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最阴毒的将领卫瓘,是如何除掉邓艾、钟会和姜维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文史砖家


这是司马氏的一招毒计,一盘大棋,造成的结果是二士争功,灭蜀后各自身死。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司马昭的计划是由镇西将军钟会领十万大军,分三路进攻汉中;征西将军邓艾率军3万进攻沓中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本部三万人马配合邓艾攻击姜维。

司马昭为有效控制这些大将,任命卫瓘为监军,监督三军。


司马昭的如意算盘是:由邓艾拖住姜维,在姜维救援汉中时,诸葛绪在半道截击,邓艾从后面追击,使姜维腹背受敌,钟会乘机由汉中,经剑阁,杀向成都。

只要拖住了姜维,成都便唾手可得。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司马昭没有算到诸葛绪截不住姜维,让姜维夺路去了剑阁,造成钟会孤军深入汉中,粮草不继,无法实现原来的战略意图。

邓艾在危机时刻,显示出了名将本色,带着精锐部队偷渡阴平,直插成都。

蜀军最后一点有生力量在绵竹全军覆没,刘禅开城投降。姜维为了光复大业,故意向钟会投降,留在钟会身边。

邓艾凭小股部队建不世之功,心生骄横,擅自大封蜀人,收买人心。


钟会嫉妒邓艾,认为要不是自己拖住蜀军主力,邓艾哪能成事,现在攻蜀头功居然被邓氏父子夺去,心理上接受不了,便拉着卫瓘密报司马昭,称邓艾有反心。

姜维不断挑动钟会占据四川自立。钟会颇为心动,利用自己书法上的天赋,模防司马昭和邓艾的笔迹,用假信挑拨双方的关系,造成司马昭的疑心,同时造成邓艾的恐惧。

司马昭果然中计,命钟会逮捕邓艾。钟会见目的达到,让卫瓘带人去执行逮捕任务,其实就是想借刀杀人,借此除去两人,达到完全掌握攻蜀部队的目的。

卫瓘在三国末期是第一等老奸巨滑的人物,一眼看穿了钟会的用意。

但毕竟钟会是主帅,没有理由抗命。

据《三国志.钟会传》记载,卫瓘利用攻心之计,“以文王手笔令宣喻艾军,艾军皆释仗, 遂收艾入槛车。”

邓艾的亲信准备营救邓艾,卫瓘骗他们说自己正在写奏章向皇帝解释,向皇帝报告邓艾无罪,于是“诸将皆散去”。


钟会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司马昭的怀疑,他给钟会写信说:“恐邓艾或不就征, 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这个举动在钟会看来就是司马昭怀疑自己了。

《三国志.钟会传》记载,钟会与姜维商量:“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

钟会与姜维定下计划,准备于正月十五日大宴诸将,将他们一网打尽。


(宴请)

不料这个计划在执行时,走露了风声,钟会逼着卫瓘和自己一起造反,卫瓘假意答应,借慰军之名来到军营,利用装病麻痹了钟会,晚上召集人马,告诉大家钟会要造反。

由于魏军家人都在北方,没几个人愿意跟随钟会,所以卫瓘没费吹灰之力就说服了兵士们,带着大家杀进城内。

“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会时年四十,将士死者数百人。”

魏军杀红了眼,连续屠城三日,蜀汉那些投降的大臣的家人基本都被杀光,连关羽的全家都被杀绝了。


(屠城)

只有诸葛亮由于威望太高,魏兵没有人敢进诸葛家大门一步。

卫瓘此时出面稳定了军心,安抚了部队。他想到当初自己也参与了诬陷邓艾,为了斩草除根,派田续追上邓家父子的囚车,将他们杀死灭口。

《晋书》评价卫瓘是“以明识清允见称”,特别长袖善舞,绰号“甯武子”, 优游权臣之间,如鱼得水。

另外他的书法水平很高,“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

卫瓘“疏性严整,以法御下,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

(卫书法)

不过他的下场也不太好, 晋惠帝时,皇后贾南风对卫瓘有很大的看法,这个恶毒的女人,利用楚王玮杀了这位忠允清识,有文武之才的大书法家。

参考:《三国志》、《晋书》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三国末期,邓艾和钟会已经算是超一流的统帅了,但即便是这样的人物,最后还是栽在了卫瓘手里,足见此人的胆识与谋略不可小觑。不过,邓、钟二将之死,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们之间彼此内斗,给卫瓘留有了可乘之机。

在邓艾、钟会和卫瓘三人中,论忠诚度而言,卫瓘可居第一,其次为邓艾,最次为钟会。曹魏派邓艾与钟会分兵征讨西蜀,成都的刘禅向邓艾投降,姜维等一班武将则奉命向钟会缴械。结果,钟会萌生了谋逆之心。

钟会想要谋反,企图占据西蜀拥兵自立,但邓艾成了心腹大患。几经盘算,钟会想了个主意,造谣称邓艾谋反,并得到了朝廷的押解邓艾的旨意。奉命去成都的,便是卫瓘。

按照钟会的设想,如邓艾被擒,则万事大吉;若卫瓘被反杀,则再以邓艾谋逆为由,兴兵征讨。钟会的这个计策,无异于将卫瓘架在火上烤:一旦失败,先丢掉小命的必然是卫瓘。

但卫瓘颇为聪明,他到成都后先稳住了邓艾的手下,顺利地擒住了邓艾。不过,后来钟会谋逆的心思越来越明显,引发了魏国将领的不满。钟会一度想裹挟卫瓘一同起事,但卫瓘默不作声,由此也受到了猜疑。

关键时刻,卫瓘用装病的方式骗过了钟会,逃出城后与魏国军将共同攻击钟会,并灭了钟会、姜维等人。此后,卫瓘担心邓艾被释放后会东窗事发,于是便下毒手杀了邓艾父子。

尽管有人称卫瓘是“三国末期最阴毒的将领”,但从钟会、邓艾之死来看,此二人的结局也算是咎由自取。邓艾收降刘禅,变得颇为骄纵,而且忽略了钟会这个政敌,而钟会则早有拥兵自立的野心,却又不能当即立断。最终,处于夹缝中的卫瓘,不仅保全了自己,还除掉了两位功勋,可谓实属不易。


史海烂柯人


卫瓘,是杀死三国名将最多的人,他不是用刀剑杀人,而是用计谋,说他是三国最厉害的阴谋家都不为过。

三国后期三大顶尖名将钟会、姜维和邓艾,皆死于他一人之手,而且死于同一个时间段。

卫瓘是谁?他为何要杀掉三个名将呢?


