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焦虑的妈妈们,从今天起,学会关爱自己,调整心态,适当放手,当你摊开手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世界就在你手中!

本文4238字,预计阅读时间08:00

作者 | 小贝

来源 | 贝迩蒙特(ID:Belmontsports)

如果你是一位宝妈,遥遥无期的开学日期,是否让母子亲情危危可及?

如果你是一位宝妈,要督促孩子上网课,要教娃劳动实践,要打卡各种表,要一日三餐按点做好,还要处理一天近1000次呼唤妈妈后的事宜是不是已经接近崩溃!

如果你是一位宝妈,陪写作业、检查作业、撕毁作业、陪写作业、检查作业,不能再撕了,放过自己吧!

如果你是一位宝妈,那谁家小谁又考级了,谁又被好学校录取了,呵呵,差距真大,怎么就不随我呢?

如果你是二胎妈妈……保重吧!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疫情来了,假期长了,开学晚了,焦虑的妈妈们,挺住!


现如今,焦虑已经成为很多妈妈最常见的心态。如今80、90后女性是妈妈群体的主力军,让她们产生焦虑的事情,大多与子女有关。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而且,在照顾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会让宝妈们产生焦虑,哪怕芝麻绿豆点儿事。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所谓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是一种重视某件事情但又无法控制的心态。而妈妈们的焦虑,源于母亲这一身份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又经由女性的细腻、善感的特征发酵形成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角色共识。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妈妈们的焦虑到底折射出了什么?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徐浩渊说: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同时,也让自己深陷其中。


01 要求太高,苛责了属于孩子的懵懂与无知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出于对孩子负责的心态,妈妈们对孩子真可谓高标准严要求,订立了数不清的规矩,制定了短中长各种发展计划。从生活细节到学习安排,细致入微,严格执行,稍有偏差,轻则质问训斥,重则“刑具伺候”。


尤其是当自认为名正言顺的管教换来了孩子的哭闹发脾气时,一腔怒火让战火升级,也让妈妈们更加焦虑于管教的效果和手段,以至于日后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出现了#儿子在家上网课屡开小差,妈妈教育儿子后哭着报警:孩子打游戏还打我#这样的事件。


妈妈们默念一万遍“亲生的,亲生的”,可否曾认真想过,他们并不是一个小小年纪什么都懂的怪物,也不是一个顺从的木偶,而是一个会调皮捣蛋,时常犯错的“熊孩子”。熊孩子意味着他们有自己的情绪和判断,也意味着他们能接受的东西有限,而这也正是他们可贵的地方,童真不做作,如白纸般,可以描绘无限可能。


一句“还是个孩子!”不是为他们找借口,而是给自己留余地。


02 比较太多,忽略了世界的不同颜色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少年说里的这个孩子眼中,唠叨的妈妈,永远可以把爸爸小时候的事情“倒背如流”,而且天天说,时时说,在妈妈眼中的爸爸就是“少年英雄”,无论什么都能做的很优秀,而她却什么都不是……


孩子们除了跟自己爹妈小时候比,现实中,更多的还要跟其他孩子比,而且这种比较无处不在。小张奥数已经学到三年级的程度了,英语四千多词汇量;小王一分钟跳绳最多能跳180多个;小李钢琴都过8级了;小赵被人大附录取了……孩子们就是这样每天听着这些张王李赵的励志故事入睡,而妈妈们则是在与各种“鸡娃”不停的比较中,一天比一天焦虑。


孩子,是父母血脉的延续,但绝不是父母经历的复制,更不是与他人比较的筹码。盼望孩子优秀,无可厚非,可是谁又规定了优秀只能是爸爸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只能是隔壁哥哥考卷的分数。优秀,应该是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样子。优秀,应该是在千篇一律的人生中,即使独行同样缤纷了世界的那份坚持。


03 过度关注,错过了生活原有的精彩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当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或者四口之家时,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相处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生活重心变了这很正常。可是重心变成中心,甚至唯一中心,问题也随之而来。


家庭的一切都在为孩子服务,有些家庭,自从有了孩子以后,从来没有打开过电视机,帮忙照顾孩子的老人睡在客厅,回到家手机全部调成震动或静音,为了照顾孩子妈妈再也没有参加过朋友聚会,夫妻间所有争吵都源于子女的教育……


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特别是年纪小的时候,更为依赖妈妈,这没什么,可是妈妈们一旦将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每天关注的焦点永远是孩子的吃喝拉撒时,家庭风险也潜藏其中。


因为妈妈们开始不平,看到不如自己上心的爸爸,看到不给力的公婆,看到付出时间和精力而没有进步的孩子,看到朋友圈那些潇洒世界的朋友,看到眼角的鱼尾纹……


然后,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内心翻出无数个后悔:没有早点给孩子报英语班,没有及时给孩子买蓝光眼镜……,这样下去,对于未来的自己,未来的生活只剩下无比恐慌和焦虑,而这种心绪带入到与家人的相处中,结果可想而知。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并不是家庭的全部,照顾孩子势必耗费时间和精力,但一定不是争分夺秒。除了一些不可控的客观因素,更多时候,是妈妈们从主观上不相信其他人,不相信孩子,只有孩子时刻处于自己的掌控范围内,才会觉得安心。


