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职称,需要一大把硬件,如什么县级市级表彰、在名师工作室上过课,这科学吗?

feilaidemengzhi鸽


很不好!这种现象对教育工作者的导向只有副作用!

作为教师,就是专职教育,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好下一代,教育出优秀的学生,才是教师正儿八经的劳动!如同农民种地,只关心农田里庄稼的长势好坏,期盼丰收时,能收获更多的粮食一样。


穷不穷眼览四方


科不科学,咱一般老师说了也不算呀。

当过老师的都明白,这些荣誉是最不具价值的东西,可职称的评委们看中的恰恰是这些东西。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县级表彰,名师工作室本身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荣誉。

比如我们县一年的教师节表彰,最高荣誉就是县级表彰。所以评委也会认为这些荣誉一定是给了每个学校最优秀的教师。

但学校的评定很多时候真没那么公平。

遇到好校长可能还行,如果遇到一些品行不端的校长,这些荣誉可能都给了自己的亲信和亲属,或者不上课的老师的证书比班主任还多,这些情况在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证书又能说明什么?

第二:评委不想 深入下边调查,不看荣誉看啥。

现在评职称为什么要那么多的材料和各种荣誉证书呢?很简单,就是让你证明你是谁。

评委们不想深入一线调查落实。那怎么证明你的身份呢?就是你提供的材料。

各种教案就是你要证明,你是一名一线教师;

各种荣誉就是要你证明,你确实很优秀。

但问题是,这些都是可以作假的呀!

不上课的老师,也可以自己打印教案呀;不上课的老师,荣誉证书怎么可能就一定没有。

可评委不管,就看材料和证书。

第三:评委也可以一手遮天,也不全是那么公平。

职称评委的标准就是最正确的吗?评委就不可能腐败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这里几乎每个老师评职称都得花钱,花多少按自己的门路了。

不花钱想顺利过关真的很难很难。因为职称也有过关率,就算大家都很优秀,也要让一部分过不了的。

就是这么残酷无情。

只要是人为操作的东西,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

各种荣誉证书就是如此,但目前的职称看中的恰恰就是这个。这也是大多数人一直极力反对职称的一个重要原因。

取消职称吧,别折磨教师了,也别祸害教育了。

大家说呢?


人生如梦LLH


目前,广大一线教师提升教师职称无路可走,正是因为职称评审和各种名目众多的奖励证书有关,例如县级、市级表彰、优质课等级证书等,而这些证书的获取渠道并不能被广大一线教师广泛、公平参与,这实则造成广大一线教师无法公平参与获取各种证书的竞争,也就失去了提升教师职称的机会,因此,将各种名目的证书同职称评定相挂钩,既不公平也不科学,早就该废除。

教师职称制度于1986年建立,33年来,职称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吃大锅饭”、鼓励大多数教师参与教学方法及课堂实效上的公平竞争,提升个人教学水平,提高工作积极性,凭能力去争取更高的职称待遇。

起初的教师职称评定中,教龄的高低占重要位置,一般到符合要求的工作年限和评选条件后,即可以将个人审核资料上交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有关部门会对每个教师的审核资料进行筛选,选出更优秀的教师给予评审合格并实现教师职称晋级。

那时的评定职称需要的硬件还很简单,大家只要达到划定的条件即可参与评审,所以二三十年前的教师晋升二级教师只是准备1篇论文就可以了,晋升一级的教师只要准备2篇论文就可以了。那时也没有发表论文必须交“版面费”一说,更没有必须三大网站可查一说,大家凭真本事,在各种刑物上发表一两篇论文,就有了评选的资格,所以那时候的职称评聘,虽没有名目众多的硬件要求,但老师们却一心一意搞教学,写论文,能者上,庸者下,相对公平,大家也没有怨言。

但是现在的职称评定的一系列要达标的条件早已脱离了公平竞争的范畴,一旦失去了公平竞争的土壤,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无从体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就倍受打击,教师职称评定也就失去了它的效力。不但不会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反而还降低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原因如下:

