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不会用筷子,要人喂”,妈妈提特殊要求,园方:退学吧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中宝”,尤其是现代父母育儿观念革新,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更胜往昔,很多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尝试。

但过分宠溺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导致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各类溺爱案例也在我们生活中“频频上演”……

“我家宝宝不会用筷子,要人喂”,妈妈提特殊要求,园方:退学吧

之前听朋友说起过一个很特别的“溺爱故事”,据她说,事情就发生在她们当地:

涵涵(化名)是一位4岁的小朋友,在这个年纪,一般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但是却因为涵涵妈妈之前和一家幼儿园的争吵,导致涵涵至今在家学习,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

当地县城里的合规的幼儿园就那么几家,在选择良久之后,妈妈给女儿选了一家口碑较好的幼儿园,在办理入学手续当天,妈妈带着涵涵去学校报到,本来一切都比较顺利,但是涵涵的妈妈却在临走前提了一个要求,直接导致了最终结局。

“我家宝宝不会用筷子,要人喂”,妈妈提特殊要求,园方:退学吧

因为涵涵不会用筷子和勺子,所以妈妈要求,在吃饭的时候幼儿园最好安排专人来喂,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照顾下涵涵,自己即便钱多出一些也没关系。

本以为学校方面的负责人会答应这个要求,却没想到很讨厌涵涵妈这种态度直接回怼:这么大的孩子连筷子都不会用,学校没那么多闲人,要么自己来喂,要么就退学吧。

这句话让涵涵的妈妈非常难堪,好像被刺激了一样,当下就和对方打了起来。

后来的结果不用想也能猜到,幼儿园拒绝了孩子的入学,而因为妈妈太“泼辣”,孩子自理能力太差,其他的幼儿园也不愿意接受涵涵入学,就这样一直被拖了下去……

“我家宝宝不会用筷子,要人喂”,妈妈提特殊要求,园方:退学吧

分析:

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既然已经送入幼儿园进行学习了,按理说是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如果连筷子、勺子都不会用,还需要专人喂饭,只能说明家长教育不到位,太过于宠溺孩子,没有去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独立生活。

也许家长的初衷是关心孩子,认为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不愿意学的事情可以不用做,或者是等大了再去,但是却没有想到反而害了孩子

幼年时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们一定不要一手包办代劳,否则对孩子的性格,身体健康以及习惯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会独自吃饭的“小事”,背后藏着哪些危害呢?

  • 孩子缺乏独立性:孩子没有自主吃饭的能力,就会降低对食物的兴趣和欲望,甚至会产生抗拒心理。
  • 损害肠胃健康:孩子不能够安安静静地坐在饭桌上吃饭,而是到处跑,家长追着去喂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影响肠胃吸收。
  • 影响身体协调性:吃饭的时候不管是用勺子也好,用筷子也好,都能够起到锻炼的目的,能够让自己的手指更加地灵活,因为吃饭需要口和手相互协调才能够完成。
  • 缺乏饱腹感和饥饿:自主吃饭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会饱,但是家长去喂养的话却不知道孩子到底是饿还是饱,所以吃饭的分量不好控制。
  • 注意力分散:不能自主吃饭的孩子,通常注意力并不在吃饭本身上,而是忙着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玩耍,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孩子做事注意力分散、三心两意。
  • 引发嘲笑导致自卑:当孩子步入群体生活后,独立性差的往往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这就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情绪。
“我家宝宝不会用筷子,要人喂”,妈妈提特殊要求,园方:退学吧

独立性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妈妈要有培养意识

1)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

要学会和孩子沟通,陪伴孩子成长,了解孩子在长大过程中的一些心理活动。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动手能力。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针对性地去提高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2)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做

很多家长过分地宠爱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不让孩子亲自动手,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这种包办代替的行为只会害了孩子。更多的时候,哪怕孩子不能独立完成这件事,家长也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去协同指导,万万不能“本末倒置”让自己做主角,孩子沦为配角。

“我家宝宝不会用筷子,要人喂”,妈妈提特殊要求,园方:退学吧

正如英国赫·斯宾塞有一句名言“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父母爱之深则谋之远”,作为父母不能因为爱孩子而不顾孩子的将来,反而沦为“害”了孩子。做一个理智的家长,要懂得创造条件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在带孩子问题上,你是否也觉得困难重重?是否觉得烦恼的事情一大堆?欢迎各位留言分享!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