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紡織商圈分批有序復市

<table> 中大紡織商圈分批有序復市

在面料市場,中大紡織商圈大概佔據全國六成交易。圖為廣州輕紡交易園一商戶積極開門營業。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攝

/<table>

中大紡織商圈(即中大布匹市場)正分批有序復市,引人注目。一方面,中國紡織業界中素有“北柯橋南中大”的說法,中大紡織商圈復市影響著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另一方面,中大紡織商圈擁有59個專業市場、近2.3萬家商戶、集聚來穗人員約15萬人,如何兼顧疫情防控同樣備受關注。

“成熟一個復市一個。”中大國際創新谷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律說。3月9日,廣州輕紡交易園復市營業,成為中大紡織商圈首個迎來複市的市場。3月10日,廣州國際輕紡城、珠江國際紡織城等4個市場正式開市營業。3月11日,又有10個市場開市。分批覆市的過程中,各市場實施半封閉式管理,對疫情的防控依舊嚴格。

3月,也是紡織服裝產業的傳統旺季,等來複市的商家清理消毒、理貨上新,忙著復工復產。疫情帶來了衝擊,但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新契機,疫情期間銷售模式的轉變等倒逼著中大紡織商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或為其邁向時尚中心帶來新機會。

南方日報記者 傅鵬

嚴守小門

掃碼測溫、錯峰入園成“標配”

打開大門,嚴守小門。隨著中大紡織商圈分批有序復市,入園掃碼、測溫成為已復市市場的“標配”。

“需要‘穗康健康碼’‘交易園通行證’、手機漫遊地信息查詢都符合標準且體溫正常才可入園。”廣州輕紡交易園總經理楊志雄說,目前原則上只允許園區從業人員和採購商入園,閒雜人等謝絕入園。

在廣州國際輕紡城,其開放了西北角及紡城北路兩大出入口,所有人員進入都需要經過排隊區、登記區和測溫區有序入場。在登記區,入場人員需要符合“穗康健康碼”“中大商圈通行碼”的標準方可進入。測溫區則安裝了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人員進出可實時監測體溫。

“黑科技”也運用在健康監測措施中。“中大商圈通行碼”是與阿里巴巴合作的產品,員工如實填寫所需信息後,可生成對應的健康紅/綠碼,持綠碼可通行中大商圈所有關卡,實現對人員的數字化管理。

為避免人員集聚,錯峰入園也成為已復市市場的基本措施。《中大紡織商圈復市工作指引大全》建議每天9:00-9:30管理人員進場完畢;9:00-10:00商戶進場完畢;採購商和其他從業人員在10:00後才可進場。如在廣州國際輕紡城,其根據商鋪所在樓層,從8:45到10:30分為三個時間段讓人員錯峰入場。

中大國際創新谷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律表示,各市場復市前須經區科工商信局、衛生防疫部門、區公安分局、中大管委會現場檢查審核通過並報上級批准之後方可復市,分批有序推進。

廣州輕紡交易園是中大紡織商圈首個開市營業的市場,對此,楊志雄解釋說,該園區的商戶主要以訂貨制和研發製為主,主要面向高端客戶群,所以採購商也以熟客為主。園區總體面積約30萬平方米,有2000多個商戶,從業人員約8000人,正常情況下加上採購商也就約1萬人,所以符合人均面積≥20平方米的要求。

“2月10日廣州交易所集團的工作人員就已經恢復工作了,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此外我們也學習了其他城市已復市市場的經驗。”楊志雄說。

復市之後也會在嚴格監管下。“復市後,防疫不到位的市場一律閉市整改,影響防疫的市場一律閉市整改,有違規操作的市場一律堅決打擊。”李律說。

搶抓旺季

“復工復產是首要任務”

“很興奮,終於可以復工了。”許小玲成為廣州國際輕紡城復市後第一位進場的商戶,收到復市通知後,她第一時間就轉發給等待已久的客戶們。

不少商戶都在等待復市。“往年年初八就會開工,我們都一直在等待復工。此前,我們也在為復工做準備,每天做好員工身體狀況報備,保證員工日常口罩供應,甚至佩戴防護眼鏡等防護裝備。”千品盛邦店店主鍾勇說,他們的客戶主要在珠三角,清理消毒、理貨上新後就忙著和客戶洽談合作。

