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自学中医,有哪些书籍可以快速入门?

用户107861885426


为便于学习中医,是否在医书中根据年代的古书。量器定下。如李可老师的书后边就有。便于后学者。这可把一些烂鱼冲数的医书清理一下。不是明医的书,乱鱼冲数无法叫后学者先则。


一年之计在于春888


首先是三本书:一药性歌括40O味。二,汤头歌决白话解,三是频湖脉学白话解。这三本书应该是读会背。孙真人说: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其医也。多看看周易与中医。参考些针炙书撑握经络循行图。(我是一个苦命人,由于弟兄多闲难大,小学三年级没有读完,家父提出来让我停学。我在学校里是优秀学生,少先队员中队长,不甘心停学,总是偷偷地往学校跑。时间久了,家父气急败坏,记得是62年割麦时间,家父硬是把我打死了。半夜三更是我大娘偷偷看看我没有死,解开捆着我的草捆,给我些一角一角的破钱偷偷把我放跑了,一直是一在讨饭度日。后来有位卖自挖草药老年人收留我,一边挖药一边卖,啊!插一笔:这老年人就认我为干儿子,后来又要我称呼师父。就是他老家给我买了以上三本书,又买了字典,就这样我学会了中医。68年又应征入伍,业余时间就读这从家带着的三本书,连党支部命令我任卫生员,7O年又保送我读湖北中医学院学习。很吃力呀……)在湖北中医学院学习期间,老师父又送给我四句话:病理药理真精通,掌握病情断病症,根据形态声色脉,成方验方灵活用。这四句话,我一直是我装进肚子里的法宝,老师父在给我写信时候再三嘱咐,要把周易神书也认真的学习,当时买不到这类的书,老师父又从老家给我找来几本草版本中医周易断病说,就这样成就了我的一生。所以说,只要认真,努力,刻苦,定能学好中医。


用户3570561273801


若不习文,如今可能是一仙风道骨的著名中医了。玩笑一把,莫喷!!


老渔破船


想学中医,还要快速入门,我不是中医,但喜欢看中医理论,我觉得很多中医说的都有道理,但是都没有说的很透彻,直到看到倪海厦的视频,觉得他讲的风趣,而且非常直接,学中医还是多看看他的书籍和视频。

关于用药多少,倪海厦说过,他开的方子有的药店不敢卖药!好,来个附子150克,就把药店卖药的吓死了,这么多附子你要杀人吗?不卖!

药店卖药的,见惯了附子15克,一下子见到150克,害怕也是正常的。

我曾经因为腰椎病,得到一个方子,买遍了药店还差两味药,结果都没有,我来到王江泾镇的张心一药店,结果遇到药店老板,我说买两味药,他非要看处方,没有处方不卖,最后也没有买成,就缺两味药算了,也照样用了,腰也好了很长时间。

倪海厦说这些药店不能说他坏,只能说他不是真的懂中医,他说治病用药药量不够治起来就是给病挠挠痒,治不好还说是你医术不行,其实是药量不够造成的。


乙丙丁6


我就是自学的中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考试获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医师证。想自学中医,首先得了解中医的内容。中医分为三部分:第一,中医基础理论,二,中药方剂,三,临床各科。初学者必三部分同时进行,最适合初学者应该有一本《中医学》,里面有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还要有一本《常用中药学》。一本《方剂学》,里面有歌诀便于记忆。有这样的三本书,能够掌握,进行有机的结合,那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医了。要想在进一步成为神医,必须勤学,众览各家学说。如《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个非常重要。再就金元四大家的著作,有李东垣的《脾胃论》,张从正的攻病学说,(即汗,下,吐)。刘河间的寒凉派,朱丹溪的滋阴派。清代温病学家叶桂的《温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辩》,王青任的《医林改错》等等。对于脉学,初学者最好不要把它当作主要课程来攻读,因在临床上通过望,闻,问三诊对疾病已了解大概,切脉就显得次要了。你可以在学医的道路上通过切脉会逐渐掌握其奥妙,到那时以脉推病,通过三个手指切诊,就能分析阐述病人的疾病,那就是神医了! 关注我,可以得到更多的辅导。


