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腸人不寐,淚滴到天明——淺析朱淑真《斷腸詞》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女詩人、詞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

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在世四十多年,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餘篇。

朱淑真是歷史上唯一可與李清照比肩的女詞人,她的《斷腸詞》媲美李清照的《漱玉詞》,後世合稱她們為“詞壇雙璧”。

斷腸人不寐,淚滴到天明——淺析朱淑真《斷腸詞》

朱淑真的《斷腸詞》是宋詞中非常獨特的詞集,它的三十首詞(《斷腸詞》收詞三十一首,但《生查子•元夕》有人認為是歐陽修詞),沒有一首不是女詞人對自己愛情和婚姻的詠歎,即使是那些題為《催雪》、《梅》等詠節物之詞,詞人也都以比興、象徵等手法,寄寓自己在愛情、婚姻上的思想情感。

翻開《斷腸詞》,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女詞人對婚姻和愛情的悲歌和怨歌,那些抒發女詞人對婚姻和愛情的悲愁、憂傷、哀怨、痛苦的詞,催人淚落,令人腸斷。

朱淑真是個有才情的女子,但“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斷腸詩詞序》)嫁了個不稱意的丈夫,這種封建包辦婚姻,使她“一生鬱郁不得志”。她在詩中,曾以憤激的語言,道出了她胸中的怨懣:“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風不與花作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朱淑真在她的《斷腸詞》中多次抒發了她的真情實感。

斷腸人不寐,淚滴到天明——淺析朱淑真《斷腸詞》

一、婚姻不幸,心情鬱悶

菩薩蠻·秋

秋聲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蕭索。

欹枕背燈眠,月和殘夢圓。

起來鉤翠箔,何處寒砧作。

獨倚小闌干,逼人風露寒。

本詞描寫的是一個秋夜,梧桐葉落,蛩吟唧唧,增添了秋天蕭瑟的氣氛。詞人背對著昏暗的燈光入夢,夢醒一看,只有一輪明月當空掛著。詞人再也不能入睡,她在寒砧聲聲的深夜,起來釣起翠箔,倚在小欄干上,也許是想暫時擺脫滿懷愁緒吧,但卻又感到“逼人風露寒”。詞表現了詞人的夜不成寐,孤寂愁苦,是她不幸的婚姻生活的寫照。

又如 清平樂

風光緊急,三月俄三十。

擬欲留連計無及,綠野煙愁露泣。

倩誰寄語春宵,城頭畫鼓輕敲。

繾綣臨歧囑付,來年早到梅梢。

這首詞看似寫詞人在春暮之際的惜春之意,實際上另有寄託。詞中以時光荏苒,再到暮春,及留春不住,希望春天明年早早回來,暗寓女詞人的婚事。它是說父母包辦的婚姻—天天臨近,這時我想和心上人再留連也無計可施,因此心中悲愁。在畫鼓輕敲的夜晚,請誰寄語給我的心上人呢?記得臨分別時我一再囑咐,明年您要早早回來啊。從內容看,詞應是女詞人在被迫出嫁前寫的,表現女詞人出嫁前無可奈何的愁苦。

斷腸人不寐,淚滴到天明——淺析朱淑真《斷腸詞》

《西江月》則描寫了女詞人婚後過著抑鬱無聊的生活,抒發了詞人心中的幽怨:

辦取舞裙歌扇,賞春只怕春寒。

捲簾無語對南山,已覺綠深紅淺。

去去惜花心懶,踏青閒步江干。

恰如飛鳥倦知還,淡蕩梨花深院。

暮春時節,該是備辦舞裙歌扇的時候,可詞人哪有這樣的興致?跟一個志趣完全不同的丈夫生活在一起,詞人婚後的心境十分冷漠,因此她是“賞春只怕春寒”。在綠深紅淺,春光明媚的時候,酷愛大自然風光的詞人卻“捲簾無語對南山”。詞人雖在江邊踏青閒步,卻無心惜花,最後象疲倦的飛鳥,仍回到幽深的院落中去。

詞人還在“不忍捲簾看,寂寞梨花落。”(《生査子》)“深院重關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惜和夢更無聊”。(《浣溪沙》)等詞句中,描寫了她婚後生活的清冷、孤寂,和由此產生的愁恨。