卫瓘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是曹魏尚书,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卫瓘因为有才学,接了老爹的班,做了尚书郎。

后来,司马家族得势之后,卫瓘很快依附过去,受到司马昭格外器重。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伐蜀,卫瓘以监军身份随军出征,并亲自统兵一千多人。

邓艾偷渡阴平,逼近成都之后,刘禅不战而降,之后,邓艾居功自傲,常常指手画脚,颐指气使,钟会愤愤不平。

此时,姜维投降了钟会,但他仍想兴复汉室,他决定孤注一掷,挑拨钟会与邓艾的关系,令他们自相残杀,于中取利。

钟会是有私心的人,他手里有军队,有地盘,有粮食,也想当个地方军阀。


姜维发觉钟会有异心,于是私底下找到了钟会,称愿意辅佐他成为蜀中之王,但前面有个拦路虎—邓艾,必须先除掉他。

如何杀掉邓艾呢?姜维出了一条妙计:先给司马昭来一道密信,说邓艾要谋反,司马昭疑心,必定将邓艾召回,咱们趁机杀了他。

钟会点了点头,决定依计而行!

果然,司马昭收到信之后,狐疑不定,让钟会速速捉拿邓艾,将其用囚车押回京城审讯。

这时候,姜维又生一计:不如让卫瓘去捉拿邓艾,卫瓘捉住了邓艾最好,倘若邓艾反抗,杀了卫瓘,就坐实了谋反的铁证,咱们正好攻打他。

此乃一石二鸟之计也!


卫瓘何等聪明之人,他心知肚明,却又不敢不去,于是带着一千来号人,连夜到了成都,迅速向各营将领遍发檄文:

封诏捉拿邓艾,胆敢阻拦,诛三族。

果然,各营将领无人敢轻举妄动,第二天,邓艾还在睡梦之中,就被卫瓘当场捉住了。

这时候,邓艾的亲信闻讯而动,纷纷过来质问,卫瓘从容如常,声称他会亲自写奏折,为邓艾申辩,但现在上头有令,必须先把邓艾押到京城。

亲信纷纷退走了!

拦路虎已被捉住,钟会决定谋反。钟会率军入驻成都,以替郭太后致哀为由,邀请将领、官员到朝堂相聚。

将领、官员一到,钟会立马将他们软禁起来,逼迫他们造反,这时,外面各营士兵得知主将被软禁,纷纷躁动,准备拿起家伙,冲进来救主将。

钟会派卫瓘前去安抚,卫瓘点头应允,准备趁机脱身,这时候,钟会又担心卫瓘从中捣鬼,于是又派人追卫瓘。


卫瓘情急之下,装作生病,他连连灌了几杯盐水,呕吐不止,脸色蜡黄蜡黄的,钟会亲信来到一看,果然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回去汇报给了钟会,钟会大喜。

天黑之后,卫瓘故技重施,又写了许多檄文,下发各营,要求各营联合起来,剿灭叛贼,各营纷纷响应。

天亮之后,卫瓘带领大军围剿钟会,钟会手下纷纷倒戈投降,最后,钟会被杀,姜维及妻儿老小均被杀害。

钟会、姜维已死,按理来说,受冤的邓艾理应无罪释放,但卫瓘一寻思,邓艾被囚,他也有责任,万一邓艾获释之后,污蔑他与钟会是同党可咋整。

一不做二不休,卫瓘派人追上去,杀了邓艾。

至此,三国大员上将,钟会、姜维和邓艾皆死于卫瓘之手。


卫瓘结局如何呢?

回朝之后,卫瓘得到了重用,升任司空,兼任尚书令、侍中,权势日盛。

然而,卫瓘结局却很惨,全家被杀,杀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晋朝猛女贾南风。


一半秋色


卫瓘除掉钟会、邓艾的过程,堪称古代阴谋家的经典之作。其中人物的悲惨结局,也在时刻警醒着我们。

灭蜀难,安蜀更难

早在部署灭蜀战争时,司马昭就认真考虑过钟会等人造反的问题了。他提到:现在大家都反对灭蜀,只有钟会支持我伐蜀,因此我要用他。而灭蜀之后,人心思归,蜀的遗民也都心怀恐惧,即使钟会想造反,又有什么用呢?

话虽如此,司马昭依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以卫瓘为监军,协助把控征蜀军的动态,并在内部也做了一些整顿,以备万一。


司马昭的谨慎是有先见之明的。

“天下未乱蜀已乱,天下已安蜀未安”。川蜀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极利割据,因此,许多奉命入川作战的将领在建立功业后又割据一方,反抗中央,使得蜀中不断动乱。

唐末,奉朝廷命令出征四川的王建,驱走上级,屯兵剑阁,开启了五代十国中,前蜀政权割据的时代。

后唐,奉命出镇西川的孟知祥,也利用后唐的混乱趁机自立,开启了五代十国中,后蜀政权割据的时代。


可以说,一旦卫瑾对灭蜀大军处置不当,蜀中的局势将难以预测!

率先出局者:“政治自杀”的邓艾

卫瓘的潜在对手也都是“高智商人群”。

不过,相比之下,邓艾的智商似乎都用在了军旅,政治上,很幼稚!

邓艾开启了自杀式的表演。

他在安抚蜀汉投降君臣时,作出了许多超出权限的行为。随后,他在给司马昭的信中,提出了一些高瞻远瞩,却足以触动权力敏感者神经的建议:

1、不要让蜀汉君臣北上去中原。

他认为,人们都重土厌迁。如果迁徙蜀汉君臣,会坚定吴国君臣抵抗的决心。
乐不思蜀,是后主积极配合司马家的宣传政策。

建议:封后主为扶凤王,其他蜀汉投降官吏各自封什么官职、爵位,在什么什么地方安置,都非常详细。

2、在西蜀准备伐吴

他认为,应该留下陇右兵两万,原西蜀兵两万,在西川准备伐吴。

立刻组织打造船只,训练水师。准备顺流而下,灭吴!

