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人不寐,泪滴到天明——浅析朱淑真《断肠词》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词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在世四十多年,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朱淑真是历史上唯一可与李清照比肩的女词人,她的《断肠词》媲美李清照的《漱玉词》,后世合称她们为“词坛双璧”。

断肠人不寐,泪滴到天明——浅析朱淑真《断肠词》

朱淑真的《断肠词》是宋词中非常独特的词集,它的三十首词(《断肠词》收词三十一首,但《生查子•元夕》有人认为是欧阳修词),没有一首不是女词人对自己爱情和婚姻的咏叹,即使是那些题为《催雪》、《梅》等咏节物之词,词人也都以比兴、象征等手法,寄寓自己在爱情、婚姻上的思想情感。

翻开《断肠词》,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歌和怨歌,那些抒发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愁、忧伤、哀怨、痛苦的词,催人泪落,令人肠断。

朱淑真是个有才情的女子,但“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断肠诗词序》)嫁了个不称意的丈夫,这种封建包办婚姻,使她“一生郁郁不得志”。她在诗中,曾以愤激的语言,道出了她胸中的怨懑:“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风不与花作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朱淑真在她的《断肠词》中多次抒发了她的真情实感。

断肠人不寐,泪滴到天明——浅析朱淑真《断肠词》

一、婚姻不幸,心情郁闷

菩萨蛮·秋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本词描写的是一个秋夜,梧桐叶落,蛩吟唧唧,增添了秋天萧瑟的气氛。词人背对着昏暗的灯光入梦,梦醒一看,只有一轮明月当空挂着。词人再也不能入睡,她在寒砧声声的深夜,起来钓起翠箔,倚在小栏干上,也许是想暂时摆脱满怀愁绪吧,但却又感到“逼人风露寒”。词表现了词人的夜不成寐,孤寂愁苦,是她不幸的婚姻生活的写照。

又如 清平乐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这首词看似写词人在春暮之际的惜春之意,实际上另有寄托。词中以时光荏苒,再到暮春,及留春不住,希望春天明年早早回来,暗寓女词人的婚事。它是说父母包办的婚姻—天天临近,这时我想和心上人再留连也无计可施,因此心中悲愁。在画鼓轻敲的夜晚,请谁寄语给我的心上人呢?记得临分别时我一再嘱咐,明年您要早早回来啊。从内容看,词应是女词人在被迫出嫁前写的,表现女词人出嫁前无可奈何的愁苦。

断肠人不寐,泪滴到天明——浅析朱淑真《断肠词》

《西江月》则描写了女词人婚后过着抑郁无聊的生活,抒发了词人心中的幽怨: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深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淡荡梨花深院。

暮春时节,该是备办舞裙歌扇的时候,可词人哪有这样的兴致?跟一个志趣完全不同的丈夫生活在一起,词人婚后的心境十分冷漠,因此她是“赏春只怕春寒”。在绿深红浅,春光明媚的时候,酷爱大自然风光的词人却“卷帘无语对南山”。词人虽在江边踏青闲步,却无心惜花,最后象疲倦的飞鸟,仍回到幽深的院落中去。

词人还在“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生査子》)“深院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惜和梦更无聊”。(《浣溪沙》)等词句中,描写了她婚后生活的清冷、孤寂,和由此产生的愁恨。

这种无处可以伸诉的愁苦,使词人“粉泪共宿雨阑干”,“泪洗残妆无一半”,“泪眼倾珠斛”,终日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它无情地折磨着词人,使她“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一个原本丰润如玉的女子,竟变成了怯风怕寒的病妇。

《断肠词》的编者魏仲恭谓朱淑真“悒悒抱恨而终”。说明不幸婚姻造成的精神痛苦最终摧毁了词人,使她含恨离开人间!在封建社会里,不知发生过多少象朱淑真这样的悲剧,因此,《断肠词》中对不幸婚姻的描写,是有典型意义的。

二、对爱情的向往、对恋人的相思

朱淑真词中最多的是对爱情生活的咏唱。其中有对与恋人短暂欢爱的回忆,也有分离的痛苦,还写出了对恋人的刻骨相思。

从朱淑真的诗 “欲作一罨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来看,朱淑真婚前是有恋人的,《清平乐》则是她与恋人的甜蜜爱情生活的记录: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本词刻画了词人与情人携手游湖的情景。初夏的早晨,湖边是有水雾的,只有雾散之后才好出游,因此,“恼”字和“捺”字写出了词人游湖心情的急切。“携手藕花湖上路”则形象地刻画出了她们的情意缠绵。“娇痴不伯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更写出了词人对爱情的热烈和大胆,“归来懒傍妆台”表现了女词人游湖回来后还沉浸在甜蜜的回味之中。这首词是词人爱情的欢歌。