一、教师职称必备的论文一旦沦落到交“版面费”才能发表的地步,论文的质量已然不能证明教师的教学能力。

所谓的论文发表“版面费”实则就是交钱才给发论文,不交钱论文写的再好,再有价值,出版部门也不会给你发,只要你交了钱,即使你论文写的很一般,出版编辑也会给你修改好再发布,这跟买论文没有多大的区别。

以前,评职称只要一两篇论文即可,大家都精心准备几年来打磨一篇论文,凭论文实力投稿发表,而现在有些地方的论文上不封顶,而每篇国家级论文都可以加3-5分,这相当于普通一线教师,干4-6年工作的教龄加分分值,于是为了评职称,大家不得不粗略滥造一些论文,并交巨额的版面费来发表,试想这样为评职称加分而花钱“买”来的论文,真的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吗?当然不能!

二、教师职称评定所需要的各项县级、市级荣誉证书,普遍一线教师根本无缘参与公平竞争,只是小范围评比,证书最终落入谁之手大家也心知肚明,这种教学类比赛寒了绝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心,降低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一腔热血,很热衷类似“优质课评比”一类的教学大赛,但是几轮比赛下来,发现自己认真打磨的课程被个别LD批得一无是处,最终证书落到了教学特色和能力并不突出的人手中,才明白这教学评比的水有多深,几次下来就再也没有参与竞争并一比高下的劲头了,这种打击可能影响一生的教学积极性。

三、各种名目的教学评比,并不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也没有实操性。

就拿“优质课评比”来说,老师们为了打造一堂优质课,要倾全校之力,上十次的重复讲、修、再讲、再修,直到把这堂课修改到全校老师都觉得没有问题了以后,再去参加评比,因此这个课的高度并不能代表教师个人的实际教学水平,而且耗尽巨大精力,根本不适合平时的教学应用,因此这种优质课评比一般就跟“演戏”一样,被老师们戏称为“演课”,无法应用于实际课堂,也不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四、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荣誉称号的,一个县上千名教师中也就三五名,可谓凤毛麟角,“市级优秀教师称号”的老师全县也就一两个,这对大多数普通教师来说实在是“望尘莫及”,根本无法带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一些脱离教师课堂教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相脱节的教学评比或者名目繁多的奖项,实则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极大的影响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实现选拔优秀教师的目的,更起不到激励广大教师努力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职称评选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激励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个人钻研教学的能力呢?

小徐老师认为:一、不得脱离课堂教学,那种经过多个教师提意见,经过上百次打磨修改打磨出来的优质课根本无法体现教师的实际水平。

二、教学评比也好,论文评选也好,公开、透明、没有权钱交易的评比评选活动,没有人情关系的评比、评选活动才能真正激励老师们的广泛参与。

仅以上两点,相信操作起来也很难实现,所以小徐老师觉得职称评定只要广大教师在工作没有有违师德,没有误人子弟的行为还是凭工作年限自然晋级比较好,人为地划定一些界限,将本不教学水平不相上下的广大教师分为三六九等,拿着因职称不同而差距很大的工资,实在令广大教师觉得不公平,影响教师职业体验,无法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不能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当然,以上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一系列不合理的地方仅是小徐老师根据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而发表的看法,相信全国还有一些地方的职称评定条件和方法都是相对公平的,对于教师职称评定与各项名目繁多的荣誉证书和称号等相挂钩,大家所在区域是怎样操作的呢,是否公平合理呢,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指尖教育帝国


中高级职称,必须县级以上公开课五次,两次一等奖,中级评完以后重新开始。以高中数学为例,我们县里四所高中,共有数学教师老中青近200人,每年都有约40人要评职称,公开课的机会一般是一年一次,每个学生允许一到两人参加,一等奖不超过两人。每个人都需要四次拿一等奖的机会,哪里来?


