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方遊記

天 上 西 藏 大 美 於 行

(8)苯日神山風光

2018-08-10

清晨,我早早起來,走出賓館,一陣清涼撲面而來,地上溼漉漉的,昨夜林芝下了一場雨。街上還沒有一個人。我甩臂踢腿鍛鍊一會兒,漫步到林芝街頭,街道不遠處,團團潔白的雲朵在道路上徘徊,一直和人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遠處山腳下被白雲纏繞,群山彷彿被白雲托起在空中飄浮,仙境莫非就是這樣的?

如夢如幻的景象 ,使我不由要探究林芝的歷史,林芝,古稱工布, 藏語的意思就是“太陽的寶座”。 有“西藏的江南”美譽。林芝 市政府所在地八一鎮,原名“拉日嘎”,二十世紀50年代解放軍到此地之前,這裡是一片亂石灘,解放軍到此地之後,開始建設,因此叫八一鎮。

九時,在仙境中,我們開始今天的林芝之行。商務別克駛過八一大橋,尼洋河相伴而行。駛過村莊的林蔭道,藏香豬總是不遵守交通規則強行過馬路,小王開玩笑說:弄個藏香豬回去吃肉。過一個村口賣票口,小王說前邊就到了苯日神山。

苯日神山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教的神山之一,我們熟知的轉山、轉水、磕長頭、經幡、跳鍋莊舞等最早都是起源於苯教的象雄文化。該山是苯教教徒們所崇拜的重要神山之一,教徒們把自己今世的幸福、來世的解脫等所有希望都寄託給苯日神山,為了消除罪障以及各種疾病,他們年年按時繞轉該山。藏族所有史記中都公認,苯日神山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是由敦巴辛饒佛親自加持的神山。因為此山是被幸饒彌沃如來佛祖加持過的大神山,所以至今仍然被加以重視和崇拜。繞轉苯日神山也是全世界眾多信眾心中的理想。

在佛教文化傳入西藏之前,雪域大地早就傳播著一種獨具地域特色的原始宗教文化——苯教。我們所說的藏傳佛教密宗,是公元11世紀左右傳入西藏後充分吸收、借鑑了苯教眾多儀軌、儀式而形成的,由此可見,苯教作為西藏最原始的宗教文化影響之深遠。

苯教,最早的發源地為古象雄王國,別名:本教、本波教,也稱之為古象雄佛法,是辛饒彌沃如來佛祖所傳的教法。修行苯教者,追求的是圓滿,成就虹的化身。苯日神山,就是辛饒彌沃的化身。

苯教,因以“十”雍宗圖符為教徽,亦稱雍宗苯教,俗稱黑教,相傳約於公元前五世紀由古象雄王子辛饒·米沃且創建,是植根於蕃域高原原始公社時期的一種“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有的亦稱之為原始苯教。它起源於原始初民對於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的變化和存在有著不可思議的神秘感,對於天災、瘟疫、風雨、雷電等等現象不可理解,於是對自然萬物產生了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漸衍化成為宗教。

苯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在早期居於絕對優勢地位,擁有參政議政之權,其勢力甚大、信徒甚眾。在吐蕃軍隊出征的時候,也往往會有苯教巫師隨軍,通過巫術來提高吐蕃軍隊的士氣。

苯日神山之所以吸引人,因為它擁有太多的傳說。其中一個廣為流傳的是:蓮花生大師進藏時,曾與工布地區的苯教首領阿窮傑博比試法力。蓮花生大師在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調集狂風,企圖把沿江的村莊和樹木全部掃光,阿窮傑博在情急之下用巨石壓住這些樹木,因此直到如今這一帶的樹木樹梢都是歪的,當地人認為這就是當年鬥法所致。接著,兩人又在苯日山山腳的古魯(意為蓮花生)村繼續鬥法,蓮花生想要摧毀苯日神山,還想移山堵住尼洋河,但是都沒有成功,所以,工布地區的苯教得以保存。關於這座山,當地還有另一個傳說。相傳這座山是苯教祖師頓巴辛饒的修行地,而工布地區是魔鬼恰巴拉讓的地盤,他殘殺生靈,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頓巴辛饒看到此情此景大發慈悲,前去降魔、傳道。魔鬼變成種種障礙想阻撓他前進,但都被他克服了。當他來到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的匯合處時,恰巴變成了一座黑山,企圖擋住他的去路。頓巴辛饒立即變成了一座更高大的山,並飛起一腳,把黑山踢了個底朝天。從此,人們把黑山稱為“吉日”,意為“翻山”。

在西藏轉神山,一般都是順時針,但是在苯日神山進行轉山的時候,不管是苯教徒還是藏傳佛教徒,都必須入鄉隨俗,遵照苯教的規定按逆時針方向轉山,如果有誰違背了這一原則,就會招來災難。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有三位噶舉派僧人來到苯日山,並決定按藏傳佛教教規順時針轉山,可最終只有一人倖存了下來。這個人來到更桑古嘎時,就用手指在石頭上刻下了苯教的“八字真言”,並皈依了苯教。