断肠人不寐,泪滴到天明——浅析朱淑真《断肠词》

在朱淑真流传下来的三十首词中,描写欢乐的爱情生活的词只有这一首。

其余的爱情词,大都是词人描写与恋人分离的痛苦,或抒写对恋人的刻骨相思,

《生査子》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

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这是词人抒写与情人分离的愁苦的词。上片写情人不在身边,年年独自对着玉镜台梳妆,深感痛苦。今年又不见回来,使得她怕见江南的来信,因为怕信中传来他确实不归的消息。下片写与情人分别之后,酒也少饮,泪更流尽,她远远地想念着在楚地的恋人,不禁发出“人远天涯近”的感叹。情人在比天涯更远的地方,则会面之难可知,思念之深亦可见。

又如《江城子》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咋宵徒得梦夤缘,水云闲,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这首词回忆与恋人离别,并抒写离别后的相思和感伤,从“忆前欢”这句词来看,它应作于词人婚后。词的上片回忆与恋人的离别,离别时这对情侣由于伤感而说不出话,只是默默地流着泪,女主人公含着眼泪看着爱人离去的,被烟、草遮断的南浦路,直到爱人看不见了,只看到一片青山。下片写女主人公在梦中与爱人相会,但这又怎能安慰别后的思念呢?所以醒来后依然是愁恨和懊恼,从而发出了“天易见,见伊难”的无可奈何的呼声。

此外,如“人怜花依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干,夜深花正寒。”“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园。”或临花抱恨,或对月伤怀,都是抒发女主人公与恋人分离的痛苦的词。

朱淑真的《断肠词》,几乎首首都是抒写她在婚姻和爱情上的哀伤与怨怒,虽然题材比较狭窄,但反映了词人在不幸婚姻下的痛苦境遇,与一般的离愁别恨是不同的。而且,在理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精神桎梏,妇女的地位和权益进一步削弱的宋代,显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词人大胆抒写她的怨懑,反映了她不屈服的性格和思想,这就更为难能可贵和具有进步意义。

三、词作特点

1、清新婉丽,蓄思含情

魏仲恭称赞朱淑真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可以看作是对朱淑真词艺术风格的概括。“清新婉丽”中的“清新”和“丽”,主要是指词的语言风格及词中所表现的境界,“婉”则是指词中婉转、曲折的表规手法,“蓄思含情”是指思想感情的含蓄。

总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是指朱淑真词在语言风格、词的境界和表规手法上的清新、明丽、婉转、含蓄,如: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飘柳絮,随风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暮也愁人意。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这首词,《全宋词》题为《送春》,描写的是暮春的景象,抒发的是伤春的情感。词中的万缕垂杨,风前柳絮,山川绿遍,暮雨潇潇,遣词清新而景象明丽。而且,词中的“便做无情,暮也愁人意”,写的即使是无情的人,看到这暮春的景象,也不免产生悲愁,那么,象词人这样满腹愁肠的弱女子,她的心情又如何呢?难道不是更甚吗?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词人以酒酹地,为春送行,春却不语。词人注目看去,只有暮雨在无声无息地下个不停。此情此景,更增添了她无限的悲伤和惆怅,这种莫可名状的悲怅,是耐人咀嚼的,因而是“含有余不尽之意”的含蓄之笔,全词清新的语言,明丽的景象与婉转含蓄的情感得到完美的统一,是朱淑真词清新明丽、婉转含蓄风格的代表作。

断肠人不寐,泪滴到天明——浅析朱淑真《断肠词》

朱淑真词中描写清新明丽的景象的词很多,如“迟迟风日弄清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写清明刚过,艳阳、轻风、花径、暗香、云雾、朱楼,是一片春光骀荡的景象,体现了朱淑真写景“清新明丽”的风格。

此外如《浣溪沙•清明》、《忆秦娥•正月初六夜月》也都具有这一特色。薛绍徽《黛韵楼文集》评李清照、朱淑真词说:“《漱玉》则居临柳絮,《断肠》则家在桃村。”指出李清照词“居临柳絮”——以白描取胜,朱淑真词“家在桃村”——以明丽擅长,确是慧眼独具。

朱淑真是婉约词人,朱淑真以景结情的词较多,也正具有“含有余不尽之意”的特点。如前述的“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语”,即是这样。又如“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枝头。”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也都是以结句写景来抒发词人的感伤和愁绪,同样收到了“余音绕梁,三月不绝”的艺术效果。

2、善塑形象,直抒心意

《断肠词》还善于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抒发词人悲苦、幽怨的情感。词人在词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向我们敞开了她悲愤和痛苦的内心世界,

