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背景薄弱,家境贫寒,白手起家靠什么维持军队开销?

不吃甜豆腐脑怪


对于军阀而言,所依靠的便是地盘,有了地盘才会有人口和税收,以此靠着税收转化为军费招募将士,性质犹如土地兼并,诸侯们实力得到扩充后,就会进而发兵抢夺更大的地盘,捞取更多的战争资源。

东汉末年的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稳固地盘前,可以称为一个奇葩的存在,简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多次获得地盘,又多次丢掉,但是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满血复活。他自己的班底从来都单独成军,随时都可以抽走。他投奔的人即使坟头草长了二丈长,他刘皇爷依旧生龙活虎。

刘备最初在涿郡起家是靠着河北富商巨款支持,中山大商“贩马周旋于涿郡”,可以想象刘备在二位中山商贩面前如何鼓吹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反正刘胜那么多子孙,年代久远族谱不可考。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正是靠着这笔巨额商贩投资,刘备在老家涿郡招募了上千人的部队,响应朝廷号召讨伐黄巾起义。和关羽、张飞也是在这时候相识入伙的,这一年,刘备24岁。正是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龄。

讨伐黄巾军有功,刘备得封安喜县尉。这个区区九品芝麻官,志向高远的刘备不屑于当,因事潇洒地扁了督邮一顿,“弃官亡命”。抛下解散所有部属,带着关张等亲信亡命天涯。

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

不久遇上朝廷招募壮士,在徐州下邳讨贼有功,刘备当的都是县级小官。这时候刘备还是靠着地盘吃饭,可能有一点部众,打顶几百上千。当个小官,走到哪吃到哪,反正哪里都不缺粮养他这点子人。

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依附老同学公孙瓒时期,初露锋芒,通过战功刷出来平原相的官职,要知道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制度。郡有郡守,国有国相,平原就属于诸侯封国,就现在而言,相当于刘备由县长升迁为直辖市市长了。

此时的刘备当然靠着平原国的地盘来养活维持私人部曲。

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徐州牧陶谦客气的送了刘备四千精锐丹杨兵,“丹杨山险,民多果劲”——出身于丹杨一带的精锐部队,勇猛果敢,天下闻名。陶谦对刘备颇为欣赏,诚心优待,刘备干脆离开公孙瓒跳槽到陶谦手下,陶谦甚至之后病逝前将整个州托付给刘备,刘备的部曲扩张到数万,同时意味着能得到整个徐州作为地盘。

徐方百姓殷盛,谷实甚丰,流民多归之。

东汉时徐州下辖郡、国五,分别是东海、下邳郡及琅邪、彭城、广陵国,县六十二。很多流民到了徐州一带发现这地方不错不走了,于是大幅增加了徐州人口,徐州户口达到百万,赋税、粮草就更不用说了。

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余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

徐州地处平原地区,易攻不易守,周围强敌环绕——袁术、曹操、吕布,盯着徐州这块肥肉直流口水。这也是陶谦看出自己儿子不成器把地盘托付给豪杰刘备的原因。

但是凭着刘备的本事也守不住,两次丢掉徐州。和袁术相持期间被吕布袭取后方徐州,投降曹操后杀死徐州刺史车胄舂夺徐州,逼的曹操不得不亲自率军讨伐刘备,刘备大败。

这回刘备心里很清楚曹操肯定不放过自己,连老婆和兄弟都不顾了,北上投靠袁绍,袁绍早闻刘备大名,得报激动地亲自迎接。

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

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驻月余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

刘备不可能甘心寄人篱下,收集离散士卒,以左将军部曲的名义密令赵云偷偷招募士卒,扩张实力,这事袁绍是不知道的,期间都是靠着袁绍提供军饷和粮草补给。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等到袁绍被击败,曹操亲征袁绍派出去在汝南作为牵制力量的刘备,刘备自知不敌,逃奔荆州。

来到荆州之后,被刘表安排在新野做抗击曹操的肉盾,给人当枪使仿佛成了刘备的命运。新野不过是个小县城,刘备上万人的部曲供应不可能供给足够,这期间应该是由刘表全力支持的,荆州可比徐州还要富庶。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曹操带兵大举杀来,接手父业的刘琮竟然望风而降,更不厚道的是连招呼都没给刘备打。刘备驻军在汉水北面的樊城,知道刘琮决意投降时曹操大军已经由许昌到达宛城,匆忙集合部众南撤。