司马昭看了信,勃然大怒,这也太嚣张了呀!合着你就是新蜀王了呗!


早就想除掉邓艾的钟会此时来了信息,说邓艾在成都嚣张跋扈。和蜀汉君臣吹牛,说什么如果不是遇到他邓艾,他们可能全都被杀了;说什么姜维也是英雄,不过遇到了我邓艾还不是要挂!

司马昭觉得还是先沟通。于是,卫瓘登场了!

卫瓘去找了邓艾,传达了司马昭的意思:凡事应该多请示,不可自专。

邓艾直接怼了回去:凡事请示,山高水长,时机就错过了!将军在外,应该独断行事!


好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邓艾死期也不远了。

钟会阴险的设计,卫瓘身处险境

坦率地说,邓艾,只是一个心无旁骛的职业军人,而且,邓艾的做法有先例可循。

吴汉奉刘秀命平川后,也曾经独断行事。

不过,吴汉屠杀公孙家族,四处劫掠。这不是造反的样子;另外,最重要的是:司马昭自己就只是一个权臣,如果不能牢牢把握住军队,他还当个屁的权臣!

于是,司马昭给卫瓘和钟会下令,捉拿邓艾!


钟会,可不是邓艾这样的政治白痴,他也是权力游戏的高手!

作为官二代,钟会早已经领教过权力的阴险和残酷。就在出征蜀汉前不久,他还设计除掉了嵇康和吕安。

此时,钟会设下了一个一石二鸟的圈套!

他以卫瓘只带千余人为前队,他自己带大队“随后就到”。

钟会意思很明确。先让邓艾弄死卫瓘,然后再以此为借口弄死邓艾,一举除掉两个绊脚石!

钟会不愧是权力游戏的高手!一般的人,就这样会被弄死了!

巧妙施计,捉拿邓艾


不过,卫瓘,不是一般人。

他夜晚抵达邓艾军附近,扬言:各将军立刻到朝廷军中报到!来报到者依然可以按功获赏。谁要是反抗朝廷,就诛杀他全族!

于是,各将在第二天鸡鸣时纷纷来到卫瓘军营报到。只有邓艾父子未来。

卫瓘于是在日出时分,乘坐使者车辆来到邓艾军营,直接把还在睡觉的邓艾父子一起捉拿。

此时,邓艾帐下的将领们纷纷来找卫瓘要说法。这些将领跟随邓艾出生入死,你要是随意处理邓艾,他们真会直接灭了卫瓘。

卫瓘淡定地走出来,安抚大家说:“我正在给朝廷写信为太尉申辩。请各位将军耐心等待”!诸将散去等待。

他们等来了——钟会带来的大军。


卫瓘暂时安全了!

邓艾仰天长叹:看来,白起的命运要出现在我身上了!

不要给高手足够的时间

除掉了邓艾,接下来,是大BOSS钟会了。

邓艾很可能是冤枉的,但钟会是绝对想要造反的!而且,作为军政全才和大士族,钟会也有造反的能力和人望。

他极力收买人心,安抚蜀民,整合降卒(本应解散)。


同时,他又以士族身份极力拉拢蜀中俊杰,试图获取他们的拥护,他和姜维深相交结,又拉拢蒋琬的儿子蒋斌等人。

(姜维也有意利用钟会来光复蜀汉,因此,在这场游戏中也多有表现,但今天只介绍魏国方面的表现,不对姜维的举动详细介绍)

当初,在担任司隶校尉期间,身在外任的他,朝廷的大小事务、官吏任免,钟会都多建议得当、才知卓绝。

这样的人,给他时间稳定局势,十分可怕!

此时,司马昭的后手起到了作用,他给了钟会两个选项:马上造反,或者回来当官!

在要捉拿邓艾时,司马昭除了让钟会、卫瓘行动,还自统大军到长安,以贾充带前队赶往汉中,并把曹氏宗族安置在邺,以山涛监视,以防作乱。

这什么意思,钟会再清楚不过了。他自己的兵马5、6倍于邓艾,现在朝廷这么调兵,显然不是针对邓艾的!


司马昭的压力,促使钟会“立刻造反”。

千钧一发,谁是卧底?

钟会召集众将来到蜀汉宫殿祝贺胜利。就在酒酣耳热之时,钟会突然站起,振臂高呼,宣布了一道太后懿旨:立刻起兵,诛杀司马昭!

欢喜的气氛凝聚。钟会知道这个消息有点突然,决定让大家好好考虑考虑,于是,把大家都软禁了起来。

随后,钟会找到卫瓘,“欲杀胡烈等”。


钟会要杀便杀,何必找卫瓘商量呢?

这是钟会又一条毒计。卫瓘是监军,代表的是朝廷。如果卫瓘宣布要杀掉众将,钟会再杀掉卫瓘,就可以拉拢众将的支持了!

卫瓘当然不同意,于是也和钟会僵持了起来。

打破僵局的,往往是卧底。

卫瓘利用上厕所的机会,找到了丘建。让他带消息给胡烈的儿子,告诉大家钟会要造反,并扣留了众将!


丘建,有的说是胡烈的爱将 ,有的说是钟会的爱将。小编以为,他是卫瓘的卧底!

胡烈的爱将,此时出不去,如何传递消息?钟会的爱将,卫瓘冒冒失失去求助,不是逼迫钟会杀了自己吗?

显然,他,就是卧底!

演员的自我修养

当夜,卫瓘和钟会都持刀而睡,都睡不好觉。

次日,各营军队都杀了过来!可是,因为卫瓘和将军们都在内,大家都不敢进攻。

此时,卫瓘决心出去联络、组织各军。于是,卫瓘假意对钟会说:“请将军前去稳定人心”!

