視


這在我們農村很常見,就像我們村裡,在10年前,我們每家都有幾十上百個土雞,而現在每家只有幾隻,甚至還沒有,要說到環境,我家的後山就是最好的地方,可以培植幾萬只雞是沒有問題的,有水有樹,但是為什麼不養呢?這就與成本有關了!

就簡單計算,一隻小雞仔3-5元一隻,玉米1.2元一斤,吃玉米放養才算得上真正的土雞,這樣計算下來,把小雞仔養成成年雞,至少花費的成本在40-60元之間,加上人工成本和常用的基礎設施,剩下的就沒有多少了。

而現在我們這邊的土雞20元一斤左右,一隻雞可以賺30元左右,這還是按照理想狀態來計算的,而且,在農村養雞,風險太大,沒有專業的技術,是很難把控。

現在大家看到的放養雞,也不一定都是土雞,同樣,在農戶家裡買到的土雞,也不一定是土雞,最關鍵的是對土雞是如何定義的。

在我看來,土雞最珍貴的還是雞蛋,因此,我們農村多是養土雞,只是為了吃雞蛋,很少把母雞拿出去賣的,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要買到好的土雞,是很難的。物以稀為貴,少了就很好賣,多了選擇面就會很廣。

因此,從生活習慣和投資方面來看,一是投資養雞風險大,難以控制,雞的抵抗力非常弱,沒有專業的技術,是很難獲得投資回報;二是人們喜歡自己養真正的土雞,主要是偶爾吃點雞肉,過多是喜歡吃土雞蛋;其三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多不願意在家裡養殖,除非家裡有父母,會考慮養幾隻過年過節。因此,養土雞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你們那裡的有真正的土雞嗎?多少錢一斤,歡迎留言哦


一春


說句實在話,現在農村的土雞雖然很貴,但是想拿土雞賺錢卻是很難,我就是一個養殖土雞的農村人,我現在已經有了兩百多隻純種土雞了,可是我並沒有賺多少錢,只是在掙一些錢,為什麼這麼說呢?

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養殖經驗,養土雞的確是賺不了多少錢,弄不好還會倒貼,因為想要養純種土雞,就不能使用激素飼料,不能依靠雞場的技術去養殖,一般養殖土雞想要肉感好,那麼就要讓它自己去山坡放養,吃玉米菜葉這樣東西讓它慢慢生長,一隻土雞想要生長成一隻成品土雞,那麼就需要一年的時間,這樣才能達到土雞的效果,如果五六個月就就能長到成年雞的重量,那肯定肉質也不太好吃。

我算了一下,一隻成年土雞生長週期需要一年時間,這一年的時間至少需要吃一百一十塊錢的糧食,土雞一般平均重量是在四斤左右,現在一隻土雞平均價格在三十到四十之間,那麼一隻土雞也就是說可以賣到一百五十塊錢,除去飼料錢和人工費用,一隻雞也就只能賺二十塊錢左右,還要照看得好,沒有多少損失的,如果損失大的話也就賺不了那麼多了。

所以說家裡為了補貼家用還是可以養的,因為不考慮它能賺多少錢,只要能給家庭帶來收入,還是可以掙到錢的,這就是說為什麼很多老百姓不願意多喂,因為喂得少就不會去算那些賬,所以說很多人都不願意多喂,去依靠土雞賺錢,因為根本就賺不了多少錢,而且風險還很大!





鎮巴三農


在農村老家每家每戶都會餵養一些土雞,記得小時候只要放學回到家裡,就會聽到自家院裡的土雞在“咯噠”“咯噠”的叫著,這個時候我就會迫不及待的跑過去“收雞蛋嘍”。


要知道剛下的雞蛋都是熱乎乎的,我一般都是直接敲開一個小口然後直接喝下去了,那個時候胃還能接受,現在再讓我喝估計喝不下去了。

農村餵養土雞一般都不會喂很多,一般餵養最多的也就有20只左右,餵養的土雞主要不是吃肉的,而是讓土雞下蛋的,那麼我就結合我們農村老家幾個因素來講一講為什麼受歡迎卻很少有人餵養。


土雞的特點

想必大家都知道土雞的體型的瘦小,而且土雞不像其它的肉雞和蛋雞那麼好餵養,只要是農村的朋友們都知道,土雞每年都會因為氣候原因很容易就會生病,而且土雞的成活率也特別低。

