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独和借助助灯、梦、月等景物来表现孤苦之情

官夫人是非常害怕与丈夫离别的,因为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或许是一年两年、也许是三年五载她们独守空闺,百无聊赖,深夜只有孤灯为伴,深感空虚寂寞精神痛苦。每当春暖花开、夏日困乏、秋风萧瑟、冬日严寒,特别是十五之夜,月圆而人不能团圆之时,更感孤寂之苦。我们首先介绍几位写孤独之苦的作家。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独和借助助灯、梦、月等景物来表现孤苦之情

寂寞的景象

阮逸女,其父阮逸,字天隐,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人,天至五年(1027年)进士,景祐(1034-1038年)初,典乐事,后迁屯田员外郎,皇祐(1049—1054年)中,为兵部员外郎。其夫官职身世不详。阮氏善文词,惜只《花心动》一曲传世,诉说孤寂之苦: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强整绣衾,独掩朱扉,簟枕为谁铺设?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缸明灭。梦回处,梅梢半笼淡月。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独和借助助灯、梦、月等景物来表现孤苦之情

孤寂

​此首词大多认为是伤春之作。我认为是怀念远出未归的丈夫,从“强整绣衾,独掩朱扉,算枕为谁铺设”三句可以判断。此词亦不是怀念情人,如果是怀念情人,在封建观念极强的宋代恐不敢如此大胆直率,像朱淑真怀念情人的作品就写得十分含蓄朦胧。况阮逸历代为官,其女当不会嫁贫民。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独和借助助灯、梦、月等景物来表现孤苦之情

孤寂

这首词是写春日来临的孤苦。春季正是桃红柳绿、百鸟争鸣、踏青揽胜的最好时节,可丈夫却远出未归,只有独自“闲寻翠径”,顿生愁苦之情。到了黄昏,更是“寸心空切”;深夜时“独掩朱扉”,难以成寐,听着凄清的漏声,看着乍明乍暗的灯光;梦醒后,只见月光笼罩在梅树梢上,一片空虚冷寂的景象,反映出她心境的孤寂。这首词写思妇之孤苦,从白天写到黄昏,再写到深夜;又从梦中写到梦醒,可说是一首写思妇孤寂情绪的典型作品。它颇受文人的称道,陆昶说:“用笔圆转如意,熟中得来,稍觉滑易。”李氏,张浩妻,西洛(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与丈夫久别,作《极相思·赠张浩》:

日红疏翠觅晴暄,初夏困人天。风流滋味,伤怀尽在,花下风前。后约已知君定,这心绪,尽日悬悬。鸳鸯两处,清宵最苦,月甚先圆。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独和借助助灯、梦、月等景物来表现孤苦之情

月圆意境

这首词是写初夏的孤栖之苦。夏日红消翠减,闷热潮湿,人们无精打采,最易伤怀。她与丈夫恩爱情笃,一旦分离,就感到分外孤独。她通过“鸳鸯两处”的描写来表现这一情绪;每当夜深人静、月圆而人不能团圆时,这种孤苦就特别炽烈揪心。“清宵最苦”,是思妇独特心灵的感受,最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独和借助助灯、梦、月等景物来表现孤苦之情

孤苦意境

花仲胤妻。她丈夫的姓名究竟是什么,尚有争论。唐圭璋《全宋词》说他姓花,叫花仲胤;陆昶《名媛诗词》说他姓范,叫范仲胤。而徐轨《词苑丛谈》又作范仲允她的丈夫在相州(今属河北省)任录事官,很久不归,她作《伊川令·寄外》:

西风昨夜穿帘幕,闺院添消索。最是梧桐零落,迤逦秋光过却。人情音信难托,鱼雁成耽阁。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独和借助助灯、梦、月等景物来表现孤苦之情

孤苦意境

这首词是写秋日思妇的孤苦。秋风瑟瑟,梧叶飘零,繁盛的景象消逝。远人音信难通,令人悬念。尤其是夜深人静,独守空房,只有孤灯作伴,泪珠不禁簌簌落下,思妇之孤苦由此可以想见。“教奴独自守空房”,道出了思妇共同的心声,所以这首词写思妇孤苦很有代表性;而“泪珠与灯花共落”,又描绘出孤苦的独特形象,具有艺术个性。陆昶称赞这首词说:“清澈响快,不作妮妮语,佳。”丘氏,其父丘舜中,为朝奉官。兄弟姊妹数人,均善文词,常以联咏为乐。其夫身世不详,为官久不归,丘氏作《寄外》:

帘里孤灯觉晓迟,独眠留得宿妆眉。

珊瑚枕上惊残梦,认得萧郎马过时。

宋代女文人夜晚的孤独和借助助灯、梦、月等景物来表现孤苦之情

寂寞的意境

此诗写丘氏“独眠”之苦,深夜只有孤灯一盏,她辗转不寐,觉长夜难明。刚一入睡,就梦见丈夫打马而过,惊醒后,才知是一场空梦。谚语说:“日有所思,夜亦同梦”,可知因孤独至极而产生思情。这首诗是通过“孤灯”、“独眠”、“惊梦”等细节描绘来表现作者的情绪,很受人称道,钟惺说:新清俊雅,中外皆诵其美。”以上我们举了阮逸女、李氏、花仲胤妻、丘氏等4位官妇写孤独之苦的诗词,这些作品的第一个共同特点是:均写夜晚的孤独,即张浩妻所说的“清宵最苦”;第二个特点是她们喜爱借助灯、梦、月等景物来表现孤苦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