钟会此时需要亲自组织对众将的安抚,是不能离开的。可是,如果卫瓘是主动请缨去安抚,钟会是不放心的。此时卫瓘要请钟会去安抚,钟会放心了,“你是监军,你先去安抚吧”!


卫瓘刚走,钟会马上后悔了,派人把卫瓘追了回来。

卫瓘喝下盐水,仆倒在地。钟会排出的亲信和医生在看过后,都认为卫瓘已经病重,于是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随后,卫瓘等到了阴谋家的黄金时刻——夜晚。当天晚上,他做檄文,并趁钟会放松警惕,将檄文传达到城外各军,约次日一起讨伐钟会。

决斗

次日,城外各军发起了进攻,钟会引军抵抗。

与此同时,城内被软禁的众将也纷纷起来反抗,“干部团”配合城外部队,内外夹攻。

显然,“干部团”能拿起武器来反抗,说明他们也得到了卫瓘的信息。这依然归功于——卧底!


在内外夹击下,钟会、姜维等人也都被杀。

此时,各军纪律混乱,一改之前安民的形象,沿途烧杀掳!

在卫瓘“再三组织”下,部队才恢复纪律,开始班师回朝。

当然,在恢复纪律之前,卫瓘做了一件必须是混乱时做的事情:派田续杀掉了邓艾父子。

尘埃落定,一场充满旷世奇谋的灭蜀战争,就在这一片血腥的残阳中落下了帷幕。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司马昭、卫瓘、姜维、邓艾、钟会,纷纷出场过招,最终,更懂人心、权力斗争更熟练的司马昭、卫瓘取胜。

邓艾,是最可惜的一个。他是真正的,心无旁骛的专业军事痴,可是,在惨烈的政治环境中,却不幸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


而这场游戏的玩家幸存者卫瓘,最终下场也很惨!他此后曾位列三公,并玩了一辈子权游,并最终,死在了这场游戏中:全族被杀!

权力的游戏,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当一个地方充满阴险的权力游戏时,无论你是卫瓘这样的“权游达人”,还是邓艾这样的专业人才,能远离,尽量远离。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卫瓘,字伯玉。他出身名门,少年敏慧,拜名士傅暇为师,清贞有名理。二十岁时即为曹魏尚书郎 。司马昭专权时曾随钟会、邓艾伐蜀,任监军;后为晋尚书令、司空、太保。晋惠帝司马衷时为辅政大臣(太保),后被阴谋造反的楚王司马玮捕杀。

与其说卫瓘狠毒,不如说司马昭权诈

按《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记载,钟会率军灭掉蜀汉后,“威震西土,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卒皆在己手,遂谋反......” “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灭蜀后,大将军钟会自恃功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愿居于人下,且麾下兵多将广,完全可以虎踞西川,称霸天下。若大功告成,可全取天下;即便不成,也可以退守西蜀,自立为王,成为第二个刘备。

《三国志》载,钟会起了谋反之心后,先是偷偷上表诬告邓艾欲举兵造反,司马昭令监军卫瓘将邓艾父子逮捕收监,槛送京师。钟会除掉邓艾后,和蜀汉降将姜维结成利益同盟,准备将不愿服从的魏将统统诛杀,最后由姜维率五万投降蜀军做前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长安,钟会统魏军主力殿后,然后合兵进攻洛阳、许都,问鼎中原。

其实,权谋狠辣的司马昭早就料到了这一切。话说曹魏大军誓师伐蜀前,有一个叫邵悌的大臣提醒司马昭道,钟会率二十多万大军出征,会不会拥兵自重,反过来威胁朝廷。司马昭答曰:“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已破故也。若蜀已破,遗民震恐,不足以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此话很是耐人寻味。

司马昭的意思是:等钟会率军灭掉蜀汉,蜀国人国破家亡,内心震恐,加上被打的心胆俱裂,也就不敢再追随钟会作乱了;而随军西征的魏军将士,久战疲惫,人心思归,更不愿随他反叛,所以大军远出在外应该没有啥大问题。

话虽这样说,但司马昭内心对手握重兵的钟会还是心存忌惮的,担心他灭蜀后会生出野心,举兵造反;但他内心似乎还有别的企图,譬如希望钟会伐蜀时遇到蜀军的激烈抵抗,最后虽然灭掉了蜀国,但已两败俱伤,到那时即便他有反心也没有实力助他反戈相向了。

于是,他把司空卫瓘派到钟会大军中做监军,以便监视并报告其一举一动。也就是说,后来卫瓘所做的一切恶事,不过在执行司马昭的命令而已,与其说他阴毒,不如说司马昭精于算计、权谋狠辣。

司马昭、卫瓘一石两鸟,除邓艾,逼反钟会

钟会所率的魏军主力虽然在剑阁遭到蜀将姜维的坚决阻击,进退维谷,迟滞不前,但邓艾却率一支偏师偷度阴平,翻越七百里无人险道,击溃诸葛瞻,突然兵临成都城下。蜀后主刘禅在实力尚存的情况下,不思抵抗,献城投降。立国42年的蜀汉名实俱亡。

戏剧性的灭掉蜀国后,钟会得到了蜀汉大将军姜维的五万精锐之师,而灭蜀第一功臣邓艾则“检阅将士,无所掳掠,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邓艾部军纪严明,严禁士卒抢掠、侵害百姓,还善待降人,使其重操旧业,于是甚受蜀人拥戴。

钟会、邓艾征伐蜀国的过程中,并未遇到过激烈的抵抗,反而顺利得出奇。孙子曰:“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钟、邓二将对此心领神会,他俩并未大肆杀掠,而是努力把战争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这样一来,反而引发司马昭的强烈不安。钟会、邓艾手握二十余万精兵,再加上蜀汉降军,总数至少在三十万左右了,这三十万大军久历战阵,实战经验丰富,加上钟会、邓艾以及蜀将姜维皆是智勇双全、能征善战之士,他们统率这数十万大军足以摧枯拉朽、横扫一切。本以为灭蜀时会发生激烈战斗,最终两败俱伤,自己就可以从容收拾残局了,谁知这一切并未发生,钟会的实力反而愈发强大了。

