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里蹲大学”开创了未来教育模式,全国共享一套最好老师怎么样?

胡洋芋


说起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们还在家中玩笑道:“这家长孩子都辛辛苦苦熬出了头,终于考上了大学,如愿以偿地进了梦想中的学府!”但是呢,随着这次的疫情影响,才刚刚体验了一学期大学生活的学子又回到了家中,并且还开启了“家里蹲大学”模式,真的让人无奈之后又哭笑不得。


在全国线上开课之后,新颖的教学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而题主所问的这个问题,也是近期有些人疑惑的问题之一。那么,无论教育方式以后如何发展,我们跟着题主的问题来假设并理解一下,如果高校推行线上教育,全国就共享一套最好的老师,这种行为是否可取?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要“因材施教”,而全国共享一套“所谓的最好的”老师显然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不可缺少的一环,那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虽然对大学生来说,自学能力相对都比较不错了,但缺少了沟通的学习,其效率和结果收获也是不可比的。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讨论的是中国有一名物理天才叫尹希入籍美国不愿回国的话题,其成长经历简直就是在世的神童,打破哈佛的传统,24岁就成为博士,现在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他不愿回国发展的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有一流的物理学家,随时可以讨论交流,而回国发展的话也不能一个人回国,而是要带一个组的物理学家回国。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他回国与否的对错,目前已经成为教授的他也在学术提升的原因下选择与更多优秀的人方便沟通,而“全国共享一套最好的老师”,这个方式真的可以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再沿着题主的思路来想一想,如果这样做的话,一套课程的老师要面对多少的学生?老师忙的过来吗?那这样的结果岂不就是全国的教师大批量裁减,只保留少数的筛选下来的最好的。因为老师面对的学生太多,这种教育基本上又近似于视频录播方式了。这样的话,对国家师资人员的就业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太少的老师需求会导致愿意做老师的人原来越少,最后还会导致所谓的好的老师都是不是还存在。所以结论依然是否定的。

最终,我个人认为题主提出的问题“全国共享一套最好老师”的想法不可行。


安心明


这种想法"不怎么样"!这种想法表面上看,高大上,但脱离教育现实,不合乎教育规律。

不得以而为之。"家里蹲大学"是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法。瘟疫肆虐,学生不能按时开学,为确保教育教学大计,在"停学不停课"的感召下,倡议网上授课,“家里蹲大学"应运而生。但不久,官方就发声,不得讲授新课!因为"家里蹲大学"表面上在推进教育教学进度,但实际上弊大利。另外,一此实验和实训更是无法进行,"家里蹲大学"只适合纸上谈兵。

加剧教育不平衡。网上授课,打破时空限制,充分发挥优秀教育资源优势,促进教育资源平衡。但教育现状是,教材不同,生源知识水平不同,网络普及水平不同,学生接收端条件不同,学生接受方式习惯不同…等等不同的现实,让平衡教育资源来实现教育平衡的想法,在"家里蹲大学"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不平衡。

违背教育规律。教育的规律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兴趣、学习目的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等,把学生送到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分别进行教育培养。"家里蹲大学"极大地忽略了"材"的具体区别,而实施一刀切的教育之法。

教育过程教学脱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家里蹲大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受信息媒体现实的制约,只能凸显教师的主导优势,但由于与教学主体"咫尺天涯",教与学脱节,很难实现主导与主体的互动,从而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淡化人文关怀。"家里蹭大学"是意识形态里的大学,现实中是各自独立,相互隔离,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法过"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集体生活。相对独立的学习,缺少集体成长沃土,缺乏相互间的人文关怀。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难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人文情怀的影响。"家里蹲大学"教育教学过程,淡化了人文情怀,人文情怀的缺失,不能培养出为社会服务的品学兼优的人才。

