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債務壓頂!如意科技評級再遭下調 邱亞夫中國版LVMH計劃擱淺

“中國版LVMH”漸行漸遠。

文|縱橫陸家嘴鮑比

三年前,來自孔孟之鄉濟寧的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如意科技),在與同樣佈局奢侈品版圖的復星國際(0656.HK)脫穎而出,斥資13億歐元收購了知名私募KKR旗下的法國時尚集團SMCP(SMCP.PA)。

這宗當時中國時尚界最大的併購案,不僅令如意科技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奢侈品集團,也讓業績平庸的如意科技擁有了“現金奶牛”。何時才能成為中國版LVMH?這在當時如意科技的實控人,現年62歲的濟寧富豪邱亞夫心裡,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

300億債務壓頂!如意科技評級再遭下調 邱亞夫中國版LVMH計劃擱淺

此後的三年間,如意科技又先後將英國風衣品牌Aquascutum、中國香港男裝集團利邦(0891.HK)、瑞士奢侈品牌Bally,以及擁有全球知名的萊卡“LYCRA”品牌英威達收入囊中。

若算上2016年之前收購的日本時尚品牌集團Renown(3606.T)合在英國、澳大利亞佈局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上游版圖,如意科技海外併購累計投入超過300億元。

事實上,如意科技佈局之複雜涉獵之廣已超出很多市場人士想象。其非上市體系除打通了服裝紡織全產業鏈外,該集團還涉足地產、金控(小額貸款、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以及能源等多元化領域佈局。

與此同時,該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也擴充至四家,分別是如意集團(002193.SZ)、利邦、Renown和SMCP,橫跨內地、香港、日和法的四個資本市場,在中國時尚界一時風光無兩。


01中國版LVMH提前謝幕

然而,版圖的擴充並未帶來業績的實質性增長。數據顯示,如意科技2018年營收淨利雙雙下滑,降幅分分別為4.07%和17.91%。儘管2019年業績前三季度業績增速有所改善,但營收和淨利也僅分別增長11.45%和2.82%。

300億債務壓頂!如意科技評級再遭下調 邱亞夫中國版LVMH計劃擱淺

圖:如意科技部分財務數據


在併購清單中選出第二家“現金奶牛”方能解燃眉之急,但寄予厚望的BALLY併購事宜仍未有實質性進展。

據悉,有外媒報道稱,如意科技未能按時向Bally母公司JAB控股支付6億美元的收購費用,而交易雙方達成協議的時間是2018年2月。若消息屬實,這將是如意科技違約以色列男裝製造商Bagir後的第二宗未能按時完成收購的項目。

2017年11月,如意科技承諾以1650萬美元現金收購以色列男裝製造商Bagir的54%股權,並在2018年年底完成交易,但至今該交易仍未能準時完成收購,且未能兌付剩餘的100萬美元款項。

更麻煩的是,如意集團、利邦、Renown和SMCP四家可以為如意科技輸血的融資“利器”均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其中,如意集團、Renown和SMCP相繼遭遇業績估值“雙殺”,而Renown和SMCP目前的市值均處於歷史低點,SMCP3.67億歐元的最新市值更是不及如意科技收購價格的三成。

300億債務壓頂!如意科技評級再遭下調 邱亞夫中國版LVMH計劃擱淺

圖:SMCP門店關閉


利邦儘管去年實現扭虧,但股價卻長期低迷,且目前已淪為仙股。而其最新5.9億港元的市值僅為兩年前如意科技22億港元收購總價的26.82%。

300億債務壓頂!如意科技評級再遭下調 邱亞夫中國版LVMH計劃擱淺

圖:利邦被收購以來股價走勢圖

毫不誇張地說,如意科技的時尚版圖整體估值面臨著全線潰敗的境況。這也將意味著,中國版LVMH的帷幕還未等正式拉開,就已經提前進入了謝幕環節。


02再融資能力受限遭遇評級下調

隨著盈利能力未見明顯改善,如意科技激進併購的後遺症已愈演愈烈——旗下上市公司股價接連受挫、債務風險加劇、股權凍結導致再融資能力受限、訴訟纏身多次成為被執行人等隱患開始暴露。這也引起了評級機構的重點關注。

2020年3月11日,大公國際發佈評級報告,將如意科技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A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17如意科技MTN001”、“18如意01”及“19如意 科技MTN001”信用等級均調整為AA-, “15如意債”信用等級維持 AA+,同時將如意科技及其上述相關債項移出信用觀察名單。

300億債務壓頂!如意科技評級再遭下調 邱亞夫中國版LVMH計劃擱淺

圖:大公評級報告

大公國際認為,如意科技面臨的法律風險和財務風險上升,短期償債壓力很大,且再融資能力受限和債務償還能力下降等情況。

根據如意集團此前的公告可知,截至2019年9月末,如意科技直接持有如意集團的全部股權已處於質押狀態,以及凍結及輪候凍結狀態,並存在失去對子公司控制權的風險。

償債指標方面,截至2019年6月末,如意科技總有息債務為317.75億元,其中短期有息債務為149.84億元,佔總有息債務的47.16%,而其手頭現金不足90億元,面臨著短期償債壓力。

縱橫陸家嘴注意到,陷入債務困境的如意科技從去年開始就已頻繁遭遇標普、穆迪、大公國際等評級機構下調信用評級。原因則集中在“再融資風險加劇”、“債務兌付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資本結構複雜且不可持續”等風險因素上。

在國內外機構紛紛看空如意科技未來之時,如意科技曾於去年10月迎來新任二股東濟寧城投,後者以35億元收購了前任二股東銀川金控手中26%的如意科技股權,作為如意科技此前海外併購的重要合作伙伴,銀川金控實現良性退出。

濟寧城投還為如意科技一筆近20億元的債券提供了擔保,並暫時助如意科技解決了部分債務危機。濟寧城投也因此一度被外界認定是解決如意科技債務危機的“白武士”。

然而,好景不長。據《華夏時報》報道,濟寧城投於1月7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財產保全,請求凍結如意科技持有的美國萊卡集團境內收購主體濟寧高新44.21%的股權(價值13億元),或查封其相應價值的財產。

據瞭解,在萊卡集團於去年年初多次傳出赴美上市的傳言後,如意科技曾於去年六月高調宣佈萊卡集團計劃在科創板上市。價值26億美元的萊卡集團若能成功上市,也被外界看做是如意科技的“翻身之作”。

這也意味著,上述訴訟若繼續升級,如意科技或將失去手中最後一張“王牌”的實控權。

要知道,SMCP被如意科技收購後不滿一年便於2017年10月20日成功登陸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但在上市當日,如意科技與保留少量股權的KKR、SMCP創始人及高管團隊卻迫不及待的進行減持套現。其中,如意科技錄得2.61億歐元收益。

不過,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王國—LVMH(路威·酩軒集團,MC.PA)的“國王”伯納德·阿諾特曾說過,“沒有不好的品牌,只有不合格的品牌經理。品牌的管理和運營才是奢侈品王國的長久生存之道。”

或許,邱亞夫在打造“中國版LVMH”之初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