司马昭思虑再三,想出了一招毒计。为防止钟会、邓艾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便给二将各自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再分别剪除之。

司马昭先诬邓艾阴欲谋反,让钟会去抓捕并解决掉邓艾。钟会没有立即行动,而是让司马昭心腹、监军卫瓘前去捕捉邓艾。卫瓘设计诱捕邓艾并解除了他的军权, 将他押送回洛京,途中又唆使部将田绪将他父子俩一起毒死。司马昭授意卫瓘除掉邓艾后,便开始着手解决更难对付的钟会了。

钟会被逼铤而走险,被乱军所杀,司马昭成最后赢家

司马昭以监军卫瓘、将军胡烈、邱建为内应,在军中散布谣言,说钟会欲谋反,还要屠尽不愿随其作乱的魏军将士,以扰乱军心;同时,他自率大军,从长安进发,用大兵压境的方式,给钟会制造巨大的心理压力。

司马昭诬陷钟会谋反,为了把故事编的更像一些,同时彻底剿灭蜀汉残余力量,他就把姜维伙同钟会一起造反的故事加了进来。

钟会果然被司马昭的政治攻势和内外夹击的阴计给摧垮了。史载:“钟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伤狼藉,数日乃安集”。面对司马昭不断施放的明枪暗箭,钟会百口莫辩,只好和姜维一起铤而走险,举兵反击,却为部将所杀,身死名裂。钟会、姜维死后,西蜀秩序大乱,乱军烧杀抢掠,伤亡甚重,好几天才恢复平静。曹魏最具战功,最有威望的两位大将被诛杀,这样司马昭才得心安,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卫瓘的最终结局

除掉钟会、邓艾,监军卫瓘立下大功。回师后他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要职 ,成功化解乌桓对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辅佐司马衷(晋惠帝)。后逊位,拜太保。

痴呆愚钝的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卫瓘与皇后贾南风对立,导致纷争不断,最后他在楚王司马玮发动的政变中被杀,还被夷灭三族。据《晋阳秋 》记载,卫瓘享年七十二岁。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邓艾耿直,钟会自信,卫瓘阴毒,二士争功,黄雀在后,邓艾钟会,皆死于此。

三国后期由魏灭蜀引发的一场政治清洗,在司马昭策划,卫瓘执行的基础上,成功得到了体现。



由司马昭一手策划的伐蜀之战,尽管在魏国朝堂引发一片反对之声,并且由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野心,司马昭有必要发起一场转移视线的战争,以及建功立业加快纂位的步伐。

于是魏伐蜀之战就这样开始了,为了这一场战争,司马昭可是下了血本,将整个魏国将近二分之一的军队投入战争,由自已的三个亲信统领攻打蜀汉。



18万魏军兵分三路,西路军约3万人由邓艾统领,邓艾是司马懿一手提拔的武将,原本是一个不参与政治,只管屯田打仗的武将,说是司马家的亲信,也不为过,不过邓艾与司马家的其他亲信不一样,他更多的时候只管打仗。

中路军约3万人由诸葛绪率领,这个诸葛绪很可能是诸葛亮的族人,在战争初期,诸葛绪就被钟会以畏战之名,剥夺了兵权。



东路军由主帅钟会率领,有12万人,钟会作为辅佐司马昭上位的人,为了司马家,亲自献计,让魏帝曹髦失去夺权机会,让司马昭成功上位,因而成为司马昭的亲信,既然敢以司隶校尉之职插手进行人事任免, 如果不是司马昭默许,也没别的原因了。

而卫瓘以一介书生作为钟会伐蜀大军的监军随行,自行统帅一千人的军队,监军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监视军队将领的官员,相当于持节在军队的君主亲信,当时魏国的“君”实际上还是司马昭了,所以卫瓘一定是司马昭的亲信。



司马昭之所以敢放心大胆将整个魏国近一半的军队放出去打仗,靠的就是亲信掌军,和这些亲信的家属全部在司马昭手中掌控,原本司马昭也没有想到伐蜀之战如此顺利,仅仅几个月时间,蜀汉就宣告灭亡了。

蜀汉一灭亡问题就来了,灭蜀之战最大的功臣邓艾开始骄傲起来,居功自傲,对蜀汉君主和群臣的处理自作主张,数次犯上司马昭,与其说是钟会、卫瓘嫉妒邓艾之功,不如说是司马昭恼怒邓艾之擅作主张。



上有其意,下必效仿,司马昭有处罚邓艾的意图,很明显就被卫瓘与钟会捕捉,然而两人却是各怀鬼胎,各有各的算盘,钟会是想自已夺取兵权,而卫瓘显然是想讨好司马昭,但双方目的一致,于是一拍即合,合谋诬陷邓艾。

邓艾之死 ,死于钟会与卫瓘的诬陷,更是死于司马昭的猜忌,在以夺权起家的司马昭看来,应该走“飞鸟尽、良弓藏”这一步了,司马昭这一步走的是相当高明,看起来是钟会与卫瓘害死了邓艾,实际上却是司马昭赐死了邓艾,而卫瓘与钟会都是帮凶。



而钟会之死,也与司马昭脱不了干系。

邓艾被关押之后不久,钟会就收到了司马昭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

我(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从命令,已经率领十万大军来到长安,另外还派出贾充作为先锋已经进入汉中的乐城驻扎,不久我们就可以相见了。



整个蜀汉境内,魏军18万人的统帅权都在钟会手中,再加蜀汉有近10万的投降部队,钟会手中的军队有28万左右,这个数字足以让司马昭坐卧不安,这封信一写,钟会也开始坐卧不安了,因为信中透出一股杀气和威胁。

邓艾已经被关押了,司马昭还发出了这一封信,意思很明显,警告钟会,不要有任何野心,否则大军随时进入成都灭了你,我想也许此时司马昭肯定会有密信发给卫瓘及他在军中的亲信,让他们提防钟会,否则以钟会聪明一生的头脑,怎么会谋反得如此失败?