再也不胖


据透露,今年广西副高评分细则教龄每年只有0.2分,25年工龄者比不上上一次获奖教研课,令人大跌眼镜。


成人自我


确实是需要这些硬件!因为有职称就会有高工资的。

我们这目前存在的表彰有区优秀德育工作者,区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班主任等,和老师相关的,还有区优秀班集体。

上述奖项必须是近几年之内能够获得其中一个。

近几年必须有支教经历,现在支教比较简单,不像以前需要扎堆一学期或者一学年!

同时要求近三年的年终考核为优秀,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评优秀都是为那些需要评职称的让路,让他们先评优秀。

关于名师工作室上课,我们这里倒没有强制要求,如果有的话更好,或者一些论文获奖,赛课得奖。

总之如果你要参与职称评审的话,你整理的资料必须制作成一本书一样,没有200页左右可能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来。

不管科不科学,但是就是需要这些材料而印证你的教学能力,你的管理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但是作为教育行业的话,除了这些能够印证你的能力的话,你还能用其他什么来证明你的能力呢?


杨锅来了


职称本来就是专业技术职务,总是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才能评上。如果不看硬件,只凭和领导关系就能评上,那样反而更不公平。

你说的那些可能是中小学的职称,我来说说大学里的职称是如何评的。

1、看教学工作要达标

副教授要求每年至少260课时工作量,教授要求每年至少200教学工作量,并且教学评价至少有1个优秀。

2、看论文数量是否达标

副教授至少需要提交5篇论文,教授职称需要提交8篇论文。论文要达到Ei或者SCi检索,也就是要达到一定级别才可以,级别越高,分数越高。

3、看科研项目

晋升副教授至少要有省级科研项目,并且经费要达到10万元以上。教授要有国家级别项目,经费要达到30万以上

4、奖励或者其他

上面三个条件是必须满足的,满足以后,就达到了基本晋升条件,否则就不能申报晋升职称。如果还有其他的获奖或者发明专利等等,可以作为额外的加分条件。

从上面职称晋升条件可以看出,大学里面最看重的是科研成果,如果科研硬件不行,评职称几乎没有机会。这也造成了部分老师把大量精力放到科研上,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目前,最重要的是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加大教学能力在职称晋升的比例,鼓励教师把精力放到教学上,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小马老师说


大家都清楚,教师职称对教师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所拿的工资多少直接与所聘任的职称有关,职称等级越高,所拿的工资就越高。所以大家都关注教师职称,采取措施手段,希望评聘到高一级别的职称。



教师要晋升高一级别的职称,就有条件规定,要求必须有相关的业绩成果,有硬件。题主所问的要这些硬件是否科学?笔者认为,从职称条件设计的目的要求来看,应该是比较科学的。

因为设计的职称条件目的是要激励大家认真努力工作,干出好的成绩,从大多数教师中择选优秀的部份。而为了择优时易把握,具有钢性,能对号入座。减少弹性选择,杜绝人为因素干扰评聘公正性。体现公平。



因为高级别的职称比例指标少,

中学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在25%左右。中级职称一般在45%左右。

小学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在10%左右。中级职称在20%左右。

正高级职称高中只有3%,初中只有2%,小学只有1%。

所以竞争大,评定难,要挑选成绩突出的,贡献大的教师作为一级教师,副高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怎样从多数教师中择其优秀的部份或极少数教师,只有用钢性的硬件来衡量才没有弹性,才便于择优把握,才能体现公平合理。



比如有的省区规定,晋升中级职称,业绩成果硬件要求<其中有2个硬件>。

1,县乡镇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要获得地(州市)三等奖以上,或县级二等奖以上。

2,班主任老师,要获得乡镇政府表彰优秀班主任,或所带班级获乡镇表彰先进班集体。

3,获乡镇党委政府表彰,或县级教育部门表彰2次。

4,指导学生参加教育教学竞赛,2人次获县级一等奖。

5,在农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5年以上。



晋升高级职称,取得业绩成果要求〈其中2项硬件〉

1,优质课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或地州市二等奖,或县级一等奖。

2,获县级优秀班主任,或所带班级获县级先进班集体。

3,获县政府表彰,或地州市教育部门表彰2次。

4,指导学生参加教育教学竞赛2人次获地州市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或国家级三等奖。

5,获得颁发25年,或30年省,国家级荣誉证书。

这些都是硬件,是钢性的,叫对号人座。



但确有许多教师对职称评聘有意见?原因又在哪里?