這種無處可以伸訴的愁苦,使詞人“粉淚共宿雨闌干”,“淚洗殘妝無一半”,“淚眼傾珠斛”,終日過著以淚洗面的日子。它無情地折磨著詞人,使她“玉減翠裙交,病怯羅衣薄”。一個原本豐潤如玉的女子,竟變成了怯風怕寒的病婦。

《斷腸詞》的編者魏仲恭謂朱淑真“悒悒抱恨而終”。說明不幸婚姻造成的精神痛苦最終摧毀了詞人,使她含恨離開人間!在封建社會里,不知發生過多少象朱淑真這樣的悲劇,因此,《斷腸詞》中對不幸婚姻的描寫,是有典型意義的。

二、對愛情的嚮往、對戀人的相思

朱淑真詞中最多的是對愛情生活的詠唱。其中有對與戀人短暫歡愛的回憶,也有分離的痛苦,還寫出了對戀人的刻骨相思。

從朱淑真的詩 “欲作一罨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倖人”來看,朱淑真婚前是有戀人的,《清平樂》則是她與戀人的甜蜜愛情生活的記錄: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

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本詞刻畫了詞人與情人攜手遊湖的情景。初夏的早晨,湖邊是有水霧的,只有霧散之後才好出遊,因此,“惱”字和“捺”字寫出了詞人遊湖心情的急切。“攜手藕花湖上路”則形象地刻畫出了她們的情意纏綿。“嬌痴不伯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更寫出了詞人對愛情的熱烈和大膽,“歸來懶傍妝臺”表現了女詞人遊湖回來後還沉浸在甜蜜的回味之中。這首詞是詞人愛情的歡歌。

斷腸人不寐,淚滴到天明——淺析朱淑真《斷腸詞》

在朱淑真流傳下來的三十首詞中,描寫歡樂的愛情生活的詞只有這一首。

其餘的愛情詞,大都是詞人描寫與戀人分離的痛苦,或抒寫對戀人的刻骨相思,

《生査子》

年年玉鏡臺,梅蕊宮妝困。

今歲未還家,怕見江南信。

酒從別後疏,淚向愁中盡。

遙想楚雲深,人遠天涯近。

這是詞人抒寫與情人分離的愁苦的詞。上片寫情人不在身邊,年年獨自對著玉鏡臺梳妝,深感痛苦。今年又不見回來,使得她怕見江南的來信,因為怕信中傳來他確實不歸的消息。下片寫與情人分別之後,酒也少飲,淚更流盡,她遠遠地想念著在楚地的戀人,不禁發出“人遠天涯近”的感嘆。情人在比天涯更遠的地方,則會面之難可知,思念之深亦可見。

又如《江城子》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干。

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

咋宵徒得夢夤緣,水雲閒,悄無言,爭奈醒來愁恨又依然。

展轉衾裯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

這首詞回憶與戀人離別,並抒寫離別後的相思和感傷,從“憶前歡”這句詞來看,它應作於詞人婚後。詞的上片回憶與戀人的離別,離別時這對情侶由於傷感而說不出話,只是默默地流著淚,女主人公含著眼淚看著愛人離去的,被煙、草遮斷的南浦路,直到愛人看不見了,只看到一片青山。下片寫女主人公在夢中與愛人相會,但這又怎能安慰別後的思念呢?所以醒來後依然是愁恨和懊惱,從而發出了“天易見,見伊難”的無可奈何的呼聲。

此外,如“人憐花依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欄干,夜深花正寒。”“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園。”或臨花抱恨,或對月傷懷,都是抒發女主人公與戀人分離的痛苦的詞。

朱淑真的《斷腸詞》,幾乎首首都是抒寫她在婚姻和愛情上的哀傷與怨怒,雖然題材比較狹窄,但反映了詞人在不幸婚姻下的痛苦境遇,與一般的離愁別恨是不同的。而且,在理學越來越成為人們的精神桎梏,婦女的地位和權益進一步削弱的宋代,顯然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詞人大膽抒寫她的怨懣,反映了她不屈服的性格和思想,這就更為難能可貴和具有進步意義。