从钟会谋反开始到灭亡,只有三天时间,堪称史上最短的谋反之一了,完全是仓促起事,钟会为何会如此,就是因为那封信,司马昭已经开始猜忌钟会呢?钟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司马昭谢罪辞职,要么起兵造反,显然,钟会选择了后者。

卫瓘在钟会之死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毫不夸张的说,钟会之死,就是卫瓘下的套。卫瓘至始至终没有明确表态支持钟会的谋反,其实已经是表明态度了,不表态等于就是不支持了,支持了一定会肯定表态的,可是一代名谋钟会居然没有察觉出来。



也许是卫瓘天生一幅老实慈祥的面孔,也许是卫瓘原本就是一介书生,钟会并不担心卫瓘是否支持自已,卫瓘就利用这些骗取了钟会的信任,同时出城联络魏军,而城外的魏军早就想冲进城杀钟会了,不由得想起司马昭那封信。

以司马昭对军队的绝对掌控,除了表面的亲信外,司马昭少不了在军队中安插亲信,这些亲信一听到钟会有谋反之意,岂能放过,再加上卫瓘又是反对钟会级别最高的官员了,于是这些人在卫瓘的率领下,诛杀了钟会。



钟会之死,卫瓘是凶手。当然了,钟会是谋反而死,不值得同情,但邓艾可是活活被卫瓘害死的,原本押送邓艾的囚车还在向魏国行进的路上,邓艾原来的下属想要营救邓艾,卫瓘担心自已之前陷害邓艾的事会暴露,一不做二不休,派人追上并杀了邓艾。

邓艾之死,卫瓘同样是凶手,三国两大名将,邓士载和钟士季皆死于“老实巴交”的卫瓘。

而姜维呢?同样是因为参与钟会之死,被魏军杀死,姜维之死与钟会和邓艾不同,姜维之死与卫瓘没有直接关系。



姜维之所以投降蜀汉是因为皇帝的命令,投降之后还想利用钟会的谋反为蜀汉复国,可惜钟会不成器,谋反准备得非常仓促,又没有当机立断,斩杀不听命令的魏军将领,还放跑了卫瓘,导致魏军乱兵攻入城中,杀死了钟会与姜维,姜维死于乱军之中。

卫瓘借着欺骗与诬陷,害死了灭亡蜀汉的两大功臣,完美的完成了司马昭的诛杀功臣的任务,并得到了提升和司马昭更加的信任。不仅如此,大批蜀汉皇族及朝臣被杀,包括大将军姜维、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琬之子蒋斌、太子仆蒋琬之子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人,连关羽后人也被庞会灭门。



最终还是靠卫瓘约束魏军,才结束这场屠杀,换句话也可以这么说,这场屠杀也是卫瓘同意和支持的。

几年以后,司马昭去世,司马炎即位,取代魏朝建立晋朝,由于卫瓘之功,司马炎和卫瓘还作了儿女亲家,司马炎将自已的女繁昌公主儿嫁给了卫瓘的儿子卫宣,而卫瓘也成为晋朝的重臣。



司马炎去世后,将皇帝位传给了自已的傻子儿子司马衷,司马衷无法处理朝政,于是蛇蝎皇后贾南风开始干政,由于司马炎去世后,掌权的是外戚杨骏,也就是司马炎的岳父,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杀害了杨骏,之后太傅卫瓘与德高望众的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

卫瓘与司马亮辅政让贾南风无法乱政,于是贾南风暗中联合楚王司马玮和清河王司马遐以假诏书逼杀卫瓘一家,卫瓘就这么死了,享年72岁,一门九口都被杀害,仅两个孙子不在家逃过一劫。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卫瓘除掉邓艾是充分利用他们之间争名夺利的矛盾,完全是遵司马懿之意去办的。

司马懿派邓艾、钟会两路大军伐蜀。邓艾竟然剑走偏锋,奇袭阴平,走常人沒走过的小路奇袭成都,刘禅没反抗就主马投降。钟会又死攻剑门,力堵姜维,最后廹使姜维投降。进展太过神速,太顺了,轻而易举灭了蜀国,完全出乎司马懿意料。要是这两位造反,各自自立为王,还真沒有好办法。于是,派卫灌到用二人争功之死杀了邓艾,之后又杀了钟会姜维。邓艾,钟会之所以被杀,也是封建社会将领功高盖主的宿命。


卫瓘虽然在设计除去邓艾丶钟会过程中展现出高度智慧,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得罪泼妇马南妇,最后死于丑妇之手,也太窝囊了,所以说千万不能得罪女人,特别是丑女人。


车工00


三国时期,优秀将领众多,且光芒过盛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目光,但是也绝不代表,卫瓘、姜维、邓艾等人就不优秀。

作为今天故事的主角卫瓘,不仅具有优秀的军事才能,而且他还是一代书法家,他的军事谋略也并不简单。

自从诸葛亮死后,蜀国兴复汉室的大业自然就暂时搁浅了,尽管姜维进行7次北伐,但这也难以挽救逐渐衰亡的大势。

司马昭最终于公元263年,派兵发动这次灭蜀之战,当然邓艾和钟会作为这次行动的将领,自然也同诸葛绪一起,兵分三路攻打蜀国。姜维的及时赶到支援才暂时稳住局势,双方也陷入了僵局。

果然不出姜维所料,钟会等人主动发起进攻,必然有一天要面临物资匮乏的困境,就在即将撤兵之际,邓艾却突然想了一个奇招。邓艾发现正面僵持不下,就派人偷渡,最终直取成都,属实吓了刘禅一跳,此时还在战争中无法脱身的姜维,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做了亡国奴,被迫投降。

希望把蜀国发展成强国的姜维,最终被卫瓘结束了这一念想。

久攻不下的蜀国,却被邓艾以这样的方式取得,自然邓艾也深得司马昭欢心,但这样的结果恰恰不是姜维和钟会希望看到的。毕竟当时姜维是蜀国大将,蜀国的灭亡犹如一把尖刀利剑,深深插在了姜维的心上。