荆州百姓依附刘备的有十多万,辎重数千两,以每天十几里的龟速向荆州钱粮要地江陵前进,曹操以五千虎豹起日行三百里昼夜追击,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人口和辎重全部为曹操所得,刘备还不如之前抛下百姓早点逃,非要装什么仁义,这下一窝端。

这一战里刘备基本上失去了自己一半的家底,幸得关羽手里还有另一半。这些人马物资加上刘琦在夏口的军资和万余人,就是刘备在赤壁之战时的全部实力。

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军队物资供给有时来自于自己的领地(平原、徐州、豫州、新野、夏口),有时来自于他所依附的诸侯(公孙瓒、袁绍)。


谱写历史长歌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刘备很穷呢?可能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吧。

在电视剧中,刘备被塑造成一个卖草鞋的,典型的穷人。但实际上我们分析一下《三国志》的话,会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于是很多人就简单的认为,刘备从小死了父亲,只能和母亲卖草鞋过日子。这是现代人的思维,这是对这句话“直译”的结果。

实际上,“贩履织席”不代表穷。这可能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都卖草鞋了,还不穷?如果我们要了解东汉时期的经济,那就要用东汉时期的史料,才更具说服力。比如《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中对于东汉时期的农业和经济生活描写,非常细致。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族群聚居非常普遍,形成了类似于“庄园制”的模式。也就是说,大的宗族往往居住在一起,生产、生活、教育,等等一系列事情,都是宗族安排的。

你看这句“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与树下戏”,就证明了当时的刘备,是和同宗居住在一起的。而当时如果同宗某家失去男主人,其他族人会给予帮助,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给孤儿寡母。也就是说,刘备母子是受宗族照顾,安排他们负责“贩履织席”的任务。

而他们本身的生活水平不差,刘备十五岁就被母亲送出去“游学”。游学可不是在家门口上学,那是要“旅游”的,到外地找牛人学习,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加上学费,穷人家根本不可能承受的。


再看这一句:“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

不喜欢读书,喜欢玩狗玩马,喜欢娱乐场所,喜欢漂亮的衣服——这是穷人家孩子?要知道那是东汉末年,普通老百姓连读书的机会很多少,咱们刘备还能有这么多贵族子弟才有的爱好,谁能说他穷?

还有,人家不光爱玩,还结交朋友,一大群少年“争附之”——不是平时约着出去玩,而是“依附”刘备,感受一下吧。

所以,刘备首先不穷,而且能受到家族的资助。能让一大群少年跟着他混,也必须有钱才行。

当然,要想养军队却不太容易,尤其是起步不容易。幸好刘备名声响,有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帮助他,资助了第一笔创业资金。

后面的就容易了,刘备自己实力弱,于是投靠别人,慢慢发展呗。


七追风


这是一个好问题,豹眼一向以敬畏之心看待每一位历史人物,认为他们都非常了不起。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

01

刘备白手起家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刘备因为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维持生计。

十五岁的时候,其母还是让刘备去读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一起,跟随原九江太守卢植学习。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资助刘备,就像对待刘德然一样。

刘元起的妻子不太高兴,就说:“各自一家,各自顾各人,你怎么总是这样呢?”

刘元起说:“我们宗族中有这么个孩子,他可不是一般的人哦。”

刘备尽管出身不好,但他还是很幸运的。

首先是有一个好母亲,在家境极为苦难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把他送出去学习,这可是很大的经济负担;

其次是遇到了识人重才的同宗刘元起给与资助,其妻说得不无道理,各人顾各人也没有大错哦;

第三,通过游学,结识了公孙瓒、卢植等人,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刘备不太喜欢读书,喜欢犬马、音乐,华丽的衣服;贵人言少,话不多,但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好结交豪侠,年轻人争先依附他。

刘备就是天生的孩子王,天生就是做大事的料。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由于得到了张世平、苏双等人的资助,刘备得以集合徒众。这是刘备起家的本钱,也就在这个时期,关羽、张飞跟从了刘备。

据《关羽传》记载,刘备在乡里集聚兵力,关羽、张飞为他上阵抵御外侮。从《张飞传》来看,也没有记载其祖上是屠猪卖酒的,也没有说颇有资财,也没有说资助了刘备钱财。

刘备完全是依靠个人的魅力和能力,得到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才能集合起了徒众。这也并非是打家劫舍,啸聚山林的勾当。很大的可能是,当时社会混乱,自动组织起来,以此来维持地方治安。张世平等人的资助,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想借此成就一番事业;二是为了能够顺利的做生意,得到刘备等人的保护,类似于保护费,刘备等人替他们押押镖也是可能的。

