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近三百年仅出了12位“铁帽子王”?他们都有什么功绩凭什么称王?

小小嬴政


因为朱元璋定下的“朱家子孙都由国家财政赡养”的政策基调,明朝的爵位都是超品,且世袭罔替,因此皇族都火力全开的造人,朱家子孙枝繁叶茂,却不料后来赡养宗室子弟的花销拖垮了全国GDP,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满清统治天下后,为避免重蹈前人覆辙,也为鼓励子孙努力上进,爵位实行降等世袭制,当然对于功绩卓然的皇室子弟,也会赏赐世袭罔替,以彰显皇家恩德。

清朝近三百年国祚,先后共有12个世袭罔替的王位,也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

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初期立下汗马功劳的宗室子弟,赏赐世袭罔替以表彰他们的卓绝战功;清朝中后期的四位算是恩封,以表彰他们对江山稳固所作出的努力。

清初的八位铁帽子王是经过三朝,两次正式封爵才形成的格局,直到乾隆年间世袭罔替与王位封号才明确,分别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三位都是努尔哈赤的嫡子,前后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四处征战,为清朝一统天下立下了不朽功勋。

代善是四大贝勒之首,统领两红旗,随父出征屡建奇功,本是汗位的不二人选,后因偏袒继妻,虐待前妻之子岳托、硕托,被努尔哈赤废除嗣位。父亲去世后,代善带领众贝勒拥戴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去世后,拥护其子福临登基。

多尔衮、多铎兄弟是努尔哈赤偏爱的孩子,努尔哈赤去世前把镶黄旗给了多铎,宣布自己去世后亲兵都交给多铎统领,还有意将镶白旗留给多尔衮,可惜调动没完成他就去世了,生母阿巴亥还被逼迫殉葬。

失去父母的庇护的多尔衮兄弟不过十几岁,就跟着兄长皇太极南征北战,以血肉之躯拼出一片锦绣前程,后辅政顺治,入主中原,是大清王朝的肱股之臣。

他们身份尊贵,都曾是有资格继承努尔哈赤衣钵的皇子,且为大清立下了不世之功,许他们一个世代相传的荣华富贵一点也不过分。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从小养在努尔哈赤身边,青年时代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军功累累;与皇太极感情甚笃,他父兄反叛后依然受到重用,皇太极去世后,与多尔衮一起以“叔王”身份辅政,受到顺治爱戴。后人评价他“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

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是皇太极之子,豪格战功赫赫,曾是皇太极继承人的热门人选,很有实力不必多说;硕塞的战功都是随着多铎等长辈打下来的,没有显赫的个人功勋所以名声不那么大,估计是顾全皇太极面子,漏给硕塞一个世袭罔替。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是代善长子,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是代善之孙,前者有功绩在身,但性格狂妄,生前多次被降罪,死后被追封郡王,世袭罔替;后者父亲是代善三子萨哈粦,一位有才华有战功的宗室子弟,可惜命薄,顺治就把父亲没享受到的尊荣赏赐给了勒克德浑。纵横觉得,这两个郡王爵位都是皇太极看代善面子赏赐的。

中后期恩封的四位铁帽子王为: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怡亲王胤祥是雍正的死党,夺嫡的最佳搭档,雍正登基后,胤祥呕心沥血辅佐他整治国家,为国家繁荣立下汗马功劳。

胤祥是雍正最信任、最宠爱的兄弟,纵横觉得,赐予他世袭罔替不仅是对其为官的嘉奖,更是雍正对弟弟的疼爱与感谢。

恭亲王奕䜣是咸丰、同治、光绪朝的重臣,与慈禧相爱相杀,获得亲王双俸、王爵世袭的恩封;

醇亲王奕譞为皇室贡献了两位皇帝,其子光绪、其孙溥仪,两位倒霉皇帝用命运换来了醇亲王一脉短暂的辉煌。

庆亲王奕劻巴结慈禧,混来一个亲王,说是世袭罔替,可是他没死呢,大清朝就亡了,爵位只有他这一代。

值得一提的是,铁帽子的继承人若是犯了错也会被贬黜,被剥夺爵位的,由族内他人继承,可见真正铁的是帽子不是戴帽子的人!