而钟会作为魏国将领,本来和邓艾一同讨伐姜维,但他为何会和姜维站在同一阵营,就不得不提取得灭蜀大功的邓艾,并没有把他这个当初的主帅放在眼里,反而甚是嚣张让他无地自容。

姜维正是察觉到了两人这一细微的心理变化,尽管蜀国灭亡,但他还是愿意借助钟会和邓艾之间的矛盾,完成自己复国大业的梦想。

当时功成名就的邓艾也极其自负,没有经过司马昭的允许,就将当时蜀国的旧臣据为己用,无疑是为自己挖了一个坑。钟会手下拥兵10多万,却被邓艾活活抢了风头,何况看着邓艾一天天嚣张,钟会最终还是打算和姜维联手。

两人由于有着同等的仇恨,也一拍即合,准备搞邓艾一手,所以他们也在此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不仅极力营造邓艾想要造反的假象,而且钟会还亲自上书司马昭,说邓艾企图谋反,司马昭也着实感觉这段时间邓艾飘了,一气之下对邓艾父子执行逮捕令,具体由钟会负责执行。

不想避免惹火上身的钟会,最终让当时的监军卫瓘负责执行。

卫瓘也并非有勇无谋之人,他或许预料到了什么,也在临行前提前发布檄文,声明自己是奉命行事,很多邓艾的手下都提前归顺,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员伤亡。

机智的他,最终选择在夜晚行动,邓艾父子就在睡梦中,已经被抓,尽管他明白邓艾父子,最终是被冤枉,但他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将他们截杀在去往洛阳的途中。

少了邓艾的威胁,钟会还获得了邓艾手下的兵马,但此时的钟会却不安于现状了,反而在姜维的劝说下,打起了造反的主意,但这一切却被远在千里之外的司马昭察觉到了,提前派兵前来镇压。

就在姜维和钟会准备说服众人,一同造反之时,却不料他们的行动最终还是被人出卖,而且他们对于拒不造反者坑杀示众,这样的行为也颇不得民心。

卫瓘也是听闻小道消息,才明白了姜维和钟会的造反意图,自然也火速召集人马,准备将这次造反活动提前扼杀,毕竟姜维还是对此前的蜀臣念了旧情,就在他犹豫之时,最终也和钟会双双死于乱军之中。

要说卫瓘的阴毒之处,就莫过于将死后的姜维开肠破肚,就连无辜的家人,无一例外全部被卫瓘处死。

关于卫瓘最终的结局也算是善终,但却并不完美,由于当时平定叛乱有功,他也被封官加爵,后来政绩突出,在职期间治理有方广得赞誉。

更令人羡慕的是,他的儿子也被晋武帝赐婚,也算是踏入了皇亲国戚的行列,但是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儿子,好端端葬送了那一段皇家姻缘,再加上自己耿直的性格,得罪了当时的贾皇后,72岁的卫瓘最终被杀。


大国布衣


跟汉末三国初年相比,随着局势的相对稳定,名将们在三国末期表现的机会急剧减少,其中就谋略和功绩而论,能称之为盖世名将的,也就是曹魏的钟会、邓艾及蜀汉的姜维三人而已。但令人惊奇的是,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同一位将领铲除,此人便是卫瓘。那么,卫瓘为何要害死三位名将?他最终的结局又会如何?


卫瓘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卫觊在曹魏官至尚书,与王象共同制定典礼制度,备受曹操父子的器重。卫瓘以父荫入仕,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后依附于司马家,因才能卓越备受司马昭的器重。钟会、邓艾奉命伐蜀期间(263年),卫瓘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从军,并由此开启传奇的人生经历。



在灭蜀之战中,邓艾虽然接受钟会的节制,但却屡屡违抗主帅的命令,并因此创建奇功,由是让钟会既羞愧又愤怒。等到平定蜀汉后,邓艾自恃劳苦功高,开始变得自大且独断专行,频频就善后事务指手画脚,由此犯下大忌。正因如此,钟会便与卫瓘一起诬告邓艾,声称他有谋反之心。不久,卫瓘又偷袭邓艾的军营,将其父子抓捕后,派人押送洛阳。


此时,蜀汉大将军姜维虽然已经投降钟会,但内心里却仍怀着兴复故国的念头,所以一方面怂恿钟会在蜀中割据称王,一方面则暗中联络旧部,准备杀死钟会,迎回后主刘禅。钟会受姜维的蛊惑,果然扣押部下的将领们,以讨伐司马昭为名,威逼着他们一起谋反。



在这种情况下,卫瓘便以慰劳各军为由逃出“虎口”,并率领城外的军队攻击钟会,一战便将其斩杀(“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见《晋书·卷三十六》)。与此同时,姜维也死于乱军之中(“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见《三国志·卷四十四》)。


钟会、姜维既死,蜀中叛乱就此平息,而按照常理推测,蒙冤被囚的邓艾父子本应无罪释放。此时,押解邓艾的部队还在路上,所以他手下的将士们便打算追上囚车,将其释放后迎回成都。但卫瓘听到消息后,却是大为惊恐,因为在他看来,邓艾之所以被囚,不仅仅是钟会诬陷所致,他在其中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一旦邓艾获释,自己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所以,卫瓘为除掉心腹之祸,便派护军田续去追赶邓艾父子,并就地斩杀(“瓘自以与会共陷艾,惧为变,又欲专诛会之功,乃遣护军田续至绵竹,夜袭艾于三造亭,斩艾及其子忠。”见《晋书·卷三十六》)。在灭蜀之战中,邓艾无疑功绩最高,但最终却落得被冤杀的下场,消息传到中原后,朝野上下皆以为冤。


卫瓘以一己之力,用连环计除掉三位盖世名将,真可谓三国末期最阴毒的人物。等到益州被平定后,司马昭本打算重赏卫瓘,但后者大概是觉得于心有愧,坚持不接受赏赐。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同意出任新职务,而在曹魏灭亡前,卫瓘最终官至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进封爵位为菑阳侯。



西晋创建后,卫瓘极受晋武帝的信任和器重,先是在青州、幽州两地驻守,后在咸宁四年(278年)入朝,担任尚书令、侍中,是实际上的宰相。卫瓘为人严谨,但为政却崇尚清简,对国家事务多有建言,因此深得朝野上下赞誉。太康三年(282年),卫瓘升任司空,仍兼任尚书令、侍中,权势、地位比之前更高。