在之后,不见了张世平等人的历史踪迹,或许就是为了花钱买平安。

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资助是刘备起步的资本。否则,刘备无法维系着一干人马的费用。

02

刘备步入仕途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二十三岁的刘备率领徒众,跟随校尉邹靖征讨黄巾军。这个过程是替国征战,其费用自然由朝廷来承担。

因为讨伐有功,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从此踏上了仕途为官。

当时,汉朝廷政治腐败,卖官鬻爵、行贿受贿之风猖獗。黄巾起义平定后,朝廷开始卸磨杀驴,诏令精选淘汰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

刘备首当其冲,但却没有钱送礼,因而不受督邮待见,成为被淘汰遣散的人员。刘备求见督邮,但却被拒之门外。

刘备怀恨在心,就把督邮捆绑起来,鞭打二百,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而去。

演义把鞭打督邮的责任归于张飞,显然是不公平的,刘备丢官也不是张飞的责任。

根本而言,还是汉室的腐败。刘备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做官资本;又因为刘备一向以仁德自居,不能盘剥兵士、百姓,哪里去弄这个做官的本钱。

这样的朝廷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匡扶这样的汉室还有意义吗?

刘备匡扶汉室也就是一个口号,从内心深处,恐怕刘备是厌恶这样的朝廷。

刘备没有错,鞭打督邮这个桥段,豹眼感觉很爽。

03

刘备四海为家

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在中途加入。在下邳力战盗贼立功,被任命为下密县丞。不久辞官,又任高唐尉、高唐令。不久高唐被盗贼攻破,于是刘备往奔公孙瓒。

当时一个小小的县令,并不足以养活刘备手下一帮子人。就当时的情况及刘备的远大志向来看,这个县令的确做着没多大意思。没有足够的经济势力,就不可能供养人马,没有兵力,在那个乱世,啥事也做不成。

纵使有关羽、张飞,刘备还是斗不过那些盗贼。其实,那些盗贼也绝非是一般的盗贼,很可能就是被打散的黄巾余党。

鉴于这个情势,刘备再次弃官,虽说迫不得已,但也是很明智的选择。

在之后,刘备投奔公孙瓒,去增援徐州牧陶谦,都是在替人打工,也就靠他们打发一点工钱度日子。

刘备的确也很不容易,要生存下去的确困难。不屈不挠,奋斗不止,这也是刘备最令人崇拜的地方。

04

刘备得到徐州首富糜竺、糜芳兄弟的资助,暂时维持着生计。

徐州牧陶谦病逝后,把徐州委托给了刘备。徐州本是富庶之地,但处在袁绍、曹操、袁术、吕布的夹击之下,战事频繁。由于刘备与袁术对战不利,被吕布趁机占据了徐州,俘获了刘备妻子。刘备只好驻扎广陵郡的海西县。

此时,徐州富商糜竺兄弟站了出来,鼎立辅佐刘备。糜竺特意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又将两千名下人及金银货帛资助刘备的军队,使面临破产的刘备得以重新振作起来。

之后,刘备归附曹操,曹操上表糜竺为嬴郡太守,其弟糜芳为彭城国相。曹操或许也是看中了糜竺兄弟的经济实力吧。

但糜竺兄弟不改初心,拒绝了曹操的好意,决意跟随刘备,不离不弃,并举全家之力支持刘备。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益州,拜糜竺为安汉将军,位在诸葛亮之上,是刘备手下众臣之最。这是后话,由此可见,刘备的魅力所在。

刘备与曹操翻脸后,投奔袁绍。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刘备转而投奔了荆州牧刘表。

虽说是寄人篱下,但吃饭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袁绍、刘表自然要提供经费,刘备也有机会养活手下那一帮子兄弟。说到家,这个阶段,刘备从事的就是雇佣军的行当。

赤壁之战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才逐步置办了一些自己的家当,成家立业,再也不用流浪了。

刘备一向胸有大志,不想过小富即安的平庸生活。

不过呢,也正因为这个性格,汉中之战,自立为王,夷陵之战等一系列神操作下来,刘备也几乎把辛苦打拼下来的基业全部败光。

好在诸葛亮又惨淡经营了几年,维系了蜀汉几十年的存在。

由此看来,刘备一生不屈不挠、屡败屡战,成就这一番事业真不容易,的确非常励志。刘备一直以老板为己任,但却是一直在替人打工。依靠张世平、苏双的资助起步,中间仅仅得到过糜竺兄弟的资助,渡过难关,大部分时间需要替人打工养活手下的弟兄。

刘备最终修成正果,的确不易,值得称颂。


豹眼看历史


诚如问题中所问到的那样,刘备属于没背景、没人脉、没地盘的三无产品,白手起家,在创业之路上筚路蓝缕,多次陷入万难境地,甚至所率军队都发生过吃人的事件。这就应了《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发出的感慨:“备何其孤穷也”!