在藏區,凡山皆有神,每一座神山都有不同的故事。

在西藏,有“羊年轉湖,馬年轉山”的說法,所以每逢藏曆馬年的八月份,信徒會在這裡舉行“馬年大轉經”。同時,由於在藏民心中,大家認為山與水都是有生命的,有屬相的,苯日神山據說是屬猴的。所以,每到猴年,也有許多信徒千里迢迢趕到這裡叩長頭,轉神山,苯日神山轉山一週約有70裡的路程,步行需一天一夜。

路上,連續有一群一群徒步的人,小王說這都是去轉山的。

我們駛過一段風光秀麗的河川,小王把車停在苯日神山山腳下的公路邊,公路右側是尼洋河與雅魯藏布江的交匯處:雅尼國家溼地公園。

郝文方遊記


雅魯藏布江像一位強壯威武的藏家漢子,尼洋河宛如一位溫柔美麗的女子。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在此相遇,便幻化出了一幅壯闊而秀美的畫卷!尼洋河沿河兩岸風光旖旎,景色迷人,貌似江南,卻勝過江南。我們下到觀景臺,居高臨下,放眼望去,清清的河水靜靜的流淌,河流枝杈縱橫,曲線蜿蜒;一排排整齊的樹木,展示著翠綠的新姿,遠遠望去線條柔美。流水與柳林不斷交匯,勾勒出變幻無窮的弧線,千般嫋娜,萬般旖旎。對岸的群山,頭頂著朵朵白雲,腰纏著縷縷浮雲,和尼洋河相依相偎,顯得嫵媚動人。

離開秀麗的雅尼溼地,很快就到了 雅魯藏布江溼地。一眼望去,寬闊的河面,一片渾黃,如果不是在西藏,會以為走到了黃河岸邊。觀光臺小廣場,一溜藏民(?)的商鋪,商品大都是藏地特產。一群廣東的遊客購買特產,其中一個遊客購買藏地三七,他的同伴和商家討價還價,說他是教師沒有錢,要便宜些哦。藏地三七塊頭兒小,打成粉後藥味兒特別大。妻子乘機幫忙討價,和廣東的同行分別買了幾斤三七。廣東的同行走後,老闆娘還贈送了我們幾塊藏地藥材。商鋪外,一個藏民拉著排子車賣李子,車在一邊,藏民蹲在地上,只是看著過往的遊客,也不吆喝。妻子問多少錢一斤,他說十五塊,問能便宜嗎,他只是笑不回答,這時過來一個廣東的女遊客,說李子很好吃的,可以嘗一嘗。我和妻子嘗一個,確實好吃。廣東的女遊客說買吧,十三塊錢。賣李子的藏民就按十三塊錢賣給我們幾斤。藏族兄弟多麼憨厚啊!

郝文方遊記


我們的車繼續前行,進入米林縣丹娘鄉境內,在丹娘佛掌沙丘景區,妻子和女兒看到和雅尼溼地風景相仿,便在商攤前留戀,我和兒子到觀景臺欣賞風景。

觀景臺建在雅魯藏布江河灘上,河灘上細流縱橫,繁木叢生。站在觀景臺上,遠遠望去,雅魯藏布江對岸,一亙米黃色的沙丘,沙丘背後倚靠著蔥蘢蒼翠的青山。這裡有一個傳說,離奇而動人:佛掌沙丘下面原來是一個村子,名叫拉崗村,村裡有一打獵能手名叫德多。一次出門打獵時發現一個怪物追趕一女子,遂救下女子,女子原是龍女,為謝救命之恩,龍女贈給德多一面能預見未來的神鏡——但必須保守秘密,否則將會變成一隻烏龜石。龍王有一天忽然要以沙丘掩埋拉崗村,德多從鏡中看到這樣的景象,遂告知鄉親,在村中人離開村莊後,夜半時分,村莊果然被風沙掩埋,而德多也化而為石。拉崗村村民在沙丘附近重新安家後,將新地方命名為桑巴村,意為“秘密村”之意,以紀念德多說出了那個秘密——而失去德多的村裡人以後再也不提起那夜發生的事情。

郝文方遊記


問題來了:

為什麼叫佛掌沙丘?

因為遠看,沙丘和它在江水中的倒映極像一雙合十的手掌,因此得名。

為什麼在林芝這個溫潤的腹地,會有沙丘?

佛掌沙丘屬風力沉積的荒漠地貌:該沙丘位於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強風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間勁風如颶,該沙丘前後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頭的河沙,經年復一年地吹送搬運並堆積,揚起的沙子層層疊疊、堆積而成小山狀,日積月累便構成了波濤起伏的沙海。

駛離佛掌沙丘,我們在峽谷蛇形山道奔赴下一個景區: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