为人排忧解难


本人谈点自己的经验,我从2010年开始给别人把脉,首先说明一下,本人专业铁道通信信号。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浮沉表里,但那会经常给正常人和病人摸脉,为什么确定是病人,因为他们都去医院检查过得出的结论,摸他们的脉象和正常人的区别。随着摸的人随着越来越多,能摸出的病情越来越多,而且不用病人说病情,把脉后,我说病人都会出现什么症状,基本十拿久稳,最后在问病人病情,分析病情基本正确。有好多人让我给开业,但本人作为负责任的态度,坚决不给别人开药,,因为无证。出了医疗事故担当不起。


稳稳的幸福


回答过一次、如果是铁了心想学中医、必须要下苦功、死记硬背、开始时别问治什么病、怎么治、、象儿童背唐诗一样、第一本书应首选汪昂的汤头歌诀、里面分十九种剂型、各选有代表性的背、不懂的选用法不同的背、约一百六十方、、在背时注意不要串、汪昂的歌诀有病名、有治法、有变通、、难一时、受益一生、、然后是药性赋、脉诀、舌诊、药性赋选珍珠囊、脉诀选濒湖脉学、可背七言诀、也可背四言诀、舌诊选吴坤安的、还有十八反、十九畏、孕妇禁忌、各引经药、十问歌、小儿诊法、这些都是基础的基础、必须背熟、、然后才是基础理论、基础理论里有内经、内经里必须背熟病机十九条、汤头歌诀里有伤寒论、、基础打牢了可以以管窥面、知一而反三、以不变而应万变、、话都说了、只看你奈不奈得了十个六月、九个冬了、、另外有一条要注意、学基础理论时、中医的理论只是符号、不要与西医的脏腑去串、更不能划等号、如果非要往西医那里去拉、只会越拉越迷糊、、按中医的理论去理解、去分析会越学越明了、


老树新枝17


如果是自学治病救人的话,而不是拿证行医开业的话,两条路径都可以。

第一条路径:

1、学习《中医基础》,包括精气论,阴阳论,五行论,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体质理论,病因,病机等,参考第五版教程。

2、学习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和金匮,重点推荐倪海厦的教程和录音。

3、本草方面请看《本草备要》,千万别看李时珍的书。

4、消化倪海厦的书以后,参考其他经方家的教程,重点推荐胡希恕和刘渡舟。

5、之后要真正学习中医的基础《黄帝内经》了。

6、医易不分,当你真正溯源中医的时候,必须学习易经和道教文化,如道德经之类的。

第二条路径,只学黄元御的书:

1、四圣心源

2、长沙药解

3、伤寒悬解

4、金匮悬解

……黄元御的十一本书,当然学习《四圣心源》的时候,也可以参阅《圆运动的古中医》。

祝你自学成才,要知道,黄元御是30岁以后开始学医的。


经方民医


我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多年,看到问题,也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中医确实可以自学成才,但过程十分艰难。要想学好中医,一定要有吃苦的准备。学习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

1.理论学习

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然后再学《中医诊断学》,最后才是中医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循序渐进,没有捷径。

推荐:

(1)使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各种中医讲课视频

2.实践学习

古人有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说的是‘‘实践在中医学习中十分重要’’ ,但由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自学者没有医师资格证是不能为病人诊疗疾病的,那是违法行为。

我的建议是:

(1)自学者可以找生病的亲朋好友模拟做診查、开处方,然后带病人去医院診查,对比学习。虽然费事,但成功可能性较大。

(2)观看中医学诊疗视频。

二、医学是‘‘人命关天’’的科学,不能轻易‘‘试错’’,因此我不建议自学。如果仅仅只是爱好,我建议读一点养生书籍,提高一下自己和家人的养生水平就可以了。如果确有实爱好中医,励志为中医做点事,那我建议去中医院校读书或拜师系统学习。

三、提醒一下:没有《医师资格证》、《执业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是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关处罚,建议自学者不要违法。




现代的一些书,比如《名老中医之路》也强烈推荐给大家作为入门书看,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和领域学习方法。现代的大学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都是不错的入门书。

至于一些网红中医书籍,比如《思考中医》和火神派的书,强烈不推荐作为入门书。这些书不具备入门书的特质,而且行文过于偏激,甚至有些东西有些牵强附会,会把没有分辨能力的学生带入歧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