依靠资助起兵

刘备虽出身汉朝皇族,可是到了他这一辈,基本上就是一穷二白了,如果不是依靠着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的资助,刘备恐怕连起兵的机会都没有。

汉末军阀混战,群雄割据,最看重的是地盘。有了地盘,才会有人口;有了人口,才会有粮赋产出,诸侯们才会有能力养兵,进而参与到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在这一点上,刘备先天不足,不要说和袁绍、袁术两兄弟相比,就连宦官之后的曹操也比不了。

曹操在起兵之初,其实也比刘备强不到哪里去。其父曹嵩虽然做过太尉,但那是花钱买来的。曹家可能会有点钱,但是要靠着这点钱来养兵,那差距就太大了。所以,曹操才会不顾廉耻,发明了摸金校尉这种官职,通过挖坟掘墓来获取钱财。如曹操通过挖掘梁孝王刘武之墓,就弄到了能够养五万人马一年的财富。

第一块地盘

相比曹操,刘备就更惨了点。从起兵之后刘备所得到的官职来看,都是一些县尉、县丞、县令之类的小官,以一县之地所能养兵最多不过几百人。好在他的同学兼好友公孙瓒比较够意思,举荐刘备做了平原相,相当于太守级别。刘备才算是有了地盘,手下也有了上千人马,加上幽州乌丸杂胡骑,大约在1500人左右吧。关羽、张飞等人也终于成了军官,由过去的马步弓手变成了别部司马。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以陶谦杀害其父为借口,出兵进攻徐州。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刘备也参加了此次战役,因为表现得比较好,获得了陶谦的信任,马上就给了刘备四千当时精锐的丹阳兵,所需给养都由陶谦负责供给。

刘备在当时虽然名为平原相,但是实际控制的地盘还是太小,根本就养活不了太多士兵。现在陶谦出手这么大方,立马就获得了刘备的心。所以,刘备立即抛弃了自己的老上司田楷,投奔到了陶谦手下。

成为雇佣军

陶谦之所以会这么大方,到并不是因为刘备是什么仁义君子,而是因为刘备所部虽然人少,但比较善战。曹操此次攻打徐州失败,是因为吕布和陈宫在后方捣乱,被逼无奈才选择退兵。待到曹操处理好后方事宜,势必还要率军南下争夺徐州。如果把刘备所部留在徐州,并给予钱粮支持,刘备就会成为徐州的一支雇佣军,随时为自己效命。

那陶谦就不怕刘备会抢夺徐州吗?对于这一点,陶谦还真的不害怕。因为刘备所部的钱粮都受陶谦控制,如果刘备有异心,陶谦随时可以断了刘备的粮草供应。如此一来,刘备既失去了原来的老地盘平原,有没有了徐州的粮草供应,势必会成为游军,变成饿殍,哪里还会有什么战力?况且,陶谦虽然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但是这支军队的实际控制权仍然掌握在陶谦手中,因为陶谦的同乡曹豹就是这支军队的统帅。后来发生的张飞杀曹豹、丹阳兵开门迎吕布等等事件,就是刘备与曹豹争夺丹阳兵控制权的内部争斗,跟张飞灌曹豹喝酒没有关系。

陶谦死后,刘备在徐州官员的一致推举下继任了徐州牧,并且获得了袁绍等世家大族们的认可。可以说,刘备在徐州是过了几天好日子的。

糜竺破家支持

不料,好事不长久,吕布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出现了。吕布夺占了徐州之后,刘备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好在及时雨出现了,原徐州从事糜竺破家来支持刘备,并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这就是史上所说的糜夫人。这件事情,对刘备集团的发展意义极大,如果不是有了糜竺的支持,刘备这支军队很有可能散了架,因为刘备所部此时已经开始吃人肉了;如果这支军队得不到及时的补给,那很有可能会残民以逞,刘备能否走到最后尚未可知。