04 希望过载,低估了普通人的幸福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在中国一上映就火了,因为里面的内容极度引起了中国家长的共鸣。影片中的妈妈米塔不计成本千方百计地要将女儿送入名校,像极了北京的“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们,补习班、兴趣班,学区房样样不落,只为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将来,比自己更好的将来。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这么一句话,多少中国家长失去理智,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这原本是一句时代背景下点醒中国教育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理念,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走向了极端异化。起跑线的意义在于提醒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要给予充分的爱和陪伴。而不是,让孩子早早掌握各种技能本领而成为PK赢家。


有些妈妈还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我当初如何如何,现在也不会这样,意难平后就是把所有机会都摆在孩子面前,希望他不要重蹈覆辙。或者认为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强大的知识技能超越父辈才是正理。


北京四中校长曾说过: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开始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


这就是现实,也是一个趋于理性的过程。更何况,更好的将来是什么样子不是父母说了算,也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孩子自己去经历,慢慢感知。而且,构成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他们同样拥有幸福。


妈妈是辛苦的,母爱是伟大的!可是当妈妈们因为以上种种焦虑不堪的时候,家庭氛围也变得紧张,其他成员要么噤若寒蝉,要么大动干戈。孩子们在妈妈的焦虑下,开始变得不自信,不自主,又或者反抗叛逆,原本其乐融融的的家庭,每天充斥着咆哮与对立。


此情此景,如何解?唯有关怀,他人的关怀,自我的关怀。前者是助力,而后者是才关键。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妈妈不焦虑,全家才快乐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01 外蓄技能成长自己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永远不要将自己定义为谁谁谁的妈妈,妈妈只应是众多身份中的一个,要保有独立的人格和生活,个人的成长和追求不能因为做了妈妈而停止。而且,当妈妈们对孩子有期待的时候,别忘了对自己也要有期待。这种期待会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榜样。


认真工作的样子,解锁厨艺的样子,考取某一证书的样子,健身流汗的样子……在孩子眼中,自己的妈妈仿佛开了挂一样,闪闪发光,而妈妈的努力和成长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会主动从中汲取能量,效果远远胜过万千唠叨。


02 内修定力保持乐观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在带孩子的这条路上,绝对不可能是一路顺风顺水的,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的,层出不穷。做为一个妈妈,这个时候就要有足够的定力,减去或者过滤掉那些不愉快的,存储一切美好。


比如自己一边做饭还要应付弟弟哭着来告状哥哥抢玩具时,压住内心的崩溃,想象他们对你的手艺赞不绝口的样子,回忆起哥哥守着刚出生的弟弟不让别人碰的样子,火气自然就消了,不是吗?


心情乐观豁达了,说话的语气都轻柔了,眼神都和蔼了,孩子感受到了这份善意,也会以善意回馈。


03 增加沟通多些理解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亲子沟通

因为付出的多,自己的权威地位不容挑衅,妈妈们有时难免会想当然,会习惯发号施令,忽视了将孩子当做平等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妈妈们要学会聆听,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解。


还要注重沟通的时机,注意情绪的控制。此外,非语言的沟通也很重要,比如,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不用说什么,给他一个拥抱,拍拍他的背,摸摸他的头,这种无言的动作孩子全都能够理解,并通过身体的接触,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温暖和关爱。

相关链接:


夫妻沟通

家庭中的第一关系,应该是夫妻关系。正因为有了牢固的夫妻关系,才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会有一个正常、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教育也不是一个人的责任,爸爸们工作忙,但不影响他们爱孩子的心。有些时候,爸爸不帮忙,不是不想帮,而是由于妈妈的不信任,不给爸爸上手的机会。


因此,妈妈们要做的是少抱怨,多求助,爸爸个性中的果敢坚毅是再强大的妈妈也替代不了的,因此寻求爸爸的帮助,既能满足爸爸想要与孩子亲近的愿望,又能解放自己,还能让孩子的个性更加完整。


在养育子女的问题上,夫妻是战友而不是对手。彼此间要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不要人为制造沟通障碍,要学会静下心来分享彼此的看法,互通有无,父母的彼此扶持,孩子看在眼中,这也会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家庭观念,培养责任感。

相关链接:


04 培养兴趣分散精力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妈妈们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闲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时刻盯着孩子,以免徒增烦恼。保证自己有一定的私人时间,哪怕只是独处十分钟, 也能给自己一个缓冲,分散注意力,释放焦虑情绪。


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让心情愉悦,此时如果发现孩子犯了错,也能和颜悦色劝导。


当兴趣爱好有了进展,会提升自身的成就感,一定程度上弥补在孩子教育上无法获得的即时满足。有了这样的心态,对孩子也会更加宽容,整个家庭氛围轻松了,惊喜也会出现。


有时候幸福的家庭恰恰需要的是一个“后妈”


宝妈们,孩子是生活的礼物,我们选择拆开,就要接受他一切的可能,这也就意味着等待你的,会是无限的精彩。关爱自己,调整心态,适当放手,当你摊开手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世界就在你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