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中語文越來越重視文言文教學,可是孩子大學畢業後幾乎用不到,有什麼用呢?

tuoshan


你好,我是心遂而靜。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有用、沒用,關鍵在於誰去選擇,先聊聊文言文,至於有用沒有,題主自己決定吧。

  • “文言文”中第一個“文”是通“紋”,原意是花紋,引申為“修飾”,“文言”的意思就是“經過修飾的語言”,“文言文”的解釋就是“經過修飾的語言,寫成的文章”,這與“白話文”(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相對比,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舉個例子,大白話說“有錢,任性”,用文言文就可以說“家有千金,行止由心”,是不是立馬感覺不一樣了。

古人日常說的話稱為“白話”,“文言文”是文章,有相對固定的格式,講究駢驪對仗、音律工整。相對於古代未統一、各地“白話”使用的地區、口音差異大,而文言文保持相近的格式,便於不同地區的人交流,溝通,因此文言文有了存在的必要和發展的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詩、詞能膾炙人口、廣為傳頌。

  • 文言文生動地記錄了中國歷史。中國的歷史悠久,以時間為順序編撰和記述歷史的有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鑑》、以人物傳記方式記敘歷史的有西漢司馬遷編纂的《史記》、以國家為單位記敘歷史的有西漢劉向整理的《戰國策》、單獨記錄某一朝代歷史的有東漢班固編撰的《漢書》。其中《資治通鑑》更是記敘了長達1362年的通史。這些歷史雖然有相當一部分譯成了現在的白話文,但由於譯者對文言文的理解角度不同,譯文也是有所差異的,掌握了文言文,以自己的理解去了解、去解讀中國的歷史,何嘗不是種樂趣,就象現在很多人喜歡看原版片一樣,同樣一句話,聽譯製片可能平平常常,看原版片可能會心領神會、哂然一笑。


  • 文言文延續傳承了中國文化。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人文、自然、地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能通過文言文,找到自己所感興趣的方面,可以通過《禮記》去了解古代哲理、先秦儒家的倫理思想,可以通過《徐霞客遊記》領略那些沒有被人工開發過的岩溶地貌、山川河流,還可以用現在的數學方式做做《九章算術》、看看《天工開物》、《夢溪筆談》,瞭解古人當時已在天文、化學、農業、手工業取得的多麼大成就,琢磨琢磨《本草綱目》,也省得被人用綠豆騙得暈頭轉向。


  • 文言文蘊含散發著獨特魅力。文言文的名篇實在太多,各人的喜好不相同,心遂而靜覺得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閣序》, 蘇軾的《前赤壁賦》、杜牧的《阿房宮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周敦頤的《愛蓮說》、劉禹錫的《陋室銘》確實值得好好品味。同時古詩詞中一些名篇、名句也會讓人深感中國文學、文字獨特魅力,相像下賈島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用“推”還是用“敲”時,反覆做著推門和敲門動作時的場景,在你感嘆中國文字的奧妙的同時,更會歎服於古人做學問的態度,這或許也是當下中國古詩詞大賽受到追捧的原因。


  • 有人會因為要學、記、背文言文而覺得是負擔,也有人會因接觸了文言文,並由此喜歡上文言文,至於有用沒有,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心遂而靜


表面看似乎直接的用處不多,但實際上用處良多,會讓人終身受益!集中表現在三點,一是熟悉傳統文化,二是增強文化修養,三是知曉人生哲理。

一、熟悉傳統文化。教材選編的文言文,都是中國古代最經典的各類著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精妙所在。身為一名中國人,瞭解熟悉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是首當其衝、義不容辭的。通過學習,可以有效掌握大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切實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做一個堂堂正正中國人!

二是增強文化修養。蘇軾有句名言,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經典的文章、詩歌讀多了,學好了,一個人地文化修養、舉止氣度自熱而然就會水漲船高,不斷提升。同時,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以大幅提升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加速他的成長、成才,幫助他學習工作中脫穎而出。

三是知曉人生哲理。傳統文化中彙集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人生智慧,比如《易經》、《論語》、《老子》、《莊子》、《史記》,等等,都是如此。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從而掌握其中的精華所在,並通過內化於心,外化於形,幫助自己更好地實現人生目標和價值。


風雨無阻的陪伴


學了文言文後,整個人的氣質都要好很多。

不然出息了,人家回來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你只會一句,“臥槽,老子終於出息了”。

再比如有人把你氣的牙癢癢,別人能來一句“閣下何不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你只能來一句,“你那麼能,你咋不上天呢”。

看到美景,人家能來一句“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你只能說一句“臥槽,真踏馬漂亮”

疫情來了,人家能說一句“山河易色,風月同天”,你只能來句“武漢加油”

所以,本國的文化都學不好,覺得沒用。那什麼對你有用呢?