糜竺是个厚道人,能力有限,可正是因为他在刘备最艰难的时刻,破家支持刘备,才会在后期的蜀汉政权内享有最高的政治地位,连诸葛亮都比不了。

好在吕布也知道刘备存在的重要性,派人把刘备请回了徐州,安置在小沛驻军,并答应提供钱粮补给。吕布的意图很明显,他虽然屡次击败刘备,但也深知刘备所部的战力,因此,他请回刘备是本着和陶谦一样的心思,就是想把刘备作为一支雇佣军来对待,期待着刘备会在日后徐州遭到攻击时协助他。

刘表收留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刘备终于逃出许昌,重占徐州,可是,还没等刘备屁股坐热乎,曹操就亲率大军征讨刘备。大败亏输之下,刘备只得率军南逃,到荆州去投奔刘表。

刘备和刘表虽同是汉室宗亲,但是在利益上还是划分的很清楚的。刘备虽然实力弱小,但是在诸侯中却有着善战之名,手下又有着关羽、张飞等熊虎之将。刘表愿意接受刘备的归附,其目的和之前对待张绣一样,把刘备所部作用一支雇佣军对待,把刘备顶在荆州与曹操战争的最前沿,自己供应钱粮,利用刘备与曹操抗衡。

总结

综上所述,在没有占据荆州之前,刘备所部基本上是出于一种雇佣军的状态,谁给钱粮,我就投奔谁,依靠着这种形式来维系军队的存活。可是,这种形式对于刘备集团而言,基本上就不可能有发展空间,因为即使主家给了一点地盘,那也仅是让你驻守而已,根本就没有机会发展。稍有扩张,就会引来主家的各种猜测。如刘备被吕布请回徐州后,在小沛发展到了万余人马的时候,立即遭到吕布的打击;在新野驻军的时候,势力稍有发展,就引来荆州世家大族蔡瑁、蒯越的猜忌,进而各种打击随之而来。

所以说,依靠主家的施舍,是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志向的,这种局面直到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后才得以根本性的改观。


万事之始


刘备的背景其实并不弱,他是汉室宗亲出身,虽然这个身份是刘备自称的,也没有明确的证明。但是,刘备却一直以这个身份自居,且得到大多士族的认可。所以,刘备虽然当时是“白身”,但起点还是蛮高的。

另外,刘备在涿郡起义兵后,虽然一直带着关张二人到处流浪。但是,他的军队却是越打越强(一直在更换新鲜血液),而且军队的开销都没有欠缺过。而其开销的主要来源,主要分为前后期三部分。

前期,靠朝廷的饷银来补给

刘备在最初起义兵的时候,整个军队的开销都是靠三弟张飞家的钱财来维持的。虽然张飞不是什么大家族,但是他家是屠户,经过几代人的发展经营,家里肯定有余粮,不然也不会在涿郡有这么大个桃园。

用张飞的钱财来维持这些义兵的开销后,刘备开始操练士兵,提升整体战斗力,而后,刘关张三人率军攻打前来侵犯涿郡的黄巾军程远志,并成功将其枭首。这一系列的战功,让刘备等人收到了幽州太守的隆重接待,并重重地赏劳刘备这些人。但这时,刘备军队还是义军的身份。

另外,张世平和苏双这对马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听到刘备起兵讨黄巾后,不但资助了一大笔费用,还把他们当时的全部马匹都无偿的捐给了刘备。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刘备的仁德名声;二是作为血气方刚的汉子,他们也想为保卫涿郡而出一份力;三是作为商人,看出了刘备的不凡,想提前投资。

随后,刘备开始率军去广宗的卢植处,且顺手救了董卓,然后又到朱儁那里打张宝等人。也正是因为跟随了朱儁,刘备才能累功被升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的县尉。这个时候,刘备所率领的义军已经正式从义军的身份转变为朝廷的正规军队了,是可以拿着朝廷的饷银的。

但是,刘备去安喜县当县尉的之前,刘备却把这些跟随他打黄巾的义兵解散了,只带关张,以及亲兵二十余人上任。所以,这个时候的刘备是没有军队的,开销也不可能大到哪里去,

中期,依附各诸侯而暗中壮大

在安喜县的时候,张飞因喝酒而怒笞督邮,把刘备的县尉之职给弄没了。这个时候,刘备又从县尉转换为白身。

随后,刘关张三人去依附了北平太守公孙瓒。而公孙瓒既然接受了刘备的依附,那么,刘备等人的开销自然也就是公孙瓒所解决了。而刘备再一次有军队率领时,是被公孙瓒安排到平原县去担任平原相,以此来防备袁绍。刘备在平原县的军队应该有三四千人,毕竟,刘备在去北海救孔融的时候,可是点了精兵三千。