危害健康增加负担。"家里蹲大学"以电子媒体为工具,长期教学势必严重危害教师、学生视力等健康。"家里蹲大学"以"家"为校,以学生严格自律为保障,但学生自律性不强,这又势必以家长监管为补充,一旦监管不力,教育教学就成了一种聊以慰藉的自欺其人的形式。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一种精神负担。"家里蹲大学"以电子产品为接收端,要求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设备,这无疑增加了家庭的开支,加大了家庭的物质负担。

综述。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家里蹲大学"一定会越来越重要,将成为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形式,但他永远取代不了学校教育。"家里蹲大学"是无奈之举,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教育具体实施,淡化人文关怀,影响教育结果,对师生健康和家庭生活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全国共享"是不现实。


老樵


“家里蹲大学”会成为未来的教育模式吗?我认为不会,它只能成为未来教育的比较好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育要完成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与人交往、社会实践等等,这种教育方式只是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却把学生培养成孤立的人,这样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再说说“全国共享一套最好的老师”这种假设。先提几个问题,最好的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孔子,鲁迅,算不算最好的老师?是指指知识最渊博的人吗?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应最好的老师?

再来继续假设,在这种情景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会是什么样?都成为顶尖的人才,还是千人一面,所有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恐怕是后者吧!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生命力,竞争力吗?看看身边的大自然,就知道这种想法是多么幼稚无知啊!


冬踏雪夏赏荷


如果全国能共享最好的老师,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人人享受名师的教导,国家可以节省多少人力,物力,我们在家里上课,又节约了时间,还缓减了交通。这真是一本万利的事啊!但是大家想想可行吗?

首先我们没有人际交往,每天呆在家里,对着屏幕,学习生活。我们不用和同学相处,不用过集体生活,可以说我们没有朋友,整天孤独地生活,慢慢你的交际能力退化,你不和人交流,你的语言也会退化,想想都可怕,你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次全国多少人用一套教育方法,再好的老师,都不合适。学生的性格,习惯各不相同,一套优秀的教学内容,适合所有的学生吗?再说有多少孩子的自律性够好,能管住自己,一天坐在电脑前认真听讲呢?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又不相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套教育方法即使再优秀,也不能适合众人。


taotao178303124


理论上像是可以,但是什么叫最好,咱中国有句话,文无第一,武无敌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者说只有合适。

所以选好自己合适的老师以及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什么事都各有利弊,选择多了,学生也是迷茫。弄不好经常想着换老师了,不总是关注知识本身。以前固定的老师,我们没的选,只能学学学,不明白也很少想着换老师,因为老师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换。无论如何教材大家在一个教室里是一样的,按理是学的会。

所以,慎重,别把时间都用在选上。真理是,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多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教好。好老师重要。学生自己更加重要。

说句口冷的话,要是想着有了好老师,自己不用努力让老师一教自己马上全全全都会了,那更是天方夜谭。

希望对你有帮助。


Xin神英语


这是最大的误解。家里蹲的时候,对于高知家庭,高收入家庭是极为有利的,那种区域性通用课程坦白讲没有多少含金量,又费时间费视力。所以个别知名学校(lots and lots)都为自己学生开设了内部课程,在家长的全力支持下,恐怕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


言风言吾之


我相信大家其实都是知道的,没有最好最优最适合自己的!

这种教育模式,乍一看很新鲜,省事省时省人省物省地方,又是最好的老师教我们,又可以自己规划,再说了前些年的时候就有很多孩子自学成才的案列。如果这样的话,那岂不美好了么?

细细一想,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大学里学的仅仅是知识吗?不止吧?社交?相处?责任等等的吧!你在家里能学习点什么?知识吗?本来我们面对的就是很多的东西学无一用,如果在待在家里,后果不敢想象,未来的教育模式也许会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智能模式只能做好辅助而已。他的确可以给教育添加趣味性和多面性,但始终就代替不了学校和老师,要知道,无论多么先进的东西首先你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的。

我是秋风妩媚,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成长那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