三、詞作特點

1、清新婉麗,蓄思含情

魏仲恭稱讚朱淑真詞“清新婉麗,蓄思含情”,可以看作是對朱淑真詞藝術風格的概括。“清新婉麗”中的“清新”和“麗”,主要是指詞的語言風格及詞中所表現的境界,“婉”則是指詞中婉轉、曲折的表規手法,“蓄思含情”是指思想感情的含蓄。

總之,“清新婉麗、蓄思含情”是指朱淑真詞在語言風格、詞的境界和表規手法上的清新、明麗、婉轉、含蓄,如: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

猶自風飄柳絮,隨風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暮也愁人意。

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這首詞,《全宋詞》題為《送春》,描寫的是暮春的景象,抒發的是傷春的情感。詞中的萬縷垂楊,風前柳絮,山川綠遍,暮雨瀟瀟,遣詞清新而景象明麗。而且,詞中的“便做無情,暮也愁人意”,寫的即使是無情的人,看到這暮春的景象,也不免產生悲愁,那麼,象詞人這樣滿腹愁腸的弱女子,她的心情又如何呢?難道不是更甚嗎?

“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詞人以酒酹地,為春送行,春卻不語。詞人注目看去,只有暮雨在無聲無息地下個不停。此情此景,更增添了她無限的悲傷和惆悵,這種莫可名狀的悲悵,是耐人咀嚼的,因而是“含有餘不盡之意”的含蓄之筆,全詞清新的語言,明麗的景象與婉轉含蓄的情感得到完美的統一,是朱淑真詞清新明麗、婉轉含蓄風格的代表作。

斷腸人不寐,淚滴到天明——淺析朱淑真《斷腸詞》

朱淑真詞中描寫清新明麗的景象的詞很多,如“遲遲風日弄清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寫清明剛過,豔陽、輕風、花徑、暗香、雲霧、朱樓,是一片春光駘蕩的景象,體現了朱淑真寫景“清新明麗”的風格。

此外如《浣溪沙•清明》、《憶秦娥•正月初六夜月》也都具有這一特色。薛紹徽《黛韻樓文集》評李清照、朱淑真詞說:“《漱玉》則居臨柳絮,《斷腸》則家在桃村。”指出李清照詞“居臨柳絮”——以白描取勝,朱淑真詞“家在桃村”——以明麗擅長,確是慧眼獨具。

朱淑真是婉約詞人,朱淑真以景結情的詞較多,也正具有“含有餘不盡之意”的特點。如前述的“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語”,即是這樣。又如“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何處喚春愁?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枝頭。” “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也都是以結句寫景來抒發詞人的感傷和愁緒,同樣收到了“餘音繞樑,三月不絕”的藝術效果。

2、善塑形象,直抒心意

《斷腸詞》還善於塑造形象,通過形象抒發詞人悲苦、幽怨的情感。詞人在詞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向我們敞開了她悲憤和痛苦的內心世界,

《減字木蘭花》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

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

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詞人從行、坐、臥,詩詞酬唱這些日常生活等情狀著筆,描寫了這位不幸的孤獨女子,整日都是獨自“佇立傷神”,她無法排遣內心的痛苦,天天珠淚漣漣,以致把臉上的脂粉也浸洗得幾乎全無;她愁病交加,伴著清冷的燈光難以入睡。

此詞通過女詞人婚後悽苦生活的描寫,塑造了一個在封建制度壓迫下備受推殘的婦女形象。她有滿腹的憂愁要說,但又向誰去傾訴呢?因此,通過這一形象,我們分明看到女詞人悽苦的心靈,聽到她滿腔的悲憤。

斷腸人不寐,淚滴到天明——淺析朱淑真《斷腸詞》

朱淑真詞在形象塑造上的特點,不是“神形畢現”,而是“遺貌取神”。在《斷腸詞》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中,詞人幾乎沒有花費筆墨從服飾、容貌等方面去刻畫她的外形,而是通過對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具體活動的描寫,揭示出人物的神韻,特別是她內心的情愫,

《菩薩蠻》: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

愁悶一番新,雙蛾只舊顰。

起來臨繡戶,時有疏螢度,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園。

這首詞寫初秋的夜晚,女詞人空閨寂寞,心中添了一番新愁,那一彎細長的眉毛又跟平常一樣的皺起來。她打開窗戶,看著稀稀落落的流螢,未圓的月亮,心想月亮也是由於同情我,所以今晚才沒有圓啊。