還有就是餵養土雞的週期比較長,也就是說要很長時間土雞才能長成形,雖然說土雞的價格比較高,但是綜合考慮到其不好管理,而且收益期也比較長,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餵養土雞。



再一個就是土雞特別能吃,在農村的各家各戶餵養的土雞雖然只有10只左右,但是其吃的東西特別多,綜合算下來成本不成正比,因此這也是很少有人餵養土雞的因素之一。


市場效益

現在農村餵養的最多的就是“蛋雞”大家也知道現在的雞蛋行情特別好,再一個就是餵養土雞的也比較多,因為肉雞的生長期比較短,容易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獲得收益。

因此在農村餵養土雞長原來看收益並不不大,現在的人們看的主要的市場前景好,而且容易管理,這樣才能受到大眾的喜愛。

綜上所述:

餵養土雞的長期效益還是短期效益都沒有其它的養殖高,因此這也根據個人和環境的因素影響,但是無論養殖什麼只要用心了,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紀錄鄉土


大家好,我是一名正在養去雞的一位農民。養了1500只土雞。正象大家所說的真不容易不說什麼原困吧!反正是養了。在我們村後有30多畝樹林我承包了,並建了大棚開始養雞了。正象大家所說的,資金,技術,環境等各種各樣的因素。所有的困難你都得克服了才能養成功。熱了不行,冷了也不行。8到10個月後雞才能養成功,這段時間只能投入沒有收入。雞養成了開始賣吧!問題又來了。雞的價格又頭痛了,價格高了別人說高,價格低了又不夠本。1500只雞養成還有多少,多長時間能賣完等等,不說了,頭痛!


碼農養雞老吳


導讀:農村散養的「土雞」很受歡迎,是沒錯!但不見得它們就好賣!至於為什麼養的人不多?就是因為養它們並不好賣,具體的我下面講講。

「農村散養的土雞」不好賣的原因,為什麼養的人不多

農村土雞是屬於有價無市。很多人都知道他們好,但如果你讓他們去買,基本上不少人不會買的。試問那些在網上說土雞好的人,有幾個會真正去買呢?

這主要是它們太貴了,一斤差不多要20元以上,有些地方更貴了要30多以上,貴是因為它們生長週期長,飼養難度大。偶爾買一次還可以,不可能會像買飼料雞一樣,隔兩三就可以去買上一隻回家食用。

但這對養雞的人來講,如果養少的話,不如留著自己吃。但養的數量多了,就會面臨著看似市場很受歡迎,但就是太貴了。叫好的多買的人少。如果換成是你,你會去養嗎?

那有人可能會問了,市場上的「土雞」是哪來的?我說下我個人的觀點吧。

這個有些是一些大公司的,有著很廣的銷售渠道。他們不單隻在當地市場賣,其他地區也有他們的銷售點,甚至網上也有。這點對大多數普通的散養戶來講並沒有,他們銷售渠道有限,沒有自己獨有的品牌,銷售量少、難度大。

另外一個是我也曾見過,有人假裝只拿一隻雞到市場賣,等有人買了後。又跑到附近的小店,拿出另一隻雞來賣。我假裝不知道,過去一問。她說是自家養的土雞,吃不完就等只出去賣。

結論:土雞養殖週期長,風險高,銷售價格不好定。普通養殖的人,沒有過硬的銷售渠道,並不適合殖養它們。

土雞真的好賣嗎?你會經常買土雞吃嗎?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果鄉農人


現在農村散養的土雞很受歡迎也好賣,為什麼養的人不多?

我來說一下:散養,就是讓小雞隨便到處溜達。所以必須有場地。如果規模養殖的話 ,得有上百畝甚至上千畝林地或草地荒地,才能夠規模化養殖。目前國家禁止荒山荒溝買賣,封山禁牧。所以要想擁有千八百畝林地、荒山荒地來散養土雞,根本不可能。

散養的土雞不易管理。因為是散養,土雞哪都去,一旦染了病,難以及時控制,損失會很慘重。有不少養殖戶就是考慮到這點,才不敢規模化養殖。還有,畢竟是散養,所以土雞容易受到天敵的侵害,山貓山狗老鷹等大型猛禽都是土雞的天敵。如果沒有有效辦法控制的話,那損失是相當慘重的。所以沒有多少人涉足其中。都小打小鬧,養個十幾只二三十隻或百八十隻,供自己食用的同時還能換些零用錢。就是土雞染了病,招天敵侵害,損失也不大。

總之,農村散養的土雞很受歡迎也很好賣,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規模化散養土雞的不多,就現在的趨勢來看,農村散養的土雞在三五年內都不會有所增加,保證現有的供給量就不錯了。我衷心希望政府扶持農民朋友,把散養土雞這個行業做大做強。


耕耘路上


現在農村散養的土雞很受歡迎也好賣,為什麼養的人不多?