这些军队都是属于刘备个人的,而其军饷是从当地的税收或者其他一些地方来。

等刘备去徐州救陶谦是,更是带了本部的三千兵马,再加上公孙瓒借给他的二千马步军,共计五千。当然,这五千人马的开销,后来都是从徐州陶谦那里度用。况且,刘备在后来还领任徐州牧,更加不用担心没有钱了。

同时,刘备还在徐州的时候得到了徐州大富商糜竺的投靠。也正是因为有糜竺的投靠,才能够使得刘备在丢了徐州,再一次开始流浪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得到钱财的支持来维护军队的开销。

后期,国家的收入,以及五铢钱,经营自足等

国家的收入。在遇到诸葛亮,火烧新野,以及打赢赤壁之战和抢夺荆州南部四郡之后,刘备就一发不可收拾,拿下益州,一跃成为和曹操,孙权二人并肩的大诸侯。

这个时候,刘备所占据的领土面积,荆襄九郡,涵盖今日整个江汉平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可谓帝王之业,有了这块地盘,刘备手中终于有了余粮,光是田地赋税,就足以养活手下兵马,而地处四川盆地的益州,更是不逞多让,秦朝末年,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有了这两块根据地,刘备所建立的蜀汉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可以向东力据孙吴,向北抗衡曹魏,三分天下。

发行五铢钱。蜀汉政权在建立不久后,刘备就采纳了刘巴所提出的经济措施。也就是通过发行一些价值成本较低的五铢钱,采取通货膨胀的方式,不断地无形掠夺蜀汉百姓手中的积蓄。自从五铢钱在蜀汉实施以来,刘备集团救利用这些收取上来的钱财,拨款到军队上,然后再利用军队的扩张,以及对外的战争等方式,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总而言之,刘备虽然前期一直是流浪式的打秋风,但是他的军队却不断的重组和扩张。到了后期,刘备手中的大部分士兵都是从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其战斗力可谓是不俗。


韶华倾梦


刘备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期间涌现的一代枭雄,游弋兹生于诸侯间,曹操征南赤壁兵败后。刘备乘机挥师攻入西川益州。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成就一番事业。

刘备在民间享誉颇高,以仁慈爱民被后世褒扬,据史载,刘备早年曾授业于大儒卢植,得益知识渊博,从这点看,刘备的家庭并非象演义上说的那么贫困,以织席编履为生,度日过活,至少是没落的宦门家庭,有少量田产,织席缡履只是另一项职业,至少是一位富农,要不然那来的钱,追随名儒学知识。刘备的武艺虽然不及关羽张飞之流,但也是非比寻常之辈。

刘备平时的作风抱负,在当时应该有一定影响威望,而且人格魅力非常奇特,不然颇有资产的张飞不会因刘备两句豪言壮语而搭上财富追随一世,刘备的起家摊子没有张飞是开不了戏的。马贩子张世平,苏双的馈赠马匹让刘备如虎添翼,开始戎马生涯。

刘备小集团因势力小在诸侯间顽强的生存,投奔过公孙攒,袁绍,陶谦,曹操,刘表,因为没有地盘的赋税收入,势力得不到扩张,一直过着雇佣兵的流浪生活。后来在徐州受到富豪糜竺的资助,犹如雪中送炭,因为与曹操激战几乎公司倒闭。

后来投刘表被安排守新野,打了几次小胜仗,总有收入,势力虽不能抵当曹操,但强大了许多,赤壁大战刘备虽然是配角,却是生平事业转机的良晨吉日,不仅占居了荆襄要地,而且人才收拢了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良,黄忠,魏延等文武大才,有了这些底气刘备才能攻占西川成就帝业,鼎立三国。



厚土高天识君


刘备,是一个没落的皇族,小时候,连求学的钱都是别人赞助的,可谓是家境贫寒。

但是,这个穷小子却能拉起军队,最后还当了皇帝,他白手起家时,靠什么维持军队呢?

1、张世平、苏双

这两人是中山国的大商家,以卖马为营生。他们认为刘备能成大气,所以做了刘备的天使投资人。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喜欢结交豪侠,得人心,再加上张世平、苏双给的这笔钱,拉起了他的第一支军队。有人也说刘备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张飞,但是正史上好像是没有这种记载。

刘备从184年的黄巾起义,到194年入主徐州,这10年里刘备立下不少战功,官职最高做到过平原国国相,这段时间刘备实力相对薄弱,也没有割据的野心,安心当大汉的好臣子,应该主要是吃皇粮了。

2、糜竺

刘备在徐州并不安稳,他在和袁术作战时,吕布袭击其后,留守的张飞丢了徐州,这下刘备就成了孤军在外。

当时刘备的情况很窘迫,粮食都吃没了,惨到什么程度呢?