史论纵横


所谓铁帽子王,即永世承袭不替之王。清制,宗室中佐命元勋或功劳卓越者的后代,可世袭为王,累世不替,民间俗称铁帽子王。

清朝前期,铁帽子王有八个,他们是在乾隆四十年时规定享受世袭罔替特殊待遇的。应该说,这前期的八大王,都是对清朝的建立有着极大功勋者。

八大王包括:

礼亲王。始封者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屡立战功,曾大败洪承畴,李自成。

睿亲王。始封者多尔衮。此人对清朝入关定鼎,堪称第一功。后来还做过摄政王。乾隆评价他说:“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豫亲王。始封者多铎。著名将领。南明弘光即为其所灭。

肃亲王。始封者豪格。著名将领。张献忠即为其所斩杀。民国时有名的川岛芳子为其后人。

郑亲王。始封者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侄儿。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

庄亲王。始封者硕塞。努尔哈赤之孙,皇太极之子。曾打败过李自成。

顺承郡王。始封者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曾打败李自成余部,并与李定国等人交战。

克勤郡王。始封者岳托。努尔哈赤之孙,代善之长子。曾攻打朝鲜和明朝。死于军中。没看到清军入关。

除这八位外,另有四位是后来增加的。分别是:

怡亲王。始封者胤祥。康熙之子,雍正之弟。曾任议政大臣。

恭亲王。始封者奕訢。道光之子,咸丰之弟。洋务运动灵魂人物。

醇亲王。始封者奕譞 。道光之子,咸丰之弟。慈禧妹夫。光绪生父。宣统之祖父。

庆亲王。始封者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孙。依附慈禧,曾任总理大臣。

这十二位铁帽子王中,前八位有战功,名至实归。后四位,除恭亲王外,其余三位,都很勉强。


聂作平


大清王朝有这么一些宗室皇亲,他们享有盛誉,为后世爱新觉罗子孙所敬仰,他们或在大清王朝创立之初栉风沐雨,立下汗马功劳,或是为国鞠躬尽瘁,挽大厦之将倾,功绩亦是载满史册。正因为他们功勋卓著,他们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非降爵承袭),后代子孙承蒙其功德可以在大清王朝世代为王,他们就是大清王朝的“铁帽子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铁帽子王”,聊聊也许你并不知晓的是是非非。


大清王朝“铁帽子王”之爵位一共有12个,我们仅以首位“铁帽子王”为例介绍,他们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承泽亲王)硕塞,还有两位多罗郡王,分别为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和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这八位清初的王爷,以功绩之冠而获封爵位世袭罔替之殊荣。另外四位中,一位是清朝中期获封,他就是雍正皇帝的铁哥们,和硕怡亲王胤祥。其余三位都是在晚清,分别为和硕恭亲王奕訢,和硕醇亲王奕譞与和硕庆亲王奕劻。

和硕庆亲王,即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_图

咱们先聊聊清初这八位王爷。这八位有一个统称“八大铁帽子王”,他们老几位的世袭罔替那是“打”出来的。但是,有这么一个问题,从太祖努尔哈赤创业之初,到世祖顺治皇帝后期基本实现平定中原,这期间立下赫赫战功的宗室皇亲有很多,为什么偏偏是这八个人能够得到这“铁帽子”?带着问题就好分析了。

咱们先给这八位王爷的出身归归类。首先要说的是这八位王爷可是三辈人,第一辈分别是代善、多尔衮、多铎和济尔哈朗,前三位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而且都是嫡子出身,济尔哈朗则是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是努尔哈赤幼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第二辈分别是豪格、硕塞和岳托,前两位是太宗皇太极的儿子,岳托则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第三辈只有勒克德浑,乃代善第三子和硕颖亲王(追封)萨哈廉之第三子。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_图

从上面的出身归类我们发现,这八个人之中,代善这一支人占据三席,为什么代善这一支人会占据强势呢?

其实,这跟代善子孙强势与否无关,首先要说代善的“铁帽子王”绝对是实至名归,代善少年之时就随父征战,因英勇善战,努尔哈赤钦赐“古英巴图鲁”之美号。后金汗国建立之后,代善成为执掌朝政的“四大贝勒”之首,要不是阴差阳错,皇太极的汗位就可能是代善的,所以“铁帽子王”之首非代善莫属。

至于岳托乃努尔哈赤孙辈,战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并非如同其父一般突出,至少他的堂兄努尔哈赤长孙杜度之战功和个人能力并非就在岳托之下,不过以岳托的资历,还是配得上这个克勤郡王的“铁帽子”。

至于勒克德浑那就是小字辈了,战功有但是根本排不上号,他能得到这个“铁帽子”完全是沾了他父亲的光,别忘了皇太极能够继承汗位那可是岳托和萨哈廉到其父代善那里逼宫,父子三人共同举荐,皇太极才能够顺利登基,就凭着这份功劳就值得后世所有皇帝们“感恩”,所以与其说这个“铁帽子王”是给勒克德浑,倒不如说是给其父萨哈廉。换句话说,这勒克德浑是“铁帽子王”里的“关系户”。

岳托 生前的住址_图

那么“八大铁帽子王”里是不是只有勒克德浑这一位“关系户”呢?