一,在科学的制度都是要人为的来操作执行,在实际的执行中,有把关不严,弄虚作假行为,存在不公正现象。

二,原设计的职称条件存在结合实际不够,要求科研成果,课题研究成果,论文论著等。脱离多数教师工作实际。

三,中高级指标少,条件要求高。

岗位比例设置太死。如规定中级岗位比例3:4:3,意思是10个中级职称,八级岗位3人,九级岗位4人,十级岗位3人。

四,职称评聘不够正常,没有严格按每年一清理,3年聘期一调整。使有的教师在一个岗位上十年八年都没有变化,而使岗位工资也无变化。



近年来各地方对教师职称加大了改革调整,比如论文论著不作硬要求,淡化教育科研成果条件,职称评审权利下移。(正高级省级评定,报教育部备案,高级职称地州市评审,报省级备案,中级职称县级评审报地州市备案。

增加中高级指标,放宽评定条件,职称评审实行责任倒查制,一票否决制,有举报必查,谁推荐,谁认定谁负责。实行分类评定。

如宁夏规定,连续在农村中小学工作15年,25年且仍在岗的教师,不设门槛和职位限制,直接评聘中级,高级职称。


洪爷33344611


职称晋升意味着工资增长,意味着对教学的肯定,所以职称问题是老师绕不开的话题。

教师职称评聘,一直以来是老师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对老师而言,职称晋升意味着工资的增长,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职称也是对老师工作能力的一种评价和肯定。在很多人看来,职称高就意味着教学能力强,所以才会在教师简历中标明“XX高级老师”,一看就觉得素质很高的那种。



既然职称对老师那么重要,谁评谁不评,谁先评谁后评,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就是老师们时刻关注的事了。各地职称评聘的办法各有不同,但是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按照一些所谓的“硬件”打分,分高者优先评聘。“硬件”包括:论文发表,优质课,说课竞赛,区级以上荣誉,指导学生获奖等等。

按照“硬件”加分的办法评聘职称公平吗?科学吗?

正如很多人诟病高考不够科学,不够公平一样,职称评聘的这种“硬件”加分的评聘办法也一直受到广大老师质疑,认为不够公平科学。但是也正如高考一直被诟病,从未被改变一样,这种评聘方法也在质疑中一路走来。为什么呢?因为找不到比这更科学,公平的方法来代替它。



我们都知道,所谓“硬件”水分不少,什么省级论文发表,不过是老师们花钱养活一些野鸡出版社而已,只要交钱,论文都不用写,自然就有署着你的大名的论文在某个不知名的省级期刊发表;而什么区级以上荣誉称号,一年才那么一两个指标,普通老师不知道轮到何时才能轮上;还有优质课比赛,哪一堂课不是提前一个多月准备,哪一堂课不是反复试教十几遍,最后倒背如流?……

但是,不按照“硬件”加分的办法评聘,又能按照什么呢?很多老师,家长可能认为按照教学成绩打分是最公平的。但是长期从教的老师都知道,教学成绩除了跟老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关系以外,和学生的基础,学校的学风,家长的支持都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偶然的因素也不少。也就是说,即便是优秀老师,也不能保证自己每个学期所任教的班级都名列前茅。所以按照教学成绩打分也并不是绝对公平。



总结语:职称评聘应该以什么为标准?目前大多数地方实施的以“硬件”加分为标准的评聘办法是否科学合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只怕这种评聘还是要延续下去的。要想评聘“高级”,老师们只能在论文发表,优质课,指导学生获奖等方面想想办法了!


周老师教育谈


职称为什么不讲业绩,优质公开课能比业绩重要吗?所以职称是腐败的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