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早申录取率居然比哈佛还低一倍,被它录取的都是什么学神?


MIT早申录取率居然比哈佛还低一倍,被它录取的都是什么学神?

“青少年创新与挑战计划”现正式更名为“ICP留学字典”。如同字典为学子答疑解惑,全面升级的我们也将致力于为国际教育路上的你提供最实用的干货


每年申请季最能吸引大家关注的大学除了哈佛、斯坦福可能就是MIT了,这座无数理工科生心中的圣殿!


12月14日MIT正式公布了早申结果,官网数据显示今年共有9291名学生申请了MIT,MIT Defer了6792名学生,拒绝了1622名学生,仅录取了687位,这一算录取率仅7.4%,比哈佛13.9%的录取率还低了近一倍,真不愧是钢铁侠的母校,牛!


MIT早申录取率居然比哈佛还低一倍,被它录取的都是什么学神?


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显示,MIT公开录取了11位中国学生,其中9位在海外读高中,中国大陆中学有2位学生获得了录取,两位学生都来自上外附中


制胜法宝=魔都+女生?


2020申请季早录


内地(2):


  • 上外附中 2(女生)


海外(9):


  • Princeto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4
  • Philips Andover Academy 1
  • Kingston High School 1
  • St. Paul's School 1
  • Hotchkiss School 1
  • The Hockaday School 1


2019申请季早录&常规申请


早申请阶段——


内地(1):


  • 上海美国学校浦东 1


海外(7):


  • Princeto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2
  • The Madeira School 1
  • The Hockaday School 1
  • The Webb Schools 1
  • Crean Lutheran High School 1


常规申请阶段——


内地(2):


  • WLSA复旦国际高中课程班 1(女生)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本部科技班 1(男生)


海外(3):


  • Oakton High School 1
  • Oregon boarding School 1
  • St. Paul's Episcopal School 1


通过分析今年和去年申请季的录取数据,我们可以很直观的发现MIT录取的中国本土中学学生均来自上海的中学,MIT对魔都这片土地真是爱的深沉~


并且MIT中国学生申请中,女生优势显得更为明显。今年已知的11位幸运er中,9位是女生(大陆两个都是女生),3位是男生。2019申请季录取(早申+常规)的7个中国学生,只有一个中国男生,其他6个都是女生。MIT这个理工直男......


女生占优,或许和美国高校一惯追求校园多样化和男女生比例平衡有关。MIT这样的理工大校,申请者男生占大部分,但是MIT仍然要保证最后入学的学生的男女比例尽量靠近1:1,所以女生的录取率总是会比男生高的,男生在申请类似MIT的理工科院校将面临更激烈竞争


那些被MIT青睐的人


不过,MIT录取的这些女生可不是“花瓶哦”,根据新闻报道,这些MIT录取中国女孩一个个的都是“学霸”,我们总结了从2010年开始录取MIT的中国本土学生的一些报道资料:


2010年深圳C同学

2010年被录取的深圳男孩C同学,他曾获书法大赛亚洲大奖,当年AIME美国数学竞赛复赛全球唯一满分。


2014年上海W同学

2014年被录取的上海女生W同学,自己的建筑学项目在“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银奖。


2018年美高C同学

2018年被录取的美高学生C同学(女生),她是数独方面的“最强大脑”,是中国数独队成员,在第11届世界数独锦标赛中荣获团体亚军。


2018年上海中学T同学

2018年获得MIT录取的上海中学T同学,从初二开始学习高中数学,初三时参加高中数学联赛并获得一等奖,后被上海中学录取。进入上中后,他于高一过关斩将,从数学联赛到冬令营(CMO)、国家集训队,最终参加IMO获得了金牌的好成绩,并获得了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标化成绩SAT1550+、托福116。


2019年WLSA女生

去年申请季录取的唯二大陆学生中,WLSA复旦附中国际高中课程班的女生在两次哈佛模拟联合国中国会议(HMUN China)中,都拿到了Verbal Commendation的奖项,也是普林斯顿青少年领袖峰会(PGYL)冬季峰会优秀学员。


2019年华二男生

去年申请季来自华二科技创新班的男生,凭借自身研究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中获得植物学组一等奖和学科最佳奖(Best of Category),一颗小行星还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在国内其他比赛中也斩获了无数奖项,包括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二等奖、国际体外生物学协会“杰出成就奖”、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社“科学潜质奖”等、上海市中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除此以外,这位同学在演讲辩论、公益活动、艺术造诣方面都有所建树。


2020年上外附中H同学

这位高一就已经基本学完了大一和大二的理论化学的女孩,在今年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简称 ISEF,这个比赛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小诺贝尔奖”的美誉)上,不仅摘得能源化学学科一等奖及学科最佳奖,同时获得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奖,因此受邀现场观摩2019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2020年上外附中W同学

在今年7月第36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名单,因总成绩全场排名女生第一获全场最佳女选手称号。同时也是2018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省级一等奖获得者。


*以上参考内容主要来自澎湃新闻、百度新闻、搜狐新闻、百度百家号等公开新闻网站和报道。


这些申请者的标化成绩虽然没有公开报道, 但是参见去年MIT官方公布的统计来看,基本也都是满分级别。

MIT早申录取率居然比哈佛还低一倍,被它录取的都是什么学神?


MIT官网的数据表明超过75%的被录取学生在SAT中有800分的数学成绩(满分800分)以及至少770分(满分800分)的阅读与写作成绩。ACT各科成绩也需要在35-36分左右(各科满分均为36分)。


而从我们总结的中国录取者的背景来看,想要申请MIT如果没有一些硬实力的奖项,仅凭情怀和超强文书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数学奥赛、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信息学奥赛都是MIT录取者简历中常见的内容。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MIT官方给出“择偶要求”,看看他说的录取学生标准你都达到了么?


MIT早申录取率居然比哈佛还低一倍,被它录取的都是什么学神?


MIT在招生办官网上列出了8项他们希望看到学生拥有的特质。


1、合作精神。自然不用多说,这是申请很多学校的必需项。


2、主动精神。也一样,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且会争取的人的。


3、平衡休息与工作的能力。这也很重要,MIT并不只是一个学习工作的地方,学生也需要休息娱乐的时间。MIT在申请材料中会询问高中生在休息时间做什么,并希望得到诚实的回答。


4、保持好奇心和兴奋感。MIT官网说“简而言之,你应该投入到真正对你有意义的事情上(我们对于具体是什么并不是特别挑剔)。探索!选择质量而不是数量 —— 你不需要做一百万件事来进入大学。把你的心放在你真正关心的一些东西上,这就足够了。”


5、和MIT的使命保持一致。MIT的使命即:用教育,研究和创新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6、承担风险。官网如此诠释这一点:“MIT欣赏那些不仅能成功而且也不怕失败的人。当他们遇到风险时,会学会快速恢复—— 因为风险不仅会带来失败,也会带来成功。MIT充满了最具创造力和成功的人 。他们知道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你不放弃,目标最终会实现。”


7、动手来实现创意。MIT拉丁文校训意思是“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Mind and Hand)”。换句话说,你不应该只是喜欢思考,你也应该喜欢这样做。


8、最后一项要求就是符合MIT社区的特质——“我们的社区由相互照顾和相互提升的人组成,互相鼓励彼此去工作并超越自己的潜力。我们希望接纳那些天生就能维持这个社区品质的人。”


*本文参考资料来自“顶思”、“搜狐网教育频道”、“百度新闻”等公开新闻报道和网站消息,对可能涉及隐私的姓名等部分已做了匿名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