農村散養土雞確實很受歡迎,銷路也很好,得益於人們更追求健康的飲食需求,條件好了,吃點好的,願意為此買單。



土雞銷路很好,可是養的人卻不多,似乎是一個不合常理的現象,可是我們問農戶才得知,為什麼不太願意養,是有原因的:

(1)養殖週期長,成本高。

土雞的主要飼料來源是玉米,豆類,麩皮和一些蔬菜,比單純喂飼料要高很多,基本一隻雞每天要三毛錢的成本,土雞的生長週期長,基本在一年左右,雞肉的風味物質才可以沉積,這樣的雞肉才好吃。

按一年來算,飼料成本就要一百多,還沒有算人工,水電各種費用。試想這麼高成本的雞,定價多少來賣才合適呢?市場上的所謂土雞,定價七八十,一百來塊錢,根本就不是真土雞,可能就是半飼料雞,或者是所謂的“籠養土雞”,還有可能就是從養殖場弄來的雞,在農戶家裡放養幾天,我們俗稱“洗澡雞”。

(2)對自然環境要求高。

真正的土雞,環境一定是自然的,喝山泉水,覓食林間小蟲子,草籽,生活是自由的,隨意的,這叫“動物福利”,按這種條件養殖出來的雞,才稱得上是土雞。


土雞的養殖條件要求苛刻,那操作起來肯定就複雜的多,加之現在國家加大環保督察力度,養殖都需要達到環保排汙標準,否則不予批准,這就限制了部分人投資養殖土雞的想法。

(3)規模化養殖受限。

養殖土雞的環境決定了規模化養殖有一定的難度,一定的地域面積,適合承載多少隻雞,也得考慮生態的問題,不能破壞植被,有利於植被的休養生息,規模大了,環保措施也得有,這是硬性要求。

規模大了,能否達到土雞要求的標準,看似又成了一個問題。

總之,土雞很受市場歡迎,但真正規模化養殖土雞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農戶房前屋後,喂糧食長大的雞,屬於土雞,賣的很好,可是量不大,沒有形成氣候,一般都是自用,土雞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歡迎關注〔旗甲生態農莊〕,一起討論關於三農的人或事!

旗甲生態農莊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因為我嘗試過土雞規模化養殖,但失敗了。失敗者的教訓永遠比成功者的經驗更好用。首先我們要了解土雞這個概念,啥叫土雞?

1.本地品種,只有在養殖地本地優勝劣汰許多代流傳下來的品種才是最適合當地水土條件的。抗病性好少用藥,食譜廣好餵養。

2.自然散養不限制自由,活動場地畝投放量越少質量越好,建議畝投放不超過50只。那種關在一片小泥地裡吃不到蟲吃不到草的不算土雞即使你本地雞隻喂糧食也不算。

3.成雞每天投食純糧不超過一兩。儘量讓它自然採食。

4.餵養時間起碼8個月以上。

5.二十公里內沒有嚴重的空氣汙染源,水源地更要與人的飲用水相同標準。別以為這條是吹毛求疵,如果離城市 化工廠 肥料廠 火電廠之類的地方太近植物中空氣中都很可能重金屬超標。

就這些條件就算你都做到了,那又咋樣?你賣不掉啊!別人的飼料雞可以賣12一斤,你的土雞得賣30才有錢賺。你賣一批雞別人養快大雞可以出貨三批。你說“我的雞質量好啊!值這價。”可別人 不信啊!我養了1000只雞還取巧買的一斤多的半大雞散養的。餵了半年賺了幾千塊錢。不划算不養了。

想要規模化的養殖土雞還能賺大錢?除非你有名氣。比如某某明星,某某百萬粉絲自媒體。靠自身的影響力作保證讓別人相信你。否則,幾隻自己吃就可以了!18塊錢一斤賣正宗土雞的痛苦不建議你去體會。

3.