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英雄记》

简直不要太惨!不过,这个时候刘备遇到了一个土豪,就是糜竺。

糜竺这货家资巨亿,光奴仆就上万人,也不知道他怎么就看上刘备了,在刘备低谷的时候,给兵给钱给老婆。

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这段时间,刘备就主要靠着糜竺的资助,慢慢缓过劲来,部队又发展到上万人,糜家基本上是破家支持刘备了。所以,最后刘备分封元勋时,糜竺位列诸葛亮之上,后来糜芳造反,刘备也没有追究糜竺,因为人情欠的太大了。

3、其他人资助

另外,刘备奔波半生,除了自己割据一方,很多时候都寄人篱下,这时候就会得到主人家的支持。

比如:

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
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像曹操、刘表这些不差钱的大户,都会给前来投奔的刘备一些支持,希望刘备能为自己效力。

就这样,刘备前半生就这么跌跌撞撞地过来了。创业难!白手起家,创业更是难如登天!


历史都付笑谈中


刘备虽是汉室宗亲,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但是年代久远,皇室血脉已很淡薄,与皇帝的关系也是很远了,虽然刘备的祖父当过县令,而他的父亲刘弘也是郡里的官吏。

但是刘弘使得早,所以刘备家道中落,刘备之母只能带着刘备以织席贩履为业,而刘备的求学所需要的资金,也是由族叔刘元起提供,刘元起的儿子叫刘德然,是刘备的同学。

而刘元起看中的是刘备的未来,他觉得刘备是个潜力股,未来不可限量,只是不知道,后来刘备有没有报答刘元起一家。

而刘备虽然师从卢植,算是个文人,可是刘备却不喜欢读书,他要当个武人,要当个豪侠,而刘备有人格魅力,所以身边有很多人追随,而中山商人张世平,苏双也看中了刘备,资助刘备金财,刘备就用这笔钱聚集了更多人。

后来黄巾起,刘备就带着这些人镇黄巾,也因功当上了安喜县尉,不过得罪了督邮,只能弃官而走,刘备身边恐怕只有张飞、关羽等人。

好在他的同学公孙瓒成为一方诸侯,刘备就前去投奔,公孙瓒对其也很不错,先是当上了平原县令,后来又当上了平原相,也相当于是一方太守。

而后来陶谦得罪了曹操,刘备前去救援,陶谦给了刘备数千兵马,刘备也就留在了徐州,陶谦重病,就将徐州送给了刘备,而徐州郡民也希望刘备能接下,刘备因此就拥有了一州之地。

吕布,袁术都眼红刘备得到了一州之地,就将刘备赶走了,刘备受了东海富商糜竺的资助,才勉强存活了下来,后来又投奔了曹操,刘表,直到后来拥有了荆州,益州,才真正有自己的地盘,继尔称帝。

总的来说,刘备一靠别人的资助,二来靠自己地盘的赋税来维持自己的地盘。


历史简单说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宣布称帝,国号为汉,历史上称之为蜀汉。

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和曹丕,孙权三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起初的刘备并非有着做皇帝的实力,他在屡次失败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也是一个奇迹般的人物。

刘备自己对外宣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属于皇族贵胄人员。

由于他的父亲没有出任官员,家里一贫如洗,不得已在涿州卖草鞋和凉席为生。

虽然出身卑微,家庭条件比较差,但刘备却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就是中兴大汉王朝。

为了实现这个人生终极理想,他付出了比曹操和孙权数十倍的努力。

因为曹操家是宦官之后,他的父亲曹嵩卖了家产资助他起兵反对董卓。


更有曹仁,曹洪兄弟,夏侯渊,夏侯惇兄弟带着家族子弟投奔曹操。

曹操基本上没有废太大的力气,就有了自己的地盘和人马。

孙权就更加不用说了,他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为他打下了江东六郡,基本上统一了江东。