永平元年(290年),晋武帝驾崩,惠帝司马衷即位,太傅杨骏执掌朝政。杨骏执政期间飞扬跋扈、党同伐异,激起朝野内外的强烈愤慨,皇后贾南风趁机鼓动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讨伐杨骏,并灭其满门。杨骏被杀后,司马亮以太宰的身份入朝,与卫瓘一起辅佐朝政。司马亮、卫瓘执政后,建议让诸王回到籓国去,意在剥夺他们的实权,由此激起司马玮等人的愤恨。



此时,权力欲极强的贾南风为能掌权,也视司马亮、卫瓘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在这种情况下,贾南风与司马玮合谋,以“谋图废立”的罪名处死司马亮,并诛杀卫瓘满门(“瓘不从,遂与子恒、岳、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引文同上),时在元康元年(291年)。卫瓘当年冤杀邓艾父子,如今被政敌灭门,也算是得到报应了。


史料来源:《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后三国时代,最精彩的一次对决,就是魏灭蜀之战。但战后的结局,并没有皆大欢喜。战争中的三个主角:姜维、邓艾、钟会都惨死,反而让配角卫瓘,成为最大的赢家。邓艾被认为密谋造反,先被抓,后被杀。钟会和姜维是真的密谋造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确,他们都算死于卫瓘之手。有人为姜维叹息、有人为邓艾鸣不平,甚至有人认为,卫瓘阴毒,害死了这三个主角。本人认为,这三人都是自取灭亡,跟别人没关系,即使卫瓘不出手,也有人灭他们。

姜维败军之将,寄希望于伙同钟会密谋割据,可惜遇到个猪队友钟会错失良机,天命不在、大势已去,最后的挣扎也很无力,抱憾而亡,没什么说的。但是,他想要活下去也很简单,只要不参与钟会的造反就可以。看看蜀国亡国后,司马昭对蜀国老臣基本优待有加,刘禅做着安乐公一直老死,姜维要是去了洛阳,也能得个一官半职,做魏臣或者晋臣,安度晚年。起码,写《三国志》的陈寿就是例子,蜀臣摇身一变成魏臣、晋臣。

邓艾,他的死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他功高震主,必须死;有人认为,他一心为国,刚灭蜀就筹划着灭吴,死的冤。咱们是马后炮,也是局外人,当然知道他没想要造反。但是,那个时候的局中人怎么想呢?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邓艾的军事能力,毋容置疑,靠着军功一步步起来,最后,阴平小道出奇兵,一锤定音灭蜀成功。邓艾对司马家的忠诚,也毋容置疑,司马师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在司马师的提拔栽培下成长,并且帮助司马师剿灭“诸葛诞之乱”。

灭蜀他的功劳当然大,但是,假如没有钟会的魏军主力与姜维纠缠,邓艾能不能成事还不一定吧。灭蜀之后,邓艾自诩灭蜀第一功臣,以蜀国“救世主”自吹,独断专权,不经上面批准,就以天子名义,给蜀国旧臣大量封官加爵。这让同样功劳甚大的钟会情何以堪,何况钟会才是带着魏军主力作战的人。

邓艾的这些做法,的确不合规矩,独断专权也就算了,擅自封赏也就算了,关键是他还不上报司马昭批准就自己做主了,他的领导会怎么想?司马昭其实已经很生气了,他派监军卫瓘告诫邓艾:有事要报备,不要自作主张。

(昭使监军卫瓘谕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资治通鉴》卷七十八)

邓艾受到司马昭责备,还是执迷不悟。于是乎,钟会抓住机会告他的黑状,作为监军的卫瓘,当然也认为邓艾作风有问题,毕竟邓艾这作风会不会发展到谋反?谁也不敢保证。司马昭终于忍不住了,这样的刺头得收拾掉,命令收押邓艾带回洛阳。邓艾真的“功高震主”了,对于收押邓艾这事,司马昭表现的很紧张——自己亲自率军到长安、命钟会带兵进成都、命贾充带兵进斜谷。

钟会用的是“一石二鸟”,让兵力少的卫瓘去抓捕邓艾,邓艾要是反杀卫瓘,那么邓艾谋反就坐实了,钟会在出兵攻打邓艾,一下就能除去两个人,自己可以大权独揽。卫瓘抓捕邓艾的行动其实很凶险,弄不好就小命不保,还好邓艾自认为清白,束手就擒。钟会大权独揽,手下拥兵20多万,就开始筹谋占蜀为王、甚至进军中原的计划。

姜维鼓动钟会杀掉魏军将领,钟会则犹豫不决,导致消息泄露,群情激昂的魏军将士,冲入城中,钟会、姜维死在乱刀之下。卫瓘则是仅存的高管,稳定局面就靠他了。正好,邓艾属下劫走了邓艾的囚车,卫瓘派出田续追杀了邓艾和他的一个儿子。史料里面说是,卫瓘杀邓艾,是因为害怕诬陷邓艾的事泄露。其实这个事,应该是卫瓘给司马昭背锅了——卫瓘应该是接收到司马昭的指令杀人的。证据就是,在死无对证的情况下,邓艾在洛阳的好几个儿子,事后,都惨遭司马昭毒手。

卫瓘,成为灭蜀大功劳中仅存的一位,在司马昭、司马炎两朝都深受重用。一度任职征东大将军、征北大将军,解决了乌桓、鲜卑的边患。后来入朝人司空、太子少傅,位高权重。他的四子卫宣还娶了司马炎的女儿繁昌公主。

在晋惠帝司马衷时,辅政大臣杨骏被贾南风和楚王司马玮合谋害死。作为三朝元老的卫瓘,与汝南王司马亮一起辅政。贾南风掌权路上的绊脚石,卫瓘和司马亮,也被贾南风忽悠愣头青司马玮杀掉。接着,司马玮也被贾南风弄死,从此妖后贾南风独霸晋朝朝政十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