農村羅老實


大家要知道,散養雞跟真土雞是有所區別的。散養雞,只是從圈養改變了飼養環境,批量的散養雞喂的也是飼料,但是相對於圈養雞,增加了肉質的緊實性,有嚼勁,而真正的土雞是農家自家從雞仔到成年雞,喂的都是糧食。

現在農村散養的土雞很受歡迎也好賣,為什麼養的人不多?

首先、散養的真土雞出欄時間長

在筆者家鄉,農家幾乎都養雞,真正的土雞,成年雞隻有3-4斤,但是數量不多,一般都是幾隻到十幾二十只不等,從雞仔到成年雞,最快出欄時間8個月以上,一般都在一年。

其次、散養雞喂的都是糧食,成本較大

出欄時間長,喂的都是糧食,雞仔喂精米,雞齡60天后喂碾碎的玉米粒、120天后開始加入穀粒、150天左右開始加入整顆玉米粒,適應幾天就全部改成玉米。剩飯也是餵雞的好東西。

再次、土雞是大補食材,農家飼養後都是自家用來改善生活

在農村,農家養的土雞一般數量都不多,且成本較大,餵養的都是自家吃,對於老人跟小孩,土雞蛋不說,雞湯也是大補食材,尤其是生小孩的婦女,坐月子幾乎都是土雞蛋跟老母雞燉湯,過去說沒什麼吃的,如今生活好了,雞鴨魚肉都不愁買不到,但是還是土雞在農村吃香;

最後、以賺錢為目的養土雞,幾乎是賠本買賣

如果說養真正的土雞用來賺錢,是行不通的,投入的時間成本、糧食成本、人力成本都是巨大的,數量多了根本養不起。就算是林下或荒地散養的所謂“土雞”,如果不用人工飼料催長,同樣很難賺到錢,但也有賺錢的,比如林下養雞跟農家樂有機結合或是周邊又這樣的資源優勢。

以上是毛哥對於散養土雞好賣卻少有人養的看法,自家也養得有十來只土雞,已經一年多了,現在天天撿土雞蛋。對於土雞,你怎麼看?


下壩毛哥


散養的土雞肉質和味道都比普通的雞要好吃,尤其過年的時候,誰家的親戚要是送給自己家一隻土雞,都當成寶貝,每當有重要客人的時候,就會拿土雞來招待,所以土雞是相當受歡迎的,但是為什麼養的人不多呢?


1、小養小鬧,沒有大規模養殖的條件。農民養土雞一般都是隻養幾隻,都是養在家裡下蛋,或逢年過節自己殺了吃的,每天餵養的是一點稻穀或玉米,或菜葉子,更多的時候是土雞自己跨出欄,跑出去溜達找吃的,有時候跑這家草垛吃點,有時候跑那家草垛吃點,或去找蟲子吃,基本都是放養模式,這才稱得上是土雞,土雞肉質鮮美也得益於此,每天都出去活動,肉當然長得好了,但是如果規模養殖土雞的話,這要散養出去一大片,活動地界沒找好,讓土雞在村裡亂竄,村委會估計要找你麻煩了。

2、成本回收的慢、效益不高。餵養土雞的飼料需要是純天然的,土雞自己也會去覓點食,也因此土雞長得比普通的雞慢,半年才能出欄,有的品種的土雞甚至要一年,而普通的雞很快就能出欄,有時候兩三個月就能收回一些成本了,如果要大規模養殖土雞,前期投入的比較多,像需要在田野、果園旁等搭建養雞棚,還需要圈出一部分地做土雞的活動空間,在農村,如果沒有足夠的老本來折騰,誰都是不願意去冒這個險來個大規模養殖的。

3、市場銷路問題。土雞賣的比普通雞貴,如果養殖土雞的農戶沒有高超的宣傳手段和銷售手段,一是得不到消費者的信任,二是打不開銷路,而土雞和普通雞光從外表上是分不出來的,市場上又很多以次充好的,有的消費者從不正當養殖戶手裡買過一次假的土雞之後,就會缺乏二次信任,對所有的土雞失去信心,真正的土雞就容易賣不出去,所以加上這些後期的風險,很多普通農戶就不會選擇規模養殖土雞了。

我是農人答農事,上面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您有不同的見解或建議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