他就是继承了父兄的爵位,也没有废吹灰之力。

刘备则不然,你看他从平定黄巾起义开始,投靠了多少诸侯。

像公孙瓒,袁绍,吕布,曹操,陶谦,刘表等人。

直到赤壁之战后,通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才有了荆州这个栖身之所。


刘备在新野时,曹操派大军来进攻,刘备撒腿就跑,连他的夫人和儿子都没顾上管。

这次失败让刘备不仅损失了兵马,还没有了地盘。

但刘备这个人很擅长在逆境中生存,也懂得如何让人心服口服地追随他。

这件事情以后,刘备不仅没有落魄不堪,反而队伍越来越多。

有了部队就要考虑开销问题,毕竟几万大军每天吃饭,需要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就体现出刘备的个人能力,在荆州时他不仅结交了当地的名门望族让他们支持钱粮,还提拔他们的子弟在军中为官。

除了这些每个地盘都有老百姓,有老百姓就可以征收赋税钱粮。

这也是刘备着急想找一个大本营的原因。


后来随着刘备占领了益州和汉中,他不再为自己和手下吃饱饭而发愁。

而是把眼光盯在了统一全国,中兴大汉的理想上。

—End—



冷月钩沉


说起三国英雄,比起四世三公的袁绍,比起老爸当过太尉的曹操,刘备的起点非常低,他是一个手工匠人,织席贩履之辈。在那个时代,连中产阶级都混不上,就是这么一个穷人,他是怎么维持部队的开销的呢?

刘备没有钱,那是事实,但是人家有天使投资人。刘备虽然穷,但是人家志向大,从小就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靠着这一点,刘备在自己的家乡还算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就是凭着这个不高的知名度,成为刘备起步的基础。

你别看刘备的知名度不算太高,远远不能和同时期的曹操,袁绍以及孙坚等人相比。但是刘备命好,他有两个非常厉害的小弟,一个关羽,一个张飞,这两个人都有万人敌之能。

而张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刘备的金主,张飞可是带着浑身家当加入刘备的组织的。张飞并不是一个穷人,至少在当时属于一个财务自由的人士。他是一个卖肉的,在这个升斗小民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里,张飞哥哥,竟然能够卖肉,说明他有钱,而且还有一定的势力。

张飞在投靠了刘备之后,就给了刘备第一桶金,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家全部变卖,从而将自己绑在了刘备的战车之上。当然,张飞的举动也为刘备拉到了天使轮投资。

刘备的同乡张世平和苏双,这两个在北地卖马的马贩子,看到在乡里有一定影响力的张飞的这样的举动,深受影响,决定投资刘备这个潜力股。

张世平和苏双这两个人也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要知道做马匹生意的人经常得和塞外的胡人打交道,这些人彪悍至极,一言不合就要动手,这两个人能和他们做生意,想来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浑胆子大,看准了就把钱砸了下去,给了刘备第二桶金。这两个人的身家可不是张飞这种小门小户可以比的,张飞的那点家当给刘备连启动资金都算不上。而这两位的大力资助,使得刘备有了钱粮马匹,就能够拉扯起一只队伍,在那个有拳头就有道理的年代里,有自己的队伍就意味着很多东西。

只可惜后来这两位天使投资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按照刘备的个性以及他的人设,应该不会出现忘恩负义的情况,估计这两位豪商很有可能在乱世中陨落了,没有等到他们所持有的原始股上市分红的那一天。

刘备得到这两位商人的天使轮投资之后,逐渐做大,一度占领了徐州。在那里,刘备遇到了自己第二位贵人,徐州超级富豪糜竺。徐州首富糜竺第一次看到刘备,就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他对刘备的帮助是全方位的。

他看到刘备孤单一人,就开门见山的问刘备,老刘,你要老婆不?只要你金口一开,我就帮你带来。刘备也不扭捏,直接说那你就带来吧!于是刘备就有了糜夫人。这桥段像极了最近大火的电影牧马人的桥段。

有了这层亲戚关系之后,糜竺倾尽自己所有的家产,竭尽所能的帮助刘备扩充力量。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糜竺以雄厚的财力无私帮助刘备,使得刘备挺了过来。

最终,糜竺成为了蜀汉帝国的安汉将军,虽然这是个杂号将军,比不得四方将军,但是安汉这个名号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所以刘备虽然穷困,但是一路上贵人相随,先是有张世平,苏双的天使轮投资,使得刘备有了逐鹿天下的启动资金,后有超级富豪糜竺青眼有加,破家相助,这才有了后来的蜀汉帝国。

刘备的成功离不开这些优秀的,有眼光的商人,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刘备可能还是一个卖鞋子的小贩,一辈子都不一定会离开自己的家乡,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