答案是否定的。还有一位,那就是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其实硕塞大部分战斗历程都是跟随他的叔辈和兄长们完成的,自己独立立下留名史册的战功不多,之所以分给他一个“铁帽子”名额主要是考虑太宗皇太极这一支在“铁帽子王”中仅有豪格一人,显然太宗皇帝的面子上不好看,所以“矬子哩拔大个”硕塞就上去了。硕塞因病英年早逝,等到他的儿子博果铎承袭爵位的时候由承泽亲王变为庄亲王,后世都以庄亲王爵世袭。可是这博果铎没有子嗣,等到博果铎病逝之后,康熙皇帝把自己的第十六子胤禄过继到为博果铎子,承袭了这庄亲王爵位,实际上这时候庄亲王的“铁帽子”已经和硕塞没多大关系了。

还有四位没有介绍的“铁帽子”亲王,这四人个个都是战功赫赫,都是配享太庙级别,“铁帽子”绝对是实至名归,本文暂不做过多赘述。

(和硕怡亲王)胤祥的印章 满汉文_图

除了开国之初这“八大铁帽子王”,后来又增加了四顶“铁帽子”。我个人认为,这四个人值得一表的只有和硕怡亲王胤祥和和硕恭亲王奕訢。

胤祥——圣祖康熙皇帝第十三子,雍正皇帝最为倚重之人。大清王朝在经历了康熙末年的腐化以及九子夺嫡的血雨腥风之后,不说是风雨飘摇,也是满目疮痍。登上历史舞台的雍正皇帝,一上台就着手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朝野上下多是“八爷党”或是腐败分子的大背景下,雍正皇帝可用的信赖之人真是寥寥无几,胤祥就是这寥寥几人之一。

因为胤祥和雍正的关系要好,同时胤祥为宗室皇亲出身,影响力较大等原因,胤祥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雍正实施革除弊政改革之先锋。胤祥面对雍正委派的各种繁重而棘手的工作,从来都是任劳任怨,夙夜匪懈,每次都是超出皇帝预期完成,而对于雍正皇帝给予自己的各种封赏,胤祥每次都是坚决推辞。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这让健康状况本就一般的胤祥无法支撑,雍正八年薨逝,年仅45岁。我认为胤祥为大清王朝之贡献,配得上这顶“铁帽子”。

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即和硕恭亲王_图

奕訢——宣宗道光皇帝第六子,可以说是道光皇帝膝下皇子中最有能力之人。其兄咸丰皇帝上位伊始,也是踌躇满志,为了挽救大清江山,咸丰皇帝打破乾隆皇帝立下“亲王不得入军机”的规定,任命奕訢为首席军机大臣,协同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奕訢也算不辱使命,最终总算是辅佐咸丰皇帝打败了太平天国,大清王朝得以延续。咸丰之后,奕訢因配合两宫太后策动“辛酉政变”,又得以活跃于政治舞台。

为了解决大清王朝内忧外患的破败不堪之局面,奕訢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试图重振大清王朝,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洋务运动对我国后来发展之积极影响,是绝不容忽视。说实话,在风雨飘摇的晚清,还能有这么一位实心实意忧国忧民的宗室亲王已经很不易了,虽说恭亲王的“铁帽子”是因辛酉政变所得,但是奕訢的所作为还是顶得起这个“铁帽子”。

和硕醇亲王,即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_图

至于和硕醇亲王奕譞,他的“铁帽子”绝对是关系户了,因为他是德宗光绪皇帝的父亲,又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妹夫,所以能顶上个“铁帽子”。和硕庆亲王奕劻能“混”上“铁帽子”,只能说明大清王朝已经到了无人可用之地步了,奕劻最大的本事就是溜须拍马和贪赃枉法,这样的宵小之徒来总领国家中枢,这大清朝能不完蛋吗?

写着写着有突然发现,这“铁帽子王”的发展历程就是大清王朝的兴衰史,“铁帽子”随着大清王朝的落幕,也变成了“泥帽子”,终被历史的淘沙大浪冲刷而尽。


历史大学堂


马背上的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