詞只攝取在秋夜寂寞深閨中女詞人“雙蛾只舊顰”、“起來臨繡戶”這些日常生活的鏡頭進入詞中,一個與戀人分處兩地而愁苦難眠的女主人公的形象,骨立紙上,從而抒發了主人公對戀人深深的情思。

在朱淑真以前,溫庭筠、柳永、李清照等詞人,都曾在詞中塑造過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但在《斷腸詞》中,幾乎每一首詞,都有一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在。如《生查子·年年玉鏡臺》塑造了一個終日懷念遠方情人的痴情主人公的形象,《清平樂·惱煙撩露》塑造了一個熱烈、大膽追求愛情的主人公的形象。

就是在那些詠物詞中,朱淑真也塑造了有象徵意義的形象,如《菩薩蠻•木樨》詞中,那高潔、超俗的桂花,《月華淸•梨花》詞中那瘦削、零落的梅花,難道不正是女詞人形象的象徵?這些形象,就是女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

《斷腸詞》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與詞人出色的氛圍描寫有關的,這種有烘托和反襯的藝術效果的氛圍描寫,大大充實和深化了詞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憶秦娥》

彎彎曲,新年新月鉤寒玉,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這首詞寫女主人公正月初六夜觀賞花燈,詞的前八句都是描寫正月初六燈夜的熱鬧景象,只有最後兩句才使我們感到有一個觀賞花燈的人在,但是這個觀賞花燈的人,卻並不象“笑語盈盈暗香去”,一味沉醉在元夜的歡樂之中的少女,而是一個“隨群暫遣愁懷”的女子,她的形象在詞中對氛圍的描寫中見出:“彎彎曲,新年新月鉤寒玉,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正月初六的月亮,象一彎冰涼的白色玉石,又象難以舒展的翠眉。這種“冷色調”的氛圍描寫,烘托出詞人心境的淒涼,心情的愁苦。它使“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的熱烈景象中透著悲涼,較好地塑造了女詞人在正月初六燈夜“強作歡顏”的形象。

魏仲恭說朱淑真“能道人意中事”,正是指朱淑真善於表現出這種人人都曾經歷的細膩、複雜的感情。

斷腸人不寐,淚滴到天明——淺析朱淑真《斷腸詞》

四、結語

對朱淑真詞,歷代的評價不同。清以前的詞評家,往往將她的詞與李淸照詞相提並論,但解放以後,對這宋代兩個女詞人的詞的評價,則有了較大的差別。究其原因,與人們對詞的思想內容的看法有關。

朱淑真詞那種比較狹窄的以婚姻和愛情為主的題材,那種對月傷懷,見花落淚的愁緒,使之容易被人們看作“吟花弄月”的作品,其實朱淑真詞中對自主愛情的追求,對封建包辦婚姻的抗爭,對自己不幸婚姻的詠歎,起到了控訴、揭露封建婚姻的罪惡的作用,同那些嘲風月,弄花草的作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它較之李清照的《漱玉詞》,雖然缺乏《漱玉詞》中那種抒發愛國感情的詞章,但是它以令人腸斷的聲音發出的對黑暗社會的控訴,卻也為《漱玉詞》所不及。

《斷腸詞》雖然多是關於婚煙和愛情的篇章,卻是嚴肅、莊重的,絕不輕佻,更沒有淫詞穢語,詞中所表現的愁苦,是詞人的真實惑受,不是那種“為賦新詩強說愁”的言愁說病之詞,而是“能道人意中艱”的真切感人的作品。

綜上述,朱叔真詞具有反抗封建婚姻的內容,藝術上也有較高成就,在宋詞中有其獨特的一面。

《斷腸詞》從頭到筆都貫穿著幽怨之音,但它並不是詞人故意為之,正象朱淑真自己所說:“婦人雖軟眼,淚不等閒流,我因無好況,揮斷五湖秋。”它是一個弱女子在被黑暗社會吞噬前的幾聲令人靈魂顫抖的呼喊和悲泣,是以血和淚寫成的詞。

這種真性情、真文學、真作品,應當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容忽視的席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