3月是傳統旺季,不少商戶們都鉚足了勁。作為中大紡織商圈的龍頭市場,3月10日廣州國際輕紡城復市首日,輕紡城商戶開鋪率達89%,入場總人數1萬餘人。

“當前復工復產是首要任務,而儘快恢復消費者信心,繼而拉動消費、繁榮市場更是重中之重。”廣州國際輕紡城董事長鄭凱表示,廣州國際輕紡城作為華南地區乃至中國服裝生產企業面、輔料最重要的採購供應地之一,復市重啟對中大紡織商圈乃至全國服裝行業的復甦,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鄭凱介紹,廣州國際輕紡城正在策劃準備一系列品牌活動,如2020春夏面輔料採購節,為商戶打造更多展示和貿促的舞臺。讓商戶們鉚足的勁快速釋放出來,推動中大紡織產業商圈重新煥發時尚光彩。

在廣州輕紡交易園,古凡紡織開業首日就收到了來自珠三角地區的新訂單,該店經理陳明強表示,過去這段時間訂單同比下降了30%—40%,但通過網絡訂貨依舊保持了銷售,他也在積極制定方案,希望搶抓3月旺季,儘量不影響全年的營收。

楊志雄表示,廣州輕紡交易園復市首日也迎來超四成商戶營業,因園區轉型升級較早,此次受到的波及相對較小,該園區主要以面料的設計、研發、展示為主,未來將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開創更多的時尚品牌。

在他看來,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廣東佔了三成左右,尤其是春夏女裝和男褲,廣東的影響很大。中大紡織商圈大概佔據全國六成交易,面料是服裝產業鏈的上游,所以整個產業鏈的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當務之急是抓旺季、釋放產能。”楊志雄說。

倒逼轉型

危機“是契機,也是商機”

疫情影響下,不少商鋪轉向新模式。“我們通過阿里巴巴、微信朋友圈、小程序等電商平臺進行營銷,客戶通過網絡就可以瞭解到我們產品的最新動態。”健閏達紡織店長程玉燕表示,疫情期間他們主要通過線上模式維持經營。

“這是契機,也是商機。”廣州長江(中國)輕紡城總經理孫秀書則看到了危機帶來的新可能,在他看來,此次疫情顯示出傳統專業市場面臨的問題,將他們升級為“長江國際紡織時尚中心”的計劃加快提上了日程。

對於中大紡織商圈轉型升級的討論由來已久。一個方向是走向創新。去年中大國際創新谷啟動,其目標是打造成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知識轉化樞紐。一個方向是邁向時尚中心。海珠區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報告提出,利用中大紡織商圈的產業基礎,對接國內外時尚創意資源優勢,重構提升產業鏈體系,打造國際時尚中心。

對於轉型升級,中大紡織商圈主要龍頭市場也都紛紛拿出了方案:廣州國際輕紡城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時尚產業超級IP”,廣州輕紡交易園提出打造“紡織服裝產業創新港”,長江服裝輔料廣場將更名為“輔料時尚匯”、打造成為輔料設計創意空間,珠江國際紡織城積極發展“網紅”經濟、提出時尚珠江定位……此次疫情或將倒逼轉型步伐的加快。

“百布平臺是用O2O模式改造線下紡織行業交易模式。”百布聯合創始人李亞平發現,疫情期間其平臺的市場佔比有了大幅度提升,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該平臺上的交易額變化不大,但在行業交易量整體下滑的趨勢下“不降就是升”。該公司在中大紡織商圈深耕了6年多,有五到六成的商戶使用了該平臺,疫情期間也幫助商戶解決了在生產、資金、庫存、物流方面遇到的問題,實現了無接觸交易、產能利用率提升。

“我們希望幫助中大紡織商圈打造成為一個數字化的商圈。”阿里巴巴戰略發展部華南區總經理劉楠表達了進一步的合作意願。

目前,中大紡織商圈轉型升級初見端倪。如廣州輕紡交易園完成了園區倉儲物流要地的疏解清退工作,自建了國際時尚發佈中心;珠江國際紡織城將約8萬平方米倉儲業態全部淘汰,現已引進約100家服裝設計總部企業入駐。目前商圈內共約600個設計公司和工作室,有超3000名設計師。中大紡織商圈正邁向國際時尚中心,也將助力廣州打造時尚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