《减字木兰花》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词人从行、坐、卧,诗词酬唱这些日常生活等情状着笔,描写了这位不幸的孤独女子,整日都是独自“伫立伤神”,她无法排遣内心的痛苦,天天珠泪涟涟,以致把脸上的脂粉也浸洗得几乎全无;她愁病交加,伴着清冷的灯光难以入睡。

此词通过女词人婚后凄苦生活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封建制度压迫下备受推残的妇女形象。她有满腹的忧愁要说,但又向谁去倾诉呢?因此,通过这一形象,我们分明看到女词人凄苦的心灵,听到她满腔的悲愤。

断肠人不寐,泪滴到天明——浅析朱淑真《断肠词》

朱淑真词在形象塑造上的特点,不是“神形毕现”,而是“遗貌取神”。在《断肠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中,词人几乎没有花费笔墨从服饰、容貌等方面去刻画她的外形,而是通过对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具体活动的描写,揭示出人物的神韵,特别是她内心的情愫,

《菩萨蛮》: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园。

这首词写初秋的夜晚,女词人空闺寂寞,心中添了一番新愁,那一弯细长的眉毛又跟平常一样的皱起来。她打开窗户,看着稀稀落落的流萤,未圆的月亮,心想月亮也是由于同情我,所以今晚才没有圆啊。

词只摄取在秋夜寂寞深闺中女词人“双蛾只旧颦”、“起来临绣户”这些日常生活的镜头进入词中,一个与恋人分处两地而愁苦难眠的女主人公的形象,骨立纸上,从而抒发了主人公对恋人深深的情思。

在朱淑真以前,温庭筠、柳永、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在词中塑造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但在《断肠词》中,几乎每一首词,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在。如《生查子·年年玉镜台》塑造了一个终日怀念远方情人的痴情主人公的形象,《清平乐·恼烟撩露》塑造了一个热烈、大胆追求爱情的主人公的形象。

就是在那些咏物词中,朱淑真也塑造了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如《菩萨蛮•木樨》词中,那高洁、超俗的桂花,《月华淸•梨花》词中那瘦削、零落的梅花,难道不正是女词人形象的象征?这些形象,就是女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断肠词》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与词人出色的氛围描写有关的,这种有烘托和反衬的艺术效果的氛围描写,大大充实和深化了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忆秦娥》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这首词写女主人公正月初六夜观赏花灯,词的前八句都是描写正月初六灯夜的热闹景象,只有最后两句才使我们感到有一个观赏花灯的人在,但是这个观赏花灯的人,却并不象“笑语盈盈暗香去”,一味沉醉在元夜的欢乐之中的少女,而是一个“随群暂遣愁怀”的女子,她的形象在词中对氛围的描写中见出:“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正月初六的月亮,象一弯冰凉的白色玉石,又象难以舒展的翠眉。这种“冷色调”的氛围描写,烘托出词人心境的凄凉,心情的愁苦。它使“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的热烈景象中透着悲凉,较好地塑造了女词人在正月初六灯夜“强作欢颜”的形象。

魏仲恭说朱淑真“能道人意中事”,正是指朱淑真善于表现出这种人人都曾经历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断肠人不寐,泪滴到天明——浅析朱淑真《断肠词》

四、结语

对朱淑真词,历代的评价不同。清以前的词评家,往往将她的词与李淸照词相提并论,但解放以后,对这宋代两个女词人的词的评价,则有了较大的差别。究其原因,与人们对词的思想内容的看法有关。

朱淑真词那种比较狭窄的以婚姻和爱情为主的题材,那种对月伤怀,见花落泪的愁绪,使之容易被人们看作“吟花弄月”的作品,其实朱淑真词中对自主爱情的追求,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抗争,对自己不幸婚姻的咏叹,起到了控诉、揭露封建婚姻的罪恶的作用,同那些嘲风月,弄花草的作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它较之李清照的《漱玉词》,虽然缺乏《漱玉词》中那种抒发爱国感情的词章,但是它以令人肠断的声音发出的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却也为《漱玉词》所不及。

《断肠词》虽然多是关于婚烟和爱情的篇章,却是严肃、庄重的,绝不轻佻,更没有淫词秽语,词中所表现的愁苦,是词人的真实惑受,不是那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言愁说病之词,而是“能道人意中艰”的真切感人的作品。

综上述,朱叔真词具有反抗封建婚姻的内容,艺术上也有较高成就,在宋词中有其独特的一面。

《断肠词》从头到笔都贯穿着幽怨之音,但它并不是词人故意为之,正象朱淑真自己所说:“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它是一个弱女子在被黑暗社会吞噬前的几声令人灵魂颤抖的呼喊和悲泣,是以血和泪写成的词。

这种真性情、真文学、真作品,应当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席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