靜養心藥養身我想更好


我來說個親身經歷的事,我是文科生,所以數學一直都不是很好,也沒很看重,由於選了文科,物理壓根當時就丟了,這為我以後的學習埋下了雷。大學高數,概率,線性代數頭疼的問題又來了,學的很頭疼,而且也是沒太重視。後來自己想考研,數學這關始終繞不過。初中高中的數學陰影都有,所有學數學沒信心。後來看統計學,金融,計算機想學點深奧的東西,很吃力,因為都和數學有關,有的和物理有關。我的意思是基礎學科,文言文不要以為他沒用,培養你的人文素養。很多學科知識都會忘記,但是基礎學科會影響你一身。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的底子。文言文是語文部分,影響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到了一定年紀,會很受益。為人父母后,給孩子講這些你也不會覺得難。


小書周


從小我就愛看書,各種書。上了初中開始各種作文競賽就經常拿獎。那時候確實也沒覺得語文有多重要。高考前最後一節語文課,老師說:這有可能是某些同學這輩子最後一次語文課了。當時並不明白這句話背後的寄語和期望。直到逐漸開始工作,才明白語文帶給我的文學素養和溝通能力有多麼的重要。最簡單一個呈現,如果語文沒學好,面對大海你只能發出一聲:"我草,浪好大"的感慨。而如果學的還不錯,雖然不一定有範閒一夜吟詩三百首的狂狼,至少每入山門草堂,能在門口的楹聯與古人隔空相望。

所以,好好學習語文吧。它不是認幾個字那麼簡單。



泰生活方式倡導者


並不侷限文言文,很多知識看起來在生活中並用不到,但我不覺得是白學了。

比我,我有個同事,之前是做高中語文老師的,後來才來我們單位,他的談吐真的不一樣,你和他聊會發現他有說不完的話,而且不是隨便嘮嗑,說的是真有水平,時不時還能來一段金句。但是這個金句並不是段子,而是要有一定知識儲備你才能聽得懂,比如出去吃飯,酒快沒了,我說一句:多哉乎,不多也。他立馬能反應出來這句出自孔乙己,開玩笑說:老闆娘,來一疊黃酒。或者我們上次出去辦事,路徑大學有很多妹子,我看了兩眼,他立馬段子就來了:古有蘇秦走馬觀碑,今有XX驅車看妹。我要是不知道走馬觀花碑的故事,我壓根get不到笑點。除了文學,你和他聊美國往事裡的某個片段,他也能聊,佛洛依德,凱撒什麼的,人家都懂。

總之就是一個有文化有意思的人,不庸俗,讓人發自真心喜歡,這就是博學。


一語中的的暴躁老哥


我中學文言文不錯,雖然我高中以後再也沒有直接用到過,但是我非常慶幸我曾經花功夫學好文言文,因為1) 它給我打開了一扇窗,這扇窗戶通向過去,這給了我看問題的歷史縱深; 2)這給了我理解中文裡很多詞句典故故事的能力; 3)這讓我有一種歷史歸屬感,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自己的民族從哪裡來;4)這給了我更加優雅簡潔中文的可能性。


高望北


我小的時候,每到寒假,暑假,我爸就讓我背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名片散文一百篇!背不會不讓吃飯,還捱揍!你說有啥用呢?我當初也不理解,就算不願意但是也背會了!現在父親離開我們很多年了,我兒子現在也很大了,我依然95%的古文不假思索的脫口就,背出來了,你會發現古文修養很有用處,胸有詩書氣自華!提升自己氣質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書!


小糊塗仙973400


不學文言文,看不懂諸子百家中華先進燦爛的文化典籍,文化就是無根之水,

不學文言文,看不懂語言高度凝鍊的唐詩宋詞,

不學文言文,對現代中國人來說就是沒文化,

不學文言文,不通數理邏輯,裸機人嗎,


李庚19


語文是一門交流的學問,對大多數人來說能掌握聽說讀寫的基本要求,會聽會寫會讀就行。文言文,己失去了交流功能,對老百姓來說,能讀懂看懂基本的文言文就行。如果高中文言文越來越多,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除了增加他們的學業負擔外,沒有任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